現階段農業施政重點方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希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希煌主持八十九年九月四日「因應我國加入 WTO 農業行政人員講習訓練」發表專題演講,該會主任委員陳希煌之致詞內容如下:
彭主任、廖處長、在座本會同仁大家好:
今天邀集各位齊聚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在此辦理因應加入 WTO 講習訓練,首先,特別感謝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彭主任、企劃處廖處長及相關同仁的精心策劃與辛勞。
當前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本人奉命擔任農委會主任委員,深感責任重大。在座同仁都是推動農業施政的重要成員,我們現階段面對的是全新的經濟條件與經濟環境,必須以新的觀念,重新出發,重整出新的農業政策,方能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否則農業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本人在三十幾年前進入農復會服務,親自經歷當時農業發展的創新過程,台灣這五十多年來的經濟成果,是有史以來從沒有過的,我們一步一腳印的摸索,創造出台灣的經濟奇蹟。現在,面臨跨世紀的挑戰,不突破困境,就無法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就像中研院李院長遠哲所說的,「不往上提升,就向下沉淪」,有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一度曾有亮麗的成績,但因不當的施政引導,致經濟無法持續發展,如今反而成為經濟落後的國家。如今台灣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一萬三千美元,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成果,但如果不能有所進展,仍有退步的可能;要追求持續成長,則有賴創新與進步。以美國為例,在一九七○年代,美國的工業開始衰退;在一九八五年前,美國經濟跌至谷底;但近年來,由於知識經濟的運用,達到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與低失業率的經濟成就,美國又重登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
回顧近半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軌跡,在一九五○年代,由於產品供應不足,有生產就有市場;到一九六○年代,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全世界第一波的經濟發展;到一九九○年代,資訊工業成為帶動第二波經濟發展的主力。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由數量經濟逐漸走向知識經濟,據專家估計,汽車工業中,材料成本占五二%,知識成本占四八%;但在資訊工業中,材料成本僅占二%,知識成本則占了九八%。所以,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成為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而且知識經濟不僅包括科技知識,也包含文化知識,更可應用於知識密集的製造業、服務業,與人類社會可說是息息相關。
以前,農民只要曬的黑、臂膀粗,付出勞力、努力生產就能賺錢;今日,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已迥異於往日。回顧台灣農業發展歷程,台灣於一八九五年因中日甲午戰爭而割讓給日本,日本即在台灣實施殖民地農業,至一九一○年,完成水利興修與農業試驗單位的設立;二次大戰期間,農業生產設施遭受破壞,戰後必須重新整建、復建,在一九五○年代,由於糧食不足,農業施政的首要工作是改善生產環境、引進新技術等提高生產力的措施,以達到技術效率;一九六○年代,國內農業生產已達自給自足而有餘的階段,逐漸累積農業資本,由於經濟作物的推廣,國外市場的開拓至為重要,同時為方便長途運輸,也注重發展食品加工業,例如鳳梨、洋菇、蘆筍罐頭外銷至歐美各地,此時追求的是價格效率;一九六五年是台灣經濟轉型的分水嶺,此時工商業快速成長,農業漸漸衰退,經濟重心已由農業轉移到工業。
近年來,工業部門隨著經濟成長已由數量經濟朝向知識經濟發展,但農業部門則仍處於數量經濟階段,目前農產品依然以秤斤論兩的傳統方式來銷售,尚屬一級產業,未能有效推升到二、三級產業。數量經濟的型態,使農業的市場價值無法提升,也無法達到產、製、銷一元化及企業化的目標,因此,台灣農業要與國外低成本的農產品競爭,顯得相當困難。因此,本人的農業施政理念是將過去以提升生產力為核心的農業政策,轉變為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農業施政的重點則在於如何將農業由以往追求技術效率、價格效率、開拓市場等目標,推進到發展知識經濟的階段。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飲食文化,中華美食聞名全球,目前世界上有五、六十萬家中式餐館,造就了五、六十萬個有錢人,但中華料理仍僅限於餐館階段,不能帶動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所以我們的農民只能獲取田間的生產利潤。事實上,具有特色的食品可以創造出相當大的利潤,以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為例,因其特殊的配方,使可口可樂得以開拓出廣大的市場,行銷全球,創造可觀的收益;然而我們祖傳的四季清涼飲料青草茶具有消暑解渴的特色,絕非可口可樂所能比擬,若能將之研發加工,並配合現代化行銷專家的培育,相信我們的青草茶絕對可以與可口可樂在國際市場上一爭長短。在一九九四年,本人在德國科隆的一家中式餐館用餐,其廚師烹調手藝甚為拙劣,切出來的牛肉、羊肉、豬肉口味都完全一樣,煮出來的酸辣湯更是難以下嚥,我向餐館老闆詢問,如果能透過食品加工方式,製造出適合的中式料理,只要簡易加熱後即可食用,這樣的產品是否有賣點?老闆答稱,如果真有這樣的產品,他就不用為找不到合適的廚師所苦了,只可惜目前市面上看不到類似產品。這個經歷讓本人體會到發展食品加工業的重要,也經常思考如何將中華美食開發成適合餐館使用同時也可在超級市場銷售,供餐廳、團膳及一般家庭選購的桶裝與罐裝加工調理食品,一方面可發揚中華文化,同時也可藉由食品加工業來帶動農業發展。據專家估計,農產品經由食品加工的處理,可以增加十倍以上的附加價值,也就是說,農產加工品中已包含文化知識與科技知識的價值。因此,如何將文化知識、科技知識注入農產品,透過食品加工業將中華名菜、藥膳等予以市場化,乃今後農業施政的重要課題。
台灣農業面臨加入 WTO 的衝擊,束手無策或維持現狀均等同於坐以待斃,目前國內資源成本高漲,土地成本、勞力成本較農產出口大國高出許多,惟為有效因應我國加入 WTO,我們的農業作戰策略不能只是消極的採取守勢,更要有主動出擊的策略,那就是把產品行銷出去,賣到國外市場。例如外國的農產品很便宜,我們可以建立台灣食品加工的特色,將台灣發展成食品加工中心,使用外國進口的便宜農產品做為食品加工的原料,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透過 WTO 所提供全球性公平的市場機會,拓展外銷市場,賺取更多的利潤,再將利潤回饋給農民。當然,這些工作不是個別的小農可以承擔的,所以要把小農組合起來。本會現在正規劃推動農會策略聯盟,透過農民組織的力量,加強整合產銷單位與產銷班,才能強化競爭優勢。
五二○就職以前,本人曾實際到農村地區走一趟,聽取基層農業單位的心聲,發現各地區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農產品的行銷管道不暢通,例如有許多水果產地農民反映產品賣不出去,但是在台北等大消地,消費者卻無法享用物美價廉的水果。幾天前,本人參與一個文旦柚展售的活動,反應甚為熱烈,消費者對於品質好、價格又合理的農產品接受度很高,但平常卻很難買到這樣的農產品,顯然是農產品的行銷管道出了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五十年來始終沒能獲得妥善解決,今後只有從行銷通路現代化著手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為建構現代化行銷通路,本人提出農會策略聯盟的構想。透過農會策略聯盟,可以發展農產品物流中心、電子商務、食品加工等,物流中心能使產地的農產品流暢地運達消費地,電子商務可以透過網路將農產品的資料完整地提供各界選購,如此,產銷不平衡的問題可以解決;食品加工則可展現農產品的特色,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促進行銷管道現代化,達到產、製、銷一元化及企業化,將台灣農業帶入知識經濟的時代。如此,建構起完善的農產品行銷網,使農會策略聯盟形成農業的安全防護網、經濟軟堤防,以強化農業產銷體質,提升產業競爭力。
農業知識經濟的發展,並不表示提升生產力已不重要,基本上只要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的工作仍應持續推動,但這些努力畢竟無法克服當前台灣農業生產已失去比較利益的事實,因此相形之下,追求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則更加突顯其重要性。二十一世紀是競爭激烈的時代,人類從十九世紀的軍事競爭,經歷二十世紀的政治競爭,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競爭時代,優勝劣敗的現實將使各國面臨更嚴酷的競爭壓力。這次隨陳總統水扁先生訪問中美洲與非洲,看到有些國家雖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卻因為缺乏科技、文化的知識,使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控在外國外手中,結果人民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台灣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謝過去我們父兄兩代胼手胝足打下來的基礎,今後則有賴我們共同去開拓另一番光明的前景,農業的發展必須由數量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發展,其關鍵在於將農業的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有效予以市場化,以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
個人的能力有限,需要各位同仁的協助,共同推動農業施政。本人一向強調要將企業化的管理精神帶入農委會,並要將以往以「權力」為主體的行政架構,轉型成以「管理」為主體的架構,讓農委會不僅做好管理者的規劃、監督工作,也要扮演好支援整體農業系統的協調、諮詢的角色。希望各位同仁能與本人一起努力,共同開創出台灣農業的新時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