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產業的生物安全我們的定位及方針
文章出處:Acta Veterinaria Hungarica 45 (3), pp.361-372 (1997)
作者:G. PH. TE WINKEL (Euribrid B. V. )
譯者:方美蓉
一、主旨
本文旨在闡釋生物安全在家禽產業的重要性,並與其它的疾病控制系統如疫苗接種及藥物投與來做比較。文中舉出對生物安全各種不同的重要指標以及對未來的期望。此外,本文也提到動物福祉 ( animal welfare ) 方面的議題。
禽肉和蛋品是全世界消費動物性蛋白質最重要的產品。除了素食者外,沒有人會因為種族或宗教或其它因素排斥禽類產品。這使得禽肉能有別於牛肉尤其是豬肉,而成為最能被普遍接受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
家禽產業在本世紀中有極大的增長,但相關的問題也隨之增加。舉幾個例子來說:新的臨床疾病的發生,對人畜共通傳染病、污染問題以及動物福祉意識的提高等等。
當我們試著要對“生物安全”做文字說明時,我們可以說它是“保衛生命”的意思。這絕對比我們所能要求或甚至期待的要更多。
在現場實務的操作中,生物安全是指所有能避免將會引起禽病或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微生入導入雞群的管理措施。
所以生物安全毋寧說是一個預防問題的系統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系統。
二、歷史
當大約 6000 年前,中國的老祖宗開始豢養 Gallus gallus 以來,人類就嘗試著要避免雞隻因疾病或意外死亡,以確保食物的來源。
然而,到了羅馬時代才有第一篇–也是有限的–有關控制雞病的資料出現;而且直到 19 世紀,可供利用的資料也非常少。
雖然在早期,“生物安全”的字眼尚未出現,但是在 1868 年 van der Post 所發表的文章中,就已提到消毒衛生的重要性:“雞舍必需予以清洗,雞糞要每 8 天清理一次。牆壁及條板上的污物必需清除。雞舍必需每年消毒兩次。飲水器每天至少要清洗一次,兩次更佳”。“預防雞病最好的方法是:給雞舍一個乾淨的環境以及新鮮的空氣”。所以,這些都是老調了吧?
其後,到了本世紀,疫苗才開始出現在市場上。
當家禽產業在 20 世紀快速地發展,尤其是在 1945 年以後發展得更快,疾病所產生的問題也跟著增加。雛白痢、CRD 以及馬立克病造成雞隻大量的死亡。新城雞病也隨後登場。
近期的狀況使家禽產業更為困難,它不僅要處理本身的雞病問題,還突然間要面對消費者及政府態度的改變,例如:人畜共通傳染病如沙氏桿菌症、披衣菌症等以及動物福祉的問題。
但是,家禽產業一向是很有創意的,而且我也堅信一定會有最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
三、為什麼要做“生物安全”?
讓我們自問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強調生物安全?為什麼家禽公司要花費這麼多的金錢在生物安全上?答案是很簡單的:是為了要有標準的、可預測到的技術結果,使產品無病原菌及無殘留,而達到更好的財務成果。
因為我們在很小的區域內飼養大量的雞隻,使得疾病的威脅性增加了,這些雞隻常有著相同的遺傳背景,相同的年齡以及相同的抗體狀態。而且,長距離運輸以及人們出國參觀雞場的機會增加了,在這種情況下,疾病的傳播更為快速。
雞群有了疾病會造成很大的金錢損失,理由如下:
(1)與死亡率有關的成本。疾病如:ND、AI、MD 及 IBD 會引起嚴重的死亡損失,而其它重要雞病如 IB 也會所造成死亡,但是損失就不是那麼嚴重。
(2)與降低產能 ( 蛋或肉 ) 有關的成本。這裡我們可以想到 IB、ND、EDS 在產蛋雞,或黴漿菌 CRD 以及球蟲病在肉雞的影響。
(3)飼料效率差的成本,例如肉雞感染次臨床症狀的球蟲症。
(4)獸醫服務以及實驗室檢驗的成本。
(5)治療的成本。
(6)因法規考量產生的成本,如在大部分國家對 ND 及 AI 採行撲殺的成本。
(7)因無法進入或喪失某些市場所造成的成本損失。在這方面人畜共通傳染病如沙氏桿菌症、披衣菌症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肉雞產業。前二項通常較會被重視,但是其它各項影響成本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四、生物安全的可行方法
當然還有其它預防疾病的方法,特別是這裡將要提到的疫苗、生菌劑以及抗生素的使用。
(一)疫苗
疫苗,無論它們是如何地先進,仍然有其缺點,包括:活毒疫苗一般都只能對抗一種病原、幾乎無法達到 100% 完全的保護 ( EDS 除外 )、疫苗貯存不當以及投予錯誤的危機、野外病毒株或菌株在毒力及抗原結構的改變、新疾病的發生、尚無疫苗可用、因疫苗過度投予造成雞隻的緊迫等。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可能對雞隻有很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對小母雞整齊度的影響。因此,雖然疫苗是,也會一直是控制雞病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不是最後的答案。況且,歐盟國家想要徹底禁止活毒疫苗的使用。雖然這個做法目前尚不可行,但是它有可能成為未來另一個複雜的因素。
(二)生菌劑
生菌劑的使用是一種更新穎更優雅的控制某些疾病如:沙氏桿菌症、披衣菌症的方法。但是,其使用結果也不完全可靠,因為生菌劑無法提供完整的保護。它們只能藉著及早給予雞隻植入“自然的”腸內菌叢,來幫助雞隻增加天然的抵抗力。
(三)抗生素
另一個常被使用的系統就是抗生素或化學藥劑的預防性投予。雖然它是目前用來控制疾病 ( 如肉雞的球蟲病 ) 的可行方法,但是它在未來也可能很少被使用。以下是獸醫師可能會少用抗生素的理由:抗藥性的增加、與人醫用藥產生干擾、藥物殘留的危機、消費者意識的抬頭。以上各點顯示無論是疫苗或生菌劑或抗生素都無法取代適當的生物安全,雖然它們在目前對生物安全有附加性的幫助。
五、生物安全的限制
雖然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的重要工具,它仍然有某些的限制性。
(一)技術上的限制
很顯然地,對生物安全會存在有技術上的限制。無論設施多麼完善,我們無法能有一個完美的消毒衛生系統,可完全阻遏傳染性疾病進入雞場。我們無法完全掌控所有運至雞場裡的飼料,所有的運輸工具,所有的人員,所有的進入雞舍的飲水以及空氣。在目前的情況下,尚無任何系統可確保鼠類等外物的入侵。此外,雖然清洗及消毒雞舍是減低感染威脅十分有用的工具,但是並無法造就完全無菌的雞舍。
我們必需認知我們會有所限制的事實。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阻止我們去利用它。
(二)財務上的限制
由於家禽產業是一種事業,它要創造利潤,正如其他型態的事業一般。因此,想要留在該行業的經理人員,不會進行技術上所有可行的措施。他們必需做選擇:我們要裝設空氣濾過系統或應該要實施另一個免疫?我們要將建築物使用到最極致嗎或是我們容許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到最恰當的清潔與消毒?由生物安全計劃衍生而來的財務利益,可設定在將每年設備的成本以及預防措施的成本,與因爆發疾病所引起的經濟損失來做比較,假設有特殊的發病威脅存在的情形。在美國有一套數學模式被開發出來應用在評估生物安全對肉種雞群的處理效果 ( Shane,1995a )。
六、生物安全:如何做???
生物安全包含各種適當的避免疾病進入雞場的方法。我們可能會想要得到一個完全的控制,但是需要做的事情確實很多。生物安全最美妙的部分是–它不像疫苗–它可以有效地對抗廣泛的疾病。需要受到控制的因子有:
(一)雞場
1.雞場的地理位置:雞場的位置愈隔離,愈容易有妥善的生物安全系統。然而,事實上,雞場的地理位置往往很難被輕易地變動。我們所能做的是,儘可能用圍籬及清楚區分乾淨區與污髒區來隔離雞場。在雞場入門處的淋浴設施可做為很好的屏障。淋浴不是為了可以清除所有可能的感染,而是淋浴可以迫使人們將他們身上的衣服、鞋子及配帶物留在外面。而且,強迫淋浴確實可以減少想要進入雞場的人數。另一個屏障必需設置在雞場入口。至少須更換鞋子,脫去有袖子的工作服更佳;雙手必需清洗乾淨並消毒。
2.地區中雞群的飼養密度:高密度飼養的地區往往會有高的危險性。這不僅是雞隻數目本身會導致此,更甚者,眾多的技術人員、飼料車、運雞車等等在這個區內的走動,更增加了傳播污染原的危險性。
3.雞場規模的大小及結構:雞場愈大,要維持一個高生物安全的困難度就愈高。大型雞場很自然地意味著有更多的野鳥、人類、車輛的流動,因此,一般都會採行小型或中型的雞場規模飼養。在另一方面來說,大型雞場比較容易引入較昂貴的措施,因為其投資成本可由大量的雞隻數目來分擔。雞場的結構也很重要。大型雞場必需有嚴格的規定,例如在完全分隔的地區,每一地區都要保持統進統出的系統,要有該區專屬的工作人員、設備、貯蛋室等。在這種情況下,大型雞場可能會比小型雞場有更多的好處。
4.FAPP 雞舍:雖然 FAPP 系統 ( Filtered Air Positive Pressure 正壓空氣過濾系統 ) 在目前僅使用於高價值的雞隻,例如:純系 ( pure line ) 雞群或 SPF 雞群,它未來可能會常被使用於較低層次的生產系統,因為它已被證實是一個可預防多種疾病的優良系統。但是,這個系統在目前若使用在一般的飼養上,可能會成本太高,這包括設備本身的成本以及運轉成本。
5.清洗及消毒 ( C&D ):依我們的觀點,雞舍及其週圍環境在每批飼養之間應做清洗及消毒。適當的清洗最為重要,因為沒有它,消毒就會沒有效果。在這裡我們不打算詳細地討論各種清洗及消毒的方法。但是,無論使用那個方法,若有一套測試計劃來監控清洗消毒的結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雞隻
1.雞隻的種類:( 原 )原種雞 ( G )GP、種雞 ( PS )、商用雞 ( FP );肉用或蛋用:不同層次的生產以及不同型態的雞隻需要不同的生物安全水平,因為疾病的衝擊可能會有極大的不同。在考慮引進特定的設施之前,對所需達到的水平作詳細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2.雞隻的遺傳型態:一般常認為雞隻在遺傳上有抵抗各種疾病的基因。雖然抵抗疾病的不同基因存在於不同種類與不同品系的雞隻之間,但是,對某些疾病而言,例如:馬立克病、沙氏桿菌症、甘保羅病甚至球蟲病,這種抵抗性從來都不是絕對性的。而且在目前的育種計劃上,並無顯著地增加抵抗疾病的遺傳性能。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太依賴遺傳基因來控制疾病。
3.雞隻的處理:所有對雞隻的處理例如:公母鑑別、疫苗接種、去冠、剪嘴、剪爪等等,不僅是動物福祉的問題,它也會影響到動物的健康。這不只是因為牽涉到緊迫,也同時因為抓雞本身 ( 公母鑑別 ) 以及議器 ( 注射筒、針 ) 的使用,會主動地傳播或感染。
4.飼養的密度:當然,並沒有所謂的“理想密度”。最適當的密度與雞舍的型態、氣候條件及屠宰時的體重 ( 肉雞 ) 或法規條件 ( 每籠的蛋雞數 ) 有很大的相關性。除了動物福祉方面以外,密度可能會嚴重地影響到雞場內疾病的狀況。密度愈高表示雞隻受到更多的緊迫,因此對疾病的感受性也會愈高。
5.掌握雞隻的來源:確保雞隻來自無介卵傳染性疾病的雞場。當引進小雞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確知小雞來源的種雞群,是否有做常規檢測介卵性疾病如:MG ( 雞黴漿菌性肺炎 ),MS ( 黴漿菌性滑膜炎 ),PD ( Salmonella pullorum 雛白痢 ),Salmonella gallinarum ( 家禽傷寒 ),Salmonella enteritidis,CAV ( 雞貧血病 ),REO ( 里奧病毒 ),以及對產蛋雞特別重要的 EDS ( 產蛋下降症候群 ),且上述的檢測結果均需為陰性。
6.雛雞的品質:優良品質的雛雞除了外表要正常健康以外,還需要保證它們無介卵性疾病,且最好是無沙氏桿菌的污染。這保證不應只是一張保證書而已,因此,定期的實驗室監控是可行的 ( 但是,同樣的,實驗室監控也並非是無懈可擊的 )。一日齡雛雞的品質愈健全,對整個體系的飼養幫助愈大。
7.不同來源雞隻的混養 ( 聯合國 ):有很多因素會造成雞隻的混養,雞群過大是最主要的原因。雞群混養會增加危害健康的危險性。如果無法避免雞隻的混養,則應講求其所來自的種雞群能有較接近的免疫狀況,年齡差距不要太大,且必須免除相同的介卵傳染性疾病。
(三)人物
1.雞場經理及工作人員的教育及訓練:這是通篇道理的精神所在。如果這些執行的人不瞭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或更糟糕的是,他們排斥去執行這些計畫,因為那會使每日的正常作息更複雜化,則沒有什麼計畫會起作用的。雞場經理及工作人員是整個生物安全計劃賴以成功的人物,他們的工作是在觀測失誤或障礙。這些人很重要,但是常在計劃設計時被忽略掉。
2.訪客的控制:基本上任何雞場都不應允許有訪客,除非他們實在有必要。每一個訪客,尤其是專業拜訪雞場的人士,都是一個危害雞群健康的潛在因子,應做如是觀。
(四)飼料及飲水
1.飼料:飼料總是被認為是危害雞隻健康的可能來源。因為其原料有可能污染到沙氏桿菌群 ( 動物性產品絕對不是唯一,甚至也有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污染原 ),因此,慎重選擇原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製造過程也應受到嚴格的管制 ( GMP )。去除飼料污染的措施–拉粒、稀釋、有機酸的使用–或可能效地減低來自飼料的感染,但這些措施永遠無法取代慎重的選擇原料及嚴格的製程管制 ( GMP )。
2.飲水:用於雞隻的飲水必需是清澈且乾淨的。對水質做定期的檢查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使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時更應特別注意。若有需要,水中可加入 2ppm 的氯去除污染。飲水系統也是一個困擾。很多系統無法被適當的清洗,尤其是在使用飲水系統投藥之後,很多沉積物留在系統中很難被清除。當要清洗雞舍的時後,飲水系統的清潔更應多加留意。
(五)其他
1.別種農場動物的出沒:除了商用雞隻之外,場內不應再由出現別種禽類。其它農場動物如牛、豬、綿羊等也愈來愈被認為有可能會威脅到雞隻的健康,尤其是在那些對沙氏桿菌及披衣菌特別注意的地區。狗及貓是絕對被禁止進入雞舍的。
2.野鳥的控制:雞舍的建築必須做到能防止野鳥的入侵,因此,最好能把鄰近的大樹或矮樹叢剷除。
3.害蟲–昆蟲及囓齒類的控制:雞舍的設計也要注重害蟲的防患。應阻斷它們進入雞舍內的通路。雞舍的外部也很重要:應以水泥地圍繞,清除四周的碎物等等。Shane ( 1995b ) 對如何控制囓齒類有詳細的描述,甚至還使用老鼠感染指數。
4.運輸的方式 ( 飛機、卡車、板條車、貨車等 ):飛機、卡車、板條車、貨車等往往很困難被適當地清洗與消毒,因此,應常被列為可能的污染源。
5.投藥:投藥並不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預防措施。只有在投予球蟲藥時才可勉強說是有預防性。但即使是如此,它也只能預防臨床症狀的發生,而不能預防感染,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則是要預防感染。家禽產業有強烈的趨勢反對抗生素及化學藥劑的濫用,主要的理由有下列兩點:(a) 各種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不只造成雞隻本身的問題,人類也會受到影響。抗藥性金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已是醫院院內感染的嚴重問題,而且最近抗藥性副傷寒沙氏桿菌 ( Salmonella typhimurium DT 104 ) 在很多國家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b) 殘留問題。基於這些理由,使用藥物控制雞病應受到最嚴格的限制。
七、聲明
為了讓我的學理能夠更為清晰,我願將它摘要成下列幾點聲明:
(一)生物安全是一整套規則與措施來預防臨床及次臨床疾病。這意味著生物安全是整個養雞經營完整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個分離的項目。
(二)生物安全必須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必須溶入生活之中。生物安全是對於常識、一些知識以及對任何無法完全掌控的措施有些許不信任的混合物。
(三)生物安全沒有固定的規則。對某一特定地區的特定雞場要達到最適切的生物安全,需依當地的環境而定。
(四)生物安全是一減少疾病威脅的絕佳工具,但它並不是一個能預防所有感染的完美系統。
八、動物福祉
在先前的部分我們主要在談生物安全,但是,當我們談論所有系統時,我們不可以忘記動物的本質。
當然,我們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利用動物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也可以依自己的力量去注意一下動物的福祉。
同時,我們所居住的社會已經有態度的轉變,需要顧慮到我們在所生活的世界中的定位,以及我們與這世界相處的方式,包括動物。在某些國家已經訂出法規來配合這些發展。
目前比較困難的是,有時候無法弄清楚什麼是處理這個問題最佳的方法。例如:剪嘴是不是為害動物福祉,或是我們為了要保護它們避免日後因果嗜啄毛 ( cannibalism ) 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雞舍飼養或點燈計劃來控制異嗜嗎?如果改變雞舍系統是否會增加疾病的危險性?
歐盟國家可能會在 5 年內禁止雞隻剪嘴。
同樣的問題如公雞的剪趾也會被討論。什麼是最佳福祉:是公雞一日齡剪趾,或公雞不剪趾但是在產蛋期造成母雞嚴重的傷害?答案是未明的。然而,法律規定一定會注意到這個問題,養雞產業必須要找到答案。
其它如強制換羽、廢棄一日齡小雞等問題,我們尚未有答案。
除了技術上的問題,還有經濟上的問題:當那些高度發展的養雞國家必須為因應動物福祉的規定而投資昂貴的新設備,而其他競爭國應仍只用傳統的方法養雞時,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答案是明確的:競爭會更為困難,甚至無法競爭。
然而,我們也毫無理由不去思考改變傳統飼養的變通方法。我很確信如果我們自己不去主動改變,我們將會被法律及市場所逼迫。
九、未來
要預估未來會帶來什麼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家禽產業將會有幾個大的轉變。
生物安全將是預防雞病與人畜共通傳染病最重要的工具。其它防衛系統的限制先前已經討論過。
這意味著在未來除了必須投資改善雞場狀況、改善管理、較佳的飼料及飲水品質管制等等,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對整個養雞產業結構上及心理上的改變。
要達到能完全控制整個飼養環節的唯一方法,這也是生物安全的基本觀念所在,只有靠完全的垂直整合經營。
要改變舊有心理必須開始進行步驟,由公司的經理開始,然後包括生產鏈上的每一個人。所牽涉到的每一個人必須要瞭解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支持這個理念,而且願意去投資。
愈來愈多的公司已經實施,或正要進行各種改善品質的計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若沒有適當的計劃,將無法保證品質;但是它也不是最後的步驟。
動物福祉必須包含在所有計劃之中,我們必須認清那是我們的責任–不只是因為消費者要求如此–對待動物要有尊嚴、人性化。但也不必一定要把動物當作人類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