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場設置標準頒令實施

 

        【本刊訊】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導訂定新版「屠宰場設置標準」,經會銜經濟部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共同頒令,於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開始施行,原舊有「屠宰場設置標準」自動失效。按舊版「屠宰場設置標準」並未含家禽屠宰場在內,而新訂標準已將家禽屠宰場列管,故特將新版設置標準與家禽有關部份,摘錄如下,請業者參考。

        本文所稱屠宰場設置標準,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總則共有七條,其內容包括法令依據、用辭定義、環境規定、一般設施規定及人道屠宰作業等項。第二章家畜屠宰場共有二條,內容包括設施與設備。第三章家禽屠宰場,亦分二條 ( 如下 )。第四章附則共三條。

        第三章     家禽屠宰場

第十條    家禽屠宰場設施:

        一﹑繫留場:

            (一)應設屋頂,建築材料應堅固,通風良好,有足夠之空間供屠前檢查,其照明光度應達一○○米燭光以上。

            (二)地面及通道應為混凝土,設有適當斜度以利向外排水 ( 與屠宰場反方向 )。並設有足夠的清洗用水源龍頭及適當空間供卡車行駛和迴轉。

            (三)採用籠裝繫留時裝置之巨型風扇,其空氣對流方向應避免直接吹向屠宰場。

            (四)採用放養水池者,無需頂棚,應採清潔之流動水。

        二﹑屠宰室:

            (一)屠宰室應有適當操作空間。屠宰機械設備須按操作過程,依序佈置。

            (二)放血時應有血液收集裝置。

            (三)鴨隻 ( 水禽 ) 上臘處理須在固定隔間的工作室進行,且必須具有抽氣設備,其廢氣、濃煙不得擴散於屠宰場建築內之其它場所。

            (四)禽毛等廢料應收集放置於專用之一般容器內或專用的收集設施。

        三﹑雜碎處理洗滌室:

        應獨立隔間並與屠宰作業部門隔離。照明分佈均勻,並設高架處理臺。

        四﹑預冷裝置:

            (一)應能使屠體中心溫度於屠後四小時內降至攝氏七度以下。

            (二)使用冷卻水槽者,應有溢流設備。

        五﹑用具及容器消毒場所:

            (一)應與屠宰作業區隔離。

            (二)需有洗滌及加熱消毒設備。

            (三)禽籠與屠體、內臟盛裝容器之清洗消毒設施應分別設立。

        六﹑分切包裝室:比照第八條第一項第十款。

        七﹑凍結設施:比照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二款。

        八﹑冷藏庫、冷凍庫:比照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三款。

        九﹑解凍室:比照第八條第一項第十四款。

        十﹑拆箱作業區:比照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五款。

第十一條    家禽屠宰場設備:

        一﹑應利用吊掛軌道、昇降機、密封滑道或其他輸送設備連繫,且屠體應離開地面至少六十公分以上。

        二﹑內臟洗滌處應有下列設備:( 使用自動化洗滌系統者免設 )

            (一)洗滌台。

            (二)內臟裝運設備。

        三﹑機械設備、容器、器具及可移動之設備

            (一)與肉品直接接觸者,應為容易清洗消毒及可防止其他污染的構造,且設於容易清掃及清洗消毒之位置。

            (二)固定於地面之機械及設備,應安裝於高出地面及距離牆邊三十公分以上,或與牆壁或地面完全密合。

            (三)應採用不銹鋼 ( 刀具得使用碳鋼材質 ) 或陽極處理鋁,或無毒塑膠等耐水性、非腐蝕性材質製作。不得使用鉛、鐵、銅及有毒化學材料並不得使用油漆為塗料。

            (四)禽籠:

                1.使用非腐蝕性材質。

                2.容易清洗消毒之構造。

            (五)待判定家禽盛裝容器、廢棄物盛裝容器、不可食肉品盛裝容器:

                1.具不透水性。

                2.具有蓋子及明顯標示之設計。

                3.容易清洗消毒、污液及臭味不會滲漏之構造。

            (六)使用自動鍊條設備者,應有掛鉤自動洗淨消毒設備。

            (七)脫毛機:應有防止羽毛飛散的構造及具有能噴射出清洗水之構造。

            (八)肛門切除機、開肛機、取內臟機:應有自動清洗消毒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