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1月份肉雞產銷資訊

  1. 肉雛雞供不求求產量有增加趨勢
  2. 肉雞超規格情形,不容再存在,影響整個市場價格,或因天氣冷增重快,或因害群之馬,請特別重視。
  3. 農曆過年環市場白肉雞連休十日,於正月初十開市,有色雞正月初六開市,肉雞、種雞業者,務必配合反應

 

產、運、銷聯席會繼續為肉雞事業把關

 

【本刊訊】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召開台灣區肉雞產、運、銷聯誼會第六次會議於八十年十月廿三日 ( 星期三 ) 下午三時卅分假中台肉雞運銷合作社會議室召開由林祥德先生主持,出席人員包括:農委會:胡其湘:養雞協會:林興誠、施義燦;家禽發展基金會:陳敦芳;省孵化公會:謝漢金:肉雞小組代表:劉瑞恒、張崑壽、黃溫成、王 買、葉建良、林禎祥、尤弘亮、蔡鴻森、莊維新、曾俊銘、潘佳仁;肉種雞小組代表:林朝蒼、顏金龍、蔡孟宗、陳東初、侯玉富、李有川;肉雞運銷聯誼會代表:洪登賀、陳水盛、林祥德。

會中決議事項包括—

  1. 目前肉雛雞仍供不應求,但產量有逐漸增加之趨勢,請肉雞場應考量實際環境進雛,勿盲目搶進。
  2. 肉雞小組及肉種雞小組各建立監視系統,對產量之增加隨時提出警告,以穩定雞價。
  3. 台北市環南市場確定春節連休十天,同時預定元宵節前之雞肉消費非常低迷,因此:

(1)請肉雞小組呼籲業者進雞時,必須慎重考慮,以免害人又害己。

(2)請肉種雞小組呼籲肉種雞場配合減產措施,勿存僥倖心理貯蛋,應加速

淘汰老母雞。

(3)請協會利用媒體宣導。

()目前市場需要肉雞規格為1.75~1.90公斤,請肉雞業者在規格內出售,不要

儲存大雞,以穩定長期好的局面。

 

肉雞資訊是長期的“監控”並非短期“操作”

 

白肉雞與有色雞在近期中價格一直保持相當優勢的狀況。但在這段日子中,不少報章雜誌中或會議中,皆以資訊為話題作文章甚至以肉雞生產資訊延後八週報導為由,大肆批評。在某晚報中以「雞價飛漲–創近兩年最高價」但內容中聲稱「供應國內速食餐飲店的數家大盤商指謫種雞封鎖養雞數量資訊,造成供需資訊不明,雞價,才會如此異常飛漲,業者要求農政單位採取因應措施。」但反問這些大盤商,雞隻生產過剩時,雞價便宜,雞農受苦時;又是何種景象呢?最重要的,這些指謫封鎖資訊,甚至以封鎖資訊而表揚本身能力使雞價上揚的人士,未免太誇張了。簡單的說,這次雞價的恢復是經過協會,小組幾番的努力宣導,與多少肉雞場的財力透支,多少種雞場的犧牲淘汰種雞,減養肉雞而調整恢復的景氣。在這段從資訊中了解過剩壓力,努力減產,甚至將原先65週才淘汰之母雞,提前在50~55週即馬上淘汰,甚至有些業者,看破了35週即把種雞當成土雞肉賣出……等等之犧牲合作之精神,卻從未評估在內,一味的對資訊作文章未免太不切實際了。

養雞協會在此段時日子中,不論是種雞界,雛雞經銷業界,肉雞業界……不只花費多少人力、財力、物力在解決以往因沒有資訊而所作下之既定事實,而在79年執行資訊計劃後所作的挽救措施不知有多少,可翻養雞協會會刊查詢。

76年種雞數為1,083,880隻,平均肉雞價可達21.47元,小雞11.58元。77年種雞1,079,020隻,平均肉雞價可達26.04元而78年種雞竟達1,404,364隻,79年更達1,519,158隻,如此的超量,除了時間的淘汰之外,業者更希望把不景氣的時間縮短,即使僅以79年的1,519,158隻,即可使不景氣延到82年上半年,這之間,種雞業界多少人,勞心、勞力,又傷財的挽救與付出,豈可抹滅呢?在此更可強調資訊是一指標,功能是在於平穩雞價,讓雞農獲得利潤,即是目的。而並非使資訊淪為雞肉販進行短期近利操作,也不是讓部分業界所指稱的,「毀掉資訊,恢復原始」,而等到不景氣才來頭痛,指謫的藉口。總而言之,在穩定產量下,資訊照常進行中,延後八週又何妨呢?如同「股票」一樣,穩定的長期投資,平穩獲利,那又何妨。若販售雞肉業者也以炒短線方式作數字遊戲,試想高價、低價之後受傷害的總是辛辛苦苦的雞農。所以在806月份肉雞資訊研判會議中即由農政單位,養雞協會,業界,共同檢討決議將肉雞資訊延後八週報導,也是居於照顧業界之苦心。

相對的,今年度資訊計劃照常執行中,只是其他之配合措施因應而生。肉雞產量監督控制之重擔由肉種雞小組長負責,簡單的原理,只要毛雞價格差,小雞價格也將受害,如此一來肉種雞業希望肉雞業虧損嗎?其次將原有之資訊研判會議,「下鄉」,改成「產、運、銷業者聯席會議」發揮更大的效益。如此一來,雖然不可肯定肉雞產業從此一帆風順,因為無畜牧法執行下每人都有權利增建、增養。而只希望在自由競爭下,藉著資訊的監控,與養雞協會之組織力量,盡全力維持業者利益罷了。

再換個角度談談,肉種雞業部分業者怪罪資訊使之傷害。以封鎖資訊而居功。豈不是往臉上貼金。殊不知多少人配合減產措施在50週,甚至看破而35週淘汰種雞,或燒毀小雞,而縮短了不景氣之時間,甚至養肉雞者,連虧數批而不敢再養……等。這些傷痕累累的憧憬,這麼快的填平了嗎?還是有些人所冷笑而說的賺昏了頭呢?( 因好久沒有賺到錢了 ),另外以資訊數據來說,80年上半年每週經常保持在230萬至260萬左右,而下半年才恢復到每週幾乎180萬到190萬之間,更何況下半年是雞肉銷售較旺季,全國經濟景氣也較79年優勢,每週減產近50萬肉雞不是明證嗎?試想封鎖資訊是功勞嗎?何不回想前期的辛苦建立資訊而了解不景氣原因,研擬減產多少量,該淘汰何種週齡母雞最有利,與加強呼籲減養進養數,甚至停養……等等而促使景氣回升有望。如此明證,可說資訊無益嗎?

從以上而言,乃居於養雞協會,農政單位之立場,苦口婆心的宣導,勞心勞力的執行,但願業界能盡心盡力的配合,以資訊立場,希望各業各盡其責。如–

(1)肉雞業–資訊數據皆是一指標,明智決擇該養不該養,也不要以生產數據做為壓低雛雞價格之藉口,或諷刺→抑價→冒險投機進養的依據。不該養之時不進養也是彼此控制種雞量,雛雞產量或種雞正常淘汰的良策。

(2)種雞業–資訊的正確、迅速,應是降低成本與降低低價雛雞可能性,配合機動性調節生產,以維護肉雞價格等於維護雛價格心理進而保障客戶權益,也身兼擔任把持產銷倫理的主導者。

(3)整體而言–主要種雞業與肉雞業彼此把持著產銷一家人之心理,藉著資訊機動調節產量,相信是減少低價夢饜之可行之道,而只要肉雞,種雞業界藉著“資訊”為溝通的橋樑,維持平穩價格,相信也不會孕育販售雞肉的投機客產生,也不再有機會造成每斤9元低價之悲哀。而長期嚐到低價甜頭的市場業者,若再以「休市」抗爭,也可能只有演變成「停市」。誠如養雞協會前理事長陳敦芳先生所言:「我們養雞業者何必流汗還流淚的提供最有營養價值的雞肉、雞蛋給消費者吃,但還聽不到一聲謝謝」,那麼,業界還能不團結呢?而每個人層面不同,何不以「資訊數據」做為指標呢?

回首頁回本期索引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