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4月22日假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專題演講)
選種對母豬生殖能力之改進
Dr. L. A. Swiger
施魏格博士
戈定軍譯
當為了改善我們對母豬的投資以及其對我們的回報時,我們必須對其整個有生之年的生產能力加以考慮。雖然遺傳方面的改進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但其卻不能因與其他因素衝突而全力以赴。因為遺傳上某一項性狀的改進,可能使另外一項性能受到不良的影響。同時當遺傳方面有所改變時,在管理上及營養上或繁殖上就引發問題,至少,需要在飼糧及管理上加以調整。同樣的,如果是在管理上有所改變時,對遺傳方面亦將要求改善。養豬生產事業就像一座精密的音響組合,任何一部份受到牽動,則影響整體的功能。
良好的繁殖是成功的關鍵,而其間,管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繁殖又是各項遺傳中的一部份,其理想境界為:
1.年輕時及早能現第一次發情。
2.易於受胎,且孕育較多的胎兒。
3.順利分娩較多的仔豬。
4.哺育較多健壯有活力的仔豬。
5.迅速的發情且受孕。
公豬最好至少能在七個月齡時達性成熟,而且性慾旺盛,且具繁殖能力。
母豬的泌乳量是使仔豬離乳時增加窩重的另一項重要因素。
豬隻離乳後的生產性能,可以簡言之為:生長速率,每單位增重所需之飼料量,及屠體瘦肉產量等項。過去二十年來,美國的養豬業一直針對著這些性狀,進行測定及選種的工作,而且獲得了遺傳上對產肉能力快速的改進。在各國建立並執行之諸多不同的測定制度中,無論場內檢定或中央檢定,均基於對離乳後各項性狀之要求。
在 1950 年代後期到 1960 年代,對於產肉型豬隻的興趣驟增,可以從屠宰的肉豬屠體脂肪量減少的情形,得以證實改進之效果。因之,可供食用的豬肉單位成本顯著地下降,而在此同時,不可諱言的如何維持切合消費者的要求,並開發豬肉市場是一高深莫測的課題。
由於上述努力成果所造成的興奮,而直接對母豬的繁殖能力及生產能力的注意力就減少了。這其間的爭論在於離乳後的各項性狀易於測定,遺傳能力又高,且受選種優勢直接左右;相對地,繁殖能力之遺傳率表現的很低,直接從事此項選種的效果亦不彰,且幸運的是可以藉純種間雜交的方式而達理想程度之改進。
這一種觀念一直到 1960 年代中期及 1970 年代初期,當育種家及研究人員受到緊迫敏感徵狀豬及蒼白水樣軟肉,這兩種關係密切的問題所困擾時為止,曾一直流行著。緊迫敏感豬,就是有一些豬隻呈現緊迫的現象,如顫抖、皮下出現紅斑,當處理或裝車的時候甚至發生死亡之情事。白色水樣軟肉,也就是肉呈白色、滲水,無論對肉品加工或是鮮肉市場,均不受歡迎。
緊迫敏感豬及白色水樣肉,兩者似乎有連帶關係,而且又在身體上表現出肌肉凸出,長骨較短之瘦肉型豬發生的較多。經研究發現,其可被認為在遺傳上在一單純隱性之體染色體上與此現象有關。
在 1970 年代之早期,純種育種者,注意到母豬之體型結構、繁殖及母性。尤其是對於發育非常良好之瘦肉型的漢布夏豬特別注意。從科學的眼光看來,有些事似乎是永遠無法了解透徹的,在改良瘦肉型豬時,到底是那些性狀與之有關,而又受管理上多少程度的影響,或是在水泥地面上飼養的關係暴露了遺傳上的跛腳,這些影響因素實在糾纏不清,但是有一點卻是由它提醒了大家,選種必須包括豬隻各期生活中各項重要之點,而且必須注意在有效的生產環境中,其繁殖的能力。
簡言之,密集的選種計劃,必須包括以下各項
1.淘汰不能達理想且正常繁殖之公母豬。
2.淘汰生產能力低的母豬。
3.自生產能力高的母豬胎兒中選出公豬及女豬參加檢定。
4.自檢定成績中,產肉效率高,且體型好的公豬及女豬供更新。
現在,再談一下母豬生產能力,幸運的是,以往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使得我們在俄州朝向這一方面進行試驗工作。我們曾從事瘦肉型豬的選種工作,而幾乎使一半的試驗無法繼續。大約在 1973 年,我們對在手上的一個杜洛克豬群,注意其每胎之性能,有些研究人員指出,當女豬自每胎頭數多的那胎中選出時,其有可能分娩的仔豬頭數比預期的少,而呈負相關的現象。尤有甚者,他們表示,除了這一因素之外,依據資料分析,每胎頭數的遺傳率,近於 20%,而非平常所稱的 5%。
依據此一理論,我們開始行選 21 天窩重較大的,亦表示母豬泌乳能力較強的選種計劃。
這其中主要的不同在包括使哺乳時每胎頭數調整到近乎平均的頭數,為了達到此一要求,在母豬分娩後 2 ~ 3 天內,將仔豬行寄養及代養。我們曾於 3 ~ 4 個星期中,有 60 胎分娩,於是乎可以很有效的調整。有 90% 的母豬所帶的仔豬頭數,在平均值加減二頭的範圍之內。若當母豬所帶的頭數低於六頭或七頭,或者高於 12 頭時,由於仔豬間的競爭情況相差太懸殊,則不再予以考慮分析計算。由於進行此項分析時並無對照試驗,但是經過了四年,窩重增加了 10 磅,其原因在於每胎仔豬頭數增加了 0.5 頭,每頭 0.5 磅。
我們主要的目的在於收集資料,整理分析,發展出一個所謂的母豬生產能力指數。我們也曾經注意並修訂其測定方式,及修訂一些校正因子,並推算遺傳率。與我們共同研究的同儕 Dr. Keith Irvin,他現在是俄亥俄州育種計劃的負責人,Dr. Irvin 發展出來的現場實用之計算方式,後來也為全國豬場改進委員會 ( NSIA ) 所採用。Dr. Isler 在其間也擔任著重要的地位,從事研究方面之解說,並加以應用。
我們從所應用的杜洛克豬學到了一些有關母豬生產能力之事,而希望將計算仔豬頭數之多少及測定泌乳能力加以合併測完。當將每胎的仔豬頭數標準化後,有助於測定泌乳能力。有人曾希望將同一胎仔豬分給所有的母豬去哺乳,但事實上有其困難,如今最好的,可行的辦法為,當你的母豬所哺育的仔豬頭數不同時,儘量行寄養或代養,而使每一母豬所哺育的仔豬頭數相近。
以窩重來推斷母豬哺乳能力時,需要調整之項目有:
1.哺育的仔豬頭數。
2.仔豬的確實日齡。
3.女豬與母豬間之差異。
調整修正的步驟經發展如下:
1.在我們所養的杜洛克豬群,及一般約克夏及漢布夏的資料中,我們發現窩重與仔豬頭數在 10 頭以下時呈直線相關,當高於 10 頭時,則情形就不同了,因此當我們要計算窩重時,以 10 頭為準,當頭數未及 10 頭時,需調整修正,加上其間之差數,在我們的杜洛克豬群裡,如果仔豬頭數未及 10 頭時,母豬哺育的仔豬每少一頭時加 10 磅,女豬哺育的仔豬每少一頭時加 9 磅。不過這一數字還需進一步與別的研究人員詳加測定。
2.經一次詳加設計的試驗,決定日齡方面之校正因素,在日齡 14 ~ 28 天的範圍之內,發現其生長速率另一直線型,許多因素均加以考慮計算後,其因子為下。
日 齡 | 因 子 | 日 齡 | 因 子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1.33 1.28 1.23 1.18 1.14 1.10 1.07 1.03 1.00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0.97 0.94 0.91 0.89 0.86 0.84 0.82 0.80 0.78 |
一般言之,我們在仔豬日齡 21 天時的前後 1 ~ 2 天稱重,但有些業者無法做到這一點。
3.我們發現女豬的指數平均比母豬少 25 點,而母豬往後的各胎之間,沒有發現有什麼差異。
我們發現的生活仔豬的頭數,才是真正對我們有利且值得使用的數字。出生時包括死仔及活仔之總仔數,其遺傳率為 0.18;而弱生活仔數之遺傳率則為 0.22;弱生死仔數的遺傳率為 0.35 。而這些數目都是基於每胎仔數標準化以後所計算出來。
對於泌乳能力的遺傳率,依我們測定後發現最好的方式為:每胎哺乳仔數調整到 10 頭,測 21 天時之窩重,其遺傳率為 0.22,窩重與弱生活仔數的遺傳相關為 0.38,母豬生產能力指數的計算方式為:
SPI=6.5×弱生活仔數+調整後之窩重
對女豬而言,要調整成母豬者再另加 25 點即可。
這種計算的方式,已發展成一電腦程式,很容易的即可處理場內資料。生產者提供正確原始資料,程式即可處理這些資料,將之調整並計算出母豬生產能力指數。母豬資料依據各期不同之時期推斷育種價值,積多數的記錄以百分比表示,( 平均為 100 )。綜合摘要的依母豬的父系,及母豬的族群而編列,同時也一併提供分娩間距等資料。
綜而言之,選擇基礎豬群,必須包括所有與經濟性狀有關的性狀,而必須改善足以使豬隻性能得以發揮之管理制度。其必須者有:1.性成熟的能力、配種、受孕等生殖系統方面之要求。2.母豬生產能力。3.在生長及肥育期間之經濟有效的產肉能力。4.結構良好。而其中母豬生產能力,可以簡單的依照每胎的仔豬頭數及泌乳能力行選種。母豬生產能力的電腦程式已被當做選種的工具在使用著,在需要決定選種時,於仔豬磅重後一個星期內即可收到經電腦處理好的綜合分析資料。
陸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現代畜殖第十五卷( 70年 1 ~ 6月 )、70年6月號 ( 74 ~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