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懷念的七一家禽日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是於民國 52 年 7 月 1 日在台北市成立,隨即有陳讚春場主等有識之士建議 7 月 1 日為家禽日,以紀念這有意義的日子,並促進業界的團結與發展,後來蒙內政部核准,於民國 54 年 7 月 1 日慶祝第一屆家禽日,屆指數來,今民國 70 年應該是第 17 屆了。

        過去每年的 7 月 1 日,對養雞界說來的確十分的重要而且熱鬧,每年的會員大會就選擇這一天開會,中南部的會員們組隊租遊覽車參加,浩浩蕩蕩的,的確像是過咱們自己的節日。據第 10 屆當時的紀錄,當時每天生產肉雞 5 ~ 10 萬隻,雞蛋 1,500 ~ 2,000 件 ( 每件約 650 粒 ),當時飼料漲,養雞業已感十分艱苦,雞蛋出場價格每台斤 16.5 元,肉雞每台斤 25 元,不比現在差到那裡,從此亦可見目前的經營如何艱辛了。

        在 7 月 1 日召開會員大會,後來有些會員建議對預結算的提出不太方便,會員大會改為春節後舉行,至於家禽日,每年仍可聚會,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第 10 屆高森理事長時代就轟轟烈烈的舉辦過一次酒會,地點在台北市的中泰賓館,在現場還表演炸雞,以饗來賓獲得與會來賓一致的讚賞。而那也是美國式炸雞「頂呱呱」在本省風行的開始。如今美國炸雞已到處可見,且銷路不惡,為肉雞的出路打開一條坦途。當然,說到美國式炸雞,還得提到史桂丁場主,因為他有魄力,有遠見,花了不少美金引進了第一套肯塔基炸雞機以及其模式,他在台北西門町所開的炸雞店,當時只預備試辦半年,就打算捲舖蓋回到老雞窩,結果至今生意興隆,屹立無恙,還在全省各大都市成立分店,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已故理事長謝錦達先生對家禽日也是非常重視的一位雞界領袖,他在民國 65 年任內的家禽日,也撰文發表了他的成言,由於他對本省的養雞歷史有相當詳細的分析,因此本刊特別轉載當時的文獻,為業界所共饗,以紀念七一家禽日,並藉此懷念這位為業界的團結與發展鞠躬盡瘁的老前輩。

        回憶於日據時代本人十餘歲時,即對飼養家禽有偏愛,課餘時間幾乎大部份都在家從事養雞工作,至十五歲時即負笈東渡進修農畜課程,民國 35 年學成歸國,一方面服務於畜產公司從事養雞工作,一方面利用課餘在家繼續從事較具規模之養雞場直至今日,茲特將台灣地區自光復以來養雞情形分為四個階段概述如下:

        1.光復初期本省市場所販賣的雞及蛋幾乎是以土雞及蛋雞佔大多數外,僅有少數的雜種雞及蛋雞,當時的來亨雞及蘆花、洛島紅等改良種雞,因受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剩餘很少以及少數自外地帶進的,分散在各地種畜場內及少數有養雞興趣的民家,以副業及一般飼養方式經營,事實上等於供欣賞之用,還談不到大量生產。醫藥方面僅有生物藥品如家禽霍亂菌苗與血清,對新城雞瘟尚感束手無策,當時養雞與頭數最高每年約為 1,100 萬餘隻,此為第一階段。

        2.民國 41 年以後,飼養者逐漸增加,且有規模較大雞場或農牧場公司自國外進口種雞大批育種推廣,飼養方式起初以巴達利式木製雞籠進而改進為鐵絲雞籠單隻飼養。飼料方面大部均購入各種單味飼料,照各種雞場之配方,自行混合給飼。此時小型飼料工廠隨著養雞頭數的直線上升應運而生,紙包飼料逐漸於市售,醫療方面增加新城及雞痘疫苗,化學菌品也在國內開始製售了,對養雞業在疾病損害方面逐漸有了保障,一部份養雞戶由副業變成專業,當時養雞頭數最高每年約為 1,700 萬餘隻,雞蛋年產量將近 2 億個。

        3.民國 50 年以後,進口肉、蛋等種雞及數量突增,各種小雞大量推廣,各型養雞場如雨後春筍,飼料廠亦由小型而中型而進入一貫作業;如麵粉、製油、飼料、畜牧場、食品工廠等在同一企業機構下經營,飼雞方式亦由三層重疊式鐵絲籠逐步改進為二層斜面式密集飼養,同時養雞器具工業亦隨著養雞業之旺盛而誕生,如雞籠、孵卵器、育雛器、混合機、粉碎機、給水給飼器等,可以說是進入旺盛時期。在此時期內由於養雞事業的旺盛,形成了產品供應失調的惡性循環,更帶來了很多新的疾病,最主要的是馬立克、CRD、可利查、氣管炎、腦脊髓炎等增加了許多困擾,醫藥方面有本省開發的及進口的,如抗生製劑、化學藥品等種類甚多,使養雞業在疾病方面雖然多了幾種新病,然而增加了一些保障,當時養雞頭數最高每年約為 3,300 多萬隻,雞蛋年產 6 億多個。

        4.民國 60 年後至目前部份飼養方式改為平面式,而且給飼給水在較大規模之雞場亦逐步改為自動化機械,節省了很多人力。此外對雞種的更新、飼養方式的改進、飼養營養成份的分析研究,疾病方面作深入的防治研究等等,無論是在政府試驗機構或養雞界均有專技人員不斷的檢討改進。主管機關與業界亦深切注意產品供需的調節,如輔導養雞戶調節生產,積極拓產國外市場爭取肉蛋外銷,研究肉蛋加工工業,籌組地區生產合作社等等措施,均為預防生產過剩時養雞戶之損失,供應量不足時消費者不利,所以此一時期顯示出各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可以說是精益求精。此一階段養雞頭數 63 年年產 4,200 多萬隻。雞蛋 63 年年產 8 億個左右。

        綜上所述,台灣地區的養雞事業由光復初期發展至目前的輝煌成績,據本年初統計去年每日供應台灣地區的雞蛋達 5,510,700 個,肉雞 125,868 隻,全年總值約達 80 億元之鉅,在維持國民生活蛋白質食物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在此 30 年的時間中,政府各級主管單位對我們在育種、飼養、管理、飼料尤其是疾病防治、病性鑑定、醫藥指導等均有積極的輔導與協助,但我一般養雞戶在政府無補助款、生產貸款、平準基金等優利條件之下,賺錢時期短,虧本時期長之困難中,仍能在含辛茹苦忍耐奮發的年月中,互相合作研究發展,方有今日輝煌的成就,來貢獻於國家與全民,這就是我們養雞戶今天雖然在困難中,但仍能欣喜的來歡渡這佳節「家禽日」的原因。

 

現代畜殖第十五卷( 70年 1 ~ 6月 )、70年6月號 ( 23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