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服務資料
TECHNICAL SERVICE INFORMATION
台灣昌其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西元 1907 年,就有馬立克病例的報告,以後數年中相繼的有多人報告,證實本病有多種型態之病理變化,此間雖有白血病和馬立克病的混談。但近年來已能明確的定義出二種病之病因是不同病毒,而正式劃分命名為白血病和馬立克病。
近年來英、美等國在現場中,採用瓊脂膠試驗,發現所有的雞群最遲到 10 週齡時,有 90 ~ 100%均有馬立克病抗體存在 ( 表示馬立克病毒很普遍的存在雞舍或雞群中 )。
目前台灣家禽業,已居各畜牧業中之主冠,而馬立克病之威脅也日益嚴重。因此,我們對於馬立克病的預防知識和操作技巧,有提出再檢討的必要。
此值,台灣省孵化公會聯合會欲舉辦有關馬立克病預防之講習,我們將最近獲得的西方學者提供的資料數則譯成中文供大家參閱,希望這些資料能對大家有所助益。
台灣昌其股份有限公司 英國樂絲原種雞場 謹上
(一)加強馬立克病疫苗的效果
Georgia 大學 Joseph Mauldin 教授一再說:馬立克病疫苗接種技術必須要改進。他說:馬立克病至今仍很普遍的存在,其原因大約如下:疫苗接種操作錯誤,孵化時的感染,移行抗體的干擾疫苗效果,早期暴露在馬立克病毒中。( 疫苗接種後約二週抗體才產生 )。
他曾從多方面的研究而認為,在剛孵化出的小雞,其接種疫苗的時刻和操作技術是一個問題所在。
選擇一種好的疫苗,對馬立克病的防止是非常重要的事,最近研究顯示著,濕劑型 ( 親和細胞劑型 Cell Associated ) 疫苗比乾燥劑型 ( 不親和細胞劑型 Cell free ) 疫苗之免疫效果更好,或者增加劑量,也能得到免疫效果的加強。
疫苗的選擇和使用時的小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好的技術督導將可以避免大量的接種失誤。在從液態氮筒內取出裝疫苗的玻璃瓶時,每一個操作步驟都要小心,如欲在疫苗稀釋液中添加任何其它物質 ( 如抗生素,其他疫苗 ),院非已證實可以混入使用,否則不要任意添加。但如果證實可添加那些藥物時,則必須先添加那些物質再測定添加後稀釋液之 pH 值有否改變,才可再加入本疫苗。
正確地把裝疫苗的玻璃瓶從液態氮筒內取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假如取出一段時間沒有投入稀釋液,則此疫苗雖再置回液態氮中也沒利用價值了。因此當取疫苗瓶時,浸於自來水中而必須立即在一分鐘內溶解投入稀釋液中。假如疫苗不立即投入稀釋液內,而離開稀釋液 5 分鐘時,則會減少 17%之力價,若離開 15 分鐘以上,則會減少 50%之力價。
在注射時要注意稀秧液的溫度,不要讓稀釋液受到高溫度的室溫所影響,所以將稀釋液浸在冷水中使用,可避免此一煩惱。在將溶解的疫苗,用注射器吸取後再注入稀釋液中,可避免 14%的疫苗流失。
正確的小雞疫苗接種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出幾點提供使用者注意:
1.不要一次稀釋太多量的疫苗,要在稀釋好的疫苗能夠很快 ( 1 小時內 ) 的被用完之原則下進行。
2.接種好的小雞要把它移至較遠處,不要把未接種的小雞混入,防止接種的遺漏。
3.雖然要注意接種操作的正確,但也要注意避免因接種而使小雞受到嚴重的捉拿之損傷。
4.操作中要隨時注意連續注射器的注射量是否準確,注射器是否會漏失疫苗。假如注射器會漏出疫苗,則接種過的小雞羽毛上會有濕的情況發生。
5.接種防疫後的空瓶,注射器或其它之注射時所用之器具都要經消毒水或煮沸嚴格的消毒。
6.在接種之前一切的注射器用具必須再消毒 ( 注射器用煮沸消毒 ) 一次。假如本文所提之處能夠完全注意去做,則接種防疫效果,將更為有效,馬立克病的發生就會減少到最少,則您就會賺取更多的錢財。
(二)雞舍內飛塵是馬立克病的主要來源
馬立克病毒普遍的存在每棟雞舍內,假如雞舍在入小雞前不做徹底的清潔消毒,則您剛買進的小雞,雖做了疫苗接種,但在疫苗免疫效果未產生前,就暴露在馬立克病毒的環境裏,那將會使得雞群發生馬立克病。
接種過馬立克病疫苗的雞群,仍會暴發馬立克病,其原因主要為那些雞的疫苗效果 ( 免疫力 ) 未產生前,就暴露在有致病性的馬立克病毒環境中所致。
這些馬立克病毒都大量的存在育雛舍裡,馬立克病毒本就喜歡親和在細胞上,因此已感染的雞,在毛囊處脫落的細胞內存有多量的本病毒,當此些上皮細胞沾在雞舍內的飛塵,使得剛進入的小雞由呼吸道吸入,則造成感染。
不管雞隻有否接種過疫苗,只要在早期受到病毒的感染,牠將會帶毒一生或好幾個月。
當雞群發生了馬立克病時,只有靠徹底的清潔消毒雞舍才能斷絕馬立克病的延綿。
無論何種方式感染馬立克病野外毒株或疫苗毒株,其病毒都親和在白血球上。
照理論說:暴露於野外馬立克病毒之前,所接種的疫苗病毒,侵入宿主的時間上,已佔優勢,已經先在雞體內臟器建立起繁殖和刺激細胞產生抗體的地位,而感染的野外毒,總應慢 4 ~ 5 天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我建議大家,還是要在疫苗接種過後一段長的時間,才將小雞搬入這種污染區,才較安全。
通風問題與雞隻的呼吸道疾病有很密切關係,尤其在寒冷的季節裡,往往把門窗緊閉以提高雞舍內的溫度,但如此且減少了空氣的流動,而增加了空氣中病毒的含有量。
擁集的雞群,增加了每一隻雞隻的接觸頻率,加上飛塵的到處飛揚,使得病毒在雞群中迅速的傳播。
育雛舍內小雞的日漸增長,使得雞舍密度漸增擁集,且通風情況日增變壞,造成了一個危險的狀況。
出清雞群有助清除疾病
除了舊墊料 ( 雞糞 ) 沒有出清外,連續沒停飼的使用雞舍,也是使得病毒常存在雞舍的重要來源,連續的使用雞舍,使得雞舍內馬立克病病毒的濃度增加。因此出清雞群停飼一段時間,是斷絕病毒的一大好方法。
在出清雞群後,用落菌 ( 落塵 ) 試驗來判定安全度或為問題雞舍,是目前唯一可簡易實施的方法,隨著連續的飼養,使得落菌比率漸增。尤其在冬天的季節裡,門窗緊閉,空氣中的病毒濃度日增,達到相當大的濃度。
出清雞群不但可以減少存在的病毒濃度,也可以消除馬立克病毒的血清型。Georgia 大學的研究者從馬立克病雞的組織中分離病毒,發現也有些其他病毒株也能引發馬立克病。
資料來源:FRANK Wills V. M.D Research & Consulting Associates
雞群的出清和雞舍的清潔
種雞場中,棟與棟之間要隔絕往來,和保持一定的距離,各種不同雞齡的雞要嚴格分開。
肉雞場要實施「全進全出」( all in all out ) 方法來管制進雞和出辭的程序。
雞舍的清潔,是全場衛生管制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其作業程序簡述如下:雞糞墊料清除 → 5%苛性鈉溶液沖洗 ( 苛性鈉可以殺死球蟲卵和細菌、病毒,同時可使雞舍內器具和設備好清洗 ) → 清水沖洗乾淨 → 消毒水沖洗 → 反覆以消毒水噴灑 → 進雞前舍內地面用火焰消毒。
(三)注意馬立克病疫苗的接種和接種防疫失敗原因的探討
疫苗的類型:
市面上的馬立克病預防疫苗有三種:(一)火雞泡疹病毒 ( Herpesvirus of Turkeys ) 簡稱 H.V.T.,此種疫苗毒株為台灣目前普遍所使用者。本類型疫苗依其疫苗製造型態又可分為 1.冷凍乾燥型疫苗,又稱為不親和細胞型 ( Cell Free ) 2.濕劑型又稱親和細胞型 ( Cell associated ),此劑型疫苗在英國普遍的使用 (二) 不流行的馬立克病病毒經減毒方法製成的疫苗為親和細胞型製劑 (三) 常流行的馬立克病毒經減毒後製成疫苗 ( Rispens Strain C.V.I 988 ) 也為親和細胞劑型。
各類型疫苗的優點:
在田野外使用時,三種類型的疫苗都可產生高度的保護性,然而,第一類型 H.V.T. 疫苗在田野間試驗時,其保護力顯然比其他二類的疫苗稍好。
疫苗的投給:
親和細胞型疫苗 ( 濕劑型 ) 必須常久的保存在零下攝氏 196 度的液態氮中,冷凍乾燥型 ( 不親和細胞型疫苗 ) 儲存在攝氏 4 度的環境中,此型疫苗因貯存5環境的關係,在出廠六個月或十二個月以上時,其力價常會減少一半,因此在剛製造出廠時,其濃度都高達每劑量 2000 P.F.U. ( 病理斑點變化單位 ),以防其出廠後保存時的力價消失。乾燥型 H.V.T. 疫苗,若置於室溫 20 ~ 25℃,廿天則其力價將會消失 50%,若置在 37℃、十天,則力價將會消失 85%,冷凍乾燥型 H.V.T. 疫苗,若經稀釋液稀釋後,置在 4℃環境中六小時,其力價將會遺失 50%。
濕劑型疫苗經稀釋後,若未立即被使用時,務必置於 4℃,並且要在六小時內使用完,在使用時常要搖動。
因此在稀釋疫苗時,最好一次只稀釋 2 ~ 3 小時工作的劑量。稀釋好的疫苗,不要反覆冷藏溶解。在稀釋時,也必須使用其本廠之稀釋液。
小雞在一日齡接種疫苗時,每隻要接種 1000 ~ 2000 P.F.U.,以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連續注射器的接種速率,每人每小時不要超過 1000 隻小雞。
濕劑型和冷凍乾燥型之 H.V.T. 疫苗之優點和移行抗體對疫苗的接種影響。
當小雞無 H.V.T. 的移行抗體,但有馬立克病移行抗體時,濕劑型和乾燥劑型之疫苗,都能發揮相似程度的保護性。但已有幾份研究報告,已證實移行抗體能干擾濕劑型和乾燥劑型之 H.V.T.疫苗。
在田野間保護力試驗:發現濕劑型之 H.V.T.疫苗效果好,其保護力比較為 93.1% 比 88.2% ( 在義大利 )。87%比72%( 在日本 ),這些效果差異的原因是由於 H.V.T.的移行抗體所造成。
免疫開始的時機,要看使用疫苗的劑量和侵患之馬立克病毒毒力的強弱。一日齡時,每隻小雞用 1000 P.F.U. ( 病理斑點變化單位 ) 劑量接種時,其免疫保護力大約在接種後二週時就產生。
防疫失敗的原因有五種情況:
情況 (一) 其他腫腸性病毒的感染。
防疫失敗可能是由於馬立克病以外的腫瘍性病病世感染所引起的腫瘍。
1.白血病 ( Leukosis ) — 偶而出現。白血病和馬立克病的區別,可靠病理切片來診斷。
2.其他腫瘍 —— 很少出現。可由病理切片區別。
情況 (二) 在疫苗免疫性未產生之前受馬立克病毒的感染。
1.早期受馬立克病毒的感染 —— 最初二週齡是馬立克病之易感染期,此期小雞若飼養在馬立克病毒存在之雞舍,就會更易受感染,或雞場內有多種不同雞齡之雞存在時,也易受感染。
2.小雞時期對任何疾病之免疫力產生的能力都較差,產生的速率也較慢。因此對馬立克病病毒的攻擊就易感染。
3.小雞來自無馬立克病存在的母雞群 —— 那些小雞因無足夠的移行抗體,因此在疫苗的免疫力未產生之前的時期就容易感染上馬立克病。
4.華氏囊炎 ( 甘保羅病 ) 病毒的感染,使得雞隻之產生機構發生缺陷,使得疫苗無法發揮功用。
情況 (三) 疫苗使用不適當使然
小雞接種的 H.V.T. 疫苗和母雞移行下來的 H.V.T. 抗體發生中和作用,使得疫苗效果變差,同時也使移行抗體消失掉。在這種疫苗的免疫力未產生前,移行抗體又削減的情況下,更容易受馬立克病的感染。所有疫苗若是冷凍乾燥劑型,大部份會受到移行抗體的影響。濕劑型 ( Cell associated ) 其所受的影響較少。
情況 (四) 雖接種正確的劑量,但仍發生馬立克病之原因。
1.疫苗製造廠的品質管制不良,招致疫苗的力價較低。
2.疫苗的運輸或貯存不當 —— 此種情況在乾燥型疫苗較多見。( 乾燥型疫苗,絕對不能保存在 4℃以上之環境 )。
3.孵化室衛生不良,存有大量的馬立克病毒,剛孵出之小雞即受病毒的污染或孵化出之小雞因遺漏而未接種上疫苗。
4.疫苗稀釋操作有錯誤,濕劑型疫苗由液態氮中取出時,必須立即浸於自來水中,而在 1 分鐘內溶解,此時稀釋液的溫度也要維持在低溫中。
5.疫苗接種技術錯誤,疫苗的劑量 ㏄ 很少。因此注射器上刻劃的調節和注射量都要特別的注意。注射器和針頭不能用酒精消毒或以含有氯氣或碘素水沖洗。
6.用 20 號針頭吸取疫苗在稀釋液中時,儘量避免疫苗注入時的衝擊,並輕輕搖盪使疫苗在稀釋液中均勻。
情況 (五) 製造疫苗的毒株不能產生免疫性。
1.製造疫苗的毒株因長期的繼代培養而失去抗原特性 ( 免疫特異性 )。
2.疫苗被有致病力的馬立克病毒所污染。
3.被其他變異的野外馬立克病毒 ( 抗原性的差異 ) 侵擊。
接種防疫失敗的捕救
以上五種情況造成的疫苗接種防疫失敗,在此各別列舉出捕救的方法。
上述情況 (一) 引進的腫瘤,並非疫苗接種防疫失敗所致,故在此不討論
上述情況 (二) 引起的馬立克之捕救:
( 1.、2. ) 做好飼養管理衛生,在進小雞前雞舍要徹底的沖洗乾淨和消毒,並且停飼長時間。同一雞場內,不要有多種不同日齡的雞群存在。育雛管理在進入雞舍時,要經過洗澡換上消毒好的衣服。
因為疫苗產生抗體的造率較慢,必須要有一段時間後,才能產生抗體 ( 免疫力 )。
3.從衛生良好,馬立克病防疫措施良好的種雞場購買小雞。
4.母代做宜甘保羅病疫苗接種,使子代在孵出後短時間內移行抗體保護小雞,而子代也必須在 14 天內接種甘保羅疫苗。
上述情況 (三) 引起的馬立克病之捕救
1.使用二次疫苗接種防疫,在一日齡和三週齡時各接種疫苗一劑量。
2.一日齡接種時增加劑量。
3.使用濕劑型 ( 親和細胞型 ) H.V.T. 之疫苗。
4.注意母代和子代所使用的疫苗。母代若使用減毒的馬立克病毒疫苗,子代就使用 H.V.T. 疫苗。
上述情況 (四) 所引起的馬立克病,必須要追查疫苗的運輸,貯存疫苗的稀釋和疫苗接種方法的改善。
上述情況 (五) 所引起的防疫失敗,只有選有信用的廠牌疫苗,才是唯一捕救的方法。
資料來源:L.N. PAVNE
Houghton Poultry
Research Station
現代畜殖第十五卷( 70年 1 ~ 6月 )、70年1月號 ( 90 ~ 94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