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加工之檢討

吳孟謙

 

        本文取自 Eisminger 博士和 Olentine 博士最新巨著「飼料和營養」一書中,有關飼料加工之全築論述,特選譯之,供對此有興趣者之參考,其內容概分如下:

        (一)飼料加工之目的 ( Purposes  of  processing )

        (二)穀物處理方法之選擇 ( Selecting  a  grain  processing  method )

            (1)營養考慮 ( Nutritional  considerations )

            (2)非營養考慮 ( Nonnutritional  considerations )

        (三)穀物處理方法 ( Grain  processing  methods )

            (1)機械處理 ( Mechanical  alterations )

                1.去殼 ( Dehulling )

                2.壓擠 ( Extruding )

    3.磨碎 ( Grinding )

                4.滾壓 ( Rolling )

                    1.)乾式滾壓 ( 又叫 Cracking 與 crushing )

                    2.)蒸汽滾壓 ( 又叫 Crimping 與 Steam  crimping )

            (2)熱處理 ( Heat   treatment )

                1.乾熱處理 ( Dry  heat  processing )

                    1.)微波處理 ( Micronizing )

                    2.)爆裂 ( Popping )

                    3.)烘烤 ( Roasting )

                2.水熱處理 ( Moist  heat  processing )

                    1.)烹煮 ( Cooking )

                    2.)水熱炸裂 ( Exploding )

                    3.)製片 ( Flaking )

                        a. 蒸汽製片 ( Steam  flaking )

                        b. 加壓製片 ( Pressure  flaking )

                    4.)打粒 ( Pelleting ) — 碎粒處理 ( crumbling )

            (3) 水份之改變 ( Moisture  alterations )

                1.麩糠浸水 ( Bran  mask )

                2.乾燥、脫水 ( Drying , dehudrating )

                3.高水份穀類 ( High - moisture  grain )

                4.重組穀類 ( Reconstituted  grain )

                5.加水飼料 ( Watered  feeds )

            (4) 塊料 ( Blooks )

            (5) 液狀摻用料 ( Liquid  supplements )

            (6) 醱酵 ( Fermenting )

            (7) 水耕 ( Hydroponics )

            (8) 未處理全玉米 ( Unprocessed  corn )

        (四)一些非營養性的飼料添加劑 ( Some  nonnutritive  feed  additives )

        (五)儲藏對飼料之影響 ( Effeet  of  storage  on  feedstuffs )

        (六)青飼料處理方法 ( Forages  processing  methods )

            (1) 切短、磨碎或切碎 ( Chopping , Grinding 或 shredding )

            (2) 打包 ( Cubing )

            (3) 乾燥 ( Drying )

            (4) 打粒 ( Pelleting )

        (七)其他的處理方法 ( Miscellaneous  processing  methods )

            (1) 添加脂肪 ( Fat   added )

            (2) 凍結 ( Freezing )

            (3) 照射 ( Irradiation )

            (4) 添加糖蜜 ( Molasses  added )

            (5) 有機酸 ( Organic   acids )

            (6) 保存劑   Preservatives )

            (7) 自飼調整器 ( Self - feeding  governors )

            (8) 低釋和瘤胃迴路處理 ( Slow - release  and  rumen  bypass   treatments )

            (9) 高纖維飼料之處理 ( Treatment  of  highcellulose  feeds )

        (八)完全飼料( Complete  rations )

        (九)處理方法之選擇( Choice  of  processing  method )

        (十)農家加工的飼料( Farm  processed  feed )

        (十一)飼料處理表( Feed  processing  table )

前    言

        發揮飼料原料最大的營養潛能所涉及的各種必需處理都屬於飼料加工,一般而言,它意味增加飼料原料的自然價值和使用後之淨回收。

        飼料加工可能為物理者亦可能為化學者,前者之改變主要由於水份之添加或減少、加熱、加壓、凝聚和分子減少之結果,後者之改變則可能包括澱粉結構之改變和蛋白質細胞間質的分解,而導致改變消化率和代謝的最終產物,在某些例子,諸如已知之生化改變,物理和化學變化同時發生。

        飼料加工已有很長久的歷史,隨著豬隻馴化過程與殘餚桶之方式,現已進化到穀物之磨碎、乾式滾壓 ( crushing )、浸泡等處理,乳牛業者早就應用烹煮穀物,馬主亦早就知道使用浸濕麩皮餵馬。

        飼料製備新技術之先驅者為阿利桑那大學的 W. H. Hale 先生,他於 1963 年最早應用於圈飼乳牛,但該技術亦可適用於所有之反芻動物。和應用於反芻動物各式各類處理方法相比較,豬和家禽飼料之製備顯得較單純,在馬方面,飼料製備主要之改變是打粒飼料之普遍化 ( 乾草和穀物混合 )。

        飼料為動物生產成本的主要支出項目,肥育牛佔 70%,產乳牛佔 55%,肥育綿羊佔 50%,豬佔 65 ~ 75%之間,因此如何使飼料獲得最大效益,是很重要的。

        飼料效率 ( 飼料量/單位增重 ) 若能增進 5 ~ 10%,對增加收益大有助力。假設圈飼乳牛在肥育期每頭需要 3,000 磅的飼料,而每 100 公斤飼料 ( CWT ) 需美金 4 元,則飼料效率增進 5 ~ 10%,每頭飼料費將可節省 6 ~ 12 美元,這將相當於增加 50 ~ 100%的收益 ( 假設每頭飼料回收為 12 美元 )。

        飼料加工影響飼料原料之營養價值 ( 增強或降低某些營養成份而言 ),許多商業化穀物加工的方法常導致某些飼料原料營養價值之降低,因此經過研究瞭解,穀物外皮部份比內部粉狀部份含有較高的維他命;穀物熱處理導致澱粉之膠化和蛋白質之變性;某些飼料原料之處理破壞一些維他命,但增強其他維他命之穩定性及其利用率;胃腸道之消化位置和食物通過率是某些加工處理的結果,例如青飼料之磨細和打粒有增加腸道通過率之趨勢,但降低了纖維之消化率,然而全期動物對打粒青飼料之反應,比該青飼料改用長度為佳,這是因為稍為下降之消化率被增加的飼料攝食量所抵消。

        飼料加工也可能影響經營,例如乾草打包使用自動化操作,因為人工費用為動物生產第二大的支出項目,以機械化之觀點評價飼料加工是很重要的。

        但是飼料加工需要花錢,因此由飼料裝備以增進生產和飼料效率、節省人工等必須抵得上加工費用。是否加工後有足夠之利益攤銷所有費用並獲得利益呢?處理的經濟性可由下列的例子明白的表示出來;一個乳牛業者,考慮裝置蒸汽製片設備以處理玉米,此種處理估計可增進 4%的玉米飼養成績,假如玉米每浦式耳為 2.75 美元,或每 100 公斤為 4.91 美元,4%的增進值相當於每噸 3.93 美元,更進一步估算設置、維持和操作蒸汽製片機費用顯示業者每噸須花費 4 美元才能獲得 3.93 美元的增進效益,也就是說裝設蒸汽製片機的結果每噸淨損失達 7 先令,在另一方面,乳牛業者採用磨碎或乾式滾壓處理的高梁,於 8%的增進效益下,處理費用每噸 4 美元,而可獲得 5.6 美元的收益,也就是說可淨增收 1.6 美元/每噸。因此,在上述之條件下,飼養者不能進行玉米製片,但高梁製片有利可圖,因為增強的價值比相同處理下的玉米多。

        一般而言,生產量和用量越大,飼料處理越顯得重要,此因為 (1)飼料用量越大,對動物之影響越大 (2)反芻動物之飼料量增加消化率減少,其主因為飼料在消化道內,無足夠的時間充份的消化。

        而且農場之差異助長飼料處理之不同,處理規模為分攤設備費之主要因素,因此動物數量越大,設備容量越多,分攤昂貴之設備費也越容易。

        其次,資本之改變利用亦應注意,與其將大資金投入處理設備好呢?或將其用於更多之動物飼養與條狀地面之設備上好呢?此要有一個權衡,小規模之飼養者應避免處理設備之投資。

        最後,能源需要加工支出必須考慮,能源費用將繼續增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工處理方法在往後的日子裡最省能源之設備是最受歡迎的。

        (一)飼料加工之目的 ( Purposes  of  processing ) 將飼料加工的主要理由為:

        (1)獲得更多之利益:人經營事業就在賺錢,而畜牧者也是人。家畜業之經營利益可由減少支出或增加生產獲得,飼料加工亦由此兩原則所決定。

        飼料利用效率可藉穀物處理而增進 10%,甚達 15 ~ 20%,但藉穀物加工以增加生產這條路較困難 ( 諸如增加增重或乳產量 ),一些加工方法甚至僅增進飼料效率,而減少增重,所以需瞭解兩者相對之重要性,如表 1,飼料效率 10%之增進效益七倍於增重率。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增加飼料效率或增重可反映出有較佳之飼料效率。

 

表 1.    增進乳牛增重和飼料效率的相對價值

  一    般

( 磅 )

10%之增進

( 磅 )

每日節省費用

每頭 ( 美 元 )

增           重           率 3.00 0.30 1.54
每磅增重之飼料量 9.00 0.90 10.84

 

       (2)改變顆粒大小:某些飼料必須減小顆粒大小以方便食用或增加消化率。在一些例子,以打粒增加顆粒體積,諸如 (a)在牧場飼養乳牛或綿羊 (b)消除細粉以避免浪費 (c)動物有偏食之習慣 (d)想增進處理效率等用之。

        (3)改變水含量:飼料原料水份含量隨著儲藏安全或嗜口性與容易消化等方面的需要加以調整,而且諸如根類作物等高水份含量可能減少總乾物質之攝食量,此為想獲得最大生產所應避免,但為控制肥胖所樂見。

        穀物安全儲藏的含水量必須低於以下標準,玉米 14%、高梁 14%、大豆 13%、大麥 14.5%、燕麥 14.5%黑麥 14%,這些數據依溫度和儲藏時間而異,較高的溫度和較長的儲藏時間需要把水份含量再降低。

        基本上,有兩種方法可去除穀物之水份,(a)如熱 ( 熱空氣乾燥 ) 或 (b)不加熱 ( 通風 ),或兩種併用。

        為貯存安全,乾草之水份含量不能超過下列限度,鬆乾草 25%,梱乾草 20 ~ 22%( 梱包越大,含水要求量越低 ),切短草 18 ~ 20%,打粒料 16 ~ 17%。

        飼料摻水作為高水份穀物、青貯料或半乾青貯 ( haylage ) 是可行的,最好的效果為含水量 30%之程度,雖然含水量可高到 40%,或低於 20%,但低於 26%就必須加水。

        試驗研究和實際經驗顯示作物含水量在 60 ~ 67%最適合青貯儲藏,假如作物收獲時過熱而太乾,或假如已凋謝,於青貯塔時需加水或和青飼料與新鮮的收割物混合再配製。

        (4)改變飼料之密度:日糧每單位體積之重量或膨鬆程度影響總攝食量,因此膨鬆日糧對減少乾物質之消耗較有利。因此,為增加熱量密度和飼料消耗量,膨鬆飼料常作打粒處理,並減少運輸費用與儲藏空間。

        另一方面,馬夫較喜愛密度小之飼料,他們愛壓片處理遠甚於粉碎或打粒,因為它對日糧減輕密度與減少消化障礙有利。

        膨鬆日糧有時應用於限制熱能攝食量之用。

        (5)改變適口性:在不部份之例子,飼料處理用於增加適口性和飼料攝食量,為這個目的,糖蜜、香料和脂肪可能被摻入,然加工亦可用於減少適口性和限制飼料消耗量,飼料加鹽就是一個例子,在適量時,鹽對動物適口性良好,但過量時,鹽很不合胃口,因此調節各種不同比例,以控制飼料消耗量是可能的,此種加工技術一般用於牧地任食,以限制乳牛和綿羊之飼料攝食量。

        (6)改變營養量:飼料原料單獨應用很少能滿足動物之營養需要,即使單獨使用牛乳,對於年幼家畜而言,長時間之飼養亦需添加維他命和微量元素。

        加工處理可影響鐵之利用率和營養價值,此雖非必需加工之理由,但亦值得注意,在加工中下列有了個增加鐵量的例子。

        1.脫脂奶粉的鐵含量,動物用者比人類食用者有較高的之傾向,此由於前者受加工設備污染而獲得較豐富之鐵補充所致。

        2.伊索匹亞之營養研究已確實 teff 含鐵量特別高,此種 teff 為伊索匹亞地方飼料的主要穀物源,進一步之測定發現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鐵量是由於舊式打穀時受土壤污染而起,然而此種鐵量大都為氧化鐵,生物價很低。

        3. Bantu 地方消耗大量由鐵容器釀造的自產啤酒,這些鐵由酸啤酒溶解,利用效率很高。

        含麥角醇飼料的維他命 D 量可以經由照射加以改變,使麥角轉變為維他命 D。

        (7)增加營養利用率:高梁以磨碎或滾壓處理而不用較複雜的加工方法,其相對 T D N 值僅及玉米的 89%,而相對的淨能值僅為 80 ~ 89%,然化學組成之資料顯示兩者的差異應該不至於那麼大。佔總乾物質 80%的澱粉與其他部份諸如蛋白質等,高梁比其他穀物的利用率顯得較差,假如進一步利用一些較新的處理技術處理後,可大大地改進高梁的飼養價值,效應較其他穀物的反應好,這是由於澱粉粒之膠化作用 ( 複雜澱粉分子之水和作用或破壞 ) 增加了消化率,而此種膠化作用之量受蒸汽處理時間、溫度、穀物含水量、滾壓機形狀、處理速度和高梁種類而異。

        雖然飼料加工是否可增進鈣和鎂之利用率尚未瞭解,但飼料打粒可增加雞豬磷的利用率。

        (8)飼料原料之去毒:一些飼料原料含有毒害物質,過量將妨害飼養成績,甚至導致死亡,表 2 列出 9 種飼料原料所含的抑制劑和去除方法。

 

表 2.  飼料原料所含的自然抑制劑

飼料原料 抑                 制                 劑 去  除  方  法

棉  子  粉

 

大  豆  粉

亞麻子粉

生  魚  粉

紫苜蓿粉

裸        麥

甜  苜  蓿

小麥胚芽

油  菜  籽

棉子油酚:cyclopropene 之脂肪酸

 

抗胰蛋白鋛:未確定因子

晶狀體蛋白:水溶物

B1 酵素

皂素:植物膠;甲基酯鋛

5–N–醇荃間=羥苯

丁香素 ( Dicoumarol )

未確定

異性硫氰酸鹽蕌

加  入  鐵  鹽

( 破壞色素體 )

加       熱

水  處  理

加       熱

限制餵量

限制餵量

加      熱

加      熱

加     熱

 

        幸運地,這些有毒成份皆可由加工處理加以去除,棉子油酚 ( 棉子粉的黃色色素體 ) 可由加熱除去大部份,大豆加熱破壞抗胰蛋白鋛和抗凝乳鋛,亞麻子粉的毒素混入 2 ~ 3 倍的水於 72 ~ 99℉之間維持 12 ~ 18 小時可將之除去。

        如同表 2 顯示,某些其他飼料亦含有毒害物質,但供餵量一般尚未達到致害程度,或可由上述去除方法去除。某些條件下,高溫處理甚至可去除磷酸鹽之氟成份。

        (9)增進維護飼料之品質:因為飼料之生產有季節性,一部份必需儲藏以供應不生長時期之用,而儲藏方法一般有很多種。

        飼料含水量超過 14%不能加以儲藏,容易發霉和自然氧化,高水份穀物可由乾燥和化學方法處理 ( 加有機酸 ) 或儲藏在限氧之青貯塔。

        青飼料可乾燥到安全含水量,範圍從乾草的 25%含水量到大粒料 ( cubes ) 的 16 ~ 17%,或用青貯法保存 ( 含水率可達 60 ~ 67% )。

        (10)減少儲藏和運輸之空間和費用:某些飼料為減少儲藏和運輸空間,可用某些方法加工,特別在青飼料尤然,因此苜蓿乾草以各種方法處理每立呎之重要 ( 磅 ) 如下:膨鬆乾草 4.2;Chopped 乾草 6.2;打包乾草 7.5;大粒料和打粒料更減少儲藏空間,所以由美國大陸到夏威夷之運輸,以大粒料和打粒料裝船是最經濟可行的。

        (11)增進機械化作業:因為以長乾草機械化飼養行不通,所以投與飼養維持到今日,但是 1940 後,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自動化之乾草製造和飼養,乾草步入現代化之操作,可由一個人藉機器撿起捆紮、田間切割、打包和打粒等。

        將乾草加壓為大粒料或小粒料有利於機械化之處理,且高密度有更經濟的運輸和儲藏,較易於自飼和減少飼料損失,今日大的捆包重在 1,000 磅以上,可增加機械化之效率。

        同樣地,青貯料飼養已步入自動化,在一個垂直的青貯塔可以完全利用按扭操作飼養。水平的青貯場,青貯料用杓子或機械化的貨車處理,青貯料的任食亦可完成。

        (12)減少飼料發霉、沙門氏桿菌和其他有害的物質:有時飼料為確保安全和避免污染,特別針對沙門氏桿菌和發霉,需要做某種處理。

        飼料和食物之發霉為長久存在的問題,黃麴毒素 ( Aflatoxine ) 較大群的一部份叫黴毒素 ( Mycotoxine ) 被確認為一種致癌物,為發霉產生之毒害物質而存於穀物和其他之飼料。幸運地,經過加工處理有很多可阻止發霉,減少黃麴毒素量或降低污染飼料之毒害活性。適當地收穫、乾燥和儲藏為減少黃麴毒素污染和毒害產生的重要因素。丙酸和乙酸可抑制發霉,因此用於保存高水份穀物日受重視。氨或氫氧化氨亦可消除毒害飼料。

        沙氏桿菌與鞭毛型細菌於肉粉中含量最高,此可由打粒處理摧毀掉。

 

現代畜殖第十四集( 69年 7 ~ 12月 )、69年11月號 ( 79 ~ 83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