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早期斷奶

李斯詹姆士著

馬  正  譯

 

摘要:

        本篇說明一種增加母豬每年產仔數目的方法。在操作這種方式時,一定要使母豬在非常衛生的豬舍中分娩,才能夠避免早發性大腸炎的發生。母豬只哺育固定數目的小豬,多餘的小豬在一日齡時即予斷奶,其餘基數以內的豬則讓母豬哺育到兩週半的時候斷奶,分娩以後三週左右母豬即可再配。那些一日齡或兩週半斷奶的小豬,每一小時餵一次液體飼料才行。

介紹:

        早期斷奶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概念,需要一套能夠現場應用的方式。吸引人的原因是早期斷奶將是那些為了提高母豬的每年產仔數所做的種種努力中的最後一途。大體而言,只有停止哺育小豬的母豬才能配種,正如有句格言說「餵奶的母豬不會懷孕」一樣。因此一早期斷奶,母豬一年中用來懷孕生小豬的天數自然就增加了。不過越早期離乳的小豬越不好照顧。所以早期斷奶的關鍵就在於要設計出一套方式能夠不折損小豬。本篇所論述的主題也就是如何在最不損失小豬的情況下而能達成早期離乳的目標。

現況:

        早離斷奶對不同的飼養者代表不同的情況。為了方便敘述起見,我們將早期斷奶這裏的早期兩字做一個定義,在這裏早期斷奶指的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剛出生就斷奶,大約在出生一日齡時即斷奶。第二種是 2 週半,也就是出生後 2.5 個星期時斷奶,我們之所以要用這兩個時間來區分,是為了制定一套辦法。而在這兩個時期無論豬的生理狀況和營養需要都最適合斷奶。

        為什麼要在小豬出生就斷奶?考慮一下下面的情況,可增加每窩仔豬數 ( 經由荷爾蒙的產生,遺傳上的選拔,讓豬生產的年限加長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法 )。假設母豬一胎生 14 隻小豬。當過多的小豬出生後由母豬照顧了 12 ~ 24 小時以後,表示這些太多的小豬必定已經吃過初乳,但是還沒有暴露在各種疾病或者傷害侵襲的情況之下。( 參考卡森和李斯 1973 年的報告 ) 留下 8 隻小豬讓母豬自己帶。( 或者給別的母豬帶,主要的就是讓每隻母豬帶的小豬一樣多。 ) 2 週半以後將那些寄養的豬或是母豬自己帶的小豬一起斷奶。將斷奶的小豬移至人工保育器一直養到 23 公斤左右。( 大約養到 7 週齡。 ) 然後就可以照一般的飼養法飼以乾飼料、肥育上市等等。

        母豬自己帶的豬為什麼要在 2 週半的時候斷奶?為什麼不 1 週就斷奶?為什麼不要 4 週?因為大約在第 2 週半的時候仔豬的消化系統大致良好,可以消化那些比奶稍差一點的蛋白質。就像是說 2 週半的小豬可以每天吃一磅左右,由黃豆做為蛋白質來源的飼料。( 參考瓊斯、卡森和李斯 3 人在 1977 年合發表的報告。  ) 如果 2 週半以前斷奶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在 3 週以內要想讓母豬再配上種也不容易。2 週半時斷奶,不但小豬的消化器官長好了而且斷奶 5 天後給母豬配種也正好合適。

        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我們每窩大概可養成 14 隻仔豬,母豬可以在分娩後 3 週再配種,那麼一年就可以達到 2.7 胎,或者說每隻母豬每年可生 14×2.7=37 隻小豬。

本計劃的實施方式:

        (1)必須要在初生第一天就能夠叫小豬斷奶。因為在第一天就離開母乳,因此先要知道從第一天到 2 週半左右小豬的飼料需要那些營養成份。然後還要設計一種保育的器械,能夠和母豬照顧小豬一樣。關於人工乳部份,要想小豬長得快,人工乳中必須要用乳蛋白,而且乳蛋白的成份需佔整個人工乳中乾物質的 32% 以上。( 參考李斯和卡森 1976 年研究報告。 ) 所謂的保育器,也就是一種能夠像母豬一樣的餵小豬的東西,換句話說,保育器每一小時要能將清潔,很少細菌的液體飼料餵給小豬。每隻小豬餵食的份量依照體重的差異個別調整。( 參考李斯 1969,李斯和卡森 1973b 的報告。 )

        (2)兩週半時的早期斷奶,一定要能夠控制飼料引起的腹瀉,營養性的腹瀉,大腸菌性腹瀉,或者腸炎等副作用,也就是常常碰到的白痢黃痢等現像,斷奶後 1 到 2 週的小豬最容易發生,一發生下痢就會阻礙生長速度。為了這個原因,必須也要知道 2.5 ~ 7 週小豬的營養需求,同樣的要像母豬一樣每小時餵一次液態人工飼料。關於飼料方面,這時的小豬可以不用乳蛋白了,給它吃豆粉做為蛋白質來源最為理想。我們在實驗中得知這時期的人工乳每一磅的乾物質中蛋白質含量只要有 15% 就可以了。另外我們也設計了一種叫做哺乳器 ( Autoweaner ) 的機器,代替母豬餵飼這一時期的小豬,大體上說來和前面提到的保育器差不多,也是每一個小時能放一次液態飼料。只是不如保育器那麼精緻,所以能適合於比較粗大的仔豬。目前我們就用這種哺乳器來大量飼養 2.5 ~ 7 週大的小豬。

        (3)早期斷奶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防止輪迴病毒。要想在斷奶時不損失小豬,除非控制好這種輪迴病毒 ( Rotavirus )。輪迴病毒會引起腸炎,失重和死亡,而且幾乎可以侵害任何週齡的小豬。( 參考卡森和李斯 1973。李斯 1975。李斯、金、和莫克 1976。李斯和金 1978a。李斯和金 1978b,各份研究報告。 ) 我們最近的試驗指出輪迴病毒大量存在分娩豬舍中 ( 尤其是那些連著使用一直沒有間歇的分娩舍 ),而我們也已經完成了一套控制輪迴病毒的方法。

        為了試驗這種方法的成效,我們特別造了 12 間加強照顧的分娩舍,也就是說這 12 間豬舍可以使分娩在無菌 ( 當然包括輪迴病毒在內 ) 的情形下進行。整棟建築保持相當乾淨而且通風良好。沒有糞便堆積,母豬圈繫在一個平台上。小豬生在乾淨的盛器中,在交給母豬保育以前,再將豬舍和母豬都重新清洗過。母豬和小豬一直到 2.5 週斷奶時都保持在這樣的清潔環境下。等母豬小豬移出後整棟豬舍加以清洗和蒸薰消毒。

        要判定這種照顧分娩舍對豬的效果有多好還嫌太早一點。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先兩組從這棟特殊豬舍飼養出來的豬,其生長各方面的成績很令人高興。在保育器中保育的小豬體重在出生八天後增加一倍,出生 14 天時就有原來的 3 倍,3 週齡移往哺乳器時平均體重已達 16 磅。在哺乳器中小豬每小時飼一次,飼料是含有大豆為蛋白質來源,蛋白質含量 15%的液體飼料 ( 人工乳 )。在哺乳器中最初一週的平均增重是 7 磅,而 7 週齡時的平均體重達到 41 磅。然後將這些小豬從哺乳器中移往其他豬舍,改餵標準的以玉米和大豆為主的乾式仔豬飼料。( 以上數據是取自李斯、阿姆斯壯和瓊斯三人的實驗,該項數據未曾發表。 )

        有一項相關試驗 ( 該試驗還沒有機會做 ) 是要測試,在上述的特殊豬舍中分娩出來的小豬,又採用 2.5 或 3 週時的早期斷奶,在哺乳器中的表現如何。我們已經有資料顯示從普通豬舍 ( 不是特別清潔的 ) 分娩和養育出來的小豬,斷奶後再送到我們設計的哺乳器去照顧的小豬,其整窩算來飼養成績並不比斷奶後就直接飼以乾飼料的小豬好很多。事實上無論是在哺乳器中的小豬和直接用乾飼料餵養的小豬都有營養性下痢,而且證明出來都有感染了輪迴病毒性的腸炎。當小豬的腸道經輪迴病毒侵害過以後,餌料的品質或管理的好壞都顯得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所有的小豬的生長情形都很差,所以也就都差不多了。

建議事項

      1.要是能夠控制住輪迴病毒性腸炎,就能夠在初生第一天或 2.5 週時實行早期斷奶,小豬不會有損失。控制輪迴病毒引起的腸炎其關鍵在於減少,這種病毒在環境中存在的數量,像我們那種無菌 ( 或是衛生良好 ) 的設備就能接近目標。

        2.出生就斷奶的小豬每一小時要飼以清潔的液態食料。這種人工乳的飼餵量依照每隻仔豬的需要量而供應。主要成份為乾物質佔總重的 20%,乾物質中有 32%的乳蛋白或其他相當的蛋白質。

        3. 2.5 ~ 3 週斷奶的小豬也是每小時飼餵一次,餵以清潔的液態人工乳。飼餵量也是依照每隻小豬的個別需要而不同。開始的時候乾物質佔 20%漸漸增加到 30%。乾物質中蛋白質佔 15% ( 來自黃豆粉即可 )。

        4.肥育直到上市 ( 從 7 週齡時開始 ),都可以使用平常的乾飼料。

        採用以上的飼養方式,每窩 14 隻小豬×每年 2.7 胎=每隻母豬每年生 37 隻小豬。這是一項可以達成的目標。

參考資料:

        卡森和李斯合著 1973 a 發表。「初生小豬保育期間,血清蛋白 ( 免疫蛋白 ) 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畜牧年鑑 36 期 381 ~ 385 頁。該書原名 J.   Animal  Science。

        卡森和李斯合著 1973 b 發表。「母豬照顧 12 小時和 36 小時再經人工保育的小豬,對於表現致死性腸炎症狀上之差異」。畜牧年鑑 36 期 1114 ~ 1121 頁。

        瓊斯、卡森和李斯合著 1977 年發表。「黃豆粉作為仔豬蛋白質的來源」。畜牧年鑑 45 期 1073 頁。

 

現代畜殖第十四集( 69年 7 ~ 12月 )、69年9月號 ( 27 ~ 29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