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 代 畜 殖
獸醫服務專欄
1
問 ( 1 ):請問治療犬及貓皮膚病時,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之使用法?
答: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之主要功能為維持恒常性 ( 調節體液之量及成分,支持基本細胞性代謝等 )。它們對過敏性疾病之抗炎症效果之機轉尚未完全明瞭,被認為與細胞膜之安定性有關,也即可能防止肥胖細胞破裂及釋出組織胺。另一作用形式可能為降低 IgE 抗體之合成量,即可減少肥胖細胞對過敏原之反應。
糖質皮質類固醇 glucocorticoid 之一般效果可總括為促進高血糖症,負的體內氮平衡及喪失脂肪。
犬之主要糖質皮質類固醇為可體素兒 Cortisol,但也有可體可適地弄 corticosterone 及可體素 Cortisone。分泌糖質皮質類固醇之調節機構受到由腦垂體釋放之 ACTH 之控制腎上腺皮質所製造的可體素兒對腦垂體及下視丘兩者均有負的反饋效果。當可體素兒濃度降低時,下視丘就分泌激腎上腺皮質之釋放因子 ( cor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 )。增加 ACTH 以應付緊急狀態主要受到下視丘之控制。
不由緊迫所致之糖質皮質類固醇之分泌,主要限於早晨即上午 8 ~ 10 時左右為最高,通常夜晚最低,這一種情形叫做晝間節律,於白天給與外源性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時效果最佳,因為此時下視丘 — 腦垂體 — 腎上腺 ( H-P-A ) 機構已受內源性可體素兒之抑制矣。長期又多次 ( 一天 2 ~ 3 次 ) 的給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時會抑制腦垂體前葉之 ACTH 及腎上腺皮質之糖質皮質類固醇之生產,對下視丘及腦垂體之抑制較為嚴重,因為要回復到正常功能常需數月至數年也。腎上腺功能通常可因給與 ACTH 回復正常,但常用 ACTH 也會抑制 H-P-A機構。
長期的給與外源性皮質類固醇會招致腎上腺 ( 束狀帶 ) 之萎縮及抑制下視丘 — 腦垂體功能。當外源性療法漸減而血漿中可體素兒量開始下降時,動物會於 H-P-A 功能不良狀態。此時內源性可體素兒生產量之回復依刺激下視丘 — 腦垂體使其復活後之 ACTH 生產性而定。完全的回復功能需時數月,故緩慢的減少外源性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之給與量,對動物生命之支持極有必要。立刻的停止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療法可能引起類似低腎上腺皮質功能症 ( 血鈉降低,血鉀上昇,脫水症狀 ),且有急激的血壓降低,休克甚至可能斃死。
已知皮質類固醇之抑制 ACTH 之釋放能力緊密的與治療效力強度平行,而其抑制程度不與每一次的劑量相關,但與給與的總劑量或給藥期間,亦即與皮質類固醇之作用期間的長短有關,故有殘留性皮質類固醇會比無殘性者之多次使用有更強的抑制 H-P-A 機構之效果。殘留性皮質類固醇是非生理性的治療藥做為晝間功能之補充療法之用。殘留性皮質類固醇之給與間隔須可讓 H P A 功能適當的回復為度。少劑量 ( 低於治療劑量 ) 的短期間 ( 2 ~ 4 週 ) 反覆給與法比每 6 週給與一次大劑量更會抑制 H P A 功能。一週只給 3 ~ 5 天之間斷給藥法,比每天給藥法較少的不良性副作用。此種療法也非生理性的,因為它不近於晝間節律也。
隔天給藥法於 1952 被提倡後,因其最合乎生理狀態,所以一直被賞用。這一種合理療法部分的基於所用藥物之半壽期 ( 轉變時間 ) 而定。只有氫可體素,可體素,Prednison 及 Prednisolone 可成功的做隔天療法之用,因為它們的作用時間為 24 ~ 36 小時也。中效性 ( triamcinaloui ) 及長效性 ( dexanethasone, betamethasone ) 皮質類固醇即由於它們的作用時間長到 72 小時或以上,所以不能做為隔天療法之用。
雖然 prednisone 或 prednisolone 之作用期間約有 24 小時,但主要於開頭之 12 小時就會被代謝,故第二天不給藥的話就會有正常的 ACTH 釋放,而會有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之分泌。12、24 或 36 小時間隔的給藥會引起 H P A 之抑制,但 72 小時間隔的給藥即無效矣。
據 Rijnberk 之測定,正常犬一天內所分泌的可體素兒量為 0.06 ~ 0.32 mg/1 b 體重,故治療時可隔一天的早晨給與 0.2 mg/1 b。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之病犬,須模仿其晝間節律性,即每天早晨給與 0.1 mg/1 b。但長期的給藥,須注意其副作用。
隔天給藥法,可能無法消去過敏病之臨床症狀,故須每天併用抗組織胺才可得到良好的療效,且可將其副作用壓到最低限度。Mc Dougal 建議給與 Prednisone ( 隔天早晨給 0.2 mg/1 b ) 及 Diphenhydramine ( 1 ~ 3 mg/1 b 一天 2 ~ 3 次 ) 或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 1 ~ 3 mg/1 b 一天 2 ~ 3 次 )。Prednisone 即逐漸減量至不再給與,但抗組織胺即須繼續至臨床症狀完全消失為止。
殘留性皮質類固醇可繼續用到不再給與為止,對有接觸性皮炎或跳蚤咬傷性皮炎等需要長期治療者此類藥物極為有用,但劑量及反覆使用等均要很小心。Mc Dougal 推荐 Depomedrol mg/1 b,但對巨大型犬即給 0.5 mg/1 b。
常用糖質皮質類固醇之作用型式、時間與劑量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 快 速 | 作 用 時 間 | 劑 量 |
Betamethasone
Cortisone
Dexamethasone
Flumethasone Hydrocortisone
Methylprednisolone ( Depomedrol ) Prednisolone
Prednisone
Triamcindone
|
快速
快速
快速
快速 快速
中等
快速
快速
快速
|
72 ~ 78 小時 3 1/4天 24 ~ 36 小時 1 1/2天 48 ~ 66 小時 2 3/4天 短 24 ~ 36 小時 1 1/2天 7 ~ 21 天
24 ~ 36 小時 1 1/2天 24 ~ 36 小時 1 1/2天 48 ~ 54 小時 2 1/4天 |
0.01 ~ 0.05 mg/1 b/天/口服
0.5 mg/1 b/天/口服或肌注
0.01 ~ 0.25/1 b/天/口服或肌注
0.0625 ~ 0.25 mg/天/口服、肌注及靜注 0.1 mg/1 b/天/口服及肌注
1 mg/1 b/肌注
0.1 mg/1 b/天/口服及肌注
0.1 mg/1 b/天/口服、肌注
0.05 mg/1 b/天/口服
|
( 台大獸醫系教授 沈永紹 )
問 ( 2 ):請問治療犬及貓皮膚病時,抗組織胺之使用法?
答:一般言,抗組織胺對犬之皮膚騷癢症沒有太大之用處。抗組織胺於化學上及其構造上與組織胺相似,它可與組織胺對敏感組織之受體示競合作用。組織胺可繼續由抗原 — 抗體反應中之肥胖細胞釋出,但如抗組織胺比組織胺先與受體結合,即組織胺不能發揮其效力矣。
抗組織胺不能改變促進釋放組織胺的抗原 — 抗體反應,也不能減低組織胺之釋出量。故其作用為直接與組織胺競爭目標組織細胞之受體位置來拮抗並阻斷組織胺之效果。
抗組織胺可很快的由犬及貓的胃腸道被吸收。作用期間約為 3 ~ 4 小時至 8 小時。顯然的,抗組織胺不會有積蓄作用。肝臟似乎很活潑的可破壞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之鎮靜及催眠效果也可減少一些騷癢過程。
抗組織胺不太有效之另一理由為,抗組織胺只阻斷組織胺之效果,但對其他於抗原 — 抗體反應時一起釋出之胺類 ( 血清素 Serotonim,遲鈍性致活素 bradykinin ) 卻無法阻斷它們對有感受性組織之作用。
抗組織胺之種類,藥名及劑量:
1. Diphenhydramine HC1;Bendryl ( Park - Davis ):
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次口服 2.5 ~ 6.5 mg,一天 2 ~ 3 次。
2.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Chlor - trematron ( Schering )
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次口服 2.5 ~ 6.5 mg,一天 2 ~ 3 次。
3. Promethazine HC1;Phenergan ( Wyeth )
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次口服 2.5 ~ 6.5 mg,一天 2 ~ 3 次。
4. Cyproheptadine HC1;Periatin ( Merck,Sharpand Dohme )
此類藥之作用形式除對組織胺有拮抗作用外,對血清素 ( Serotonin ) 也有拮抗作用。
劑量為一天 2 ~ 4 mg分為 3 次口服。
5. Trimeprazine;Temaril ( S-K-F )
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次口服 1 mg,一天 2 次。
( 台大獸醫系教授 沈永紹 )
問 ( 3 ):兩種藥物同時作用可能發生何種量之變化,各舉一例。
答:兩種或兩種以上之藥物合用時,對某特定之作用可能會增強,亦可能會減弱或消失,前者稱為協力作用,從者稱為拮抗作用。
協力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之藥物合用的效果為各藥物單獨使用效果之和時稱為相加作用,例如以乙醚與氯仿各將其最小麻醉量之一半混合使用時,會出現麻醉作用,但其強度僅僅是單獨各藥的最小麻醉量的作用。所以利用相加作用之目的不在於增加作用而在於增加作用而在於減少副作用,例如乙醚具有促進唾液分泌之作用,氯仿則對於心臟及肝臟有害,所以各使用半量時各藥的副作用都不會出現,而可順利完成外科手術。
至於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合用的效果大於各藥物單獨使用效果之和時為相乘作用。例如 Sulfadiazine 及 Trinethoprim 單獨在試管中對於 E. coli 之最小抑制濃度 ( MIC ) 各為大於 250 及 0.63 ppm,但是兩者以 4:1合用後可降至 0.31 ~ 0.4 ppm。
關於拮抗作用請參閱現代畜殖 72 期 62 頁讀者信箱本人之答覆。
( 台大獸醫系教授 劉朝鑫 )
問 ( 4 ):化學治療劑不能收效之原因及優劣。
答:化學治療劑無效之原因可能有下列情形:
1.病原體對於所使用的化學治療劑,原來就沒有感受性,例如 E. coli 之對於配尼西林,即所謂藥不對症。
2.病原體對於原來有感受性的化學治療劑產生抗藥性,例如葡萄球菌獲得配林西林鋛後之對於配尼西林。
3.化學治療劑合用而受到拮抗,例如配尼西林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合用時,配尼西林之作用會受到拮抗。
4.非腸道吸收性的化學治療劑,以經口投藥的方法治療全身性感染。
至於化學治療劑之優劣很難下標準,一般而言副作用少,毒性低,價錢便宜及不長期殘留於動物組織,即可認為優。
( 台大獸醫系教授 劉朝鑫 )
問 ( 5 ):請問消化道內各部位的菌叢是否相同?
答:以人類消化道內各部位的菌叢為例,特介紹如下:
人類口腔內的唾液 1 ml 中平均含菌數約有 107 個,其主要細菌種類是鏈球菌、乳酸桿菌等需氧菌及范永氏球菌屬、梭形桿菌屬、厭氧桿菌屬、厭氧性鏈球菌、毛狀菌等厭氧菌。另還含有少數的奈瑟氏菌屬、葡萄球菌、螺旋體屬、弧菌屬、酵母、黴漿體及 Bifidobacterium 等。胃在空肚子的時候,因受胃酸的影響,其 pH 會降低至 3.0 以下,故胃內的主要細菌大部分是屬於耐酸性菌,胃液一公克中平均含菌數約有 102 ~ 103 個左右。但當食物進胃內時因胃的 pH 上升至 4.0 以上,另又受體溫的影響細菌就會殖至 104 ~ 108 個。這時主要的細菌種類有乳酸桿菌、酵母、鏈球菌、厭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范永氏球菌屬、梭形桿菌屬、大腸菌、桿菌屬。然而因胃液和食物混合後 pH 再度下降所以有些對酸抵抗力弱的細菌就會死亡,因此在胃內的細菌逐漸減少,然後通過幽門至小腸。在小腸部位,當肚子空的時候,小腸上段的乳酸桿菌、酵母、范永氏球菌等在腸內容物一公克的菌數約有 104 個以下,因為受了十二指腸的腸粘膜所分泌各種化學因素及腸蠕動的物理因素之影響,細菌根本無法充分增殖就被送至小腸下段。在小腸上、中段的主要細菌種類有鏈球菌、乳酸桿菌、范永氏球菌屬,其他如厭氧桿菌屬、大腸菌、及 Eubacterium 等細菌較稀少。小腸下段的細菌,因為腸內容物受腸液的中和,且內容物的通過時間比較慢,故細菌急劇地增加。當空肚子的時候,細菌數約有 105 ~ 107 個,並有乳酸桿菌、鏈球菌、范永氏球菌及大腸內占優勢的細菌,如厭氧桿菌屬、厭氧性鏈球菌、Bifidobacterium、Eubacterium 的混合而造成菌叢。在迴腸下段的菌數就增加至 107 個左右。由迴盲瓣至盲腸,因消化的食物塊通過速度遲慢,且由於消化的食物塊是一極適合細菌增殖的場所,所以這一段腸內容物的細菌數往往高達 1010 個之多,其菌叢和糞便內 ( 相當於大腸內容物 ) 的菌叢幾乎相同。如厭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Eubacterium,梭狀芽胞桿菌等厭氧性菌就占優勢地位,其他如大腸菌、鏈球菌、乳酸桿菌、范永氏球菌、葡萄球菌的檢出率亦有 105 ~ 108 個的程度。
( 台大家畜醫院 王𤥂辰 )
讀 者 信 箱
問 ( 1 ):仔豬早期離乳之利弊及注意事項?( 彰化縣永靖鄉楊福成讀者問 )。
答:其利弊甚多,茲將較重要者列述如下:
1.優 點:
(1)可縮短哺乳期間,而使母豬提早配種,縮短空胎期間,故每頭母豬每年增產更多之仔豬。據台糖養豬研究所試驗結果,附表以利參考:
離 乳 年 齡 | 一 週 | 三 週 | 五 週 | 八 週 |
每頭母豬每年窩數 | 2.7 | 2.5 | 2.3 | 2.05 |
每頭母豬每年生產頭數 | 24.3 | 22.5 | 20.7 | 18.45 |
(2)減少母豬之體重損失。
(3)可獲得發育均勻的仔豬,並減少被母豬壓死的損失。
(4)減少被母豬傳播的疾病。
(5)節省母豬哺乳期之飼料。
2.缺 點:
(1)早期離乳後的仔豬,易患增重緩慢。
(2)若無良好的設備,飼養及管理,仔豬育成率較低。
(3)仔豬需要適當之照料,故較耗人力。
(4)早期離乳之仔豬,易造成咬尾或咬耳朵之惡癖習慣。
3.注意事項:
(1)早期離乳之仔豬完全飼料之營養成分,需符合仔豬需要標準。
(2)哺乳期必須及早訓練仔豬早期採食教槽飼料,離乳後的仔豬飼料必須與哺乳期的教槽飼料相同,切勿立即改為幼豬飼料餵飼。
(3)早期離乳仔豬飼料內,應添加抗生素或沸石粉,以減少仔豬疾病。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問 ( 2 ):羊吃露水草為何下痢或斃死?( 彰化縣永靖鄉楊福成讀者問 )
答:對羊有嚴重致害性的各種線蟲類,例如捻轉胃蟲、哥倫比亞腸結節蟲、毛樣線蟲、乳嘴桿線蟲、絲狀肺蟲以及羊鉤蟲等線蟲類,都靠露水草來媒介傳染於羊,被這些線蟲感染之羊,大部份必會發生嚴重的寄生蟲性下痢症,甚至於致死。其詳細敘述請參閱:中華民國獸醫學會服務專欄第一卷 61 頁,或現代畜殖第 24 期 31 頁 ( 64 年 10 月號 ),均有表題「山羊餵飼有露水之草,為什麼會發生下痢或斃死?」之問答。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問 ( 3 ):乾燥雞糞可否用作雞飼料,是否發生球蟲病?( 彰化縣永靖鄉楊福成讀者問 )
答:傳染源之球蟲卵囊在自然界受到攝氏 38 度時,只能生存 12 小時之久,所以雞糞之乾燥,除非在冬季於室內乾燥者外,大致不會構成傳播之機會。尤其在夏季太陽晒乾者,以及經過高溫乾燥機處理乾燥之雞糞,再作雞飼料餵用,是至為安全無憂,絕不會傳播雞球蟲病。其詳細敘述請參閱:中華民國獸醫學會服務專欄第一卷 70 頁或現代畜殖第 29 期 39 頁 ( 65年 3 月號 ),均刊有表題為「乾燥雞糞再作雞飼料用,是否會傳染雞球蟲病?」之問答。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問 ( 4 ):公豬睪丸左右不一樣大小之原因?( 雲林縣崙背鄉吳賢文讀者問 )
答:公豬或所有人畜之睪丸,在正常狀況下,並非完全一樣大小。若大小差異甚為顯著,可能有下列幾種原因:(1)較小的一顆係先天性發育不良,或曾受挫傷致萎縮。(2)較大的一顆正受傷發炎腫大中,或有膿瘍,膿瘍發生。(3)單側陰囊赫尼亞,致該側顯得較大。(4)或單側陰囊被毒蟲或毒蛇咬傷後腫大者。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問 ( 5 ):公豬採精時,發現精液內混有血液,其原因為何?如何治療?( 雲林縣崙背鄉吳賢文讀者問 )
答:可能之原因較為重要者有 (1)泌尿生殖道發炎,例如輸精管炎、攝護腺炎、尿道球腺炎、尿道炎等。(2)陰莖內有息肉,因勃起而發生充出血。(3)陰莖受傷出血,如採精不慎,過度採精或採精器具 ( 假陰道人工膣 ) 之傷害導致裂傷或擦傷而出血。應詳細檢查原因,若屬於第一類者,則延請獸醫師治療,若屬第三類者則改善採精技術或添購完整採精人工膣。第二類者應考慮淘汰為佳。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問 ( 6 ):母豬排血尿之可能疾病有那些?( 雲林縣崙背鄉吳賢文讀者問 )
答:肉眼看到的血尿,在科學上可分為血球尿和血紅素尿兩種,其原因大致可歸於下列三種原因:
1.血尿 ( 血球尿 ):尿液中含有完整而未破裂的紅血球,該尿液較混濁而不透光,放置後血球慢慢會沈澱於底部,上液暫變成為白色透明尿液。其原因主要發生於泌尿系統之出血,較重要者為
(1)急性腎炎、腎孟炎、輸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子宮炎及陰道炎等。
(2)腎臟病、腎鬱血、腎臟有腫瘤或膿瘍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等。
(3)細菌性疾病,例如炭疸、鉤端螺旋體病等。
(4)黴性毒素中毒,例如梭黴菌 F2 毒引起之陰門陰道發炎。
(5)寄生蟲寄生所引起者有豬腎蟲和腎蟲等。
(6)產後之生殖道裂傷而出血者。
(7)血小板過少症。
(8)磺胺劑之大量長久 ( 超過 5 天 ) 連續使用。
2.血紅素尿:尿液中僅見含有血紅素,該尿液清澈透明,放置後血色不會沈澱於底部,顯微鏡檢查檢不到紅血球存在。其發生主要原因係歸於全身性之溶血作用導致者,其病因有:
(1)細菌性疾病:鉤端螺旋體病,溶血性梭狀菌感染,棒狀桿菌症等。
(2)原蟲性疾病、豬焦蟲病等。
(3)化學藥劑中毒、磺胺劑中毒、金屬中毒等。
(4)植物中毒。
(5)感光過敏症。
(6)不適當的輸血等。
3.因服用某種藥物,該藥物之代謝產物呈紅色從尿中排出,而似血尿者,例如驅蟲藥的硫二苯胺 ( Phenothiazine )。瀉劑的美鼠李皮 ( Cascara ),排諾他林 ( Phenolphthalein ),生殖泌尿道之抗感染劑的匹力丁 ( Pyridium ) 等。
( 台大獸醫學系教授 李永基 )
現代畜殖第十四集( 69年 7 ~ 12月 )、69年8月號 ( 41 ~ 48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