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豬隻生產性能

.吳明哲譯.

 

前    言

        理想的豬隻生產計劃需要育種、營養、加工和畜產運銷等技術的密切配合。本文先述及豬隻 (1) 外貌名稱,(2) 品種特徵、原產地和各品種經濟性能之優劣;再論述 (3)種畜群的選拔標準,(4)肉豬生產評估,和(5)屠體品質評價等問題。

一、豬隻外貌的各部位名稱:

        豬體不同部位名稱之說明如圖 1,了解各部位的重要性,可以比較個體間的價值。鑑別豬正如鑑賞藝術品同樣是一種藝術。育種家為求種豬性能迅速改進,對於這方面知識的應用甚為重視。因此建議種豬場利用性能指數檢定種豬,再從檢定合格的豬隻當中選留體型理想的留作種用,一可以建立高性能種畜群,二可以增進豬隻整體的改良。

二、品種特徵、原產地與經濟性能

        豬隻品種甚多,各品種有其優異的特性,因此利用品種間的雜交方法生產高效能的肉豬。種豬場對於各品種之經濟性能應加以比較,建立適於產地的配種制度,發揮各品種的優異遺傳能力。表 1 中簡列各品種特徵、原產地和登錄頭數。品種間經濟性能的比較,參見表 2。愛荷華州立大學 James  F.  Schneider 博士最近報導有關杜洛克、約克夏、切斯特白和漢布夏等四品種之經濟性能 ( 參見表 3 )。

 

表 1.     品種特徵、原產地與登錄頭數

品         種

特                                                徵

原產地

1975登錄頭數

1979登錄頭數

毛                               色

美          國

中國 中             國
盤  克  夏

波        中

斑        點

切斯特白

藍  瑞  斯

約  克  夏

杜  洛  克

登姆衛斯

漢  布  夏

黑色具六白 ( 四肢、臉部及尾梢等六尖端 )

黑色具六白 ( 四肢、臉部及尾梢等六尖端 )

黑色白斑點

白             色

白             色

白             色

紅    褐    色

紅    褐    色

白帶圍於肩及前肢,餘為黑色

直立

下垂

下垂

下垂

下垂

直立

下垂

直立

直立

英國

美國

美國

美國

丹麥

英國

美國

英國

英國

10,192

11,911

23,105

20,650

7,262

124,357

78,546

1,956

131,112

139

49

42

4

451

339

590

54

 

表 2.     各品種間經濟性能之比較 ( 1976 )

品     種 產仔數 母性與泌乳能力 生長速率 飼料效率 體長 背脂厚度 腰眼面積 屠體性能
1.盤  克  夏

2.波        中

3.斑        點

4.切斯特白

5.藍  瑞  斯

6.約  克  夏

7.杜  洛  克

8.登姆衛斯

9.漢  布  夏

       *「+」表高於平均,「○」表平均;「-」表低於平均

      ** 資料來源: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 , Iowa  State  Univ. 1976.

 

表 3.    四品種進行單雜交試驗各品種之經濟性比較 ( 1979 )

經       濟      性       能

作    雄   親   用   時 作    雌   親   用   時
D H Y CW D H Y CW
出生時每窩活仔豬數

  21日齡每窩仔豬數

  21日齡仔豬體重

  21日齡窩重

  56日齡每窩仔豬數

  56日齡仔豬體重

  56日齡窩重

  受   胎   率

  育   成   率

  達 100 公斤所需日齡

  平均背脂厚度

  腰眼面積

  達 85 磅瘦肉量所需日齡

  指                  數

 

 

 

 

 

 

 

103

101

102

99

103

103

105

 

 

 

 

 

 

 

94

98

100

107

104

101

103

 

 

 

 

 

 

 

97

100

101

98

97

99

98

 

 

 

 

 

 

 

105

102

99

97

96

98

94

90

92

102

95

92

104

97

99

97

103

99

98

102

92

93

96

103

98

96

101

96

101

102

99

103

101

99

91

104

102

101

103

101

102

103

94

98

101

100

102

101

106

113

110

94

104

110

97

105

106

101

97

98

99

99

110

             *  100 為平均值

           ** D=杜洛克、H=漢布夏、Y=約克夏、CW=切斯特白

           *** 資料來源:National   Hog  Farmer/July  15,1979.

 

三、種畜群的選拔

        種畜群是健全豬隻生產計劃的基石。建立高性能的雄畜與雌畜群,並且定期更新,是養豬成功的先決條件。遺傳組成和生長環境的影響經濟性狀之表現,因此選拔改良經濟性狀時,宜考慮到遺傳和環境的相關性。經濟性狀之遺傳率 ( h2 ) 大則選拔改良容易,小於中等量 ( 30% ) 則有賴高度的飼養管理技術。表 4 列舉了部分重要經濟性狀之時下平均值、期望目標和遺傳率。

 

表 4.  體型與細部切割率

圖三中屠體

部 位 代 號

屠體切割

部位名稱

佔屠體重百分率 ( % )
產   肉   型 肥    肉    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後 腿

背 脊

腹 鍄

肩 胛

前 腿

下 頷

肋 肉

背 脂

肩 脂

脂肪修整量

瘦肉修整量

腳和其他

23.5

18.5

14.5

9.5

11.0

2.4

1.3

---

---

---

13.0

3.5

2.8

17.5

13.5

15.5

7.7

9.5

3.3

1.3

---

---

---

25.5

3.0

3.2

                       合         計 100.0 100.0

 

        個體性能鑑定時,需注意人為變量和該記錄的誤差,以及氣候、季節、年代、畜群、年齡、性別、餵飼方式、飼養型態和其他經營管理因素,以求得較準確的估值。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豬隻之識別所扮演的角色,種豬場與企業肉豬生產豬場,常把豬隻加以編號,除便利資料管理分析提供經營得失之健主記錄外,且為種豬登錄與選拔之依據。一般情況下,仔豬出生後一天內剪耳號。打耳標 ( 塑膠製或金屬製 )、刺號亦可作為豬隻之識別方法。

        種畜群的選拔,須考慮下列各項性能:

        1.背脂厚度:藉超音波背脂探測器或探針測得。探測活體背脂厚度,主要測量離背中線五公分的三點位置:肘關節正上方,最後肋骨正上方和後膝關節正上方。測得三點背脂厚度後,求三點平均值,再代入下列公式:

        BF100=〔實測背脂厚度平均值 ( 公分 )÷( 0.0000605 W2 - 0.0033 W+0.725 )〕

        計算 100 公斤的調整背脂厚度 ( BF100 ),式中 W 為量測背脂時之活體重 ( 公斤 )。

        2.腰眼面積     腰眼面積與屠體瘦肉量呈正相關,腰眼面積大的豬隻,其屠體瘦肉率高。活體估計腰眼面積不易辦到,因此在選留種畜時,需取得同胎豬隻的屠體資料,以增進選拔的準確度。不過利用選留種畜的後裔肉豬之屠體性能資料亦可估計出,被選留為種豬的屠體性能為何,作為該種豬是否繼續使用的參考。腰眼面積之量測為採用面積計 ( Planimeter ) 計算第 10、11 對肋骨間之背最長肌的橫切面大小,即得該豬隻腰眼面積。再依活體重每增減一公斤時,調整 0.213364 平方公分。超過 100 公斤時,腰眼面積數值變小;反之未達 100 公斤時,腰眼面積值加大。

        3.屠體長     為第一肋骨前緣至坐骨前端的距離。最近研究報導到,體軀較長的品種具有較佳的產仔數和母性能力,因此把此性狀列入產肉型豬隻之性能改良上。屠體長之調整方法同腰眼面積,其調整係數為每公斤 0.022399 公分。

        4.體態均衡     更新用種畜不能有影響性能的體型缺陷。骨架對稱均衡,前後肢運動靈活,女豬需具有排列整齊的 12 個正常乳頭。因體態均衡也是長壽性的必要條件,故不可忽視之。

        5.生長速率     測量生長速率要謹慎從事,生長速率和飼料效率有密切關係存在。生長速率具有中等的遺傳率,可藉選拔改良之。利用到達 100 公斤體重之日齡 ( A100 ) 來比較生長速率的快慢。其調整計算公式為:

        A100=秤重時日齡-{(實秤體重-100)÷〔實秤體重÷(秤重時日齡-55)〕}

        畜群更新的勤惰,將影響種畜群之經濟性能的遺傳改進速率。養豬場在選留種畜時,需切實地進行性能測定,同時訂定選留標準,方能有效地提高畜群的平均水準,獲得更多的利潤。建議種畜選留標準於下:

達 100 公斤之日齡 ( A100 )                                         180日以下

  100 公斤之背脂厚度 ( BF100 )                                    3.0公分以下

  100 公斤活體重之腰眼面積                                       33平方公分以上

  100 公斤活體重之屠體長                                           77公分以上

       更新用的女豬和小公豬,經性能測定後,再利用性能指數 (1) 來選留。台灣大學池雙慶博士在「選拔指數與本省豬種改良方向」一文中,建議適於國內狀況的同期比較選拔公式為

wpe29.jpg (4125 bytes)

        分別表示同期性能測定的豬隻平均,選留Ⅰ大於 100 的更新用豬隻。

四、肉豬生產評估

        1.豬隻外型     肉豬生產與體型需求,完全仰賴於遺傳基因之傳遞,亦即種畜群之配種制度與選拔方向。生產者不僅要注重肉豬生長速率,尚須注重肉豬上市時之屠體細部分切品質,以供應品質良好的產肉型豬隻為其生產目標。茲舉 90 ~ 100 公斤重的肉豬外型,比較產肉型和肥肉型之外型差異:(1)豬隻背視比較圖,顯示產肉型豬隻具有肌肉外觀、後腿比腰背還寬和不平滑的曲線;(2)側視比較圖,顯示產肉型豬隻體型較長,腿較長和後鍄呈內縮無贅肉曲線;(3)後視比較圖,產肉型豬隻後腿豐滿呈圓形而無方形曲線。( 見圖 2 )

        2.肉豬之生長與屠體性能目標     肉豬生長與屠體性能之時下平均值和期望目標在種畜群的選拔章節中述及,茲再舉數項肉豬經濟性狀之目標於下:

  架子豬之體重                               14 ~ 35 公斤

  隻日增重                                           0.73 公斤

  飼料效率 ( 飼料/增重 )                   3.1

  屠宰豬之體重                            90 ~ 130 公斤

  屠體重 ( 未去頭 )                      70 ~ 110 公斤

  屠宰率                                                 82%

  腰眼面積                                    33 平方公分

  屠體長                                               79 公分

  背脂厚度 ( 最後肋骨 )                    2.5 公分

        評估肉豬之生長和產肉性能,可採下列公式子來計算達產肉 38.6 公斤或 85 磅時所需日齡 ( AM85 ) 比較優劣。

        AM85={〔85×( 屠宰時日齡 )-5100÷( 2+0.99 ( 去頭之屠體重,公斤  )+0.775 ( 實測腰眼面積,㎝2 )-4.331 ( 第 10、11 肋骨之背脂厚度,公分 ) )〕+60}

        AM85 應小於 180,因這個公式考慮屠體性能外,也考慮到生長性能,故作為畜群整體性能改進之依據時,AM85 或 A100 為佳。

        3.生產成本估計     肉豬生產成本隨當年物價波動而有所差異,故如何預估生產成本和經營利潤是相當重要的。把肉豬生產區分為兩階段,根據 68 年底及 69 年初資料顯示,國內架子豬之成本 120元/公斤,肉豬飼養成本 30元/公斤,列項說明於下:

        (1)架子豬體重和成本=10公斤×120元/公斤=1200元

        增重 90 公斤和成本=90公斤×30元/公斤=2700元

        生產 100 公斤重肉豬之總成本=3900元

        (2)若要收回成本,則每公斤售價為=3900元÷100公斤=39元

        (3)設以 46元/公斤價格售出,則可獲取之利潤為=( 46元-39元 )÷39元=18%

        因此,市場穩定情況下,18%的經營利潤是可獲得的,若肉豬的屠體評價高,獲利將更多。

五、屠體品質評價

        屠體評價主要量測下列性狀:三點背脂厚度 ( 第一肋骨、最後肋骨和最後腰椎 ) 之平均值或第 10、11 肋骨間之背脂厚度、腰眼面積、屠體長,四部切割率 ( 後腿、背脊、前腿及肩胛 ),以及大理石紋、肉色、嫩度等評分。

        屠體評價是依瘦肉量和瘦肉品質分級,再依級決價。茲列舉美式屠宰之屠體各部位切割名稱與其百分率 ( 圖 3、表 4 ) 供作參考。美國農部依四部切割率來分級:一級豬為 53%,二級豬為 50 ~ 52.9%,三級豬為 47 ~ 49.9%,四級豬為 47 以下。表 4 中產肉型之四部切割率 ( 62.5% ) 屬一級豬,而肥肉型則屬於三級豬 ( 48.2% )。因此在屠體評級下,產肉型獲取一級豬機會較多,可鼓勵生產者生產產肉型豬隻,達到節省飼料,縮短飼養期間,增進母豬繁殖力和仔豬育成率。

六、建議

        豬隻經濟性能之改進,需業者同心協力。建議生產者重視下列事項,以改進貴場之平均性能,爭取最大之利潤:

        (1)參考各家畜市場上之賣價,作為肉豬外型評估之指標。

        (2)確立各品種之理想體型,配合性能檢定來選留種畜。杜洛克豬為弓形,漢布夏豬為半月形,藍瑞斯豬為子彈形,約克夏豬為長方形。

        (3)經常賣豬給外銷冷凍廠,視其評級決價結果,作為檢討依據。或定期送豬請外銷冷凍廠,主動花錢,請其分切量取屠體資料,作為豬隻性能改進之依據。

        (4)分析繁殖記錄,供作繁殖性能選拔用,提高種畜之生產效率。

        誌謝:本文承恩師池雙慶博士指正,謹此致謝。

 

現代畜殖第十四集( 69年 7 ~ 12月 )、69年8月號 ( 33 ~ 38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