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獸醫發展史

        台大獸醫學系,幾乎每週都在規定時間(以前是每星期四下午四點,現在改為每星期五下午四點)舉行小型的演講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做約一小時的演講,到六月七日為止,已做一四二次,成績相當的可觀,為該系師生帶來嶄新的學習機會。

         該系第一四○次演講會是洽請原該系教授,現已退休的楊守紳先生擔任。說楊教授為中國獸醫的元老並不過份,因為楊教授是近代最古老的馬醫學堂第六期畢業生,後參加高考及格,被分發到陸軍部軍醫司獸醫科,由上尉到官拜獸醫最高軍階──少將,歷任技正、代處長、教授、所長、校長等職。抗戰勝利後隨政府到台灣,任台灣農學院教授兼台大家畜院長,直至去年八月才退休。

        楊教授也是農復會第一位中國籍的顧問,且擔任國際獸醫會議OI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piozopics)的我國常任代表凡十七年之久(該會現有會員國九十二國,主持國為法國)。由於去年八月退休,該代表職才正式由農復會李崇道主委接任。但楊教授於去年五月間曾赴法國參加該會之大會並由林再春技正陪同前往。

        林技正於今年一月六日的台北獸醫師節慶祝會上做了一場演場,報告該會的組織及與會經過等。又因李主委委員事忙,今年的OIE大會不能參加,故請林技正五月間代他出席。

        楊教授說退休下來以後暫時什麼事都不想做,也不想寫,那一次應該系李永基主任之邀做了一次類似回憶性質的演講,因係臨時性質,楊教授事先並沒有準備講稿,隨便的談談,但本刊認為非常有價值,特地前往聽講並筆錄,後來蒙楊教授親自校正,才能與讀者見面,在此謹向楊教授致謝,並予特別介紹如上。

        我從陸軍獸醫學校於民國八年畢業,至去年八月(民國六十二年)由台大教授退休為止,共服務於獸醫界五十四年。今年,李永基主任要我講獸醫發展史,我只就大陸上獸醫發展情形,隨便談談。能夠在這裡跟各位同仁及同學再見面,覺得非常高興。

馬醫學堂時代

        中國近代獸醫,起自北京政府由袁世凱主持軍政(練軍)於宣統二年,在保定設立馬醫學堂。我於民國四年入學,在我上學期間共有三班,我是第六期,那時已畢業了三期,該校開辦時由醫學出身之姜文熙任校長,日藉獸醫專家數人任教習(等於教官)。我在學時尚有日藉教習叫渡邊滿太郎一人在校,他教生理教得很好,民國九年渡邊先生退回日本充任日本陸軍獸醫學校中將校長教生理教得很好,民國九年渡邊先生退回日本充任日本陸軍獸醫學校中將校長。第一、二期畢業的人大半被送到日本去深造一年或二年不等,回中國後一部份被政府派充該校各科教官以代替日本教習,一部份派到各陸軍部隊充任獸醫職務,各師均有騎兵,每師設正獸醫官一人,副獸醫官二人,獸醫長及獸醫若干人。

        民國初年的教育制度是小學六年,中學四年,大學預科三年,本科三年。獸醫學校之入學資格須為舊制中學畢業生,但我天資較聰明,中學跳班極快,民國二年即進大學預科讀了二年半,於民國四年考入獸醫學校,年齡才十六歲。該校規定應唸四年,我第一學期就考到第三,對本行的興趣比入學時提高了,因此奮勉有加,而每一學年都考到第一名。民國八年夏季畢業,我才二十歲。

獸醫高考

        徐世昌當大總統時辦第二次高考,有獸醫科,第一關考國文;第二關考專門科目,共有四門;第三關是口試,每一關均放榜一次,不及格者不得應第二考。全部應考者五千餘人,只錄取四百八十人。獸醫科應考者三十餘人,錄取者只有我及同班同學王善政共二人而已。

陸軍獸醫學校成立

        民國八年北京政府將天津的軍醫學校及保定的前馬醫學堂,改為獸醫學校,都搬到北京。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接收軍醫及獸醫學校,民國廿五年搬到南京,抗戰時期再遷到貴州安順。由軍政部接辦,直到大陸易手,共畢業了三十期的獸醫正科。(另有三年制的畜牧科,畢業生派到軍政部主辦的牧馬場多處。)

        我於民國八年畢業時即通過高考及格,被分發到陸軍商軍醫司獸醫科當科員,由上尉開始(我是特例,普通自中尉開始)。自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接收陸軍獸醫學校後,我被任為該校生理學教官並兼任該校附設之病馬廠廠長,該廠規模甚好,設備完善(尤其外科),專治馬牛騾驢(免費)等北方甚多的大動物而極少診治小動物。

各大學獸醫系及各省獸疫防治機關之成立

        自民國十八年起北京大學農學院曾成立獸醫系,其教授皆由陸軍獸醫學校第一、二期畢業並留學日本者擔任(崔步贏、王毓庚、劉保元三位),以後又取消。中央大學也於民國十八、九年成立畜牧獸醫系,分為四年制及三年制兩種,大概八年之後才將畜牧獸醫系分為畜牧系及獸醫系。我曾於民國廿二年在協和醫院生理學系觀察教學及研究工作,甚被該系主任林可勝先生所重視,而於民國廿三年推荐我在衛生署劉瑞恆署長下接受國際聯盟獎學金,去法國主辦的巴斯德研究所學習獸醫生物藥品之製造。民國廿三年底返國後被派為中央衛生署新設立的西北防疫處(設於蘭州)當技正並兼代處長。防疫處分兩部:一部份為人醫只製霍亂傷寒疫苗,另一部份以獸醫防疫為主。我帶了央大第二期畢業生劉君一人,陸軍獸醫學校畢業生四人,還有蒙藏學校畢業生七人到蘭州開始創立該處。處之下並在甘肅、寧夏、青海三省設立四個獸疫防治所,民國廿七年我辭去西北防疫處職務,改到甘肅學院醫科當細菌學教授一年。民國廿八年九月由軍政部派充新設立軍馬防疫所的少將所長,以製造馬鼻疽診斷液、炭疽疫苗、馬腺疫疫苗為主,并代軍醫署製造牛痘疫苗。    

        除了北大、央大等校以外,廣西大學在抗戰期間也創設畜牧獸醫系。抗戰時期中央大學一、二年級在重慶,三、四年級獸醫系在成都,兼辦了獸疫防治所。

        民國廿三年中央農業試驗所獸醫組在上海江灣辦了牛瘟研究所。另外,廣西省政府辦了一所家畜保育所,請了菲律賓籍的美國獸醫三人主持牛瘟防治。那三個菲律賓人後來由國人代替了,馬保之先生曾任該所所長。

抗戰末期及勝利初期

        抗戰末期,我被軍政部調充獸醫學校少將教育長並代校長(獸醫以少將為最高階級),當時是以何應欽部長為名譽校長。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我改任為獸醫學校校長並奉派到南京及上海接收日本獸醫器材。這時,林可勝先生將軍醫學校改為國防醫學院,被派充院長,該院設於上海江灣,林院長主張將獸醫學校併入國防醫學院增設獸醫科,被我反對而作罷。

        抗戰勝利之後,中央政府除設西北獸疫防治處外,並在貴州、河南、青海等地成立獸疫防治處。蔡元培之子蔡旡忌(係法國獸醫大學畢業)從民國二十年起即擔任上海商品檢驗局局長(包括獸醫檢疫工作)。

獨立獸醫學院之成立及派員到美國進修

        民國三十五年,中央教育部在蘭州新成立西北獸醫學院,以央大教授盛彤笙為院長。我於民國三十五年奉國防部令率領五人赴美國,除我與二人考察美國畜牧獸醫情形外,另外三人進入美國大學研究院深造。其中翟振綱一人攻讀畜牧博士,學成後乃留美國。另二人(程明瀛、謝成俠)一攻細菌,一攻畜牧,均於一年半後自動返回大陸。跟我考察的二人,一為崔步青,次年返國後擔任國防部第一個牧場之場長;一為張萬澐,在美修完生物化學博士,現仍在美國。

        民國三十五年,我從美軍顧問團爭取派遣軍醫訓練團,約一百名之名額內爭取四名獸醫,由我從獸醫學校選取低級教官四人赴美進修。美方之目的在於軍醫勤務訓練,我則於到美國時與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獸醫司長(美國軍方獸醫最高階級為准將)洽妥該四名獸醫除參加勤務教育外,並赴康乃爾大學獸醫學院研習獸醫各專門課程。

        我今天拉雜的向諸位報告是以大陸上獸醫發展史為限,因未準備講稿故缺漏甚多,尚請原諒,並謝謝各位撥冗臨聽。

現代畜殖雜誌為全國獸醫師開闢園地

        全國的獸醫師,包括獸醫佐以及實際執行獸醫業務的人員,估計約有二、三千人之譜,各縣市均設有獸醫師公會,但一般來說,規模不大,如以二百萬人口的大台北市言,也不過是三十九名而已,其他各縣市也都在數十名左右,且雖有台省及北市獸醫師公會,卻還沒有全國性的組織,更沒有一本對外甚至對內發行的雜誌,以資報導各會員間的活動,有識者均認為是美中不足的事。

        本刊創刊伊始,即早有意為全國的獸醫師們做橋樑,提供一些篇幅,報導各獸醫師公會的活動,會員們的訊息等,幸蒙台大李永基教授,北市獸醫師公會簡慶源理事長,北縣獸醫師公會葉金塗理事長以及甚多獸醫師界先進們的諒解及協助,終於能夠從本期起與眾多的獸醫師們見面,令人興奮。

        本園地希望迅速延伸到台省獸醫師公會以及各畜牧機構的獸醫,如蒙支持與協助,相信對獸醫師的進修及連繫方面必有幫助。

        本園地歡迎投稿,歡迎批評指教,舉凡學術性的,臨床經驗性的,甚至是生活漫談消遣性的,無不歡迎?各地區公會的活動,請隨時通知,以便及時前往採訪或連絡。

鄭    煥    生    敬啟

六月一日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五月份學術研討會-王匳辰獸醫師主講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五月份學術研討會,由台大家畜醫院王炯辰獸醫師主講。

        (台北訊)台北市獸醫師公會,每月每三週三晚八點都在台大鈕森館集會,做小規模的學術研討會,並交換臨床經驗。五月份的研討會於五月十五日星期三晚八點舉行,到有台大李永基、何昭堅、林安仲各教授,以及簡慶源、張輝緄、曾瑞光、陳啟東、葉金塗、郭允謙等獸醫師,由張輝焜獸醫師任主席。

        王炯辰獸醫師提供的主題是「犬外耳道微生物之研究」,他說犬的外耳炎可大別為急性與慢性,又可分為耳垢性外耳炎 、細菌性外耳炎及寄生蟲性外耳炎三種。

        犬的膿皮症可分為表層性膿皮襞及深層性膿皮症,前者又可分為急性濕性皮膚炎 、及壁性膿皮症,後者可分為胼胝性、鼻性、幼年性、趾間性及全身性五種。王獸醫師講述期間,各獸醫師等均紛紛詢問,熱烈討論,把自己的認識及臨床經驗發表,於十點左右圓滿結束。

 

現代畜殖(56~58)-楊守紳演講.鄭煥生記錄.六十三年六月第2卷第六期

home1.gif (1495 bytes)回期刊頁 index1.gif (1026 bytes)回上一頁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