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沼氣發電農村大放光明

        (本刊訊)今後跑到山地,走到偏遠海濱地區,將可以看到盞盞的電燈,這都是利用沼氣來發電的。由農復會積極展開的沼氣發電「上山下海」工作,初步已有了良好成效。

        農復會專家們在二月間,把四馬力的內燃機與二點五𡂴電力的發電機,帶到了山坡地的竹崎鄉,與雲林縣濱海地區的麥寮鄉,利用當地的沼氣設備,直接連接實驗成功,約每小時發電量達一千瓦特,使這些缺乏的地方,大放「光明」,大家都感興奮。

        農復會專家們第一次實驗沼氣發電成功,是在台北林口附近農家,接著在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的種豬繁殖中心,也獲相當成效,現在竹崎與麥寮亦已成功。工作人員信心大增,決在近日內邀集各有關單位與研究機構共同檢討改進,全面在山坡地與濱海地區推廣,使這些缺乏電力的農村,也能得到福利。

        該會畜牧生產組專家鍾博、黃坤產昨日指出,台灣地區電化率雖達百分之九十五,但有很多貧苦的農村,未能得到這項便利,為消減「死角」,造福農民,決定先使沼氣發電「上山下海」,再普及其他地區。

        由於舉世能源缺乏,各國十分重視我們的沼氣發電及利用,最近半年來紛紛派遺人員來華研習。專家們認為沼氣池產生的能源,目前台灣地的農村大多有這項設備,因為,沼氣雖是不顯眼的「廢物利用」,然能提供電源,是很好的輔助性能源,對農民幫助很大。

        沼氣就是利用豬禽類便祇要養十頭大豬,所產生的沼氣即足六口之家所需的燃料。尤其在液化瓦斯已上漲百分之五時,更值得應用。

        鍾博表示,目前材料缺乏且上漲,使電力公司在偏遠地區接電不便,農民也負擔不起電力裝備與電費,但利用沼池發電,不僅可發展田間養豬事業,還可利用豬糞改良沙丘或山地土壤品質,實際改善農民生活。

        他說,利用沼氣發電尚有技術性與經濟問題,有待研究機構與各有關單位支援與克服。

        目前沼氣發電的技術問題,在如何改進現有農村沼氣池的設備,譬如發電時沼氣與空氣的比例需要一與十,即一克沼氣需要十克空氣配合,容易在內燃機汽缸點火爆炸,產生電力,而發電機如何有效利用及保養,以減少故障,這些均需研究克服,便利農民操作使用。

        鍾博說,目前一組內燃機與發電機需新台幣一萬六千元,二百十六立方公尺的沼氣池,約在一萬元左右。他表示,如何降低成本或補助及貸款方式,使偏遠地區農民用得起,十分重要,值得各方配合努力。

金門積極推廣沼氣充作燃料

        (金門訊)由於能源的缺乏,金門地區目前正在推廣改用沼氣作為燃料。

        地區一般農家均建有沼氣池,池中豬糞尿經過微生物的粉解,即可產生燃料沼氣,不僅減少農村自然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將產生的沼氣用來做燃料。

        金門農會等有關單位,已分區輔導飼養豬隻的農戶,先行建造完善的沼氣池,存儲良好即可使用,有關單位已開始推廣並協助裝設,所需器材,俾便沼氣真正發揮到節約能源之功效。

 

現代畜殖(100~100).六十三年四月第2卷第4期

home1.gif (1495 bytes)回期刊頁 index1.gif (1026 bytes)回上一頁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