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之疾病與對策
佑生貿易公司提供.本刊編輯部譯
一、鰻魚病之種類
(一)寄生.感染症
1.過濾性病毒:鰓腎炎。
2.細 菌:赤鰭病、水生菌病、赤點病、鰓病、尾擦傷。
3.絲狀菌:水生菌病。
4.寄生蟲:錨蟲(針蟲,箭蟲)指環蟲病、車輪蟲病、毛管蟲病、克勞沙滴拉原蟲、克斯滴亞原蟲、白點蟲、粘液胞子蟲、黴胞子蟲、線蟲。
(二)營 養
生理障害(過食,變質飼料用油類,過冬飢餓,缺維生素引起擦傷,由外傷瀉出體汁,藥物副作用,感染緊迫,環境緊迫)腹水病,夏期不明病(外國產鰻),肝,胃,腹障害,(抗病力減退,成長鈍化)
(三)池水環境障害
1.物理的(水溫,溶存氧氣):氣泡病
2.化學的(水質,底質,池中生物生產物):夏期不明病(外國產鰻)
3.生物的(有害浮游生物,微生物綠,藍藻類)
二、病害對策之基本
(一)總合對策:1.飼養環境管理+2.營養管理+3.治療預防藥劑
飼養環境管理:
做水,池底質改善,適當給餌量,不使水質惡化之投餌方法,不生擦傷之作業,水溫變化(加溫式),換氣(屋式,加溫式)
營養管理:
綜合維生素劑之給與。
治療預防藥劑:
硫胺劑,抗生物質,扶喃劑,寄生蟲驅除劑。
環 境 緊 迫↘ ↗↙ 肝 障 害 ↘ 藥品副作用→維生素不足←────────寄生.感染症 氧 化 脂 肪↗ ↘降低粘膜流洗作用↙↗
(二)早期對策:計劃定期投藥等之預防處理。
1.發病後很容易產生合併症,治療增加困難。
2.發病後病鰻不攝食,健康鰻產生過食而引起副作用。
3.如能治療,鰻魚體衰弱而變為生長鈍化,引起再感染,二次感染等其被害程度有增無減。
(三)適當藥品之選擇與使用法。
1.鰻病與投藥路程:
a.飼料混合(赤鰭病)。
b.池中撒布(鰻尾擦傷,鰻體外寄生蟲,鰓腎炎)。
c.兩種併用(紅點病,鰓病,水生菌病)
2.藥品效果:
抗菌力等之作用性,副作用,嗜好性,體內吸收性。
3.投藥量與期間:
a.治療劑(經口)~採用多量高單位短期間(副作用,耐性菌。
b.維生素劑~少量長期間。
c.池中撒布劑~按用量,用法,間歇性撒布。
d.均一投藥:飼料之均一混合,撒布方法(效果,副作用)。
e.放養量之把握:就中抗菌劑使用時。
三、主要鰻病與其藥品對策
(一)紅點病(赤點病)
原因細菌:
Pe, anguillaeeptica
2.發生期間:
5~7月及9~10月。
3.症狀鑑別法:
鰻魚體之腹部,側部,顎部,呈現紅色之集團性小點狀(出血)為特徵。其他與赤鰭病同稱鰻尾鰭之充血,肛門擴大,發紅,未期呈為塊狀出血斑與鰓出血等症狀。病鰻魚利用紙,包起來時與粘膜同時移行,因此和赤鰭病區別。
4.特 徵:
a.感染後潛伏期間推定約為三週。
b.症狀發現後至死亡之時間很快速,大約一日程度。
c.至發病,攝食狀況無異樣。
d.有鹽水之池,撒布礦鹽之池中容易發生。(0.2~0.6%之池中最多發生。)
e.水溫27℃以上時急栛停止死亡,但水溫降下時又再發生。
f.法國鰻(歐洲鰻)魚不患此病。
g.治療困難,只有計劃定期預防才有效。
h.有Condrococcus菌之混合感染魚之發現。
5.對 策:
發生期間採用魚舒能(𠋥𢔰蘍刦)之經口投與和NF-上野-C20之撒布併用法。
a.魚舒能(𠋥𢔰蘍刦):對鰻魚1,000kg200~300gr施行3~4天,每隔10~14天。給餌量2%時飼料1袋(20kg裝)用200gr,附近池發生病時用300gr。
b.NF-上野-C20:水池面積300坪,水深1公尺,投藥10公斤,每一個月施行2~3次。
(二)鰓 病
原因細菌:Condrococcus columnaris
2.發生期:7~10月
3.症 狀:
切斷鰻魚鰓蓋觀察時有白色~黃白色之粘液狀附著於鰓之尖端或成條狀。
如病狀進行時不存粘液變為白色之腐爛部份,再進化者欠鰻魚之鰓而呈貧血症狀。
鰓以外未發現外觀的異狀,但,晚夕~夜間,浮游池水面為特徵。
4.特 徵:
a.感染,發病後不會迅速大量之死亡。對氧氣不足抵抗極弱。
b.發生池之付餌極為不良,發病鰻魚不攝食。
c.在高水溫,水變化多的池中,或在鰻苗養殖時容易發生。
d.症狀進行之同時,大部份之鰻魚鰓產生寄生蟲之感染。同時可發現赤鰭病苗之感染,其症狀愈惡化。
e.由寄生蟲之鰓傷,夏期飼料用惡變質油之多量給與,維生素不足等,會促進此症。
f.抗菌劑之經口投與效果只有期待計劃定期預防之方法而已。
g.fish eiad或Hamati eiad S,儘量在發生期前添加於飼料中。用fish eiad時對飼料1袋(20kg)用100~200gr一個月中二週間以上。用Hamati eiad時對飼料1袋(20kg)用50~100gr(每隔3天)一個月用5次以上。(如雨期用量增倍或投與日數增倍)另外利用撒布NF-上野-e20對300坪1公斤深10kg之用量,每月2~3次。
h.7~8月feed-oil給與3%以上時,再添加E-feed oil 100,對飼料1袋(20kg)30~60kl之量,給與feed oil中,(月間10天)
i.寄生蟲驅除必行。
j.由赤鰭病轉移為鰓病之事實很多,因此必須施行此現象之對策。(採用魚舒能,對飼料1袋(20kg)用100gr維持5~7天)。
(三)赤鰭病(水生菌病)
(1)原因細菌:Aeromonas Liguefaciens
※....Edwardsiella tarda.水生菌病時另附著水黴菌。
(2)發生期間:2~11月(其中最多5~7月)
水生菌病:3~5月.11月
(3)症 狀:
初期鰻魚尾鰭充血,下顎,腹部之充血肛門之發紅擴大,再進行時從發紅部所出血。
鰻線時,發現有白色不透明部份,另在鰭充血之程度就死亡。
由Aeromona菌發生者,有腸管之炎症,其他內臟之充血。
由Edwardsiella菌發生者,在腸管不大發生炎症,於肝臟,腎臟產生股傷而區別,但是實際上兩者同時感染發病為多。水生菌病是赤鰭症狀(鰻體表發紅)以外,頭部,體側等著生白色棉狀之水黴(絲狀菌)
(4)特 徵:
a.發病鰻魚失去元氣在池水面浮動。
b.有時大量死亡,但一般是慢性的。
c.除重病魚以外比較攝餌。
d.抗病力減退(過冬後)環境惡化(雨期、夏期高水溫)時先患本病。
e.水生菌病是從赤鰭病開始二次的發生。(水溫15~20℃時)
(5)對 策:
a.魚舒能(𠋥𢔰蘍刦)對飼料1袋(20kg)使用100~200gr,5~7天(發病時)使用100g,7天,每月一次(越冬前10~11月)
b.將fish eiad或Hamati eiad在鰻線期定期投與尤為越冬對策的使用更有必要(10~11月,按月二星期以上Fish eiad 400公克或十天以上Hamati eiad 200公克添加飼料1袋(20kg)而越冬後4~5個月亦可類似賞用)
c.若有發症時,在鰻後的適當藥浴期可以使用金黴菌藥劑(水1噸加200公克藥劑量溶解)亦為良策之一。
d.赤鰭病併有水黴著生後甚難奏效故唯以赤鰭病為根本的防治但NF-上野C20的池中散佈尚可防止病況之漫延與惡化被害。
(四)鰓腎炎:
(1)原因細菌:病原不明。
(2)發生期:1~5月(尤其1~4月)
(3)症 狀:
肉眼上看不出症狀,唯在肛門前面的腹部略呈凹狀,且鰓部顯出暗赤色之病徵,此病例較為常見,或切開鰓部,以顯微鏡檢查,可判出鰓弁肥厚,同時癒著呈為棍棒狀,略似霜害症狀并有鰓的出血。
(4)特 徵:
a.血中鹽分度低,但血糖反而昇高故在冬季連續晴天後而突然天氣乍冷就可能招致大量斃死。尤其原料鰻最易受害,甚至有全滅之虞。
b.在藻類濃稠漁池(PHG以上)較易發生。
c.在3~4月的末期,可能有各種寄生蟲、水黴菌、赤鰭病之侵患併發。
(5)對 策:
a.在池面積每300坪散佈岩鹽6~7噸,做為鹽水浴之功效,而經過15天後,再以逐漸更換池水。
b.其次為了防止末期其他病症的感染併發,以NF-上野C20(每300坪10公斤)或是methylen Blue(甲基藍)定期的散佈亦可奏效。
c.尤在夏期罹患之病症,亟求根治同時要定期補充清水。
(五)各種寄生蟲
1.原 因:
a.原蟲症:輪蟲病(Trichodia)、毛管蟲病(Trichophya)、克勞沙滴拉原蟲、克斯滴亞原蟲、白點蟲、粘液胞子蟲、黴肥子蟲。
b.吸蟲症:指環蟲病(Dactylogyrus)
c.寄生性甲殼類(錨蟲)
d.線蟲:
2.發生期:
5~10月(尤在6~9月)
3.症狀鑑別法:
a.白點蟲;肉眼可見體表有多數直徑0.5~1公厘白點。
b.粘液胞子蟲:若發生于體表皮下,患部隆起,并有白雲塊狀之吹出物,而寄生于鰓部時,可以看出乳白色之米粒狀,但初期與其他原蟲,肉眼判多,尚有困難。
c.黴胞子蟲:大部分在原料鰻的體側形成凹凸不平的症狀,若以剖切患部可有乳白色豆腐樣的塊物。
d.錨蟲:皆是寄生口腔內,初期呈點狀出血,亦可看出蟲類,患魚始終張嘴不合。
e.線蟲:在浮囊內可看出幽黑的線蟲,若是小型魚,大量寄生,腹部呈為凹凸不平,故由其外觀即可推定病症。
f.其他寄生蟲,一般寄生于鰓部,使鰓內粘液交溢并有堅脆之感觸,而寄生體表時粘膜略為不透明,又各種寄生都不能以肉眼上的區別。
4.特 徵:
原蟲、吸蟲都以複數的寄生,故二次的併發細菌性感染,亦非鮮見。若被發生,大部分採食不旺,又不活潑,有時突發的游動而己(尤其是歐洲產)線蟲的寄生,對於行動尚無特徵,唯是陷于貧出且使成長鈍化。
5.對 策:
a.錨蟲:有機燐劑(masoten)
b.白點蟲;尚無絕對根治之法,只以硫酸銅(4~5kg/反)或methylen Blue(2~5kg/反)每日2~4次連續5日撒佈,同時水溫維持25℃以上,期使自然脫落。
c.粘液胞子蟲及黴胞子蟲:尚無好的對策,唯以每年一次清除池魚,同時撒佈漂白粉(20kg/反)消毒,俟1~2日後注放池水并以一星期曝晒陽光為宜,此亦適用其他一般寄生蟲之防止法。
d.線蟲:侵入浮囊內者,對於驅除池中幼蟲等有好策,據是侵患浮囊前,餵其蒜子將有預防之功,而此症可能引起貧血,必須添加飼餵fish Eaed(飼料20公斤加200公克藥劑,按月14天以上)補充鐵劑之類。
e.其他寄生蟲:福馬林最好(池面積1反撒佈30公升)但必須注意寄生蟲驅除後,促使水質起變,或細菌感染症之併發所以要撒佈NF-上野-C20(10kg/反)更為奏效。
(六)歐洲產鰻的夏季大量斃死之原因與對策:
1.原 因:寄生蟲與水質,底質惡化及過食。
2.發生期間:7~9月中旬。
症 狀:鰻魚溜走的特性。
4.特 徵:高水溫及水質易變的歐洲鰻養殖池更易浸患。
5.對 策:
改換池的良好環境,驅除寄生蟲又在6月間投與Fish Feed(飼料20kg加200公克),乃為歐洲鰻飼育的要訣,同時在高水溫27℃條件下,大體15分鐘就能吃盡之限量絕不可過飽食為宜,又飼料用油脂只在添加6%為限。
現代畜殖(30~34)-林村源.六十二年十二月第1卷第2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