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線之養殖與疾病之預防
前 言
養鰻已成為我國近年來最有前途的新興事業,據報導全臺灣的養殖面積已由最初的三百公頃增加至九百公頃。眾所週知,從事養殖鰻魚除了必須要有完善的鰻池設備外,更重要的事要有健康的鰻線來源。臺灣地區由於接近鰻魚產卵場,故自每年的十一、十二月起至翌年的二、三月期間,為鰻季開始季節。此時鰻線乃迴游於通海的河川、溪口或沿岸,於是沿海漁民乃利用鰻線潮流而上之習性,徘徊於海濱撈捕。
由於撈捕鰻線有厚利可圖,因此一些不擇手段的漁民乃採取非法方式撈捕,輕者使鰻線受傷而遭致不易成活,重則斷絕其來源,為維護養鰻事業之前途計,特就鰻線之選購適期、養殖法、飼料、給飼方法、分養法及疾病預防措施等,分述如次,藉供鰻友們參考:
鰻線之選購適期
臺灣地區之氣溫,每年以一~二月份為最低,其水溫平均都在攝氏十五度以下,在此一低氣溫環境之下,鰻線之攝食情形極差,所以在此一氣溫之前或者其後;選購鰻線予以養殖,比較合理而有利,因此鰻線之選購放養時間應擇定於一~二月以前,或者是在三月初以後。
又選購放養鰻線同時也必須要考慮潮水大小等問題。即最好在可能範圍內,利用小潮的期間選購後予以放養,因為在小潮期間所撈獲的鰻線,其受傷率比較少。此外,鰻線之撈捕與風浪之大小亦有關係,即凡風浪大時,鰻線之受傷率也大,故必須選擇風浪較小期間購養鰻線較為安全可靠。選購鰻線時,其健康與否,關係全部養鰻期間之生存率至為重要。
鰻線之養殖法
凡從沿海新購進之鰻線,因受潮水、風浪、撈捕不當及搬運的關係,往往會有部份鰻線受傷。大凡受傷的鰻線,其傷口易染患水生菌,故新購進的鰻線,必須要施行藥浴,以防止水生菌之發生(藥浴法詳鰻線之消毒法)。根據經驗豐富養鰻業者報告稱:甫自沿海選購回之鰻線,因受網捕及運搬的驚擾,故放於養殖池當天之晚上,不宜啟開燈誘集,而必須等待所有鰻線恢復體力及精神後,始可於次日晚上六時左右燃亮六○支電燈,俟鰻線游泳於水面而集中於飼料籠筐之四週時,此時才可將飼料籠筐由水面慢慢下放,任鰻線自由攝食。
鰻線之飼料
鰻線體長僅不過五公分左右柳葉狀之扁形體,其體重亦不過六~八分之一公克,故所使用之飼料多為絲蚯蚓、蚵肉及鮮魚肉等。
絲蚯蚓為鰻線最喜嗜食之飼料,唯絲蚯蚓係從污水溝中捕獲者,是故於給飼之前最好先行蓄養廿四小時,待其腹腔中之污物完全排乾淨之後,或者將絲蚯蚓尚未投給以前使用百萬分之三的孔雀綠施行藥浴處理後再給與,始可避免鰻線發生疾患,而影響其存活率。
蚵肉之營養價值雖然極高,但蚵肉之給飼方法則較費時費力,首先必須將蚵肚粉碎後,附粘於給飼籠筐之鐵絲網內,故其損失頗大,且蚵之頭部極為堅㙉,無法為鰻線攝食後消化吸收,加以近年來生蚵售價高昂,故實際上頗不經濟。
鮮魚肉之營養價值也不甚差,且來源極容易,售價也低廉,唯鰻線之消化力極弱,給飼前必須將鮮魚肉粉碎成細漿狀,然後才能給與。
給飼方法
鰻線之飼料,除絲蚯蚓外,如給與蚵肉或鮮魚肉,須先行予以粉碎成漿狀,然後置於飼料籠筐給與之,初期給飼須在日落後使用四○~一○○W之電燈,照亮後鰻線便集中於給飼台附近,此時即可將飼料籠從水面徐徐下放,以利攝食。
如投與絲蚯蚓,整日給飼約須經五~七日後,即可開始順利攝食,二~三星期後攝食情形即可達七○%左右。俟至能夠完全攝食後,即可免除夜間給飼,而改以每天上午、下午兩次給飼即可,以養成其日間攝食之習慣。
鰻線之給飼量須視水溫之高低及其索飼情形而定。普通在上午九時及下午三時給飼,其攝食時間應比較幼鰻略長為宜,以便大小均可食足飼料,蓋養殖鰻線最重要的是使其能迅速集中攝食,俾所平均發育成長,並提高其育成率。
鰻線之分養
養殖在原池的鰻線,在施行分養之前,首先必須看鰻線的攝食情形及其成長狀況,而後再實施分養。如果普通水溫在攝氏二○度以下,鰻池之溶氧含量充足,晚上不會有浮頭情形發生,但如水溫在攝氏二○度以下,鰻線之成長迅速,在數旬之內即達鰻池的放養量至飽和點。故必須在未達飽和點之前,應即予以分養,分養時每坪之放養量應調整為一公斤左右。於實施分養前一天,給飼量必須減少使之空腹,俾鰻線易於集中在給飼場,藉給飼之除,以撈取分養。如此則可在一~二天之內分養完畢,但是切忌每天施行撈捕,以免影響其攝食。
首次撈取之鰻線可直接移放於養成池,選別移放第二、第三批所捕獲之鰻線,必須使用大小不同之分級網濾過選別後移放於不同號數之養成池,然後繼續飼養,以免鰻線大小不齊,因此分養工作,在鰻池可能收養之範圍其次數要多,方能使鰻線平均發育成長,對整個增重至為有利。
又水溫在攝氏廿五度以上時,每個月最少須施行一次分養工作,故分養工作為養鰻業最重要作業之一,其當與否,關係養鰻之成敗至鉅且大。
疾病之預防
西諺有云:一盎司之預防,勝于一磅的治療。故養鰻業者必須了解鰻線疾病之預防比諸患病後之治療尤為重要,例如鰻線之凹凸病,迄無治療良方,僅作消毒藉收預防之效。茲就省水產試驗所鄧所長所推薦之消毒預防法分列如次:
一、池塘之消毒法
鰻池在十一月間,實施清池後注水五十公分,接著按塘面積三○○坪以漂白粉二○公斤之比例,散佈於池中,並用水車或抽水機使池水循環,經一~三日將池水排除,晒乾池底,再散佈石灰,數量視其底土之酸鹼度而定,直至放養鰻線前約十日注水,並測定池水及底質之酸鹼度(六~九)後放養鰻為最佳。
二、鰻線之消毒法
1.藥 品:
佛拉寧斯顆粒、莫那佛拉斯、NF-上野.C20、佛蘭達斯、甲基蘭、食鹽等。
2.用 具:
浸藥水槽,如木桶、塑膠桶、塑膠箱、水泥槽等均可,惟其中以水泥槽為佳。水槽之大小依鰻線之重量而定。一次之藥粉量十數公斤者約一坪就夠,其打氣設備,使用小型打氣機,或飼養熱帶魚用之打氣器亦可。
3.方 法:
首先在水槽中注入經沖淡之海水(海水一與淡水四之比例,或者水一噸溶入食鹽七公斤亦可)才放入藥劑,藥品為下列任選一種,其使用量如下:
藥品名 水一噸之使用量
佛拉寧斯顆粒 一~一○ 公克
莫那佛拉斯 一二 公克
NF-上野.C20 五○ 公克
佛蘭達斯 一○ 公克
註:藥品使用量在上列範圍內,按浸漬時間之短長而增減之。
實施時把鰻線裝於籠中,先用清水沖淨粘液,才放在藥浴槽中。藥浴時間,雖依鰻線之損傷程度而異。惟一般概以一書夜為準。擦傷頗重者需藥浴二~三日為宜。池水混濁時應換水一次。倘若未能藥浴一晝夜以上則短時間亦可。斯時,使用佛拉寧斯顆粒(水一噸,約一○公克之比例)藥浴三○分鐘至一小時後,放養於飼養池。如果可以藥浴一晝夜以上,則在一噸之水中溶入二公克就可。萬一無上述之藥品,而鰻線又未經池水處理者,可用海水(或者一噸水溶入二○公斤食鹽之比例)浸浴一日,亦稍有效果。
結 論
鰻線之養殖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乃為實施分養,已於前述。分養的目的是為減低放養密度,以促進鰻的成長,且使遲延馴飼的鰻線能夠獲得充分攝食的機會,藉以防止發生弱肉強食的現象,同時可以防止超過其收容量,否則,便會發生浮頭,池水氧量不足等不良後果。
現代畜殖(27~28)-篤 生.六十二年十二月第1卷第2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