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於家畜飼養方面之應用
飼養家畜家禽之主要目的是儘可能經濟的飼養及生產大量優良品質的動物性食物。過去的一個半世紀曾以品種的選擇法來改良動物的生長及大量的生長吾人所渴望的食品。此外由於營養學方面知識之進展,改善飼料品質及獸醫學的進步對畜產品之質及量之增產亦有很大的貢獻。其中如近來的將抗生素及其他飼料補助物質之應用更促進了畜牧生產業之發展。
抗生素及其他藥物對人類及其他動物之貢獻應以不同方法加予評價。藥物於人類方面言是維持人體的健康,減少病痛及防止太早的死亡。故藥物之價值常以對個體生命之改善及延長加予評估。所有近代藥物中抗菌物質可能對這些條件言是最有貢獻的了。不可諱言的,它們對於預防太早死亡有極大的貢獻。
另一方面,藥物對家畜言,其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加速動物之肥育速度來增加經濟利益。當然抗菌物質對預防疾病方面佔有重要的地位,惟藥物對家畜之貢獻且主要以其經濟價值加予評估,不像對人類之以人道主義加以評估也。這一種區別極為現實。
不僅在目標上有別,抗生素於人類及家畜間之應用方法也不儘相同。當然對於某些動物言,也如於人類醫學一樣施行個別的診斷及治療且也符合經濟原則。但無論如何對某些動物言,個別的診斷及治療是不合於經濟原則的。故於這一種場合下必須施行整群治療。雖然理論上這一種方法也許不是理想的辦法,但常常可獲得經濟利益且也可減少家畜本身對疾病之痛苦。這一種整群的給與抗菌藥物之方法於許多國家均發現可降低畜產品之生產價格。
一九四八年Stockstad等人於偶然的機會下發現黃金色鏈黴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培養基之殘渣(已將大部分所含之氯四環素Chlortetracycline抽掉了)加於飼料中時有促進小雞生長之效果。最初他們以為這些黃金色鏈黴菌培養基殘渣中所含有之維生素B12所發揮之促進生長效果。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培養基殘渣之生長促進效果遠比單純的添加維生素B12或肝臟抽出物為優。故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一種生長促進效果乃由於發酵物質中所殘餘的微量氯四環素所致。
然後其他研究者也利用這一種發酵物質來飼養火雞及豬而獲得相當的生長促進效果,因此證實了Stockstad等的發現。這些初步的發現引起了畜牧學家及營養學家的興趣,故不久就發現這一種氯四環素對動物之生長促進效果也見於氯四環素Oxytetracycline及青黴素Penicillin等。這一種生長促進效果不但見於採食足夠已知各種營養素飼料之動物,也見於採取缺少某些營養素飼料之動物。後來也不出預料的發現對有某些腸管感染的病例更有顯著的生長促進效果。引起生長促進效果所需抗生素量極微,通常約為飼料之百萬分之5至10(即5~10ppm)就可,故於家畜飼料中添加這些抗生素被認為符合於經濟原則。
已有許多嘗試擬解明為何於飼料中添加微量之抗生素就可促進生長,目前已有許多證據指出抗生素能促進生長乃由於其抗菌活性及它們對腸內細菌叢之作用所致。有兩件事實支持這種論點。第一許多具有不同化學性質之抗生素都會促進生長,第二對生長於無菌環境的無特異病原體動物𣼵erm-free𤤗nimal抗生素並無促進生長效果,牠們的生長效率與採取抗生素添加飼料之健康動物相同。故抗生素之促進生長機構可能為抑制動物腸管內之可分泌阻害生長毒素之特殊細菌,或為抑制自己或與其他細菌可發生啞型感染病之細菌,或為抑制與宿主動物爭取必需營養物之細菌,或為由於抑制競爭細菌而間接的促進腸管內之可合成動物生長上所必需之維生素或其他營養因子所致。上述各種可能性並不是各自獨立且每一種作用型式也許對整個效果都有貢獻。
至於在採食抗生素添加飼料動物見到之腸管變厚,增加吸收率及營養素之利用率,某些內分泌器官之增量及肝臟生理功能之改變等似乎均為繼發於抗生素對腸管細菌叢作用所致。事實上這些變化也見於無特異病原體動物哩。
利用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添加物之利益於1950至1960之許多刊物中有廣泛的報告。惟近年來對抗生素做為飼料添加物之利益據於下述理由加予檢討中。第一;家畜育種學之進展育成了許多生長速率高及飼料轉換率優的品系。第二;家畜營養學的發達,已有消化吸收均佳之合於經濟原則的飼料配方。第三;獸醫微生物學及免疫學之發展,導致飼養環境衛生及疾病預防方面均有急速的進步。第四;腸管細菌產生可轉移性耐藥性transferable drug resistance之發現。第五;動物體內之抗生素殘留所引起的公共(食肉)衛生問題等。
吾人自從第一次應用抗生素做為飼料之補助物質時就已知會引起細菌經自然選擇而對該等抗生素發生抗性,尤其是抗生素做為飼料添加物時其用量低且應用時間很長,即可能招致之具有對該等抗生素有抵抗性細菌品系必會甚為可觀。對此情形雖可依賴人們不斷的尋求新型抗生素或其他抗菌物質或審慎的應用抗生素添加於飼料及應用期間上來解決。惟如吾人所熟知,一種理想的抗生素或抗菌藥物須具備許多條件,並不是伸手可得。何況當一細菌獲得對某一抗生素之抗藥性後,尚可能對與該種抗生素具有類似性質之他種抗生素也發生抗藥性。即所謂「交叉抵抗性」也。故當這些獲得抗藥性細菌為一病原菌而不但會於禽畜之間傳播引起疾病,也會傳染到人類時其遺害之程度自不待言矣。如該抗生素又是原來極為良好的治療藥品時其遺害即更烈也。
何況自一九五九年起科學家們發現某些細菌間會有一種叫做「可轉移性」transferable或叫做「傳染性」infectious的抗藥性現象存在。此現象於開始時被發現於腸管細菌如大腸桿菌、志賀菌,及沙氏桿菌等可將其所獲得之抗藥性傳染給其他細菌。亦即有許多細菌可以於已具有抗藥性之細菌相遇時被傳染到或可以說就獲得對該種抗生素之抗藥性,而並不需要直接與該抗生素相遇就可生產對該抗生素之抗藥性。這一種抗藥性之出現乃採取水平傳播,故如控制的不好時很容易發生甚速且廣汎的抵抗菌的出現,而對於抗生素療法之遺害更大。故抗生素之應用,尤其是做為飼料添加藥之使用上不可不審慎。
至於動物體內抗生素之殘留問題。雖畜產品係以食物由人們的口腔進入,而與以注射方法給藥時易發生之藥物過敏稍有差別。又如使用抗生素添加飼料時確實按照使用說明實施雖也可將體內殘留量減低最低,甚至為零之可能性。惟如吾人明瞭進入體內之抗生素殘留於肝臟及腎臟及淋巴腺之量特多,及國人的對內臟之嗜好性時吾人使用抗生素做為飼料添加藥一事不可不慎。
由上面所述吾人己知,抗生素做為飼料添加藥有過它輝煌的貢獻,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由於家畜家禽之育種學、飼料學、營養學及獸醫學之進步程度似已到達對於這一種飼料添加藥加予從新檢討之境界。假如改用其他不具抗菌性但具有強烈生長促進性之化學藥品,或如已有人在提起的將飼料添加用抗生素與治療用抗生素分開使用等等。獸醫學上要研究的問題仍多。
現代畜殖(9~10)-沈永紹.62年11月第1卷第1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