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流行性感冒(AI):控制與預防
全球養雞業者均受到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威脅。因該病毒會躲藏於「活體的候鳥、外來的及觀賞非商業性鳥類」身上。同時此病毒具有變異的能力,而成為高傳播與高致病性,尤其當開始傳染到高密飼的專業區時,會明顯提昇發病率。有關將來的控制,應專注於「早期的偵測、先前採用有效分子生物技術的特殊病毒株、檢疫、降低飼養密度及雞群預防接種疫苗」等整體的接合方能有效。--By Professor Simon Shane.
AI會由溫和感染雞與火雞群的呼吸道開始,以至到產生激烈而造成高達95%死亡率的嚴重疾病。AI的病因是,傳染性感冒病毒A型(Type A orthomyxoviruses),其特徵是在病毒粒子的表面呈現有血球凝集素(HA)及神經胺酸甘𠕇(neruaminidase=NA)葡萄醣蛋白。由H5及H7二者所組合的病毒就造成嚴重與高致病性家禽傳染性感冒(HPAI)。爆發乃因H7N7血清型,因其特徵是造成高死亡率,故又有家禽瘟疫(fowl plague)之稱。引發疾病的感冒病毒與其複製率有關,及血球凝集素鏈接受舍主細胞蛋白𠕇的分解作用。此乃由血球凝集素蛋白裂開處的基礎胺基酸所控制。
AI病毒是易變的,經突變點的斷裂而使抗原產生變異,其偏愛出現更具致病活性。再而,遺傳的轉變可產生藏於舍主不只一種的感冒病毒,如移居與自由活動的候鳥與野禽,而進行大量繁殖並感染於國內的所有野禽類。此可能導致由不同的病毒Ha-與Na-基因的協助而產生新病毒株。其中較具致病性株將或會在飼養密度較高的商用飼養專業雞群發現。
過去40年中,已被確診出12次較大規模的爆發HPAI(參表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於12年中發生8次。爆發HPAI的控制、衝擊生產者的損失、消費者以及對全世界家禽產業的成長等的花費日益增加。診斷高致病性的家禽傳染性感冒(HPAI)或分離H5或H7血清型及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參表2),並須馬上採取控制傳播,以及禁止發病國或區域所生產的家禽產品出口。
表1. AI大爆發記錄
國別 | 年份 | 毒株 |
Scotland England Australia England Iceland U.S.A Iceland Australia Australia Mexico Pakistan |
1959 1967 1975 1979 1983 1985 1991 1992 1994 1994 1995 |
H5N1 H7N3 H7N7 H5N2 H5N8 H7N7 H5N1 H7N3 H7N3 H5N2 H7N3 |
表2. 經分離高致病性AI病毒的特性
以感染的尿囊液,經1:10稀釋靜脈注射於5週齡,並以國際記錄法計算於10天內致死率應是在6或大於10者。 |
H5及H7凝集型,乃經特殊優勢分離自基礎胺基酸Ha斷裂位置。 |
乃由不含酪胺酸培地生長細胞分離的細胞致病原或溶菌斑所組成。 |
一般而言可確定候鳥是專門攜帶AI者,也包括水禽在內。再而,棲居於亞洲、歐洲及美國地區濱海的鳥類,均可能是引起該疾病的病毒根源。在過去5年,業經證實可由平胸鳥類(ratites)攜帶全部9N亞型及12種15H亞型者。雖然這些由平胸鳥類舍主所分離的病毒對家禽的致病力低,但其經一段時間,至少其中有一株會提高毒性而引起商用雞群的嚴重損失。
AI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落後的雞群飼養、業餘的飼養、鬥雞及活雞的交易行為」等,均是隱藏及散播AI病毒進入企業化雞群的管道。在高水準微生菌的管制上,專業雞群必須採取不論是直接或間接,均應確實保持與候鳥、非商用禽類分隔的原則。
高毒性家禽傳染性感冒的控制
高毒性AI爆發時的傳統清除控制計劃。此遷連到「快速的診斷、明確感染區域範圍、隔離的安排、減少在養數及感染雞群的處理」等。這些原則過去應於1984年爆發H5N2-HPAI於賓州。基於1970年ND大爆發於加州所獲得的經驗,美國農業動植物健康與檢查服務發展部,成立家禽疾病災難偶發事故計劃。
1983年夏季在賓州中部地區,一群商用蛋雞場分離到H5N2低致病性感冒病毒。其死亡範圍在0~5%及中等的產蛋率下降。但當在1983的10月所感染的雞群的死亡則提高到50%,並伴隨有HPAI典型的症狀與病灶。隨後勘查感染的特徵已改變,USDA-APHIS採用先前的偶發事件計劃辦理。對那些被強制廢養受感染雞群的飼主,基金會依計劃給予補償。而在合邏輯的檢查雞群、診斷分離與鑑定感冒病毒、確認為適當控制發病區域所有雞隻及蛋的移動,以及宣佈為緊急疫區等,均由相關的權威州機構與美國邦政府獸醫專家下明確規定。
為消滅此疾病賓州政府約共花費美金約6千多萬,其中含補償毀棄的雞群、後勤及協助人員的費用等。根除感染雞群後,在未感染雞群血清中顯著已有H5N2病毒的抗體。因考慮到相關的環境與病毒可能提高毒性等事實,決定儘量減少所有雞隻暴露於H5N2血清型病毒下。此極具有爭議的根除計劃,當時並未能被所有的業者接受。
爆發隨後的財務與經濟評價顯示,政府部門的根除花費成本只是受HPAI衝擊的一部份。此估算是在東北部大都市區的消費者,在他們6個月期間所購買的家禽、蛋、牛肉等多付出美金500百萬。此結果造成價格逐步上升,因由蛋、肉與火雞群的在養頭數劇降之故。
回想所採取果斷與快速的根除計劃,對美國企業是正確的。之後延續感染到Delmarva高密度集飼養區,致使HPAI成為地方性的疾病,同時也造成消費者每年將多支出2百萬美元。再而,現全美外銷雞肉每年在2千4百萬公噸,也將處於危險的狀況。其它清除計劃的選擇項目中也包括使用抗病毒的(amantadine)與特殊殺感冒的藥物。儘管試驗性的評估顯現,感染母雞的死亡率下降,而病毒的擴散乃繼續,及H5N2病毒的變異株具有對抗金鋼胺,故也使此藥物產生抗性。USDA賓州企業諮商權威,採取不使用死毒疫苗以消除此病。因雞群雖使用死毒疫苗而產生免疫力,但當曝露於此病毒下乃會出現臨床症狀,如此只會使其感染病毒與成為帶菌者。再而接種疫苗的雞群所產生的抗體,可由寒天平盤沈澱篩選試驗及更專業的病毒血清中和反應二者加以測試。當1993-4年爆發所採取廣泛的預防接種方式,將會降低商業雞群完全消除此病毒的可能性。
當1983-4年爆發HPAI,後院雞群與少數活雞供應市場,是造成美國東北沿海發生低病原性病毒H5N2 AI的原因。此就明顯的損害到成功消滅HPAI的計劃,H5N2低致病性的病毒已固執的存在,雖低流行於非商業家禽專業區的雞群。此復活的病毒,是由檢查結果顯示有大量的活雞交易與外來禽類之故。
隨後在1995墨西哥所爆發HPAI的模式與賓州十年前一樣。發生於1993年墨西哥,在比較上是中等的呼吸症狀與伴隨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產蛋下降。在1994春季所分離的低致病性H4N2感冒病毒,因而引發全國性的血清調查。在100個郡的雞群發現抗體,包括以墨西哥為中心的家禽企業。在1995年早期的1月,在Pueblo郡的產蛋雞群及高度密集飼養肉雞的Queretaro地區,證實有顯著提高死亡率,前後一慣的提升H5N2病毒的致病力。因由微生菌管制的不足,再加上大規模的運輸活雞,則HPAI快速的包圍墨西哥市周圍的5個郡。在缺乏基金的補償及強制消滅計劃的後勤支援,墨國政府只好採取臨床感染雞群連合自動毀滅、檢疫及死毒疫苗接種。在自然感染爆發後,政府採用當地所生產油質疫苗以保護嚴重產蛋下降與高死亡率。為監控免疫力有對雞群做病毒分離。無接種疫苗的警戒區與已接種雞群間呈現PHAI所特有的臨床症候與病灶,因而證實活病毒的存在,而破壞到H5N2疫苗免疫所產生的抗體。
1995巴基斯坦北方臨郡爆發高致病性的H7N3 AI。顯然病毒是來自中國與亞洲蘇聯的候鳥。受感染種雞群的死亡率高達90%,與快速傳播造成微生菌的不易控制。決定採用當地調製的同源產品的免疫接種計劃。過去巴國的在養數是大區域分隔的飼養於環繞在幾個主要大都市的周圍,因此才有可能將疾病限制在半徑100km的範圍內。疫苗接種後快速的使得臨床症狀下降,以及損失得到改善。
雖然消滅的目標是使國家成為無HPAI是正確的,但明顯的清除疾病的感染是需付出大量的資源及基金。HPAI爆發後的隔離,例如1985、1992及1994爆發於澳大利亞,是應該控制、清除及補償。但經徹底的監控顯示,存在大量的野鳥及危險病毒的引進由外來及成對的觀賞鳥類,故全部控制的消滅對策需要加以再評估。使USA-APHIS產生疑惑,假如此疾病是爆發在高度密集肉雞飼養區時,是否應將可能馬上根除病媒,如美國西北方的阿肯色州、Delmarva半島或北中部的喬治亞,以上數區全部在養總頭數超過1億5千萬隻,以及有關的種雞飼養場也應給予計算在內。其並非只是血本無歸與極高的賠償,同時巨大掩埋處理將大到驚人,對事業體的資方是一大挑戰。由於H5N2抗體的存在於猶加敦區及美國南方各州的雞群,因此誘使再度評估採用疫苗的控制法。USDA的規定是允許使用非活化的AI疫苗(除了H5及H7毒株外),用以控制火雞發生呼吸道感染低致病性病毒於Minnesota與鄰近州。現在USDA規定改變,允許製造與儲備H5不活化疫苗使用於,當墨西哥大爆發時的緊急情況。但USDA並不允許賓州偶發的商業蛋雞群使用不活化疫苗以控制低致病性H7N2病毒的傳播。在以美國所研製的疫苗,再結合「檢疫、提升微生菌控制及消毀已感染雞群」等多功能的HPAI控制計劃。
AI疫苗的替代品
原則上感冒疫苗是特定亞型(subtypespecific)而涉及病毒的血凝集抗原。當1995爆發HPAI在墨西哥,東南方的USDA-ARS家禽研究試驗室已引導擴大對採用疫苗保護的評估工作。靠同源的凝集型,非活化疫苗將保護預防發病率及降低死亡率。由1995美國猶他州火雞所分離的H7N3病毒所製的疫苗,有效對抗爆發於巴基斯坦的雞群強毒H7N3株。由1983受爾蘭火雞所分離到的以H5N8病毒為基礎的疫苗,也有效保護1995發生於墨西哥Queretaro地區雞群的H5N2病毒株。
在試驗室的攻毒試驗,無特定(SPF)病菌雞可在8日齡或4週齡接種死毒疫苗而獲得保護。但在4週齡才接種的雞發現其有效保護效果較低。疫苗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所含抗原的濃度。經免疫後的雞將擺脫AI病毒的攻擊,若與無接種的控制組比較時,在病毒的總含量及恢復期是顯著下降與縮短。一般若採用高品質的死毒疫苗接種,約2週後產生效力,而保護有效期最少是10週。隨後可再次補強接種死毒疫苗以延長有效保護期。
應注意這些研究是在試驗室所做的無特定病菌雞試驗。若於田間現場,會因環境的緊迫、抑制免疫的因素包含感染到「IBD、馬力克病毒及黴菌毒素症」等,均可能會干擾免疫的發展。又在高度密集飼養地區,獨立雞群可能受到極高強毒與非單株病毒的攻擊,而造成壓倒死毒疫苗所提供的保護,也就是說使死毒疫苗無效。
對慣用的死毒疫苗已在積極的研發,及對過去5年也加以評估。一種特別的H5抗原基因重組雞痘疫苗,已在墨西哥進行評估。在田間試驗結果可使死亡率大幅下降,故效果相當令人滿意。代用組的疫苗,已採用遺傳工程將桿狀病毒(baculovirus)繁殖於昆蟲的細胞,也正在研究中。凝集素葡萄醣蛋白及未來的對抗H5病毒株的刺激抗原,也均採取病毒快速組合。
該特殊具優點於一身的基因重組雞痘疫苗,可使免疫雞隻採用AGP試驗偵測不到有抗體產生。此H5物質不活化疫苗與現用的比較下,其同時含葡萄醣蛋白與新生醣蛋白二者所組成。接種此組合疫苗的雞隻,在遭受到田間病毒的攻擊前均會保持AGP-陰性。此新組合疫苗與田間監汾測計劃並無衝突。於是此疫苗就成為消滅與控制HPAI的主要工具。
風險分析與模擬
當1996年賓州的商業蛋雞群爆發無致病性的H7N2型感冒,因而刺激了風險分析與取代控制選擇的評估。在USDA-APHIS的經濟學家與流行性病學家採用疾病傳播模式及經濟模式二者比較的方式,以決定下4種控制選擇的效益,包括如下:
●業者自行控制,政府不介入;
●減少飼養與及隨後再增養;
●檢疫與地區封鎖;
●組合的疫苗接種與檢疫。
細查疾病對雞群的傳播模式,由較易影響、直到傳染、再到產生免疫的狀態。當美聯邦政府對HPAI於1984所制定的消滅計劃模式是,結合實際與預估「死亡率、飼養密度、農場大小、產量、感染期間的長短及其它得到得的資料」。
經濟模式決定受到衝擊的產品及消費者,再加上外銷肉雞的合併損失。
此作用模式乃用以評估無與高致病性感冒,經高度的突變可能變異出高致病性的H7病毒。
在研究中顯示不論是檢疫或減養,爆發後到受控制所需的期間超過24週。此結果與1983-4在賓州所爆發的確實資料記錄極接近。只實施檢疫,爆發於賓州的HPAI到受控制之成本總額美金7千3百萬。而有關外銷損失的範圍在美金1千2百萬到1億之間,因與所牽連地區的範圍有關。實施減養及檢疫計劃,而外銷不含在內的損失總額是美金1億1千7百萬。二者間的差異涉及賠償的成本計算與其所招受的損失,如契約飼養戶的無酬勞金,與固定成本再應再加上減養下雞舍廢棄不用的損失等。
在模擬中評估疫苗的效果在4種水準是0~75%的效果。疫苗效率的改善效果相當低,範圍是75%有效的美金5千萬的損失,到有效性25%時損失6千7百萬。假設模式於雞群間是高傳播但不管疫苗。模擬也考慮與注意到H7N2病毒是相當安定及低致病力。在疫苗接種上總之基於墨西哥與巴基斯坦的經驗,接種疫苗在面對高致病的H5或H7 AI病毒是有好處。
在將來,經濟的模式將提供一重要促成因素以決定組合與制定新控制政策。事實上農業與獸醫部的管理者應考慮與固定他們建議的態度,在減養或完全消滅二選擇其一。
結論
這是極明顯的,所有全球的養雞事業均受到AI感染的危險。病毒隱藏在自然環境中自然存在的候鳥,外來的與及非商用禽類中。此易產生突變的特定病毒及將變成更具致病性,尤其當攻擊到高密飼地區時,則會提高此疾病的嚴重性。
將來控制此特殊病毒的方法將需要結合「早期發現、使用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對付病毒、選擇性的減產及雞群預防接種疫苗」。在將來的政策規劃上經濟模式將佔據更重要的角色,以及應探取更合乎邏輯的分配資源,在雞場微生菌的控制、預防接種及減產等之間,以確保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損失與衝擊到最低。
家禽世界現代畜殖合訂本(p.14~19)─許春福、九八年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