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溫度對肉仔雞性能的影響

        目前,液化石油氣(LPG)仍然是美國肉仔雞育雛的首要能量來源。曾在七十年代LPG供應短缺時,Harwood和Reece(1975)以及Deaton(1978)就提出,將肉仔雞的初始育雛溫度由32.2℃或35℃降至29.4℃。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肉仔雞罹患氣囊炎(airsacculitis)與環境溫度有關,而且患有氣囊炎的肉仔雞禁止食用(Reece等,1969)。當時也有人注意到,育雛期(brooding)和生長期(rearing)的溫度較低時,血液循環發生變化,而且心臟重量、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濃度提高(Deaton等,1969a,b,1976;Reece和Deaton,1969;a May和Deaton,1974);後來,Julian(1993)觀察到,上述現象伴發肉仔雞腹水症。現在認為,環境溫度是肉仔雞腹水症的誘發因素(Julian,1993)。

        本研究旨在確定,與26.7℃,32.2℃或35℃的初始育雛溫度相比時,Harwood和Reece(1975)以及Deaton(1978,1995)提出的初始育雛溫度(29.4℃)是否會對肉仔雞性能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研究,在冬天條件下維持35℃、32.2℃或29.4℃的育雛溫度時LPG用量的百分比差異。

◎材料和方法

        所用肉仔雞以快速生長而著稱的商品品系(羅斯×羅斯)雄性肉仔雞,直接購自一商品孵化場,置於初始環境溫度為35℃、32.2℃、29.4℃或26.7℃的育雛室內。在試驗期間,露點溫度大約為18℃。四個試驗處理組為:1. 第一週35℃、第二周32.2℃和第三周29.4℃;2. 第一周32.2℃、第二周29.4℃和第三周26.7℃;3. 第一周29.4℃、第二周26.7℃和第三周23.9℃;4. 負對照組即第一周26.7℃、第二周23.9℃和第三周21.1℃。第三周結束時,所有肉仔雞生長在21.1℃的恆溫環境中,直到六周齡。

        前三周的研究工作在Reece和Deaton(1969)描述的人工氣候室內進行。共進行兩個試驗。在每個試驗中,每個人工氣候室內放入198只雛雞,每個溫度處理組使用兩個人工氣候室,因此,每個試驗總計使用八個人工氣候室。每個人工氣候室內的肉仔雞密度為300平方厘米/只。在每個人工氣候室的中央,放置七個乳頭飲水器供雛雞飲水。在每個人工氣候室內,安裝三個直徑為38.1厘米的管狀飼餵器。前五天僅使用料盤。五日齡以後,將飼餵管與料盤連接起來。光照強度前三天一直為75勒克斯,然後降至11勒克斯直到21日齡。

        第三周結束時,從每個人工氣候室內隨機挑選120只肉仔雞,然後移入21.1℃的恆溫室內飼養,從四周齡開始,直到六周齡為止。恆溫內有16個1.51米×3.7米的雞欄,每個雞欄內飼養60只肉仔雞。每種育雛溫度處理設四個重複組,每個重複組有60只肉仔雞。每個雞欄內放置兩個直徑為38.2厘米的管狀飼喂器和八個乳頭飲水器。肉仔雞移入恆溫室後,光照強度前三天一直為75勒克斯,然後降至11勒克斯直到試驗結束。

        前三周飼餵幼雛飼料,自四周齡至六周齡飼餵生長飼料。表一列出了日糧的組成及其計算分析結果。幼雛飼料呈粗屑狀,生長飼料顆粒狀。

表一、日糧的組成及其計算分析

成分及分析 幼雛料,% 生長料,%
玉米

大豆粕(48%粗蛋白)

動物脂肪

磷酸氫鈣(22鈣:18.5磷)

石灰石粉

氯化鈉

維生素─礦物質預混物

蛋氨酸羥基類似物,86%

抗球蟲劑

總計

計算分析

蛋白質

有效磷

代謝能,千卡/千克

賴氨酸

蛋氨酸+胱氨酸

色氨酸

57.70

33.90

4.61

1.80

0.93

0.47

0.25

0.24

0.10

100.00

 

21.23

0.85

0.45

3140.00

1.17

0.88

0.30

0.21

62.81

28.92

4.64

1.74

0.87

0.44

0.25

0.23

0.10

100.00

 

19.29

0.80

0.42

3198.55

1.03

0.83

0.26

0.20

        每千克日糧可提供1204微克維生素A、25微克維生素D3、4.5毫克維生素E、2.25毫克維生素B2、15.0毫克維生素PP、4.0毫克泛酸、0.25毫克葉酸、5微克維生B12、200毫克氯化膽侫、0.5毫克維生素B1、25微克生物素、12.5毫克乙氧倩、1.25毫克水溶性維生素K、0.50毫克維生素B6、24.9毫克錳、22毫克鋅、0.2微克碘、13.6毫克鐵和1.6毫克銅。

        記錄三周齡時和六周齡的體重和採食量。死亡肉仔雞要進行剖驗,並確定肉仔雞是否因腹水症而死。

        計算散熱量(Simmons,1986),以便確定在冬天條件下維持35℃、32.2℃或29.4℃的育雛溫度時LPG用量的百分比差異。

        試驗採用Cochran和Cox(1957)描述的裂區設計(split-plot design)、數據(三周齡和六周齡時的體重和飼料轉換率)進行方差分析。主要小區因子為試驗和雞糧,次級小區因子為體重或飼料轉率。鄧肯(1995)多重域檢驗用以分析平均值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死亡率的統計評價採用卡方分析。

◎結果

        在三周齡時,與高溫育雛組相比,第一周29.4℃、第二周26.7℃以及第三周23.9℃沒有顯著影響肉仔雞體重或死亡率(表二)。第一周29.4℃、第二周26.7℃以及第三周23.9℃育雛組的三周齡飼料轉換率顯著高於第一周35℃、第二周32.2℃以及第三周29.4℃育雛組(表二)。

        負對照組的三周齡體重顯著低於高溫育雛組,且其三周齡飼料轉換率顯著高於高溫育雛組(表二)。負對照區的肉仔雞死亡率顯著高於第一周35℃、第二周32.2℃以及第三周29.4℃育雛組(表二)。

        在六周齡時,不論育雛溫度如何,各育雛組的肉仔雞體重和飼料換率是相同的(p>0.05,表三)。主要差別在於,負對照組在三周齡至六周齡期間的肉仔雞死亡率顯著高於兩個高溫育雛組(表三)。死亡率存在的差異因於腹水症(表三)。

        散熱量計算結果表明,在冬季環境中,與35℃的初始育雛溫度相比,初始育雛溫度為29.4℃時的LPG用量減少了18%;與32.2℃的初始育雛溫度相比,初始育雛溫度為29.4時的LPG用量減少了10%。冬季每天的最低溫度為-1℃,最高溫度為11℃。

◎討論

        在初始育雛溫度低至29.4℃或26.7℃的情況下,肉仔雞通過擠成一團取暖並通過多採食來求得生存機會(表二)。因此,建議肉仔雞的初始育雛溫度不要低至26.7℃。與高溫育雛相比,在低至26.7℃的環境中育雛,雛雞必會堆擠和窒息,大群雛雞更是如此。在低溫環境中,雛雞會昏迷而死(Deaton和Reece,1968)。

        在本研究中,肉仔雞在經過育雛期之後飼養在21.1℃的理想溫度環境中。由於所有肉仔雞並不都能夠飼養在理想溫度環境中,因此需要開展研究,確定育雛溫度是否能夠顯著影響在低溫飼養條件肉仔雞的生長性能,尤其是腹水症的發生率。未發表資料表明,育雛溫度及生長溫度會影響腹水症的發生率。以前的研究結果(Deaton等,1969a,b,1976;Reece和Deaton,1969a;May和Deaton,1974)表明育雛溫度較低時雛雞血液循環發生變化,而且心臟重量、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濃度提高Julian(1993)觀察到,這些變化與家禽腹水症有關。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低育雛溫度對腹水症發生率的影響。

表二、育雛溫度對雄性肉仔雞三周齡體重、飼料轉換率和死亡率的影響

溫度(℃) 試驗 體重(克) 飼料轉換率(克:克) 死亡率1 腹水症死亡率1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35

 

 

32.2

 

 

29.4

 

 

26.7

 

 

32.2

 

 

29.4

 

 

26.7

 

 

23.9

 

 

29.4

 

 

26.7

 

 

23.9

 

 

21.1

 

 

1

2

X

1

2

X

1

2

X

1

2

X

848

755

802a

834

756

795a

828

756

792a

774

736

755b

1.31

1.38

1.35c

1.33

1.41

1.37ab

1.35

1.42

1.39b

1.40

1.44

1.42a

8/396

8/396

16/792c

9/396

9/396

18/792ab

9/396

12/396

21/792ab

12/396

17/396

29/792a

1/369

1/396

2/792a

0/396

0/396

0/792a

0/396

0/396

0/792a

1/396

1/396

2/792a

a-c. 角標不同的平均值之間差異顯著(p≦0.05)。

1. 死亡率表述為死亡數與肉仔雞總數之比。

表三、育雛溫度雄性肉仔雞六周齡體重、飼料轉換率和三至六周齡死亡率的影響

(三至六周齡生長溫度為21.1℃)

溫度(℃) 試驗 體重(克) 飼料轉換率(克:克) 死亡率1 腹水症死亡率1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35

 

 

32.2

 

 

29.4

 

 

26.7

 

 

32.2

 

 

29.4

 

 

26.7

 

 

23.9

 

 

29.4

 

 

26.7

 

 

23.9

 

 

21.1

 

 

1

2

X

1

2

X

1

2

X

1

2

X

2534

2484

2509a

2551

2551

2534a

2540

2528

2534a

2503

2450

2477a

1.70

1.71

1.71a

1.70

1.72

1.71a

1.71

1.71

1.71a

1.71

1.73

1.72a

6/240

3/240

11/480a

7/240

8/240

15/480ab

5/240

3/240

8/480a

9/240

14/240

23/480b

2/240

0/240

4/480a

2/240

2/240

4/480b

3/240

0/240

3/480b

4/240

8/240

12/480a

a-c. 角標不同的平均值之間差異顯著(p≦0.05)。

1. 死亡率表述為死亡數與肉仔雞總數之比。

家禽世界現代畜殖合訂本(p.35~39)─劉明江、九八年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