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3月

台湾地区白肉鸡生产成绩简讯

        本次资讯是 集1998年1~3月,台湾地区白肉鸡之生产资料,本次资料共分析340批次,共8,926,503只,其中北部(桃园、新竹、苗栗、宜兰、台北)占31.76%,中部(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占39.12%,南部(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占29.12%。饲养规模自6,500只/批至124,733只/批,平均为26,254.42只/批,标准偏差为15,329.07只/批。

        与往年第一季的成绩相比较,本季的饲养成绩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育成率、饲养日龄、生产指数方面有较明显的提升。与去年(1997年)同期相比较,其中育成率提高了2.38%,饲养日龄降低0.89日龄,生产指数提升14.2(见表1)。但是若与上季(1997年第四季)相比较,也与往年一样有明显的下降,在上述三项成绩上,分别降低2.47%、提高0.19日龄、降低19.07。从六年来的资料,我们可以推测气候温度是成绩影响的最重要因素,因为每年的第一季往往因为寒流的因素使气温骤降,因而造成饲养成绩不理想。从家禽保健中心简讯及业者口中,今年第一季屡有疫情传情出,可能也是造成本季饲养成绩较上季下降的因素之一,值得探讨。

表1. 1998年1~3月白肉鸡生产性状与上一季、1997年同期及前四年同期之平均值比较

项目 1998年1~3月 1997年10~12月 1997年1~3月 1994~1997年同期平均值
 

分析批次(批)

分析只数(只)

饲养日龄(日)5

育成率(%)4

出售体重(公斤)

饲料换肉率1

生产指数2

饲料造肉成本(元/台斤)3

平均

340

8,926,503

40.77

91.39

1.90

1.93

223.99

13.54

平均

409

10,919,864

40.58

93.86

1.91

1.83

243.06

12.38

平均

416

10,535,861

41.66

89.01

1.90

1.97

209.79

13.31

 

1,561

39,140,097

41.36

88.31

1.91

1.98

211.33

12.10

1:饲料换肉率=饲料消耗量/出售体重

2:生产指数=100   (育成率  出售体重)/(饲养日龄  饲料换肉率)

3:1台斤=0.6公斤

4:育成率低於60%,出售体重小於1.50,且饲料换肉率低於1.65或高於2.60皆不予采计

5:所有数据皆经过四舍五入

        就育成率而言,本季为91.39%(见表1),较上季下跌了2.47%,但较去年同期则上升了2.38%。在气温条件与去年类似的状况下,育成率的提高,应是饲养管理的用心与技术的提升,值得欣喜。但是,仍如往年一样,较上季下降,显然受到温度的影响因素仍未排除。本季入雏的时间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时期,保温的工作若有疏失,进而影响全部的生产成绩,更使业者的利益损失更大,必须加以注意。随着十二月、元月、二月温度的下降及寒流来临逐渐频繁,育成率亦从元月92.73%、二月91.45%、三月89.97%逐步下降。虽然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可以确定温度的影响是育成率下降的主因。

        本季育成率低於90%的场占30.50%已较去年同期45.19%减少了14.69%,而低於85%的场占12.65%,较去年同期24.52%,减少11.87%。在育成率高於95%的场,本季较占30.00%较上季44.99%降低了14.99%,但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01%,可以见到饲养成绩的提升,是大部份业者同步改善,这或许是在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方案所显现的初步成果。本季屡有疫情传出,特别对各地区做育成率的个别探讨(见表2),我们可以发现宜兰、台中、彰化、云林、台南等在二月、三月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此与疫情传出颇为吻合。在育成率低於90%以下的场,本资讯亦就个别地区来作分析,可以发现台中、彰化、南投、云林等四县市的批次最多,值得该地区业者特别注意。三月份的育成率标准偏差较其馀两个月份为大,可见三月份各场之间的育成率差异加大,显现出管理好的场,不管是在较恶劣的环境或疫情流行期间,仍然保持高水准饲养成绩,获得更多利润。

表2. 1998年1~3月份各地区育成率(单位:%)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总计
宜兰

桃园

新竹

苗栗

台中

南投

彰化

云林

嘉义

台南

高雄

屏东

总计

93.52

95.10

94.98

92.66

91.53

91.53

92.03

95.75

94.58

90.71

91.02

92.73

87.50

93.38

92.03

92.84

89.23

89.93

93.24

92.31

85.97

90.50

90.23

91.85

89.97

85.47

94.72

93.97

90.82

88.24

92.00

88.44

87.65

91.29

87.61

90.72

89.97

88.75

94.22

93.51

92.18

90.14

90.76

91.17

91.32

91.14

89.74

90.23

91.16

91.39

        本季育成率间的差异,在各项饲养成绩方面皆有显着差异,尤其在饲料换肉率、生产指数、饲料造肉成本方面,差异更是显着。以育成率高於95%与低於85%的场相比较,其生产指数差距远59.87,出售体重相差0.08公斤,饲料换肉率相差0.28,饲料造肉成本相差2.09(元/台斤(见表3),可以显着的见到育成率是一切生产的成绩起点,也是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业者必须认清市场竞争的现象,只有自己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永续经营。

表3. 1998年1~3月育成率对生产性状的影响

项目 饲养日龄(日) 出售体重(kg) 饲料换肉率 生产指数 饲料造肉成本(元/台斤)
小於85%

85%~89.9%

90%~94.9%

95%以上

平均

42.35a

40.84b

40.64b

40.25b

40.77

1.84c

1.88b

1.91ab

1.92a

1.90

2.12a

2.00b

1.91c

1.84d

1.93

164.12d

204.35e

229.21b

254.11a

223.99

14.97a

14.07b

13.34c

12.88d

13.54

**:P值<0.01;*:P值<0.05;NS:差异不显着

a、b、c、d: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着(P<0.05)

        本季的饲养日龄集中在37~44日龄出售,占总数的94.70%(见表4),较上季的97.55%略微降低,较去年同期的91.58%上升了3.12%。饲养日龄高於45日龄者,较上季上升2.46%,但较去年同期下降3.22%。除了在出售体重没有差异外,其馀的生产性状皆有显着的差异,即饲养管理较为良好的场可以较早达到上市体重,缩短饲养日龄,且生产成绩表现愈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表4. 1998年1~3月饲养日龄对於白肉鸡生产性状的影响

饲养日龄 育成率(%) 出售体重(kg) 饲料换肉率 生产指数 饲料造肉成本(元/台斤)
35~36

37~40

41~44

45~48

平均

94.04a

92.88a

90.65a

83.86b

91.39

1.87a

1.89a

1.90a

1.92a

1.90

1.81c

1.88bc

1.96ab

2.07a

1.93

274.80a

240.69ab

212.09b

172.92c

223.99

12.89b

13.17ab

13.83ab

14.30a

13.54

标示说明如表3

        不同饲养规模在本季的各种生产成绩都没有显着的差异(见表5),仅在饲养日龄饲料造肉成本方面有所差别,在其馀生产成绩都没有差异。与上季相同的是饲养规模仍以15,000只/批~29,999只/批为最多,占所有场次的45.88%,在这个饲养规模中育成率、饲料换肉率、生产指数仍为五种饲养规模中表现最佳,但是都没有显着的差异。要推论何者为台湾地区最佳的饲养规模,何者最具竞争力,似乎仍有困难,因为每一个饲养规模的生产成绩都没有显着的差异,值得再加以探讨。在表5中,可以发现饲养规模在60,000只/批以上的饲养成绩反而较差,与去年同期有相同的状况。而去年第二、三季,却有较佳的表现,似乎可以说较低的温度下,饲养规模较小的场往往有较佳的饲养成绩,可能是因为因应气候突变状况的能力较强,饲养管理工作及保温较为确实,才有较佳的饲养成绩。而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饲养规模不论大小,皆可以得到不错的饲养成绩。饲养规模大的场,在温度高时,有较佳的通风设备,可以得到好的成绩。但在气温低时,可能太仰赖自动化设备,以及保温设备不足、人工缺乏等因素,而使生产成绩表现不理想。此点对於未来产业结构的改变将是一大警讯,也是在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的思考方向上,更要突破的瓶颈。

表5. 1998年1~3月饲养规模对於白肉鸡生产性状的影响

饲养规模 育成率(%) 饲养日龄(日) 出售体重(kg) 饲料换肉率 生产指数 饲料造肉成本(元/台斤)
15,000以下 91.36a 40.44b 1.89a 1.94a 223.08a 13.79a
15,000~29,999 91.85a 40.77ab 1.90a 1.92a 226.17a 13.50ab
30,000~44,999 90.98a 40.96ab 1.91a 1.94a 222.72a 13.49ab
45,000~59,999 90.95a 40.74ab 1.87a 1.94a 219.64a 13.42ab
60,000以上 89.52a 41.53a 1.90a 1.90a 218.59a 13.14b
平均 91.39 40.77 1.90 1.93 223.99 13.54
标示说明如表3

        本季三个月份的生产指数皆为近年同期最高,与上季相比较下降了19.07,而较去年度同期上升了14.2。生产指数是反映了上述的生产性状成绩的总结。与前几年相比较,可以见到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方案已经受到业者的重视,在饲养管理已有逐渐改善。在鸡肉即将开放进口的同时,业者似乎更应该用心去克服各种的生产技术问题与气候状况,以加强本身的竞争力,避免遭到淘汰的命运。

        本季饲料造肉成本13.54元/台斤,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6元/台斤,较去年度同期上升了0.23元/台斤。饲料造肉成本已经一年年的提高,是否受到了汇率以及世界谷物行情上涨的影响,值得探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饲料成本,若不能降低饲料成本,则总体生产成本仍将居高不下。三月份的饲料造肉成本为最高,但与其馀两个月份差距并不大,可见其它生产因素亦将影响到饲料造肉成本的高低,尤其以育成率的影响最大。而较大的饲养规模对於降低饲料造肉成本并没有显着的差异(见表5),仍然受到其它生产因素的影响。饲养价格及品质并不是农民可以掌控的,需要政府农政单位的协助,提高饲料品质,降低饲料价格,以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保有竞争力,与进口鸡肉竞争。

        虽然这一季受到疫情的影响,农民感到恐慌,但是本季较往年同期已有显着改善,这是值得安慰的。在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的方案下,业者不要因为饲养成绩已有改善而放松管理工作,应更加努力的面对进口的压力,避免遭至淘汰的命运。而由本季分别与上季及去年同期相比较,可见生产业者仍应尽力克服气候及温度带来的影响,保持全年都有好的饲养成绩,千万不要寄望别人遭到淘汰,必须追求整体饲养效率提高,才是提升家禽产业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本调查报告承蒙农委会之87农建2. 3牧02计画支持,并且将分季对本省饲养成绩持续作统计、分析,期望提供业界参考。(摘自国际家禽市场简讯第14期P.17~20)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35~38)─许正和.施义灿.陈保基、九八年十期

回期刊页回期刊页 回上一页回上一页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