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啄癖Cannibalism in Chicken

        鸡的互啄恶习,被认为是许多原因所造成。其中包括环境、饲料与激素。引起死啄的环境因素含「鸡舍太亮或光线分布不均、过度密饲、湿度过高、外寄生 的侵袭、饲料的限饲、久未供食、垫料不足与垫料品质不佳」等。饲料中的「钙、蛋白质、纤维和盐不足」也是引起的原因,而饲料配合中使用的植物性蛋白,更是引发的主因。粒状饲料较粉状料更易引发相互啄羽的恶癖。蛋鸡开产时的血液中所含的「雌性激素与孕酮」,也是促使啄羽和互啄的增强因素。

互啄的分类

        1. 啄趾:较多见於小鸡、常因 饿、饲槽不足或太高,或远离热源,及具攻击性的不让幼弱采食等均较易发生。

        2. 啄头:在公鸡间互斗而造成「鸡冠、肉垂或皮下出血」後而引发啄头。

        3. 啄肛:在种鸡间的啄肛癖,是因生长期中的限饲所引起。在初产母鸡的啄肛多半与激素的变化有关,其可能的诱因包括「初产的子宫脱出,或产双黄蛋」所引发的肛门破裂。啄肛易造成鸡肛门脱出,甚至将腹腔内脏啄出,而造成死亡,或因出血而造成贫血。

        4. 啄羽:此乃攻击性的互啄,主因较霸道侵犯性的鸡只追啄较小体弱的,此具有相当性的伤害,尤其是啄头部,会引起鸡冠与肉垂损伤与组织损害。

        5. 拔羽:乃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的羽毛未被拔掉,只是造成轻微的损伤。附着在羽毛上的垫料或饲料粒,常会诱发其他鸡只进行啄羽之行为。若羽毛被啄拔,则会引发损伤皮肤。此种的啄羽具重大的损害性。

        6. 裸露部位的互啄:具伤害性的互啄,会引起羽毛损伤或导致出血,因红色的裸露部位,会诱道发生更严重的互啄与追啄,因而造成鸡只淘汰与死亡。

防止互啄的方法

        1. 防止发生的最佳方法是,及时移抓走有互啄倾向较强的原凶鸡只。

        2. 前嘴虽然并不能完全防止,但可减少互啄的发生率。

        3. 鸡舍应避免产生强光区,地面应铺佳品质的垫料,以转移鸡去啄地面。若能采用沙浴,则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4. 避免过度密饲,使鸡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足够的饲槽与水槽。鸡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5. 定时在鸡舍的垫料上 谷粒,以吸收鸡只啄食以降低其无聊时间。亦能使各鸡体自行调整蛋白与能量比。

        6. 提供完整与平衡的完全饲料,亦有助降低互啄的发生率。

        7. 可采用废机油或沥青涂於被啄伤鸡只的伤口,此有助其不再被啄。理由可能是气味、颜色鸡较不喜欢,因而失去追啄的兴趣。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25~26)─许春福译、九八年十期

回期刊页回期刊页 回上一页回上一页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