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动物生命
犬猫疾病防疫手册(八)
犬小病毒感染症
一、前言
犬小病毒感染症(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或称为犬出血性肠炎(Canine hemorrhagic enteritis),本病於1978年首次发生在美国东岸,在当时是一种犬只的新病毒性疾病。本病是由犬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感染所引起,由於本病毒具有极高传染性以及对环境抵抗力极强,致使本病很快地在全美各地、欧洲、澳洲及亚洲爆发。本省於1978年,自一批由美国和日本进口的检疫犬只中首度被发现,并随即於本省北、中部等各地区大肆流行,并蔓延及全岛爆发。
犬小病毒感染主要造成3至8周龄幼犬之心肌炎或是离乳後所有年龄犬只之肠炎。在临床病理上以白血球减少是主要病徵,与猫泛白血球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非常相似。本病於流行初期,造成大量的犬只的死亡,但随着疫苗的开发及广泛应用,以及感染後存活犬只体内免疫系统的建立,本病毒感染造成犬只大规模流行的现象已属少见,但是,本病毒迄今仍广泛存在於全世界的家犬和野生犬科动物族群之中,并且造成为犬只地方性感染的疾病之一。
(一)病因
本病病毒的分类上,是属於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小病毒属(Parvovirus)中之猫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的一亚种。在基因结构和序列上,本病毒和猫小病毒之相似性高达98%,但仅在其蛋白质结构的些微变异,遂致两者之完全不同宿主的致病性。目前,病毒学家都认为犬小病毒系由猫小病毒或其变异株经演化,而成为一种适合在犬只体内增殖的新病毒株。
为了与导致怀孕母狗流产及胚胎重吸收之另一犬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MVC)区分,现将後者归为犬小病毒第一型(CPV ytpe 1);而引起病犬之肠炎者为犬小病毒第二型(CPV type 2)。
(二)病毒特性
本病毒的大小颗粒只有18~26mm,是动物病毒族群中之最小者。本病毒不具封套,其基因系由约5,000个核甘酸所构成之单股DNA。本病毒对温度和酸硷度有非常强的抵抗性;在环境中可耐过数个月之久而仍具有感染能力。本病毒於4℃时对猪、猴之红血球具有凝集能力。而本病毒的增殖则需要在肠道上皮细胞快速分裂复制的细胞内完成。
二、症状
本病毒感染的犬只,大概於4至5天後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大致可分成:心肌炎型、肠炎型、全身性感染型以及不显性感染型等四型。将分别说明如下:
(一)心肌炎型
本型只见於3至12周之幼龄病犬,其中以8周龄以下占绝大多数。其死亡率非常高(达100%),临床上可见呼吸及心跳不规则;其急病例者,则可见外表健康之幼犬突然虚脱、呼吸困难,随即於30分钟内死亡。大部份病例於2日内死亡;亚急性感染者,幼犬也会因心脏发育不全而在6个月以内死亡。由於目前在大多数的母犬都已有本病之抗体(源自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母犬给幼犬的移行抗体可以保护幼犬免於本病的感染。因此,心肌炎型已属相当罕见。
(二)肠炎型
犬小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肠炎型症状是大家所熟知的,前驱症状为嗜眠、食欲废绝,随即伴之的是急性下痢(出血性或非出血性)、呕吐、脱水、体温上升、衰弱等等,至於症状之严重性,则视犬只年龄、健康状况、摄入病毒量和肠管内其它病原体等因素有关。
一般的肠炎型症状,其病程是:初期48小时内,食欲减退、嗜眠、发热(39.5℃~41.5℃),随後开始呕吐,并於呕吐後6至24小时内,伴随以下痢便,初期呈黄、灰白色,然後粘液状甚至为腥臭之血痢便。由於持续的呕吐和下痢,而造成犬只严重脱水。
临床病理学检查,除了明显的脱水外,白血球呈现显着减少低到400~3,000μl是最常检测的病变结果。
(三)全身性感染型
曾有报告指出,出生2周内的小狗因本病感染而死亡,剖检病变呈现体内许多主要脏器广泛出血性坏死。
(四)不显性感染型
即本病毒感染後,能在犬只体内增殖,然後随粪便排出,但犬只本身却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此类感染多见於一岁以上之成犬,或是注射本病毒不活化病毒疫苗之犬只。
三、诊断
(一)临床诊断
1. 肠炎型:
呕吐、下痢、脱水。下痢,是许多消化道疾病都有的共同徵状,因此在区别诊断上要格外注意。然而,伴随之白血球大量减少是本病所独有现象,因此可做为确诊之一有利证据。
2. 心肌炎型:
由於只见於3至12周龄之幼犬,因此可先由年龄来区别诊断;另外,有心肌炎型症状出现时,同一窝仔犬中皆被感染的机会颇高,因此别的仔犬亦能也被感染,因而可知先天性心脏发育不全稍做区别。
(二)确定诊断
自粪便或组织中检测到病毒之存在,是本病最好的确诊方式。
1. 肠炎型:
传统的诊断方式,是自粪便中检测到大量的犬小病毒颗粒,所采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球凝集试验(Hemagglutination test,HA)和酵素连结免疫吸附法(Eneyme-linked immunosurbent assay,ELISA)等方法。若将这些方法做一比较,HA具有简单、迅速以及实用的优点,若配合本病毒的高价免疫血清或单株抗体来进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A inhibition test,HI),则可大大提高其专一性。ELISA法测粪便中本病毒之存在,其敏感性、专一性皆颇高,且又简单、快速。目前已有商品化产品问世,但缺点是成本较高。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再配合萤光抗体法(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可以得到比前述方法更高的敏感性,但在简易及速度上就相差甚远了。近来发展出之侦测病原的新方法─ ─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当然也被拿来应用於本病毒的诊断,根据相关研究和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PCR之敏感性远超过前述的任何一种方法,而其所需时间也不长,因此很适合用来进行实验中犬小病毒之诊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来侦测犬小病毒之存在,其采取病材的时间应以该病犬感染後7至12日,病毒藉由粪便大量释出之时;另外,犬只注射活毒疫苗後4至10日时,则可自其粪便中排出病毒,因而造成伪阳性之诊断结果,尤宜加以注意。
2. 心肌炎型:
急性死亡之病列,可能可用病毒分离方法检测到病毒之存在,若是亚急性心肌炎病例中,则需在患犬死亡後,以病理组织学的检查,观察组织切片之细胞核内包涵体,或以冷冻切片进行间接萤光抗体染色法观察来确诊。
四、治疗
犬小病毒之消除,只有藉由患犬自身之免疫系统为之,因此,本病病况之严重程度,和该犬免疫反应产生之速度非常有关系。而治疗本病的方法,也只能给予对症疗法和输液疗法。依病犬呕吐、下痢和脱水的状况,我们可以将疗法分成二类: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
(一)门诊治疗
如果病犬只有轻微的呕吐和下痢症状时,则仅需给予输液治疗即可令其返回家中,每隔1至3日内再来复诊。饮食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在於减少发炎的胃肠消化道之负担。禁食至少12到24小时;倘若呕吐的情况严重,则饮水亦需停止供应,此时应给予皮下输液以提供水份及养份,并随时注意是否有脱水之情况。禁食24小时後,可开始给予些许流质食物;若因进食而又出现呕吐和下痢之症状,则应再度禁食24小时,如此反覆至病犬一日内可接受数次少量流质食物;2至3天後,即可尝试恢复正常饮食。
若是犬只有轻微的脱水,则以皮下注射的方法给予输液治疗即可,但需注意的是勿将所有的输液集中於身体同一处注射之。
(二)住院治疗
如果病犬就诊时,呈现高烧、极友衰弱、剧烈呕吐和血痢等症状时,则病犬应立刻住院加以治疗,特别是仅数个月大的仔犬,否则病犬常因过度呕吐和下痢而导致严重脱水、休克死亡。
同样地,禁食亦是治疗方法中最为重要措施之一,俟病犬之情况稳定且逐渐改善後,才可以开始尝试给予少许流质食物。
输液支持治疗是绝对必要的,特别是对於脱水情况严重之病犬。静脉内注射之输液量应维持在70~90ml/kg体重为宜,若是病犬持续因呕吐和下痢流失大量水份时,则该输液量应予加倍。在输液治疗中,应特别注意其电解质和酸硷的平衡。
广效性抗生率之投与,如Ampicillin(10~20mg/kg)和Gentamicin(2.2mg/kg)之并用,可有效地抑制肠内细菌之增殖,防止细菌二次感染之发生。但需注意的是,抗生素不宜以口服方式投与,因为病犬可能有呕吐症状,且因肠炎导致吸收不良。另外,亦可考虑使用止吐剂,以免因呕吐而造成水份、电解质之大量流失。
五、预防
目前,犬小病毒疫苗已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不论是单剂疫苗或是混合疫苗,不活化死毒疫苗或是减毒活毒疫苗,都能有效地於抗体阴性之犬只体内建立对抗本病感染之免疫保护能力。而在这些商品化疫苗中,活毒疫苗提供的保护效期较长(甚至终身有效),且其受来自母体移行抗体干扰免疫效果之影响也稍低。而应用不活化疫苗者於半年至1年後便需再行追加,且本法仅是防止犬只感染後发病,并不能防止不显性感染;犬只一旦发生不显性感染时,会自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反而成为污染源。
虽然目前的疫苗大致有效,但是临床工作者在面对本病之预防时,仍面临相当程度的挑战;原因在於母体移行抗体会导致犬只自身免疫的效果降低。即使在一个充斥着本病污染的环境中,初生仔犬在接受母体移行抗体(来自初乳)後,能够完全将病毒排除在外,直到6至15周龄时,该抗体力价才会衰退至相当程度以下。很不幸地,此时干扰活毒疫苗所需之抗体力价量,远低於提供保护幼犬的抗体力价;因此幼犬有一为期数天至数周可能被感染之"危险期"。
因此疫苗投予的时机,取决於二个因素:移行抗体力价之高低和使用疫苗之种类。移行抗体力价越高,免疫适期就越晚,又单剂减毒活毒疫苗受移行抗体影响之程度则低於多价疫苗,并又远低於死毒不活化疫苗。因此,无法订出一个「一定有效」的免疫时间,因为目前市售的许多犬小病毒疫苗,没有任何一种能在幼犬处於危险期之前给予其完善的免疫保护能力。
而畜主和兽医师所能做的事只有:
(一)在幼犬20周龄前,尽可能避免任何与犬小病毒接触之机会。
(二)幼犬可於6至8周龄时接受第一次免疫注射,之後每隔3到4周时再注射一次,直到20周。
(三)兽医师要告知畜主,在移行体仍存在时,即使重复免疫也是无效的,不应因打过预防针便以为一定不会被感染。
目前有所谓犬小病毒-2a和2b的「新种」病毒存在,在欧美,犬小病毒-2已完全被他们所取代,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台湾,犬小病毒-2也已经消失,现在只能分离到犬小病毒-2a和2b。但是疫苗则是对任何一种病毒仍然有效。
六、公共卫生
和所有的小病毒一样,对环境之抵抗性也是相当强,可以耐过60℃1小时,在pH3.0的环境下亦不会不活化,於环境中5到7个月仍具有感染力。而犬小病毒也非常不易将它不活化,一般的消毒水根本无效,如酒精、石炭酸等都没有用,需要以市售5~6%之次氯酸钠(Clorox鷚 bleach)以30倍稀释才能将犬小病毒彻底不活化。由於病犬会自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可高达109 TCID50/gm),因此,医院内环境、器具、工作人员等之消毒务必确实,以避免成为传染媒介。
七、幻灯片(略)
八、参考文献
1. Appel MJG, Cooper BJ. Greisen H. and Carmichael LE. 1978. Status report : canine viral enteritis. J.Am.Vet. Med.Assoc., 173:1516-1518.
2. Binn LN, Lazar EC, Eddy GA, and Majima M. 1970. Recovery and characterizaition of a minute virus of canines. Infec. Immum., 1:503-508.
3. Binn LN, Mirchwicki RH, and Stephenson EH. 1980. Establishment of a canine cell line : deriv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viral spectrum. Am. J. Vet. Res., 41 : 855-860.
4. Carmichael LE, Joubert JC, and Pollock RVH. 1980. Hemagglutination by canine parvovirus :studies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Am. J. Vet. Res., 41 : 784-791.
5. Chang WL, Chang ACH, and Pan MJ. Antigenic types of canine parvoviruses prevailing in Taiwan. Vet. Rec.(accepted).
6. Liang CH, and Ho CC.1982. Canine parvovirus-like infection in northern Taiwan. J. Chin. Soc. Vet. Sci., 8:143-150.
(馀略)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69~74)─潘铭正、九八年八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