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法

八十七年五月廿十九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

近期内  请总统公布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管理辅导畜牧事业,防范畜牧污染,促进畜牧事业之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依其他有关法令之规定。

        第二条     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在省(市)为省(市)政府农林厅(建设局);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第三条     本法用辞定义如下:

        一、家畜:系指牛、羊、马、猪、鹿、兔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动物。

        二、家禽:系指鸡、鸭、鹅、火鸡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动物。

        三、畜牧场:系指饲养家畜、家禽达第四条所规定规模之场所。

        四、种畜禽:系指供繁殖用之家畜、家禽。

        五、种源:系指与种畜禽有关之遗传物质如精液、卵、种蛋、胚、基因及经遗传物质转置或胚移置所产生之生物。

        六、种畜禽业者:系指从事种畜禽或种源之饲养、培育、改良或繁殖之事业者。

        七、种畜禽生产场所:系指饲养、培育、改良或繁殖种畜禽、种源之场所。

        八、畜牧团体:系指与畜牧或兽医之研究、发展、生产、供销等有关之学会、基金会、协会、公会、农会及合作社。

第二章  畜牧场登记及管理

        第四条     饲养家畜、家禽达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指定之饲养规模以上者,应申请畜牧场登记。

        饲养同一种类之家畜或家禽,使用共同之水表、电表、排水口或同一围篱(墙)内者,应合并计算其饲养规模。

        中央主管机关依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指定家畜或家禽时,应同时公告其有关第一项之饲养规模。

        第五条     申办畜牧场登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须具有职业学校以上畜牧、兽医或畜牧兽医科系毕业,或曾受各级政府机关办理或委办之畜牧专业训练一个月以上有结业证明书,或具有二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经乡(镇、市、区)公所证明其资格者。

        二、土地应属依法可作畜牧设施使用者;畜牧设施使用之土地面积不超过畜牧场土地总面积百分之八十;有建筑物者应依法领有建筑执照。

        三、应设置畜禽废污处理设备,并应符合有关法令规定之标准。但取得环境保护机关主管机关同意委托代处理业处理废污之证明或有足够土地还原畜牧废污经环境保护主管机关认可者,得免设置。

        四、主要畜牧设施应符合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设置标准。

        第六条     申请畜牧场登记,应填具申请书,并检附经环境保护主管机关审查核准之污染防治措施计画,报请所在地县(市)主管机关核转省主管机关,或迳送该管直辖市主管机关核办。

        经审查核准之畜牧场应於一年内完成建场,但有正常理由者得报请省(市)主管机关核准延展。畜牧场并应於建场完成後三个月内,报请所在地县(市)主管机关核转省主管机关,或迳送该管直辖市主管机关勘查。主管机关应自收件之日起一个月内会同环境保护主管机关勘查,合格者发给畜牧场登记证书。

        畜牧场之登记,省主管机关得委托县(市)主管机关办理。

        第七条     畜牧场登记证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场名。

        二、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

        三、场址。

        四、场地面积。

        五、主要畜牧设施。

        六、饲养家畜、家禽种类及规模。

        第八条     畜牧场之登记事项有变更时,应於事实发生後一个月内填具畜牧场歇业、停业、复业或变更登记申请书,报请所在地县(市)主管机关核转省主管机关,或迳送该管直辖市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畜牧场扩大饲养规模而新建、增建、改建、修建、迁建畜舍、禽舍或变更场址或家畜、家禽种类时,准用第六条规定办理。

        第一项变更登记,省主管机关得委托县(市)主管机关办理之。

        第九条     畜牧场应置兽医师或有特约兽医师,负责畜牧场之畜禽卫生管理,遇有家畜、家禽发病率达百分之十以上时,兽医师应於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当地主管机关。

        第十条     主管机关得会同有关机关检查畜牧场或饲养户之规模、畜牧设施、疾病防疫措施及有关纪录。畜牧场或饲养户无正当理由不得规避、妨害或拒绝。

        检查人员执行任务时,应出示身分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     主管机关应设专责单位或置专责人员,辅导畜牧场之污染防治。

第三章  种畜禽及种源管理

        第十二条     发现、育成或自国外引进新品种或新品系之种畜禽或种源者,应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始得推广、销售。

        本法施行前已推广、销售之品种或品系,种畜禽业者得向中央主管机关申请登记。

        第十三条     依前条登记之品种或品系,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者,种畜禽业者应向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机构办理血统登录。

        第十四条     种畜禽业者所饲养之种畜禽应办理血统登录者,其用於配种之公畜禽,须有血统登录,母畜禽须半数以上具有血统登录。

        第十五条     种畜禽生产场所之设备,应符合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标准。

        第十六条     经血统登录之种畜禽或种源,应接受之主管机关追踪检定及检查,不合格者,撤销其血统登录。

        第十七条     主管机关得派员检查或检验种畜禽业者之种畜禽、种源、设备、血统登录及有关纪录,种畜禽业者无正当理由不得规避、妨害或拒绝。

        种畜禽及种源经前项检查或检验,发现有法定传染病或遗传性疾病者,不得供繁殖用。

        第一项之检查人员执行任务时,应出示身分证明文件。

        第十八条     种畜禽、种源有遗传性疾病经主管机关认定有害人体健康之虞者,应由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单位执行扑杀销毁,并酌予所有人补偿,其补偿全额由中央主管机关邀集有关机关、畜牧团体代表、专家及学者评定之。

        第十九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种畜禽、种源、应取得中央主管机关之同意文件,始得输出或输入。

        第二十条     中央主管机关为保存种畜禽资源及改良家畜、家禽性能,得委请学术研究机构或民间团体从事收集、鉴定、保存及研究等事项。

        第二十一条     中央主管机关得定期评鉴种畜禽业者。经评鉴优良者,应予奖励。

第四章  产销调节及辅导

        第二十二条     中央主管机关应订定年度畜牧生产目标。省(市)及县(市)主管机关应依生产目标订定年度畜牧生产计画,并辅导畜牧场、畜牧团体及饲养户依计画办理产销。

        第二十三条     为调节家畜、家禽产销,中央主管机关得指定家畜、家禽种类,就下列事项,公告调节措施:

        一、畜牧场家畜、家禽饲养头数。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受理供应人供应家畜、家禽之头数。

        三、大规模畜牧场所生产家畜、家禽之内外销比例。

        四、其他必要调节措施。

        第二十四条     主管机关应辅导畜牧场参加与其产销有关之省(市)级或全国性畜牧团体,畜牧场应遵守该团体订定之产销运作。不参加者,主管机关不予产销辅导。

        畜牧团体办理产销业务时,得向畜牧场或饲养户收取必须之费用,其费额由该团体拟订,属地方性者,报省(市)主管机关核定,属全国性者,报中央主管机关核定。

        第二十五条     为有效实施畜牧产销制度,促进畜牧事业之发展,中央主管机关应捐助设立财团法人中央畜产会,其设置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十六条     中央畜产会设立之资金来源如下:

        一、中央主管机关编列预算捐助。

        二、畜牧团体捐助。

        三、其他捐赠。

        第二十七条     中央畜产会之业务如下:

        一、畜产品产销不平衡时,协调畜牧团体或畜牧场拟订各项因应措施,报请中央主管机关核定实施。

        二、提供有关饲料、动物用药品等重要畜牧资材供需之资讯。    

        三、为稳定重要畜产品之价格,得协调农民团体或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内买入、卖出或办理该项畜产品之共同运销。

        四、    接受中央主管机关委托,协调个别畜产品有关之畜牧团体、畜牧场、饲养户、贩运商及消费者代表,拟订该项畜产品之生产数量及适当价格。

        五、协助畜牧团体执行中央主管机关所定之畜牧政策。

        六、其他中央主管机关委托办理之事项。

        七、其他有关畜牧产销建议事项。

        第二十八条     中央畜产会办理第二十七条之业务,提供服务时收取费用。其收费标准由该会拟订,报请中央主管机关核定之。

        (下期待续)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59~62)─本社、九八年八期

回期刊页回期刊页 回上一页回上一页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