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不已
东汉的许慎着了一本《说文解字》,因想东施效颦,也来「说文解鸡」吧!
鸡字在甲骨文廿三.前七中写作"鸡",卅六.前二中为"鸡",它是一个既象形又形声,兼且会意的字,第一字罗振玉先生认为:「象鸡形,高尾修冠,一见可别於他禽。」第二字则以为:「(第一字)或增奚声,然其他半仍是鸡形,非鸟字也。说文解字鸡从隹,籀文从鸟,均失之矣!」只丁尊上的金文书为"鸡",与甲骨文鸡第一字略同。《说文.隹部》的小篆写作"鸡",从隹、鸡声,本义作「知时畜也」解,乃知时之禽,世因畜之以司晨者;以其为禽,故从隹。又以奚为从坐没入官府为奴之男女,因有常受系缚意;林义光先生依古文彝字偏旁析证,以为「鸡,常系缚之鸟也」,故鸡鸣声如奚,又从奚声。孔和碑上的隶书写"鸡",王羲之的行书作"鸡",怀素的狂草为"鸡",金闻韶的草书是"鸡",明人之草书为"鸡",《韵会》上的草书写作"鸡"。鸡或作"鸡",简体俗字为鸡。
鸡的学名Gallus Domesticus,英名chicken,鸟类中的鹑鸡类,为我国主要家禽(domestic〔barnuard〕fowl,poultry)。雄的叫rooster(美)或cock(英),而年轻的则叫cockerel;雌的叫hen,年轻的叫pullet。雏的是chicken,供食用的阉鸡为capon,适於烧烤的嫩鸡叫broiler。嘴喙是bill,鸡冠为comb(原意乃「梳子」),爪子是claw。一种原产於爪哇的矮种鸡名bantam;斗鸡名gamecock,火鸡名turkey,公的名gobbler或turkey cock,母的名唤turkey hen,雏的名turkey poult,其扇状尾巴名为fantail。鸡蛋为egg,生蛋lay an egg,孵蛋是sit on eggs,啄食饲料为peck at feed,拍翅膀为flap its wings,小鸡破壳而出为hatch,蛋壳曰shell,蛋白名albumen,蛋黄叫yolk,打匀三个蛋黄称beat-up the yolks of three eggs,气室称aircell,胚胎称chalaza。饲料鸡曰battery hen,是在鸡舍中由机器定时供食所饲养的鸡,放养山鸡曰free-range hen。公鸡喔喔啼曰crow,母鸡咯咯声曰chick,它下蛋後的咯咯啼曰cackle,火鸡的咯咯叫声曰gobble。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为whcih-first-the-chicken-or-the-egg-guestion。
鸡的种类很多,大种如九斤黄,重约十斤,小种如乌骨鸡,只重一斤左右;它们大多圆头短嘴,眼睛有瞬膜,鼻孔被裂孔状的鳞状瓣;头部有肉冠(红色肉突起)与肉瓣(位於喉下之肉突起),雄者特大;脚健壮,跗跖和趾均被鳞板,四趾有爪,後趾高而短小;尾发达,毛色不一;食道之一部为嗉囊(食管後段暂时贮存食物的膨大部份,食物在嗉囊里经过润湿和软化,再送入前胃和砂囊,有利於消化),其胃分前胃、砂囊二部。雌体六、七月而成长产卵,每年三月前後或十月左右,皆为最佳之孵卵期,大概经三周时间孵化;雏鸡强壮,出蛋壳即能步而索食;羽虱寄生时则行沙浴;雄体较大,不适於握树枝,距乃争斗之具;鸣管发达,至晓则啼,亦有喜斗者;以其肉与卵均可食,有滋养之效;羽毛可用以制器,如鸡毛掸(音担)子,故民间多乐於饲养。
鸡又名烛夜,明朝的大医家李时珍说:「按徐铉云,鸡者稽也,能稽时也。《广志》云,大者曰蜀,小者曰荆,其雏日 (音叩,需要母鸟喂食的小鸟),梵书曰鸡,曰鸠七吒……鸡类甚多,五方所产,大小形色往往亦异;朝鲜一种长尾鸡,尾长三四尺;辽阳一种食鸡,一种角鸡,味俱肥美,大胜谁鸡;南越一种长鸣鸡,昼夜啼叫;南海一种石鸡,潮至即鸣;蜀中一种 鸡,楚中一种伧(音仓)鸡,并高三四尺;江南一种矮鸡,脚 二寸许也。鸡在卦属巽,在星应昂,无外肾而亏小肠。凡人家无故群夜鸣者,谓之荒鸡,主不祥。若黄昏独啼者,主有火患,谓之盗啼。老鸡能人言者、牝鸡雄鸣者、雄鸡生卵者,并杀之,即已。俚人畜鸡,无雄即以鸡卵告灶而伏出之。南人以鸡卵画墨,煮熟验其黄,以卜吉凶。」
鸡蛋分蛋壳、蛋白与蛋黄三部份:蛋壳白色黄白色,成份为碳酸石灰,有无数细孔,可流通空气;内有半流动的液体,无色透明,成份为蛋白质(protein)和水,就是蛋白;中藏蛋黄,为脂肪、水、蛋白质三者合成,两端各有白色之纽,以相维系,也是由蛋白质凝个而成的,其中以蛋白的养份最高。
古书中出现鸡字的地方如《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礼记.月令》:「食菽与鸡。」《左传.昭公廿五年》:「季 之鸡斗,季氏介其鸡, 居为之金距。」
外形与鸡相似的鸟也叫做鸡,如山鸡、火鸡、秧鸡、锦鸡等,又《格物论》上载:「吐绶鸡一名珍珠鸡,状如家鸡,羽毛有白圆点,嗉藏肉,红碧相间,极为焕烂。」《本草集解》云:「竹鸡居竹林,其性好啼,谚云:『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盖好食蚁也。」吴筠的《岩栖赋》有句:「因海鹤以警夜,任而知旭。」
鸡鸣声亦曰鸡,如闻鸡起舞;晋祖逖与刘琨共床睡,半夜闻鸡啼而起舞,形容人应及时奋发警惕,语出《晋书》。又范成大的《四月十六日挂笏亭偶题》有诗:「转午闻鸡日正长,小亭方丈纳空光。」鸡也是个姓:周官有鸡人,黎明时呼醒百姓起床,其後以官为姓有鸡氏;明英宗时有陕西苑马寺监鸡鸣时这个人。
鸡字也可作形容词,一、当「饲鸡的」讲,如《吴地记》:「娄门外鸡陂者,吴王养鸡城。」《东城父老传》:「明皇为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帝位,治鸡坊於两宫间,索长安雄鸡千数,养於鸡坊。」赵 的《涧上诗》云:「杜老新鸡栅,庞公旧鹿门。」;二、作「绘刻鸡形的」解,如《周礼.春官》:「香祠夏 ,裸用鸡彝,乌彝,皆有舟。」;三、当「皱痕如鸡的」解,如唐亦宗的《傀儡吟》有诗:「刻木索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比喻老年人皮肤皱摺,头发雪白之意。白居易的《老病相仍自解诗》谓:「 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
再来看鸡的成语: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鸡犬不留,比喻杀得乾净。鸡犬不惊,即平安无事。鸡 得失,比喻世间之得失争夺有如人食鸡,鸡食 般,没完没了,语出杜甫诗。鸡鸣狗盗,是指卑贱的技能或不务正业的人物,本出《史记.孟尝君传》,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好客,食客中有人用鸡鸣狗叫的方法,使他脱险,事见《国策.齐策》。又《国策.韩策》上说:「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後。」《史记》亦简作「鸡口牛後」,指宁可在小单位当个独立自主的主管,也不愿在大机关任听命於人的职务;与「鸡尸牛从」意近:宁为鸡中之主,莫作随从牛後的小牛。鸡零狗碎,是零碎杂乱的东西。鸡鹜争食,喻和下流人共事。
《神仙传》上说:「准南王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後人就把鸡犬皆仙,喻作一人得志,全家获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又准南鸡犬,即指依仗他人的权势地位而成为显贵的人。鸡函龟背,原作「奚函句背」,是说人大腹曲背。鸡骨支床,谓瘦弱也。乡人叙契曰鸡豚同社。鸡声鹅比喻喧闹的声音。
缚鸡之力,形容力量非常小。呆若木鸡,指呆立不动如木鸡般,语出《庄子》。鹤立鸡群,比喻在庸庸众生中,卓然独立。金鸡独立本为一种游戏,以一脚站立也,今则引申为恭维人独力支撑大局之意。斗鸡走狗亦为一种游戏,今则借喻纨裤子弟不务正业的放荡嬉戏,语出《秦岁时记》。絮酒只鸡与汁酒只鸡同意,即薄具菲礼去祭吊亡故的朋友。山鸡舞镜即顾影自怜也,语见《说苑》。因日出鸣叫者当为公(牡)鸡,故以「乞鸡司晨」来形容子女当权,执掌政事,语出《书经》。杀鸡拔毛可见鸡皮疙瘩,夫妻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何必呢?
最後来看看鸡的一些别号诨名吧:时夜(《庄子》)、巽羽(班固之《幽通赋》)、翰音(《礼记.曲礼》)、凫翁(《北史》)、长鸣都尉(《清异录》)、雄父(《晋书.王行志》)、戴冠郎(《异闻集》)、勃公子(《御史台记》)、德禽(《韩诗外传》)、朱朱(《风俗通》)、会稽公(袁 的《鸡九锡文》)、钻篱菜(《志林》)。
田饶谓哀公曰:「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信,信也。鸡有此五德。」杜甫在咏鸡诗中说:「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陕漏司南。」可见封鸡为德禽乃实至名归也。
絮絮聒聒了三千六百字,盖鸡鸣不已也。雄鸡一声天下白,该起床为营生打拼了!我们在效法鸡的五德时,可别光「啼」不练哦!想想祖逖每日闻鸡起舞,後来终於施展出击楫中流的抱负来,吾人亦当黎明即起,锻链出强健的体魄,蔚为国用!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62~65)─王辅羊、九八年六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