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增甜剂的效果

降低组织成份之颗粒大小及改变颗粒的分散性

        现今大多数的饲料制造业者,在为幼仔猪配制高效能的教槽饲料,以及在为其他幼畜配制特殊配方时,其中之饲料嗜口性增强制剂的使用也是一个关键要题。因为,幼畜若能在断奶之前即已被训练成愿意采食固体饲料的话,对其之後的饲养成绩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般我们所谓的嗜口性增强制剂,可为风味剂、增甜剂,或者是两种组成都有的混合剂,但是大部份的营养专家会比较重视增甜剂对动物饲养成绩的影响性。

        今日的制造技术已能将增甜剂的颗粒加工成为更细的制剂,提供了昂贵的增甜剂有更高效率的混合度,以确保增甜剂在完整饲料产品中的分散性能更为均匀。

        适当增甜的配制,起先是为了取代蔗糖而研发的,因此这类增甜剂制品的「甜度」方面当然就以蔗糖为主评定的基准。另外还有几种评定的准则,可做为增甜剂是否适用的评定标准,包括:

        1. 其风味性质应与蔗糖相同;

        2. 在相同的甜度效果下,其热量含量要低;

        3. 不具毒性;

        4. 具有经济竞争力;

        5. 适用於当地区的饲料法规安全范围之内。

        但即使增甜剂合於以上的评定系数标准,仍旧会有数种天然及合成的化学物质之甜度效果呈现定量及定性上的差异。虽然这些分子的甜度通常都较蔗糖为高,但其功能并不见得会与蔗糖相同,例如稳定性或者是甜味的性质等。

【增甜剂的种类】

        我们现在最常使用的增甜剂制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属於「高密度」(high intensity)的增甜剂,例如糖精,它的甜味效果只维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会消失。第二类型则属於「加强剂」(potentialtors)类的增甜剂,其甜度有时甚至还比糖精还强,例如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的甜度比蔗糖还要高出1500倍。其之所以被称为「加强剂」就因为它们可在非常低量的情况下,与高密度型的增甜剂、风味剂或是其他的制品混合後,能产生较强烈的甜味并可延长甜味的持续时间。我们将这种协同作用方式称之为「加强作用」(potentiation),因此将这类型的增甜剂归纳为加强剂类的增甜剂。

87年06月p16.gif (5969 bytes)

        在含有糖精成分的制品中,加强剂类增甜剂的添加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用就是:可以去除存在於糖精的苦味或尝後(after-tastes)的金属味。因而可以提高糖精作为动物饲料增甜剂的使用性。进一步来看,一个高效率的加强剂不仅可使用在动物的饲料制品内,也可使用在人类的食品中,因此其高价值性及高经济力实在是不容忽略的。

【传统增甜剂制品的限制性】

        传统的增甜剂可以被制成各种不同的组成物,而每一种组成物皆具有不同的化解特性及物理特性,这些组成物份包括:

        1. 高密度增甜剂,例如糖精;

        2. 加强剂类增甜剂,例如:NHDC;

        3. 嗜口性加强剂及催化剂,可增强味觉及嗅觉度;   

        4. 稀释剂,例如葡萄糖。

        然而,当这些物质或原料与单一添加物或是与各别的预拌剂或饲料产品混合时,通常会有甜度效力明显下降的问题产生。即使,原料混合性符合正确的统计比率,但在单纯型式及混合饲料型式中的混合度却无均质性(亦即均匀度不够)。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不同增甜剂的组成份有不同的成粒作用及颗粒大小,结果造成混合度的不一致及分散度不均匀。

        还好的是,现在的新技术已可以制造颗餐远较过去还要小很多之复合组成的增甜剂。因此,当增甜剂在与饲料产品混合时,会有更好的整体混合度及分散度,因而可提高那些属於高价位增甜剂的使用效率。

        加强剂组成物的最大困难就是混合度及分散度的问题。出於加强剂在饲料中当为甜味剂的添加量之成本很高,因此通常并不作为饲料的甜味剂来使用,所以其添加量不多,例如NHDC在饲料中的比例只需1ppm即可。

        於是甜味剂的最初选择应为高密度的增甜剂,例如糖精,其在最终饲料的含量可高达150ppm;而例如nhdc的加强剂类,则仅 扮演着强化、延长及修饰糖精甜味效果的角色而已。

        但是,糖精的颗粒尺寸变异极大,导致混合的均质性能力降低。因为,糖精-加强剂的混合效果与两种组成物是否呈现正确混合比例及物理性相近有很大的关系。

        组成份的颗粒太大或颗粒大小不定的增甜剂,不但会有分散性不良,且在饲料中的甜味不均匀,以及其他不期而出的问题出现,例如,有可能会发生加强剂及其他增甜剂之间在配方中的比例有差异,结果增加了饲料制整体变异性。不但饲料之长效性甜味不恒久,有可能糖精的苦味及尝後金属味亦未被中和消除掉。

【新技术的发展】

        从最近所发展的制造技术,能让增甜剂的制造业者克服颗粒大小的变异及主要组成份离析度所引起的不当问题。这种技术所产生的新类型增甜剂以微颗粒的方式与所有原料混合,颗粒之间组成份的比例恒定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个微颗粒皆呈现全然的均近性混合。

        这种新技术所带来的第一个主要利益是增甜剂(称之为微米增甜剂)的颗粒尺寸降低,范围在8~12(微米)之间,其颗粒中间尺寸为57um,大多数的颗粒尺寸集中在48um。

        若以数学计算法来分析的话,每公克的新类型增甜剂可多达75百万个颗粒,而传统的增甜剂每公克只有6公个颗粒而已。而高的每公克颗粒数(particle-per-gram count)可确保有最高的最终饲料颗粒数,表示有良好的有效增甜剂浓度。

        假设仔猪的教槽饲料每公吨有20百万的颗粒,在与含150g等当量糖精的传统增甜剂混合後,我们可以利用颗粒大小的数据估算得知,在理论上每颗粒的饲料会有0.5颗粒的传统增甜剂。反之,若教槽饲料是与同总量的微米增甜剂混合的话,则每颗饲料会有560颗粒的微米增甜剂。

87年6月份p17.gif (9221 bytes)

87年06月p18.gif (10074 bytes)

        从我们由混合传统增甜剂的饲料做感觉分析显示,因着增甜剂的异质特性,结果有70%的颗粒并不含增甜剂。由於增甜剂主要作用在於立即性的味觉效应,因此颗粒至颗粒间增甜剂浓度的变异会影响到饲料的摄食量。在一项仔猪自由选择增甜剂的实验中,明显地证实了仔猪对微米增甜剂的偏好性。

传统增甜剂及微增甜剂之自由选择嗜好实验

增甜剂 自由选择度*
传统增甜剂

微米增甜剂

28%

72%

*P<1%

实验天数5天,每组实验乳猪52头。

【微米增甜剂的特性】

        除了较小的颗粒尺寸及较佳的混合能力外,微米增甜剂还有其他的有利物理特性,例如,其表面积远较传统增甜剂多了7.5倍以上,因此微米增甜剂有较佳的附着性及可溶性。此外,其蓬松度及湿度含量也较传统增甜剂者为低。

        我们可以利用:比较微米增甜剂糖含量的变异性得知新的微小物理特性是否可以提供饲料有较佳的饲养成绩。在理论上来说,由同批次制造取得的纯化增甜剂制品,其糖精的浓度应该是相同才对,但由HPLC的采样分析结果却显示,添加在饲料中的微米增甜剂及传统增甜剂糖精数量差异值极大。

        传统增甜剂之糖精浓度的范围可高达50%,而微米增甜剂则低於3%。由此可知,最终饲料若采用传统增甜剂的话,会有一个什麽样的结果!

        从增甜剂的效果显示,微小颗粒技术的潜在利益其实很大。微米增甜剂不但可让饲料有固定等级的甜度并使甜味加强剂的功效能发挥到最高。此外又能改善糖精及医药品的苦味及尝後金属味。提供较佳的密度,及延长甜味的时间。并确保对仔猪有持续性的吸引力。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15~19)─沙拉、九八年六期

回期刊页回期刊页 回上一页回上一页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