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动物生命
犬猫疾病防疫手册(五)
犬猫常见之霉菌性皮肤病--
霉菌
一、前言
霉菌於环境中无所不在,种类虽数以千计,但具致病力者仅为少数,而有些霉菌种类会在本身有免疫功能障害的动物身上成为致病原。许多种霉菌亦如某些细菌,同样为生存於皮肤上的正常微生物群。一般发生於犬猫的霉菌性皮肤病属於浅表性之皮肤霉菌病,因此,本篇仅就浅表性之皮肤霉菌介绍之;此种浅表性之皮肤霉菌病,依致病霉菌种类的差异所造成皮肤上不同组织的感染与破坏,可区分为由霉菌引起的皮癣菌病(dermatophytosis),与由酵母菌引起的皮霉菌病(dermatomycosis)。
(一)皮癣菌病
皮癣菌病是因皮肤之角质构造,包括毛发、爪与角质层,遭遇腐物寄生性或嗜角质性的皮 菌(dermatophytes)感染,而皮癣菌利用其角质素为营养,破坏角质构造所造成的。犬猫发生皮癣菌病的情况十分普遍,猫尤其盛行。此疾病常与其他种皮肤病混淆。
临床病例统计显示,最常感染犬猫引致皮肤癣菌病的皮癣菌有三种:犬小芽胞菌(Microsporum canis)、石膏状小芽胞菌(Microsporum gypseum),及须疮发癣菌病(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石膏状小芽胞菌感染於温暖潮湿的气候发生率最高,特别於暖季时更甚。猫感染犬小芽胞菌的机率可高达90%以上,它也能造成猫的不显性感染,即临床上不出现症状,特别是长毛猫种,如波斯猫(Persian cat);而在饲养密度高的场所,更具有传染人类的潜在性。有些霉菌在乾燥状态时可存活数年,因此,猫易成为带菌者,但可能不显出临床症状。
犬猫感染皮癣菌病,多为其发干与毛囊构造遭受破坏。破坏的一般机转首先为皮 菌侵入毛囊,分裂芽胞与菌丝仅侵害皮肤及其附属器的角质部份,使得表皮物质如皮屑等之增生;部份发干破裂,皮癣菌继续往下生长;接着毛囊开始遭受破坏,毛发脱落。
(二)皮霉菌病
皮霉菌病是因毛发、爪或皮肤受酵母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肤病,其最常见的病原有两种:念珠菌属(Candida)与Malassezia。此两种霉菌同时也是健康犬猫皮肤上的常见的病原有两种。
1. 念珠菌病(Candidiasis):念珠菌为皮肤、口腔、消化道与生殖道黏膜的正常微生物群,其在黏膜上局部增殖或在慢性创性组织或经常潮湿的皮肤上增殖的情形较少发生。如果发生念珠菌,极可能是具某种易患病倾向的因素存在而诱致的,如过度潮湿的环境、衰弱体质或抵抗力低的个体易患念珠菌病。
2. Malassezia之感染:犬猫之浅表性漏脂症或搔 性皮肤炎,常与Malassezia之过度生长有所关联。
Malassezia在正常犬猫之外耳道皮肤上与皱摺潮湿的皮肤上,为正常之微生物群,其致病情况不见。
二、症状
(一)皮癣菌病
皮癣菌病的临床呈相非常多样化。大部份的病例中有中度之搔 症,有的犬猫则可能不会有搔 的现象。
犬猫感染皮癣菌病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呈不规则或呈圆形的脱皮斑,有皮屑或无皮屑、丘疹、结痂、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毛囊炎或疖病,伴有油性皮屑之漏脂症、脓疮,爪呈混浊、变白、增厚与易造成脆裂,粟米粒性皮肤炎(miliary dermatitis),与肉芽肿性皮肤炎等症状。
(二)皮霉菌病
临床症状有漏脂性皮肤炎,伴有皮肤发红、丘疹、脓包、搔 症、脱毛及油性分泌物等;若脓包破裂,会导致继发性之细菌感染;更严重者有角质增生、皮肤色素沈淀等;此外,它也是造成犬外耳道炎的病原菌之一。
三、诊断
(一)皮癣菌病
诊断方法有许多种,但必须检出病原始可确诊。
Wood's light的萤光检查法,仅能侦测部份犬小芽胞菌,若有他种霉菌如石膏状小芽胞菌混合感染,便会漏检病原,因石膏状小芽胞菌对Wood's light没有萤光反应,因此最好再配合组织培养检查法,或采样後直接或经染色後於显微镜下检查,或病理组织检查法等检出病原,如此才可确切诊断此病原。
(二)皮霉菌病
欲确诊念珠菌病与Malassezia之感染,须寻找专业兽医师,运用霉菌培养技术诊断,始可确诊病原。
四、治疗
(一)皮癣菌病
治疗时,患畜与居家环境应同时进行处理。患畜可采局部性或全身性之治疗,必须视病情定之;而环境应用吸尘器将脱落之毛发、皮屑及犬猫之使用器具等清洁消毒;若有其他动物应将其隔离。治疗时间视病原之追踪结果而定,环境之控制亦不可忽视。
关於诊断与治疗的详细资料,可以请教兽医师做进一步的了解。
(二)皮霉菌病
治疗时必须确诊病因之後才可行之,详细之治疗过程请向就近之兽医师请教。
五、预防
霉菌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控制是相当艰辛且需花费时间的工作,宠物,尤其是长毛种的犬猫,其洗完澡後毛发应梳理吹乾,宠物的生活范围应避免潮湿。
六、公共卫生
霉菌性皮肤病於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染途径是经由皮肤直接接触病原,而动物与人之间的传途径亦是如此。这些霉菌性皮肤病的病原可能存在於动物身上或环境之中,如毛发、皮屑、犬猫用之梳子、刷子、剪毛器与床垫等;因此,宠物的生活用品及环境应注意清洁消毒工作,同时提醒畜主,接触病畜後应养成随时洗手的好习惯。
七、幻灯片、照门(略)
八、参考文献
1. Griffin C.E., Kwochka K.W. & MacDonald J.M (1993) Current Veterinary Dermatology. Mosby-Year Book, Inc. U.S.A.
2. Hui-Pi Huang (1993) Studies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and Microflora of the Canine External Ear Canal. University of Glasgow.
3. Locke P.H., Harvey R.G. & Mason I.S. (1993) Manual of Small Animal Dermatology. B.S.A.V.A. Publications Committee.
4. Noble W.C. (1993) The Skin Microflora and Microbial Skin Disea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家禽世界现代畜殖合订本(p.47~50)─黄慧璧、九八年五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