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下降症之简介与其防治
林德田、许天来
台湾家畜卫生试验所
一、前言
产蛋下降症由 Van Eck ( 1996 ) 等首先在荷兰发现蛋鸡群感染会产下软、粗或无壳等畸形蛋之疾病,并经 McFerran 和 Connor ( 1978 ) 二位学者证实本病是由家禽腺病毒所引起,始定名为产蛋下降症 ( Eggdrop Syndrome 1976;EDS 76 )。随後本病快速蔓延到全世界各地,造成产蛋重大损失。发生之国家诸如:澳大利亚 ( Firth et al.,1981 )、比利时 ( Meulemans et al., 1979 )、英国 ( Baxendale., 1978 )、日本 ( Yamaguchi et al., 1981 )、北爱尔兰 ( McFerran et al., 1978 ) 及台湾 ( Lu et al., 1985 ),这些发生 EDS 76 之国家相继分离到病素。有些国家经血清抗体检测证实可能有本病的感染:如巴西、丹麦、墨西哥、纽西兰、奈及利亚等国家 ( Calnek et al., 1991 )。
虽然本病主要发生在蛋种鸡群间,许多研究指出可能成为鸭、鹅或其他水禽类等自然感染宿主,因为抗体广布於鸭与鹅之间 ( Calnek., 1978;Malkinson and Weisman., 1980 )。Scholer ( 1979 ) 以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法做鸭和野生水禽类血清学抗体调查结果发现在水鸭有 50 70% 阳性率,Mallard 鸭有 3.7%,Canada 鹅有 14.7% 另外在美国大西洋岸的候鸟飞行所经之路线进行鸟类抗 EDS 76 病毒抗体调查,结果发现在 Ruddy 鸭、Ring - necked 鸭、Wood 鸭、Buffle - head 鸭、Lesser Scaups、Mergansers Mallards 及 Gadwalls 等鸟类 ( Gulka et al., 1984 ) 亦有 EDS 76 抗体的存在。再经 Malkinson and Weisman ( 1980 ) 等学者研究指出,在 Muscory 鸭和 Cattle egrets 亦有 EDS 76 抗体存在。Bartha ( 1982 ) 等亦指出鸭、鹅及野生家禽类具有高抗体力价,其抗体阳性率分布为鸭 60%、野鸭 59%、鹅 70% 及 Herring gulls 20%。由前述血清学研究指出,鸭、鹅及其他水禽类皆为本病之保毒宿主。
Das 和 Pradhan ( 1992 ) 指出在鹌鹑有 EDS 76 爆发病例,可检出 HI 抗体及在输卵管子宫部 Iining epithelial 和 glanduiar cealls 的特异性萤光,并发现产蛋下降 ( 10% ~ 50.6% ) 情形及软壳蛋的出现。因此,由以上研究结果确知鸭、鹅及野生水禽类皆为本病毒之保毒者。
本省於 1980 年以血清学方法调查鸡群的 EDS 76 HI 阳性率、结果显现 7.3% 阳性率,另外在 1982 年又做了一次 EDS 76 HI 调查,结果有 30.3% 阳性率,足见本省鸡群有高阳性率的 EDS 76 病毒感染 ( Lu et al., 1985 )。又於 1980 年针对本省鸭及鹅的 EDS 76 HI 调查,结果显现阳性率分别为 31.1% 及 11% ( Lu et al., 1985 ),因此台湾鸭和鹅群亦有高的阳性率之 EDS 76 抗体存在。
二、致病机制
本病病毒致病机制 ( Pathogenesis ),依据 Smyth ( 1988 ) 等学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化学方法研究指出:病毒在感染鸡体之後,在感染後的第 2 ~ 5 天病毒会在淋巴组织器官及鼻腔上皮细胞增殖,并迅速即散布全身。此时输卵管之 Infundibulum 亦会受到侵袭,尤其在病毒感染後的第 8 天会在输卵管的 Pouch shell gland 中增殖,在感染鸡群的同时会生产不正常壳的蛋 ( Yamaguchi et al., 1981;Smyth et al., 1988 )。据研究指出其他家禽腺病毒会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但 EDS 76 病毒则不会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增值,有时可在家禽粪便中分离到 EDS 76 病毒,此乃由於输卵管分泌物混於粪便所致 ( Smyth et al., 1988 )。Yamaguchi ( 1981 ) 为探讨本病毒的致病机制,应用 EDS 76 病毒对蛋种鸡人工感染试验研究,结果显现出感染後第 10 天可以在粪便中分离到本病毒,另外在感染後第 3 ~ 7 天可以在许多脏器均可分离到该病毒,利用萤光抗体法以测试到病毒特异性萤光,更可在感染後的第 7 天测出血球凝集抑制抗体 ( Yamaguchi et al., 1981 )。
三、传播途径
本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介蛋传播,尤其在蛋种鸡群之发病期间所生产的蛋具有高度介蛋传染机会。因此本病传播途径可分为下列三种方式:第一种为传统型 ( Classical form ),此型主要是感染种鸡群,再藉介蛋方式进行垂直传播 ( Mcferran and Connor., 1978 ),虽然本型感染胚胎的可能性低,但是在病原散布上仍然具有感染性 ( Baxendale et al., 1980 )。第二种为地方型 ( Endemic form ),本型是由前述传统型衍生而来,此型病毒传播主要经由共同集蛋场散布到蛋种鸡场,而且若将正常与不正常壳蛋置於同时间孵化,则此时的病毒可以在 Po uch shell gland 上增殖 ( Smyth and Adair., 1988 )。第三种为散发型 ( Sporadic form ),此型是经由野生或人工饲养的禽类污染饮水所造成之鸡鸭群感染,亦可引发传统型或地方型的传播。
四、临床症状
产蛋下降症最初的临床症状可见褪色蛋、薄壳蛋、软壳蛋或无壳蛋,其薄壳蛋的蛋壳表面是粗糙如砂纸状或在蛋端会有颗粒状的粗糙面。最後会有快速产蛋率下降现象并可延续一周以上,如果发病延续 4 周左右,则产蛋率可下降约 40%,倘若是鸡群本身有此疾病之潜伏感染病毒再活化,则产蛋率可下降 50%。在某些自然感染的病例中会出现小蛋 ( McFerran et al., 1978 ),但有些人工感染试验中本病毒并不会出现小蛋的现象 ( McCracken and McFerran., 1978 )。本省在 1982 年 4 ~ 10 月间陆续在台南、新竹、高雄及台中县等养鸡场均有出现感染 EDS 76 病毒之临床症状,以产蛋下降 ( 6 ~ 25% ) 为主症,紧接着出现褪色、软蛋、薄壳、粗壳蛋,发生之鸡龄均在 24 ~ 41 周左右 ( Lu et al., 1985 )。Liu ( 1986 ) 研究本省鸭群如褐色菜鸭、中心改鸭、大改鸭、花改鸭、矮古种鸭、樱桃肉种鸭及海格洛种鸭等 EDS 76 感染之临床症状,以生产粗糙薄壳蛋为主,产蛋率亦急速下降 ( 10 ~ 30% )。
EDS 76 之自然感染病例会阻碍卵泡发育及发生萎缩性的输卵管病害,但这些病变不会持续存在的,在台湾鸡群发生自然感染病例中,其输卵管的 uterine 部位会出现水肿 ( Lu et al., 1985 )。本病在人工感染试验中,Uterine folds 会出现水肿及 Pouch shell gland 亦出现 exudate 等病变,此症状与病变大约是在感染 9 ~ 14 日间发生。在本省 Liu ( 1986 ) 对鸭自然感染的试验中,在子宫可见充血、水肿、上皮脱落及出血现象,蛋壳表面严重粗糙,产蛋鸭的泄殖腔亦出现上皮破损及出血及肛门肉芽肿,另外在病程後期只是卵巢不活化及输卵管萎缩等病变。笔者等於近一、二年在宜兰县、新竹县、云林县等县市发现蛋鸭经常出现生产出粗壳、薄壳及小蛋等畸型蛋,且亦出现急速产蛋下降之临床症状,但患鸭并无死亡之病例且 EDS 76 血清抗体之阳性率均在 45 ~ 90% 之间。
五、组织病理变化
本病组织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输卵管子宫部 Pouch shell gland 且病毒亦在子宫部表面上皮细胞核中增殖,因此在感染後第 7 天可发现核内包函体 ( Intranuclear inclusion bodies )。在许多感染病毒的细胞脱落块会进入生殖道腔中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如许多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球及异嗜球侵入生殖道的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等组织病理变化。当不正常之临床症状出现後第三天观察不到核内包函体,但检测病毒抗原反应仍会持续 1 周 ( Calnek et al., 1991 )。Liu ( 1986 ) 对本省饲鸭粗糙薄壳蛋之病理学研究,其组织病理变化是以子宫为最显着,在发病初其子宫粘膜上皮细胞就会有增生现象,粘膜面有渗出液、异嗜球浸润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充血及水肿病变,且病程在经一周後可观察到粘膜皱折极小管腺之萎缩,小管腺腔中偶见有分泌物及脱落坏死上皮细胞,此时以淋巴球及浆细胞浸润为主。病变末期则部份复层柱状上皮化生为单层立方形或单层长方形上皮细胞,粘膜部份已观察不到炎症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及肌肉层的血管周围亦见到淋巴球聚集,浆膜层偶见小的坏死区域。
六、诊断
EDS 诊断上首言病毒分离与同定,在病毒分离方面主要采用鸭或鹅胚胎细胞及胚胎肾细胞,但鸭胚胎纤维芽细胞较不敏感。虽鸡胚胎则无法使病毒增殖 ( Adair et al., 1979 ),但鸡胚胎肝脏细胞可提供本病毒增殖之细胞。一般接种可疑病材分离病毒必须至少进行 2 次以上之盲目继代测试是否有潜在性病毒之存在。当接种组织培养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或鸭胚胎无论是否死亡,必须收集细胞感染液或尿囊液进行血球凝集试验,通常采用 0.8% 鸡红血球悬浮液,另外可再配合免疫萤光染色法或电子显微镜检查加以确认本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之负染色法观察,通常腺病毒大约 80 nm 大小,有 12 个突出点及 20 个三角面,其中破碎或变形之腺病毒颗粒会变成环状构造 ( Kraft , et al., 1979 ; Wigand , et al., 1982 ),此时亦需再配合血球凝集试验方能确诊。当电子显微镜技术或免疫萤光抗体染色法皆无法检测时,则可将已接种感染的细胞使用 Hematoxylin 和 Eosin 染色以确知核内包函体,在病毒早期感染时其包涵体的染色和大小变异大,但所有的家禽腺病毒在感染後的末期均会形成大的包涵体 ( Adair et al., 1979 )。
其次关於 EDS 病理学诊断,可以由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鸡或鸭生产薄壳、软壳及无壳蛋,粪便稍带些绿色及由子宫排出黏稠或带有些微血丝液。若进一步检视,则在子宫可观察到严重之炎症反应,即子宫黏膜充血、水肿,而且在不正常蛋出现同时亦会并发产蛋下降的情况。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上则可观察到子宫变性之上皮细胞内含有核内包涵体、上皮细胞增生、管状腺萎缩,及粘膜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少数异嗜球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 McFerran , et al., 1978 ; Lu et al., 1985 ; Liu , 1986 )。
再其次是关於血清学方面的诊断,依据 Adair ( 1986 ) 等研究指出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 HI )、琼胶免疫扩散法 (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 AGI )、血清中和试验 ( Setumneutralization test , SN )、酵素免疫吸附法 ( Enzyme - linkes immunsorbent assay , ELISA ) 及萤光抗体染色法 (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 , FA ) 均可用来检测本病的抗体,其中以 HI 方法较佳。又指出在人工感染後第 5 天,使用 HI,ELISA,SN 及 FA 即可检测出,但 AGI 则於感染後第 7 天才能检出,又经学者证实 ELISA,FA,AGI 无法区别 EDS 76 病毒与其他家禽腺病毒的感染,因此在诊断是否感染 EDS 76 病毒时,其一般均以 HI 试验诊断,但笔者等在 EDS 76 对蛋鸡人工感染试验中证实在病毒感染後第 5 天可用 HI 试验检测出抗体反应,及在感染後第 8 天可用 AGI 检测出抗体反应。
七、免疫
EDS 在免疫接种若采用以油性佐剂不活化疫苗即可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种蛋鸡群建议之免疫接种日龄为 14 至 16 周龄。若免疫接种无感染的禽类群则可达到 256 倍的 HI 力价,若鸡群暴露在 EDS 76 病毒感染下,则抗体力价可超过 256 倍 HI 抗体力价。一般在疫苗接种後第 7 天则可测到抗体的反应,其抗体力价可持续 2 5 周,免疫效力至少维持 1 年左右 ( Baxendale , et al., 1980 ; Cook and Darbyshire; 1981 )。EDS 免疫接种计画若在良好情况进行则可达到抵抗本病的侵袭,反之若免疫接种计画进行不佳或不全,则产生 HI 抗体力价不高 ( Cook , 1983 )。Smyth 和 Adair ( 1988 ) 亦利用 EDS 76 不活化疫苗以肌肉注射来免疫鸡只,结果发现 EDS 76 之 HI 抗体对鸡只仅有些微保护力 ( Smyth and Adair,1988 ):因此良好的免疫接种计画及接种方式对本病防疫是重要的。
本省由吕等 ( 1985 ) 对鸡产蛋下降症之不活化疫苗开发指出,由台湾分离之 TN 株研制铝胶及油质不活化疫苗,经实验室及野外田间试验显示不活化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及免疫抗体之产生,以油质为佐剂不活化疫苗较佳,四周龄鸡接种二周後,其 HI 抗体力价可达 20 倍左右,因此防御效果甚佳。林与锺 ( 1995 ) 进行 EDS 76 死毒疫苗对鸡免疫之抗体反应调查,其中选用数批不同市售之 EDS 76 死毒疫苗进行 5 周龄蛋鸡之免疫接种试验,结果发现各种来源不同厂牌 EDS 76 死毒疫苗产生之抗体力价优劣差异甚大,所以研究者指出慎选优良品质之 EDS 死毒疫苗对该病的防疫甚为重要。本省蛋鸭群对 EDS 之抗体阳性率均在 40% 以上,由目前抗体力价呈现不均匀分布情形,足见本省蛋鸭群普遍有本病之感染。目前 EDS 疫苗仅使用於蛋鸡群防疫,并无标示可用於种蛋鸭群,因此在鸭群 EDS 76 病毒之分离在防疫上是相当重要,尤其必须研发专使用於种蛋鸭之 EDS 疫苗提供防疫之需,使得种蛋鸭群能得到良好的免疫并达到控制本病之目的。
八、预防与控制
本病在种蛋鸡群之防疫上首先是加强种蛋鸡场之卫生管理以防止本病毒水平感染,尤其在集中孵化场孵化时应将感染 EDS 76 种鸡群所生产之种蛋与正常健康之种蛋分开孵化,另加强种鸡场抗体之监测及油质死毒疫苗之注射,其免疫计画可分二次疫苗注射,以 60 80 日龄鸡只先初次免疫接种,120 140 日龄鸡只再经第二次免疫接种,并定期抗体检测。禁止种蛋鸭与种蛋鸡群混合饲养,以减少相互间的感染。
种蛋鸭群对 EDS 之防疫上目前并没有针对鸭群使用的疫苗,且所有种蛋鸭群亦没有注射 EDS 疫苗来控制本病。因此鸭群对於本病之防治主要是对本病之定期监测,尤其阳性抗体高的鸭群必须隔离饲养或淘汰,并建立无感染 EDS 之鸭群为防疫首要工作。另外鸭群之水禽类善於在池塘中戏水,此时若有部份感染 EDS 76 鸭群会将含病毒之粪便排入水池中而污染池水并传染给其他健康鸭群,因此随时注意池水或其他饮水设施之情洁,尤其蛋鸭群之戏水池能分区隔离,避免将感染区之水池置於上游,防止传染给其他正常鸭群。EDS 感染鸭群之池水或饮水设施亦可适宜使用消毒水以杀灭病毒,达到清净水质与阻止病毒藉水传染给其他正常鸭群。
九、结论
产蛋下降症对种蛋鸡群之生产蛋上的影响是一重要性疾病,尤其由造成产蛋急速下降及生产无壳、粗壳、薄壳及小蛋等异常蛋之病害而言是不可漠视之疾病,因此种蛋鸡群必须定期做好免疫接种防疫计画及定期检测种蛋鸡群 EDS 抗体以提供本病防疫之依据,另外亦必须建立无感染 EDS 76 种蛋鸡群。
种蛋鸭群在最近一、二年中时有生产出粗壳、薄壳、小蛋之异常蛋与产蛋急速下降之病害,造成蛋农极度的困扰及束手无策,仅能待其病状出现後 1 ~ 4 过後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的产蛋,因此目前在鸭群并无使用 EDS 76 疫苗防疫情形下,必须加强周围环境之卫生管理,尤其水质清洁之监测如:检测水质是否有重金属之污染,另外亦定期检测鸭群 EDS 抗体分布与淘汰不产蛋鸭群以清除带毒鸭群。
( 农情专讯 NO.188 )
中国畜牧杂志第30卷(98)第11期 ( 16 ~ 23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有,非经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