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之卫生管理(四)
5.猪只驱除寄生 计画
5.1内寄生 防治
猪只内寄生 感染通常不会造成急性传染病,但是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本省猪只大多饲养在水泥地面上,内寄生 疾病已经很少,目前以蛔 及鞭 为主,控制内寄生 必须从卫生管理及用药两方面同时着手,且必须考虑寄生 种类、感染程度、生活史与环境等因素:
5.1.1空栏时用 3% 硷水清洗,猪舍地面破损时立即补平,水沟保持畅通以清除猪场内残存之 卵。
5.1.2母猪应於移入分娩舍前驱 及彻底清洗,公猪应每半年驱 一次。
5.1.3肉猪於移入肥前猪舍後 ( 约 25 公斤 ) 驱 一次。
5.1.4肉猪上市屠体检查发现肝脏出现白斑的比率达 30% 以上时应全场驱 。
5.1.5要彻底根绝内寄生 ,必须全场猪只每季定期驱 一次。
5.2外寄生 防治
本省外寄生 以猪疥癣 及猪虱为主,控制方法如下:
5.2.1母猪在移入分娩舍前彻底清洗及治疗,肉猪及怀孕母猪每月喷杀 药一次。
5.2.2受到感染时,每隔 2 周喷杀 药治疗一次,连续执行 4 次,墙壁应一并喷杀 药。
5.2.3使用害获灭:每 33 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1cc,每半年使用一次。
6.疾病之诊断
养猪必然不可避免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处理应先从诊断做起,各种疾病的病原不同,处理的方法亦不同,使用的药物种类亦不同。原则上应由兽医师负责诊断疾病,未雇用专职兽医师的猪场,可以聘请特约兽医师兼职诊断与治疗工作;有必要时应将病材送交动物防疫机关诊断以减少损失。
6.1诊断方式
6.1.1临床症状之观察:例如根据下痢的颜色、气味、水样下痢或黏液状、发生的年龄等;又例如咳嗽时是乾咳或有痰;有无发热现象,流鼻血否等;但这毕竟是最简略,误差也相当大的一种方法。
6.1.2治疗诊断:这是现场兽医人员最爱使用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之观察加以判断後使用药物治疗,如果有效则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否则再换另一类药物治疗。
6.1.3尸体解剖:这是较进一步的方法,有经验的病理专业人员可以由各脏器的肉眼病理变化诊断出大部份的疾病,但是在病变不明显时或混合感染时仍须采集各种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验等实验室检查。
6.1.4组织病理学检查:将产生病变区域的组织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浸入 10% 福马林液中,组织与福马林液的体积比例为 1:10,浸泡 24 小时後送至试验室做成病理切片,根据特定组织病理变化加以诊断。
6.1.5细菌分离与鉴定:经由各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出细菌,再加以分类鉴定。必须注意病猪在经过药物治疗後往往无法分离到病原细菌,因此最好选用未经治疗的病猪采集样本送检。
6.1.6萤光标示抗体检查:这是一种十分快速简便的方法,在本省针对猪瘟、假性狂犬病最常用的方法。本法需要新鲜的组织样本供做检体。
7.疾病之治疗与预防
只有具兽医师资格的人才可以执行疾病的诊疗工作,而且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所以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这里只讲原则不讲细节。
7.1病毒性疾病
包括猪瘟、假性狂犬病、猪水泡病、猪小病毒感染症、猪痘、传染性胃肠炎、日本脑炎、轮状病毒感染症及猪生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等。病毒性疾病处理原则如下:
7.1.1病毒性疾病无法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是可根据并发症的种类使用抗菌剂疗法以减低次发性细菌感染的损失。
7.1.2利用疫苗免疫来预防,并辅以消毒、隔离、支持疗法 ( 下痢时输液 ) 或扑杀等来处理。
7.2细菌性疾病
包括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巴氏杆菌、丹毒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引起的疾病可用抗菌剂来治疗或预防,也可用疫苗来预防,由於本省多年来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以致各种细菌的抗药性已大为增强,必须针对本场细菌有效的药物加以使用 ( 分离细菌,并做药物敏感性试验,找出又有效的抗菌剂 ),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可任意提高药物剂量。
7.3原 类疾病
弓 症、球 症等基本上使用磺胺药治疗。
7.4寄生 疾病
蛔 、鞭 、疥癣 等藉有机磷类杀 剂或其他类驱 药。
7.5立克氏次体感染
猪附红血球立克氏体以四环素及有机砷治疗。
7.6混合感染
如猪瘟与沙氏杆菌,假性狂犬病与细菌性肺炎,猪生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与沙氏杆菌败血症等,这些疾病必须先做出正确诊断後,才可设法判断出何者为原发性感染,何者为二次性感染,再个别对症处理。
( 农委会 宋华聪 )
中国畜牧杂志第30卷(98)第 7 期 ( 110 ~ 112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有,非经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