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鸡瘟的入侵

                                                                                                                                    王金和

台大兽医系教授

 

        最近在香港发生的家禽流行性感冒 ( Avian  influenza,AI ),也隔海对台湾产生震撼,随着港台交流的密切,海洋已不再是天险,面对家禽流行性感冒可能的入侵,大家应未雨绸缪讨论防疫的方法,并付诸实际的行动,确实执行。历史上高病原性毒株皆为 H5 或 H7,但後来分离出很多 H5 或 H7 毒株的病原性不高,因此将鸡瘟改名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但一般大众仍俗称鸡瘟,家畜传染病防治条例所称的鸡瘟即指此病。1983 84 年发生於宾州的病例,由 H5N2 病毒引起,美国扑杀 1 千 7 百万只鸡,损失 6 千万美元。

一、病毒特性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液病毒科 ( Orthomyxoviridae ),具 H5 或 H7 抗原且具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 (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又称鸡瘟 ( Fowl   plague )。此病毒具有包膜,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在粪便中的病毒 4℃下存活 30 天,20℃下仅存活 7 天。pH7 8尚且稳定,但在酸性环境下很容易被杀灭,易为甲醛、清洁剂、氧化剂 ( 碘 )、稀酸、sodium  deoxycholate 及 ammoniumions 等多种消毒剂破坏。

        病毒含 8 段负向单股 RNA,依核蛋白 ( nucleocapsid ) 或 matrix  antigens 分为 A、B、C 等 3 型,B、C 型指在人发现,A 型广布於人及其他各种动物,A 型病毒又依血球凝集素抗原 ( hemagglutinin, HA ) 及神经胺酸 抗原 ( neuraminidase,NA ) 分为许多不同亚型目前有 15 种 HA 抗原,9 种 NA 抗原,2 种抗原组合在不同的病株中,形成很多亚型。此病毒与一般 RNA 病毒不同,其基因需进入细胞核中复制 RNA,RNA 病毒复制错误没有修正的机制,因此其遗传基因很容易突变,多变异为此病毒最重要的特性,包括 antigenic  drift 及 antigenic  shift。antigenic  drift 乃由於 HA 或 NA 的点突变产生变异株,HA 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NA 与病毒由细胞释放有关,若发生点突变皆会影响病毒的特性。在人的毒株发生较多,在鸟类的病毒不若人的病毒有免疫压力 ( immunologic  pressure ),故发生突变较少。antigenic  shift 指当有二种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时,病毒的 8 段基因可能相互分配 ( ressort ) 而产生新的变种,最多可产生 256 种新的不同子代,子代具有各种不同的蛋白质,成为各种不同的亚型。

二、病原性

        变异甚大,很多因素影响大爆发,包括病毒特性、同时感染其他病原、环境压抑、年龄、性别等;发病率及死亡率由 0% 至 100%。对家禽而言只有 H5、H7 为高病原性的,然而很多具有 H5、H7 毒株为非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大部份的病毒只引起轻微的消化道及呼吸道的感染,高病原性毒株可引起全身感染。

        传染上评定病原性的方法为鸡只接种,接种 8 只死亡 6 只 ( 75% ) 以上者,为高病原性毒株。非高病原性毒株之 HA 蛋白裂解点只含一硷性胺基酸,而高病原性毒株含多个硷性胺基酸,此种 HA 蛋白可以被很多细胞内蛋白 分解,因此病毒可以在全身各脏器繁殖而散布。非高病原性毒株只能被 trypsin - like  protease 切,而此种 只存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上皮,因此病毒无法扩及全身,只造成呼吸道及消化道上皮的病变。人工接种鸡只无法判定非高病原性毒株,若属 H5 或 H7 亚型,则要对 HA 基因定序,因其 HA 裂解序列若为多个硷性胺基酸,则有因点突变而转为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的可能,如 1983 年发生於宾州的病例,其 HA 裂解点附近发生突变失去寡糖支链,使 HA 蛋白更易被细胞内蛋白 分解。

三、美国对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定义

        1.任何亚型病毒由静脉接种 0.2ml 之 10 倍稀释含病毒尿囊液至 8 只 4 6 周龄 SPF 鸡,死亡 6 只以上。

        2.含 H5 或 H7 未达上述高病原性标准,但其 HA 裂解序列归为高病原性毒株。

        3.任何非 H5 或 H7AI 病毒,不加 trypsin 可以在细胞生长的毒株。

四、欧盟对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定义

        1.具 H5 或 H7 型,静脉接种病原性指数 ( intravenoy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 ) > 1.2。

        2.具 H5 或 H7 型,IVPI < 1.2,但 HA 抗原裂解点含多个硷性胺基酸。

        以上欧美先进国家对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可供我们参考,若与细胞共同感染,细胞产生的 可使病毒 HA 抗原分解,促使病毒增殖扩散,因此野外发现病例往往比人工感染者症状严重。

五、宿主

        火鸡、鸡发病多,对高病原性毒株的感受性高,鸭、鹅等水禽类感受性低,感染也不会发病,病毒感染野鸟一般不会发病,世界各地野鸭常可分离到病毒。

六、传染

        感染禽由呼吸道、结膜及粪便排出病毒、直接、间接接触,由空气飞沫、昆 、器具及人员媒介而传染,禽类可由空气、鼻内、窦内、肌肉内、腹腔内、气囊内、静脉、共泄腔、脑内接种而感染,不同於哺乳动物只限於呼吸道感染,鸟禽肠道感染亦很重要,野鸟会将病毒传播甚广。

七、潜伏期及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至 3天。症状变异大,因品种、年龄、性别、共同感染、环境及病毒本身的毒力而异,包括呼吸异常、肠炎、生殖道及神经症状、活力降低、食欲减退、虚脱、产蛋下降、抱蛋时间延长、呼吸症状、流涎、羽毛蓬松、头脸水肿、充血、下痢、神经症状。

八、病变

        (一)肉眼病变:变异大,大部分的家禽流行性感冒只引起轻微的消化道及呼吸道的感染,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则散布全身。病变包括:窦炎、气管炎、肠炎、气囊炎、腹膜炎,并有各种不同的炎症渗出液。高病原性致死者因急性死亡,故无任何病变,偶有肝、脾、肺、肾出血坏死者,宾州病例病变包括:鸡冠肿大、坏死、眼框水肿、足出血、内脏浆膜出血、腺胃移行部出血肿胀坏死。

        (二)组织学病变:心、肝、肺、脾、肾炎症、坏死;脑坏死、淋巴球围管,神经胶细胞增生,各种毒株在各脏器引起不同的病变。Tern/SA、Tern/SA/61 ( H5N3 ) 人工感染鸡,肺有高量病毒但无病变;台湾分离株感染鸡只,心脏有明显病变但无病毒。一般而言,病变的发生主要为心脏血管系统,微血管内皮细胞肿大、坏死导致各脏器之充血、出血、水肿及坏死。

九、诊断

        血清学诊断有免疫扩散法及酵素连结免疫吸附法 ( ELISA ),可侦测所有抗 A 型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体,无法分别亚型。血球凝集抑制反应 ( HI ) 及中和反应可以分别亚型。但是血清学诊断无法确诊,确诊要靠病毒分离。病毒多在呼吸道及消化道繁殖,故可由气管及共泄腔分离病毒。全身感染者会造成毒血症,每一脏器都有病毒存在。打入 9 12 天龄鸡胚胎尿囊中,72 小时後置冰箱中抽尿囊液测血球凝集性,以侦测病毒。具血球凝集性的尿囊液,可以特异抗血清行抑制反应,以确定病毒种类。以血球凝集抑制反应 ( HI ) 确定血球凝集 ( HA ) 抗原,以 NI 确定 NA 抗原,决定流行性感冒病毒亚型。

十、世界各地发生情形

        最早於 1878 年在义大利发生 H7N7 的鸡瘟,其後世界各地都有病例发生,较出名者有 1975 及 1985 年发生於澳洲,1979 年发生於英格兰,1983 年发生於爱尔兰及美国宾州,1995 年发生於墨西哥。发生的国家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洲、比利时、苏格兰、意大利、前苏联、奥地利、香港、法国、荷兰、英格兰、以色列及巴基斯坦等等。

十一、世界各地控制经过

        1983 年 4 月宾州鸡只发病,死亡率 0 15%,产蛋下降,并分离出 H5N2 病毒,此病毒经人工感染鸡不属於高病原性毒株。此种不甚严重的病例一直零星发生至 10 月,共 6 个病例。1983 年 10 月突有一场死亡率达 50 89%,病鸡亦消沈、tremor 及产蛋完全停止,病毒分离也为 H5N2,但人工感染鸡的结果属於高病原性毒株,对此美国农部采取紧急措施,包括严格隔离,扑杀临床、血清学检验及病毒分离阳性场,加强环境清洁及生物安全教育。经过 2 年的努力,终将高病原性毒株清除,但低病原性毒株一直零星发生。1997 年又发生,其毒株为 H7N1 亚型,所幸疫情并未扩大。

        1993 年 H5N2 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墨西哥鸡只发病,产蛋下降,死亡率升高,至 1994 年 5 月才首次分离出病毒,但此分离株对 SPF 鸡无病原性,且其 HA 切位胺基酸序列为弱毒株,此时此病毒已散布至全国各地。至 1995 年初病毒 HA 切位插入 2 个硷性胺基酸,转变为强毒,并已扩散至各地,此时墨西哥政府只能采取环状免疫 ( Ring  vaccination ) 控制,免疫虽可有效降低病毒的扩散,但无法进行扑灭,至今该国仍为污染区域。墨西哥邻近美国,并未由美国宾州病例得到经验,殊为可惜。其他较出名的有 1994 年巴基斯坦肉种鸡场发生 H7 亚型,死亡率 63%。1994 年澳洲昆士兰发生 H7N3 亚型,发病场扑杀,其周围场则以血清抗体监测。

十二、野生鸟类的角色

        美国自从 1963 年发生之後,养在户外的火鸡一直零星发生,都与迁移的水禽有关。水禽曾经将 HINI 传染给猪,猪再将此病毒传染给火鸡,首先证明哺乳动物病毒可以传染给鸟类。阿拉斯加分离的毒株与美国本土分离的毒株较近,而亚洲各国所分离者则与西伯利亚冰湖所分离者较近,此种现象与候鸟迁移有关。

        有关来台的候鸟,1963 年美军曾在台湾及东亚地区进行 8 年的候鸟迁移调查,1986 1991 年台湾自行进行东亚国际候鸟系放先驱计画和台湾鸟类系放计画,均证实有大批候鸟路经台湾。候鸟可分冬候鸟、夏候鸟、过境鸟 3 种。冬候鸟指秋季飞至本地过冬不再南飞,翌年春飞回原地 ( 西伯利亚、北海道 ),占候鸟的 23%,如大白鹭、小水鸭、大杓鹬。夏候鸟指夏季前来本地繁殖,秋季迁至南方过冬者占 10%,如黄头鹭、筒鸟、八色鸟等。过境鸟指在南迁或北返途中在本地稍歇,未在本地繁殖者占 17%,如燕鸥、红尾伯劳等。冬候鸟迁移路线可分太平洋路线、中国沿岸路线。夏候鸟循中南半岛经广东、福建沿岸而抵台湾。野鸟病毒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但会将病毒散播甚广,由野鸟分离到病毒的比率约为 11%,鸭、鹅占 9%,其他鸟类只占 2%,因此野生水禽为主要的散布源。在台湾常见的燕子、麻雀、小白鹭皆为留鸟。

        有关珍禽方面,流行性感冒病毒亦曾由各国检疫的珍禽分离到,可能与原产地的发生有关。雀科鸟类 ( Passerine  birds ) 亦可能传播病毒。不同毒株感染珍禽引起的症状差异很大,由小型鹦鹅 ( Parakeets ) 分离到的多为 H5、H7 亚型,病鸟羽毛逆立,绿色下痢,昏睡及神经症状,强毒株死亡率可达 30%。

十三、鸟类的病毒会传给哺乳动物

        由以前人类流行的经验知鸟类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与哺乳动物有密切的关系。1918 1919 世界有 50% 的人感染西班牙流行性感冒,2400 万人以上死亡。最近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出现,大约每隔十数年重复一次,最近 30 年有 1957 年的亚洲流行性感冒,1968 年的香港流行性感冒,1977 年的流行性感冒。事实上鸟类的病毒传给哺乳动物的病例不断的发生。1979、1980 美东海岸近 1000 头海豹尸体被冲上岸,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海豹的肺和脑都有病变,并由病变部位检出流行性感冒病变,采到的 8 段基因都全是鸟类来源的。鸟类传染给哺乳动物的尚有 1984 年瑞典南部的水貂死亡 3000 只,美国东岸的圆头鲸,1989 年鸭子病毒感染河马等。许多人的病毒含有鸟类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日本由禽分离出病毒制成疫苗供老年及幼童预防之用。

十四、香港首先发现禽鸟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给人的病例

        1997 年 5 月香港有一 3岁男童因感染 A 型流行性感冒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香港当局分离出病毒并鉴定为 A 型,但无法用既有的诊断液鉴定出其亚型,因此将毒株送往国外鉴定。同年 8 月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 ),荷兰鹿特丹的国家流行性感冒中心,英国伦敦的国家医学研究所分别鉴定该病毒为 H5N1。香港卫生部及 CDC 又排除实验室污染的可能性,禽鸟型流行感冒病毒感染给人的可能性於焉证实。H5 亚型病毒可散布全身各脏器,若真能感染人,其导致的後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是大家恐慌的原因。香港卫生部表示 H5N1 感染人的症状与感染其他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症状相似,主要为发烧、倦怠、myalgia、喉痛及咳嗽。严重者可导致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进而各脏器衰竭而死亡。成人及小孩都会被感染,确定的病例中有数人死亡,多人情况危急。据日本北海道大学喜田宏教授由中国大陆采集的血清标本中,有抗 H5 抗体者,因此他推测此一 H5N1 病原体可能由中国大陆侵入香港,若要证明则需分析中国大陆的毒株与香港毒株之基因才可确定,事实上 1980 年中国韩二中等人曾由健康鸭分离出 H5 亚型病毒。H5N1 於 1959 年曾经在苏格兰发生,但应与此次在香港发生者无关。

        事实上禽类的 A 型病毒是不会轻易感染人类的,因为人类的细胞没有该病毒的接受器。一般感染人类的 A 型病毒为 H1、H2 或 H3,而此种亚型病毒不会引起鸡只大量发病死亡;因此同为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人是人、鸡是鸡,分属不同亚型。此次香港发生人感染 H5N1 亚型为原本感染禽类的病毒,这是头一次由人体分离出此种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该病毒的基因分析,发现该病毒的全部基因皆由禽鸟而来,没有像 1918 年、1957 年和 1968 年发生人流行的 A 型流感病毒混合了人类与鸟类的病毒基因。虽已证实此禽病毒没有与人类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交换的现象,但是否禽病毒经由点突变而产生与人接受器接合部位改变的突变种则有待证实。为了了解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检测该地区暴露群 502 人的血清样本,只有 9 人呈抗 H5N1 病毒阳性抗体;阳性的 9 人皆来自暴露群的养鸡场工作人员、病童家人、病患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反之非暴露群的 419 人,血中全无抗 H5N1 的抗体。因此断定暴露於感染鸡群,直接接触病毒及直接接触病人有可能被染。然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宣称,现阶段若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其传染力甚低,因血清抗体阳性比率不高之故。

十五、在台湾病毒分离及血清学监测情形

        本省 1972 年吕等由竹围鸭只病例分离出病毒 ( H6N1 )。1986 至 1990 调查家禽、水禽皆有 2 20% 的抗体阳性率,病毒分离方面分离到的毒株有 H1、H2、H4、N2、N3、N4、N6、N8。1991 年分离 H6N5  20 株,其他有 H1、H8、H12、N3、N4、N5、N6、N9 等。抗体调查证实本省 H 抗原亚型有 H1、H2、H4、H6、H8、H12 等 6 种,N抗原亚型有 N2、N3、N4、N5、N6、N8、N9 等 7 种。1998 年初以 ELISA 测定鸡只血清抗体,抗 AI 抗体阳性率约为 0 10%。台湾并没有真正的「鸡瘟」发生,也就是说台湾无 H5 或 H7 高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因此很怕鸡瘟传入台湾,此病毒引起鸡只死亡率可达 100%,为一种海外恶性传染病。因台湾为非疫区,若发生此病,鸡只损失将甚为惨重。

十六、严防鸡瘟的入侵

        因为台湾为非疫区故只核准自非疫区进口禽类且不可经疫区转运。1992 年 SY 之 HB 鸡场由 Whales ( 非疫区 ) 进鸡,经 London 机场装鸡 ( England 为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疫区 ),因经过疫区的缘故无法入境,於中正机场全数烧毁,损失 400 多万元新台币。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应该比口蹄病好控制,因为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之飞沫传染与口蹄疫之空气传染不同,前者散播距离较短,且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包膜较易被消灭,因此其传播力比口蹄疫低。

        为了避免与扑杀政策混淆,世界各国都不鼓励使用疫苗,又因此病毒有甚多亚型,在同一亚型中不同毒株也有变异,造成制造疫苗的困扰,此外许多毒株无法繁殖到足够的病毒量供疫苗制作之用,预防医学研究所由人体分离到的病毒就有许多分离毒株无法繁殖到足够的病毒量供亚型别鉴定之用。在美国也仅在合乎经济原则下才核准在火鸡使用。人类或鸟禽可能由疫区带来病毒造成国内鸡只的传染。禽舍应盖在远离水鸟迁移的路径。至於候鸟会不会带来病毒,因台湾与香港野鸟相差异甚大,而且冬候鸟不会从香港飞往台湾,可能的情形为候鸟回到西伯利亚的栖息地後,相互感染,隔年再把病毒带至台湾。人至疫区旅游尽可能避免接触家禽,旅游回来短期间不要到养鸡场,以降低将病毒传染给鸡的机会。由疫区走私进口鸟禽,很可能将病毒带入,因走私鸟禽无孔不入,散布范围无法预期,为防疫上的一大死角。

        为避免鸡瘟引起的风暴,建议常规监测鸡瘟的爆发。以双向免疫扩散或 ELISA 行抗体测定,阳性者再以 HI 测定亚型别,若为 H5 或 H7,则进行病原体分离、PCR 定序及 IVPI 测定。并定期由鸡场及野鸟粪便分离病毒,常规监控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之发生。发病阳性场则扑杀,并将局部划入疫区,严密控制鸡只、车辆、人员来往,其周围鸡只施行血清抗体监测,期能在点的病例就加以扑灭。

        ( 国际家禽市场简讯第 13 期 )

 

中国畜牧杂志第30卷(98)第 6 期 ( 41 ~ 48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有,非经本公司
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