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环境温度对肉猪之影响及对策

(一)

                                     夏良宙

屏东技术学院畜产系

 

摘 要

  本篇根据作者本人这二十年来在此一主题下之研究结果做一综合性之报告,报告中包括:高环境温度对猪只影响之严重性、本省环境温度、高环境温度对本省猪只影响之报告、高环境温度下之基本生理现象、高环境温度对肉猪之影响及改善高环境温度下猪只生产之外在方法。

一、绪 言

  高环境温度对猪之影响相当大,Hsia ( 1983 ) 在其综论报告中有相当详细的说明且均有正式之试验报告证明这些影响,仅将这些影响女猪 母猪 小猪 大猪之秩序条列於下。

  (1)女猪发身延迟。

  (2)女猪和母猪发情不明显或寂静发情。

  (3)断乳母猪到再发情之间距加长。

  (4)缩短母猪发情期间。

  (5)公猪精液性状变坏严重影响受精率。

  (6)公猪性欲减低。

  (7)母猪胚胎在着床前死亡。

  (8)很有可能使得着床之胚胎死亡 ( 未经证实 )。

  (9)母猪胎儿死亡。

  (10)母猪分娩时间拉长以致死胎数增加。

  (11)很有可能和牛一样导致高频率的繁殖障碍。

  (12)很有可能和乳牛一样导致母猪产乳锐减以致影响初生小猪之生长和健康。

  (13)母猪哺乳期摄食量锐减影响母猪产乳,导致母猪哺乳期失重增加以致断乳後发情间距之增加。

  (14)母猪死亡率增加。

  (15)母猪初乳中之球蛋白低下导致仔猪抵抗疾病之能力低下。

  (16)可能由於抵抗疾病之能力低下及畜舍内高温、高湿之不易管理导致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之高死亡率。

  (17)肉猪摄食量低下,增重严重受损。

  由以上看来高环境温度确实严重影响到猪场之效率和利益。

二、高环境温度对本省猪影响之报告

  前已讨论过高环境温度造成对猪只不利影响之项目,这些项目中在本省有报告的包括:

  (1)高环境温度导致任食及限食肉猪成绩和屠体影响之报告,这项将详细讨论於後。

  (2)高环境温度导致公猪精液性状低下 ( 郑和翁,1974 )。

  (3)高环境温度导致母猪死亡率增加 ( 夏,1989 ) 如图 2,目前尚未有其他报告说明此现象。

wpe8A.jpg (12787 bytes)

  (4)热季酸种之母猪受胎率减低 ( 夏,1989 );如图 3。

 wpe8B.jpg (12178 bytes)

  (5)热季下离乳前吮乳仔猪存活率显着减低 ( 夏,1989 );如图 4。

wpe8C.jpg (11980 bytes)

  (6)黄、甘、夏和许 ( 夏 1989 ) 指出热季导致总产仔猪之低下和总活仔数之低下。

  高环境温度既然对猪有那麽大之影响,因此成为我们研究室长期研究及拟解决之重要问题之一。在研究之过程中我们分三方面来研究“它”,第一方面为高环境温度下之基本生理现象,第二方面是如何以内在的方法 ( 摄取的食物 ) 来改善高环境温度所造成之不利影响,第三方面则是如何改善猪只外在环境以增进猪之成绩。以下仅就我们过去做之研究分此三方面来讨论。

三、高环境温度下之基本生理现象

 (1)高环境温度下体温之变化

  这里所指的体温包括深体温 ( 直肠温或膀胱温 )、背部皮肤温、耳皮肤温、公猪阴囊皮肤温。探测之目的有四项:

  1.测定猪是否有食馀热。如果有,是否可由皮肤温测出?因此需测定猪摄食後 ( 2 小时内 ) 和摄食前 ( 2 小时内 ) 皮肤是否有差别。若有差别,在高温下和低温下这种差别是否一样存在。

  2.皮肤温可否约略显示猪只是否在热紧迫下,因此测定耳部皮肤温是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之馀,是否会超过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之背部皮肤温。

  3.公猪阴囊皮肤温会随着环境温度之升高而升高吗?

  4.喂猪高含量粗纤维之粗糠和脂肪会导致猪只摄食前後体温差异之不同吗?亦即此二项食物在猪食用後之食馀热是否不同?

  图 5 为一摄食前後皮肤温度变化之特例,而表 1 中显示出绝大部分情况下摄食後之体温减去摄食前之体温为“正数”,亦即摄食後体温升高,这清楚的显示摄食导致食馀热之发生而且使得体温升高,但表中也很明显的看出分别在外界环境温度 30℃ 和 50℃下,摄食前後耳朵皮肤温和背部皮肤温度相差减小。这是否说明在高环境温度下猪只产热量已到如再增加食馀热亦不易使皮肤温增高,这是否亦说明此时猪只散热功能已达到某一程度,而如果再增加产热就会使得猪只在原体温以外部份之身体温度因排散热之速度递减导致此部份之体温增加,而进入热紧迫,可能也说明高温下食馀热会增加热紧迫。表 1 中也可以看出猪只摄取含高量粗糠之饲料其体温在摄食後较摄取高量脂肪之饲料增加之体温为多,这间接说明脂肪之食馀热低於粗糠 ( 或粗纤维 )。表 2 中显示高环境温度导致阴囊皮肤温度之增高,因此可见高环境温度下导致公猪精液性状不良,睾丸温度升高可能扮演重要之影响因子。在同一试验中我们也量测公猪 ( 包括阴囊在内 ) 睾丸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最长和最宽部位之变化,表 2 中显示随着温度之升高睾丸之长度和宽度有增加之现象,这很有可能和睾丸血管扩张以达到散热之目的有关,相信这种扩张也一定有其限度,如到达某一限度,除非血流速度增加否则不易再增加散热之效果,因此有可能使得睾丸温度增加而影响到精子之存活。睾丸长和宽在本试验高环境温度下可各增加到 3 公分左右,此乃相当大辐度的增加。图 6 中亦显示猪只无法承受热紧迫时其体温急速上升而导致死亡。

wpe8D.jpg (15152 bytes)

表  1   摄食後和摄食前猪只体温之差异

室温 ( ℃ )

15 20 25 30 显着水准
  深体温

  6% 稻壳粉

  6% 脂肪

  耳皮肤温

  6% 稻壳粉

  6% 脂肪

  背部皮肤温

  6% 稻壳粉

  6% 脂肪

 

0.08

-0.56

 

3.75

1.87

 

1.82

0.90

 

0.25

0

 

5.38

3.84

 

2.79

1.85

 

0.04

0.10

 

2.13

1.44

 

0.47

-0.17

 

0.28

0.19

 

0.27

0.10

 

1.02

0.23

 

NS ( P>0.05 )

 

 

*( P<0.05 )

 

 

*( P<0.05 )

   Hsia ( 1987b )

 

表  2    环境温度对公猪睾丸温度、长度及宽度之影响

环境温度 17.5℃ 20℃ 22.5℃ 25℃ 27.5℃ 30℃ 32.5℃
睾丸长度

睾丸宽度

睾丸温度

23.31

11.81

27.90

23.50

12.00

28.97

23.81

12.13

30.57

25.00

13.00

30.39

25.31

14.45

31.40

24.88

14.35

33.05

26.31

15.00

33.49

     夏和卢 ( 尚未发表之结果 )。

wpe8F.jpg (10229 bytes)

 

 (2)高环境温度下血液中游离脂肪酸量

  表 3 中显示摄取相同量食物的猪只在高环境温度下,血中之游离脂肪酸含量显着的较适温下的为高,这项发现或许和猪只在高环境温度紧迫下脂肪之代谢及内泌素密切之关系。在夏等未发表之报告中显示高环境温度下对某些猪只会导致肾上腺皮质素之分泌增加,但对某些猪而言,此种肾上腺皮质素并未有上升之趋势,这是因为采样上之误差还是因为猪只本身之差异,有待更进一步之研究。Hsia ( 1974 ) 中以热量计热器测定失热量时指出猪饲养於高环境温度下二个月後对高环境温度有适应的现象,但这适应的猪只并没有回复到他在适温下原来之水准。

 

表  3    环境温度及每日摄食量对血浆中游离脂肪酸 ( PFFA ) 之影响

  环境温度 ( ℃ )

           32℃                      20℃

  每日摄食量

  PFFA 毫克/公升 ( 克/公斤 0.73 )

60

23.6

100

29.9

60

170

100

19.3

SED

2.24

P

< 0.01

         Hsia ( 1974 )

 

  以上基本生理现象说明了下列在现场上可供参考及研究上有趣之问题。

  1.当环境温度升到某一温度而此时食馀热对体温之影响不显着时,该环境温度可能为猪只热紧迫之开始点。

  2.当环境温度升到某一温度而此时耳部皮肤温升到和背部皮肤温度相同时,该环境温度可能为猪只热紧迫之开始点。

  3.较适合的环境温度下,可测得各食物或营养份食馀热之差异,未来应可由此相对值配合食馀热之实测值估计出各种饲料之食馀热。

  4.阴囊温度变化及睾丸大小和精液性状之关系可建立起预测精液之性状之指标。同时也可探测出造成公猪精液性状个体差异之原因。

  5.高环境温度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和猪只紧迫、屠体脂肪分布及其他代谢之关系亦是一项在现场和理论上相当有趣的问题。

 

中国畜牧杂志第五十五册合订本

1996年一月号至1996年六月号

第 28 卷 (96) 第 6 期 ( 51 ~ 56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有,非经本公司
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