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饲番鸭的历史
(一)
洪福隆 田正德 陈明造
鸭子最先出现约在七千万年前的第三中新世纪。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的祖先大约出现在四万年前。番鸭 ( 学名:Cairina moschata ),虽然具有鸭子和鹅的特徵,却皆不属於此两者。对於此种家禽的前身,也就是南美洲的野鸭,将另文详述,在此不加讨论。我们只需了解这野生鸭种是一种生性害羞、无迁徙性、树居,栖息在中南美的海岸红树林沼泽区和溪畔的沼泽森林区的野生鸭便足够了。
近亲:同种的其他生物
早期的生物分类学家之所以将番鸭视为单独的一属,大概是因为其头上挺立的鬃毛,而且雄性的比雌性大了许多。狄拉卡 ( Delacour ) ( 生物学家 ) 把番鸭和其他两种栖息在树上的野鸭 ( 也就是生长於东南亚,有白翅膀的棕色野鸭史考特拉达 ( scutulata ) 及生长在西非 (1) 的哈特劳比 ( hartlaubi ) 同归於 Cairina 属 Cairinini 族。但是,最近生物学家李佛兹 ( Livezey ) 则根据骨架结构,重新改写鸟类的演进历史,并把番鸭和涉水鸭同归於水面觅食族群 ( Anatini )。现在,被认为与番鸭最属近亲的是包含两种族 ( 一种是北美的棕色野鸭 spousa,另一种是华美壮观的中国北京鸭 galericulata ) 的短腿鸭 ( Aix )。由於栖枝的习性是属较原始的特徵,因此番鸭被认为其出现的时间要早於包含一般家鸭的 Anas 族。
野生番鸭的人工繁殖始於一九三六年格林威的圣地牙歌动物园,但目前却甚少见其被人以集中式的水禽圈饲方式加以饲养。水禽饲养者似乎对史考特拉达 ( Scutulata ) 较感兴趣,也许是因为它们濒临绝种的缘故吧。根据 Greenwell 的报告,在北美地区,hartlaubi 的集中饲养始於一九七七年,华盛顿西雅图的伍德兰动物园 ( woodland Zoo )。hartlaubi 无疑地是上述三种中最美丽者,但却极稀有。具有栖树习性,外表形似番鸭的巴西小野鸭,被归於不同属的 Amazonetta。Gray 所着的「混血鸭族名录」中记载,番鸭和 scutulata 虽然都杂有平常鸭族 Anas platyhynchos 的血统,但它们此间并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点也是值得读者多加注意的。
番鸭及平常鸭种交配後的杂交後代是没有繁殖能力的 (2)。据格斯 ( Gorce ) 指出,中国雄鹅和番鸭的杂交後代亦是无繁殖能力的。Gray 也曾举出数种番鸭可能和其他种交配所生的杂交种,但这仅是拟列举出,并未认定它们真正进行过交配。
名称的混乱
番鸭是种有很多名字的动物。因其源自美洲,所以番鸭并无印欧语系的名字,但又因其为原产於中美的当地动物,因此它也有很多印地安语及方言的名字。如果想一窥全貌,这些名字可在唐金所着的「番鸭」一书中找到。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名字是「纽纽马」( nunuma ) (3)。此名来自吮乳之义,因其进食时动作有如吮乳一般。
在中南美洲拉丁语系的国家中,多采用叙述性的名称宜常合并「巴多」( pato ) 此字根,因为其在西班牙语中为鸭子之义。在野生番鸭和家饲番鸭之间,名称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墨西哥的官方语言中,番鸭的名字为 Pato real,皇室之鸭 ( Sada )。姑且不论强把鸭子一词加在番鸭身上,「皇家之鸭」是出自墨西哥的印地安人在阿兹特克仪式 (4) 中使用的番鸭之名。生物学家 Mendez 指出「Pato Real」是巴拿马当地对番鸭最常用的称呼,不过他也举出了二十六种其他的名称。
在墨西哥当地的番鸭名字中,最易造成误解的名字为 de Armas 於一八九三年在其所着的「哥伦比亚动物学」一书中所使用的" pato perulero ″。而此名,意图证明番鸭是西班牙人从秘鲁 ( Peru ) 带到墨西哥的。这个说法曾广为流传,最近还曾在一九九二年被 Crawford 引用。但我深觉不解的是,为何这项於一八九三年所提出的假设会被如此信以为真。事实上早有证据显示,在西班牙人登陆之前,番鸭即已存在於墨西哥。至於何以使用" peru ″此一字眼,Dokin 则认为“ pato perulero ″似乎相当於 Nahuatl , perutototl,因此也许是指在南美从 Darien 东至 Guianas 的东秘鲁区域 ( East Peru ) ”。
克莱顿建议采用" Criollo ″( 意指「土生土长的」) 作为番鸭的俗名,但我却不以为然。番鸭的俗名,最好它的意思是指" 地方性的 ″( local )。至於最适切的名字,我个人提议用「家鸭」( patoss caseros ),此名可贴切地喻指当地番鸭在屋後闲荡,等待喂食,而不像一般鸭子一样出外觅食。
巴西人用「Pato」为番鸭之名,而叫野鸭为玛列库斯 ( Marrecos ) (5)。生物学家 Filho 曾以" pato bravo ″来称呼野鸟,但同时也列举了伊匹加助 ( ipeguazu )、白翅鸭、巴多塞尔维根 ( pato selvagem ) 及森林之鸭等名称。
番鸭的名字因时因地各有不同。一五五五年,贝隆 ( Belon ) 以 Ana Libyca 之名称之。同一年,权士能 ( Gesner ) 则在刻有番鸭的西洋版画之标题中,以拉丁文 Amas lndica (6)、法文 Canard d'lndia、义大利文 Anatried'lndia、以及德文 Indianischer Enten 表示之。根据 Caius 於 1570 年所描绘的一只印地安鸭及一只土耳其鸭,其实就是一只有野生羽毛的番鸭 ( 前者 ) 和一只有白羽毛的番鸭 ( 後者 )。
而 Moschata ( 番鸭种名 ) 最初是源於生物学家 Ray (7) 於「The Ornithology of Francis Willughby」一书中所使用的 Anas moscata一名;由 John Ray 在一六七八年译自拉丁文,并在其於一七一三年出版的遗作中修改为 moschata 虽然以意指" 具麝香香气的 ″moschata 来称呼番鸭是极不适当,但此名却仍在一七五八年被 Linnaeus 所引用 ( 显然他没吃过番鸭肉 )。时至一八二二年,事实已证明番鸭和 Anas ( 普通鸭子 ) 是不同属的,故佛莱明 ( Fleming ) 便把番鸭归在另外单独一属,也就是 Cairina (8),可是却没有把 moschata 种名的误称改正。
法文开始采用 Canard de Barbarie 之名,可远溯至十八世纪,此名大致反应了贝隆 ( Belon )在一五五五年所提出之番鸭是由非洲引进法国的推论。而欧语中现行的番鸭名称则较属描述性名称:义大利文的" Anatra Muta ″意指沉默的鸭子、德文的 Warzenten 意指长瘤的鸭子以及 Flyente 意指会飞的鸭子 (9),另外土耳其语为 Turkische Ente (10)。
台湾语中则描述性地称其为红面鸭 ( Ahn - min - ah )。而在北京话中就直接叫它「番鸭」( Fan - Ya ) ( 关教授 ) 告诉我,在北京话中,由公番鸭和普通的母鸭杂交混种出来的叫「半番鸭」( 意指一半一半 )。但在中国南部省份如广东或福建的方言中,番鸭叫" Fan Chia ″,而杂交种则称为" Poi Chia ″。奇怪的是,在泰语中," Poi Chia ″却是指纯种的番鸭 (11)。
家饲番鸭原产地之谜及命名缘起
下书文字引自 Wingfield 和 Johnson 一八五三年出版的着作,显示美洲大陆发现三百五十年後,家饲番鸭起源於南美的说法已遭到质疑。而 muscovy ( 番鸭 )一名的由来也莫衷一是。麝香鸭 ( Musk Duck ) 或巴西鸭 ( Brazilian Duck ) 这种动物的名字被误冠上了国家名,其实从未有人目睹它在巴西境内出现。而欧洲俄罗斯人惯用之 muscovy 名亦是 谬误之俗名,因当地人认为番鸭的羽毛会发出麝香味 (12)。
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 muscovy 是拉丁原名 moschata i.e. 之讹误,而 musk (13) duck 的混淆,又使发出麝香的谬论更加以讹传讹。其後,在一八二二年,佛莱明忽略了阿札拉 ( Azara ) 在稍早 ( 一八○五年 ) 驳斥「发出麝香」之说,而错过替此动物正名的机会。结果续者就年复一年一而再地被错误的「麝香味之鸭」之观念误导。举例来说,狄克森 ( Dickson ) 在一八四七确认香气之说,并认为 muscovy 一词实是 musk duck ( 麝香鸭 )一词之讹误。在一九一三年,菲恩 ( 曾因当过伦敦动物园的管理员而闻名 ),在其「麝香味来自何处」一书中主张,此麝香气味是来自其尾巴前的油脂腺体。在一九二九年受人尊敬的爱德华,布朗 ( Edward Brown ) 竟也公开发表「番鸭肉的独特香味」一文。这谬误之所以渊远流长,很明显是因为这些学者都不明究理地沿袭前者的说法,却没人愿意用鼻子去闻一闻。
对於番鸭的名字,有更多奇特的推论。有人说 muscovy 是 Muysca 的误传,意指一支住在尼加拉瓜蚊子海岸的印地安族 (14)。也有人说是 Musica 的误用,意指哥伦比亚的一支印地安族 (15)。此两假说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和这些印地安族接触的几乎都是西班牙人;而西班牙人通常都会用一些组合名字,如巴多.卡瑞罗等。Jeffery 有关墨西哥 muscovy 的说法也是受长期使用 muscovit duck 的影响。
巴封 ( Buffon ) 认为 muscovy 是 Albin 的误译,并於一七五○年在其 Historie naturelle des oiseaux 一书中,毫不留意地把拉丁文的 Ana moschata ( 番鸭 ),译成法文的 Canard de Muscovie (16)。在本世纪早期,几个卓越的美国水禽权威避免了 muscovy 用法之不当,又使此名无法成功地转为「巴西小野鸭」之名称。( 文德菲为强森提出 )
Muscovite 或 Muscovy 字名之使用,似乎十七世纪普遍见於英格兰 (18)。於一六五七年在前往巴贝朵斯的途中,曾指出涂了猪油的 Muscovia ducks ( 番鸭 ) 是一种绝佳的烤肉 (19)。巴封亦曾提及夏洛洛特曾於一六六八年食用 Muscovita。而 muscovy 一名可见於约翰.雷之经典「The Omitholgy of Francis Willughby」一书,本书是他於一六七八年翻自拉丁文及编集而成的 (20)。
注 解:
1. Johnsgocrd 并未将 Hartlaubi 列为番鸭属之中,但我检视过照片发现它与 Moschala 在外表上极为相似。Gameninole 观察发现这些鸭的行为,尤其头部颈部的运动,以及栖息於树枝或伸出水面的样子都会令人联想到番鸭。
2.有些报告指出,番鸭与菜鸭属於两不同种的动物,故其後代不见繁殖能力,但公菜鸭与母番鸭交配所生的母鸭却能产蛋,只是经 Gomot 作胚胎学研究之後证实,所产下的蛋无法孵出雏鸭。
3. Lalchman 认为这是番鸭的俗名之一,因为番鸭数量很多,它在此地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如:麝香鸭、中国鸭或日本鸭等,由此看来,他们似乎不确定番鸭真正的来源。
4.也许是西班牙人为了表扬其在典礼上的用途,Fitiner 不确定 Moyon 或 Nahuall 是否有其他番鸭的印名,而 Whitely 认为 Quetzalcahauhti,珍宝鸭等番鸭名,日前被改为皇室鸭。
5.葡萄牙话「Morreco」意指沼泽地,Marcgrarieus 则以拉丁文「Mareca」来形容水边的鸭,直到最近 Marveco 一词在墨西哥,被用来作为美国水鸟的名字。
6. Hollander 博士解释说:「Canard d'lndie 是指印地安,或是印度、西印度群岛或是东印度群岛并不清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也是把当地的番鸭视为印度鸭。」Buffon 提到:「在美洲番鸭肉很受欢迎,且大量地饲养番鸭,所以美洲也是番鸭来源之一,番鸭也被命名为印地安鸭。」但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後的 270 年,Buffon 仍不确定土产番鸭真正来源,他说:「我们仍不知此种动物的起源究竟在那里。」
7.有些作者会引用 Wilughby 及 Ray 的学说,Wilughby 是一位优秀的自然学家,他曾是 Ray 的学生,後来成为 Ray 的赞助者,Wilughby 及 Ray 分别研究动物及植物的自然历史,在 Wilughby 去世後,Ray 将他的作品出版发行。
8. Alcirocardi 是一名伟大的义大利自然学家,他以开罗鸭为证,说明番鸭是由非洲传入欧洲的。
9.在德国餐厅,Flvgewen 是菜的名字。
10.在德国以土耳其鸭为其命名,表示它来自於土耳其。
11." Poi Chia ″ 这个名字,一看便知道是由当地的中国人来饲养的鸭,而它的意思易被人误会,似乎从土番鸭的意思变为番鸭。
12.很多人因牛津英文字典而误解,番鸭因具麝味 ( Musky ) 因此被称为麝香鸭 ( Muscory )。
13.当时的人似乎很喜欢麝香这个字,故常以麝香来形容各种不同的动植物,但光有中国的麝香鹿以及澳大利亚的麝香鸭,符合这个形容。虽然麝具刺激性,但不是每个人都讨厌。
14. Phillips 引用 Hill 的说法:它们最早在尼加拉瓜的蚊子海岸被发现,这里是 Muysca 印地安人的故乡,故为番鸭命名为 Muscory,之後番鸭的名字才变成 Muscory。
15.可能是 Phillips 写给 Hunbodft 的美洲赤道地区游记。
16. Phillips 指出拉丁文的 Anas moschata 被误翻成法文的 Oiede Muscoviro,Donkin 也发现 Albin 所指的麝香鹅并不是番鸭, Phillips 又提出麝香鸭的命名,其实与麝香并无太大关系,而 Azara 也说番鸭并不会分泌麝香,并指正 Buffon 的误会。
17. Robinson 及 Oscar Grow 的说法。
18.番鸭已成今日被广泛使用的俗名。
19.参见牛津英文字典,第五卷,120页,及 Doyton 的家畜的演化。
20.在 Ray 1713 年死後出版的作品里,我想出版者一定花了不少心力来删出所有番鸭与 " Muscovia ″这个地名有关的叙述 ( Ray 误以为这个地方位於黑海里海之间 )。
中国畜牧杂志第五十四册合订本
1995年七月号至1995年十二月号
第 27 卷 (95) 第 11 期 ( 131 ~ 136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有,非经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