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艾美属球虫之病因学、病理学及免疫学

(下)

                                                                          费昌勇

国立台湾大学兽医学系

  

四、鸡艾美属球虫之免疫学

    球虫病对养鸡事业造成之损失甚大,故数十年来,人们一直努力研究此病之控制法。自始至今,主要之控制法一直为化学疗法。使用药物固然有效,但由於抗药株的不断出现,迫使药厂必须不断地研究新药,增加养鸡成本。因此学者们即进行其免疫之研究,冀以利用免疫来控制本病。至今虽然已有许多免疫之研究报告,但仍有许多问题,诸如∶(1)活虫免疫过程中有爆发全面感染之危检;(2)免疫接种时影响增重;(3)免疫力无法持久等。

    球虫免疫效果之估计,有两种标准;一为临床免疫 ( Clinical   immunity ),即以球虫免疫之鸡经攻击後,以其临床致害为标准来评定免疫效果。另一为完全免疫 ( Complete  immunity ),即视球虫於攻击经免疫之宿主後,是否可在宿主体内完成其体内繁殖期 ( 是否排卵囊 ) 为评定免疫效果之标准。咸认为球虫可导致宿主建立保护性免疫之抗原并非生活史中之所有抗原。故早在 1978 年 Rose 即提出功能抗原 ( functional  antigen ) 之名词。即指其体内生活史中可导致保护性兔疫之抗原 ( 次单位疫苗抗原 )。

    就临床免疫而言,任何一种球虫单次接种鸡後均可建立若干程度之免疫力。但要达到完全免疫之程度,则须随种之异而调整免疫之追加次数和接种量 ( 表 2 )。仿此,建立免疫所须之时间及免疫建立後可维持之时效,亦随种别和免疫之计划而异。球虫之生活史十分复杂,其功能抗原究竟在生活史中那一时期至今尚未十分明了。近年来在生物科技之新方法研发下已有进展。

  

表 2∶鸡 Eimeria 属球虫之免疫强度

Immunising  Potency  of  Eimeria  spp  of   the  fowl

( Rose.  1976 )

  

  Immunising

  abillty

  

  

  Species

  Doscs  of  oocysts  necessary

  to  induce   complete  immunity

  Magnitud          eNumber

  Very  high

  High

  

  Moderate

  Poor

  

  E.  maxima

  E.  brunetti

  E.  praecox

  E.  acervulina

  E.  tenella

  E.  necatrix

  Small                 1

  Small                  1 - 2

  Fairly  large           1 - 2

  Large                 2

  Large                 3

  Large                 3

  

    1.田间宿主与鸡球虫之关系

    许多田间试验之结果与实验室之结果不符。最好之例子为 E.  maxima。虽然已确知其为鸡球虫中抗原性最强者,但本虫在田间却甚为普遍。Joyner 和 Norton ( 1976、1986 ) 发现每天少量接种 E.  maxima 卵囊 ( 此种感染法称 trickle  infection ) 所建立之免疫较等量一次接种之效果强且持久。在田间,卵囊对鸡之感染正符合此一感染方式,应该会产生强而持久之免疫。然而,E.   maxima 之卵囊却常常出现於鸡舍中。显然,田间尚有其他干扰因子之存在。已知之因子有∶(1)化学药物;(2)其他球虫之并发感染;(3)其他微生物之感染;(4)寄生虫抗原性之变化。

    (1)化学药物∶已知有某些化学药物会造成免疫抑制 ( 表 3 )。

  

表 3∶抑制非特性免疫反应功能之抗生素

抗  生  素

吞  噬  作  用
驱化作用 吞噬作用 噬菌作用
Aminoglycosides类         
streptomycin         
Kanamycin         
gentamycin (4) (1)              
amikacin (4)              
tobramycin (4)              
amphotericin  B (4)              
bacitracin (4)              
  
Penicillin类         
benzyl  PNC         
ampicillin    (4)           
carbenicillin         
amoxycillin       (5)        
  
Cephalosporins类         
cephazolin       (3)        
cephalotin       (3)        
  
Chloramphenicol (3)            (3)        
florfenicol    (4)           
  
Tetracylines (4)         (4)         (4)        
tetracyline (4)         (4)         (4)        
  
Macrolides         
erythromycin (5) or (3)       (3)        
clindamycin         
josamycin (3)            (3)        
  
Rifampicin (4)         (3)         (2)        
Sulfonamide  and  TMP         
( trimethoprim )         
sulphamcthoxazole       (3)        
trimethroprim ( TMP )       (4)        
TMP + sulpha       (1)        

            说明∶

            1.表示低浓度会抑制,高浓度不影响。

            2.表示低浓度、中浓度不影响,高浓度会抑制。

            3.表示低浓度不影响,高浓度会抑制。

            4.表示无论任何浓度会抑制。

            5.表示无论任何浓度均会促进。

  

    (2)其他球虫之并发感染∶Rose 和 Long ( 1962 ) 发现以 E.  maxima 免疫之鸡,当感染 E.  acervulina 後,使不再制造抗 E.  maxima 之抗体,而转向制造抗 E.  acervulina 之抗体,使过去 E.  maxima 之免疫无效。另 Aug  ustine 与 Danforth ( 1986 ) 以寄生於小肠下侧之球虫免疫鸡後,当再攻击寄生於小肠上侧之球虫时,感染量会超过未曾感染球虫之对照组鸡。故当鸡同时感染数种球虫,或持续在数种球虫不断感染之环境下,其免疫反应会变得十分复杂,而与实验室之结果不符。

    (3)其他微生物之感染∶已知马立克病 ( Rice  and  Reid,1973 ) 和甘保罗病 ( Anderson  et  al. 1976 ) 均会抑制免疫反应而增加鸡对球虫之感受性。

    (4)寄生虫抗原性之变化∶Long 和 Millard ( 1979 ) 发现以某地区分离之 E.  maxima 所免疫之鸡,对其他地区分离之 E.   maxima 仍有相当程度之感受性。显示同种间亦会因地区之差异而有不同之功能抗原。在田间,鸡所感染之卵囊多由具有部份程度免疫之鸡所产生,故持续而缓慢之抗原性变化是可能发生的。

    上述以外的干扰因子可能还有,唯尚不清楚。已知的因子可解释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不符之原因。

    2.球虫疫苗

    理想之球虫疫苗应有下列结果∶

    (1)免疫力强且持久;(2)对多种球虫均有预防效果;(3)对宿主无害。目前之成果距此目标尚十分遥远。兹将已有之结果简述如下。

    (1)死虫疫苗∶无人使用。

    (2)活虫疫苗∶使用强毒卵囊免疫固然容易,但由於球虫之抗原性随种而异,且具免疫竞争性,故免疫计划不易拟定。美国之 Edgar 曾推出多价性球虫疫苗 ( Coccivac ),至今尚在使用。其使用时必须严格观察鸡之反应,并须适时投药。其於田间使用之效果,亦常有产卵率减低、增重慢等反应 ( Reid,1978 )。在减毒球虫疫苗方面,最初是仿牛肺虫 ( Dictyocaulus   viviparus ) 疫苗制做法制造。牛肺虫减毒疫苗是以 X 光照射第二期仔虫。当此第二期仔虫接种牛後,於牛苹体内脱鞘形成第三期仔虫时即告死亡。牛可因此建立免疫,且无致害。故过去有人仿此法用於球虫 ( Ali  et  al . 1972 ),并宣称效果良好,但仔细检查其资料,可知照射仅是杀死部份卵囊,而并未减毒。且其所排出之卵囊与一般强毒卵囊无异 ( Scupin,1971 )。Singh 和 Gill ( 1975 ) 指出以 E.  necatrix 大量卵囊照射 X 光後,接种之结果与少量正常卵囊接种之免疫力及致害性相似,故现无人使用。另有人将卵囊或胞子虫以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冀以限制球虫之发育部位,而得到不排卵囊但获得免疫之方法,结果显示此法接种後,仍可在肠内之固有寄生部位建立感染。若自盲肠接种 ( E.  maxima、E.  acervulina、E.  mivati、E.  praecox ) 则球虫亦仍可在其固有之寄生部位建立感染,故知改变接种部位无法成功。

    真正之减毒疫苗有二,一为英国制造之以鸡胚胎驯化之减毒球虫株 ( E.  tenella,TA  strain ) ( Long,1972a )。另一为美国 Jeffers ( 1975 ) 及日本 ( Kawaguchi 等 1988 ) 所育成之早熟株 ( E.  tenella )。二种方式育成之疫苗病原性均低,且均能完成其体内敏殖期并排出卵囊。其第二代之裂殖体均发育不良 ( 此为病原性低之主因 )。二者均能抵抗田间或实验室强毒球虫株,且二者之减毒性均十分安定,但至今并无成品问世。

    在球虫抗药性遗传之研究发现球虫当大小配子结合时,具有抗药性之配子可将其抗药性基因传给无抗药性之同种异株,此可能是上述减毒疫苗未商品化之原因。

    (3)次单位疫苗∶此类疫苗发源於近年来之生物科技技术及观念。由於球虫之生活史复杂,抗原种类在 2,000 种以上,且随生活史进行中陆续释放。多变化之抗原使得寄生之免疫系统繁乱,所生产之抗体种类多且杂,故效果不好。新的观念是自这些抗原中以单株抗体选择球虫最弱之处,再自其 DNA 中切割该段抗原之对应 DNA 片段,以 lambda  phage 制成质体植入大肠杆菌中大量生产。本法已有研究报告,但尚未商品化 ( Danforth,共 5 篇报告 )。

    (4)自然免疫∶此类防治观念是以育种法建立非特异性之无感受性鸡群。作法有二∶1.同种育种法∶自现有鸡种中选拔对球虫无感受性之遗传因子後代。此法之优点为可对抗球虫,缺点为必须放弃部份优良因子;2.异种育种法∶将珠鸡或 Japanese  quail 与鸡杂交所得後代,对二者之球虫均无感受性,缺点为孵化率低。

    (5)交叉免疫∶基本上球虫对寄生之特异性甚强,但仔细寻找仍然可寻得具交叉免疫之球虫。如将火鸡之 Eimeria  adenoeides 接种鸡,对鸡之 E.  tenella 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好。

五、结  论

    任何一种生物均有他最弱之处,球虫自不例外。目前生物科技的进展已使得我们可以有方法可循。唯因球虫之 DNA 太大,使得研究上较其他病原体费时,但恒久忍耐的去追寻,则必有寻得的一天。

    ( 台湾氰胺公司提供 )

  

中国畜牧杂第五十四册合订本

1995年七月号至1995年十二月号

第 27 卷 (95) 第 7 期 ( 59 ~ 63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社所有,非经本公司
及该杂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