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魚類的寄生蟲(Ⅱ)
魚類寄生蟲的分類
魚類的寄生蟲種類繁多,不同的寄生蟲有不同的寄生方式與繁殖方法,要做好寄生蟲的防治,得先了解這些寄生蟲的特性;由形態特徵去分辦屬於何種寄生蟲,了解這些寄生蟲如何繁殖寄生,才能找出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期專欄試著由分類上簡單介紹一些台灣常見的魚類寄生蟲,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這些寄生蟲於分類上是屬於何種寄生蟲。
一、原生動物界
於過去的分類方法,原生動物被歸為原生動物門,今則另外獨立出來為原生動物界,其特徵為單一細胞所構成的個體,能行無性的分裂生殖或有性的結合生殖,需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其形態特徵,一般通稱為原蟲。
原生動物可分為七個門,其中有五門會寄生於魚類造成病害,為魚類最常發生的寄生蟲疾病。
1. 肉足鞭毛蟲門:
具鞭毛或偽足,台灣較常發生的有:
(1)卵圓鞭毛蟲:主寄生於海水魚類的體表與鰓。
(2)口絲蟲:主寄生於淡水魚類的體表與鰓。
(3)六鞭毛蟲:常寄生於淡水魚類的體表、腸道、膽囊等各種臟器內,於慈鯛科觀賞魚類較常見。
2. 頂生孢子門:
具卵囊(oocyst),內有生殖芽胞(sporozoite),如艾美球蟲,會寄生於腸上皮組織,台灣少發生。
3. 微孢子蟲門:
為單一細胞孢子,具極管、極帽等微細構造,行細胞內寄生,可寄生於各種臟器與肌肉組織,造成組織變形。
(1)鰻魚凹凸病。
(2)香魚微孢子蟲病。
4. 粘液孢子蟲門:
孢子為多細胞孢子,具一個以上的極囊及殼膜,常寄生於鰓組織,如鯉科魚類的粘液孢子蟲。多數粘液孢子蟲對魚類影響不大,大量感染時才會造成傷害。
5. 纖毛蟲門:
生活史中會出現纖毛,能行分裂生殖與接合生殖,種類最多,有的為共棲常在性,有的則具傳染性,較常見的有:
(1)斜管蟲:常寄生於體表與鰓。
(2)白點蟲:可寄生於淡水魚類的體表與鰓,具傳染性,於春秋常發生嚴重感染。
(3)海水白點蟲:可寄生於海水魚類的體表與鰓,水溫20℃以上時常發生感染。
(4)車輪蟲:於淡海水中皆有類似品種,於有機質多的池塘常大量發生,造成病害。
(5)杯狀蟲:於淡海水中皆有類似品種,常附著體表與鰓,同樣易發生於有機質多的池塘。
(6)鐘形蟲:於淡海水中皆會發生,魚類多半因為體表先有傷口才容易發生附著寄生,蝦則於脫殼不良時易發生。
二、扁形動物門
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無體腔,缺肛門、骨骼、循環系與呼吸系,多為雌雄同體。
1. 單殖吸蟲綱:
生活史不需中間宿主。形小主寄生於鰓或體表,於淡海水皆有類似品種,養殖魚類常發生大量感染。
(1)三代蟲:為卵胎生,常寄生體表與鰓。
(2)指環蟲:為卵生,常寄生鰓部,不同種類魚隻有不同種類的指環蟲寄生。
2. 複殖吸蟲綱:
種類繁多,具複雜的生活史,需一個以上的中間宿主,於魚隻可發現成蟲或後尾蚴,台灣較常發生的有:
(1)異形吸蟲:魚類為第二中間宿主,後尾蚴常寄生於淡水魚類的鰓組織內。
3. 絛蟲綱:
生活史中至少需要一個中間宿主,魚類常為中間宿主,但也可為終末宿主,如頭槽絛蟲常感染一些觀賞魚類,於養殖魚類較少見。
三、囊蠕蟲門
體兩側對稱,具假體腔與腸道,以線蟲綱較重要,魚隻可為終末宿主或中間宿主,觀賞魚類有不少種類的線蟲可不經中間宿主直接傳染,養殖魚類則以鰻魚的鰾線蟲較常發生,鰾線蟲需以橈腳類為中間宿主。
四、棘頭蟲門
體呈長圓柱形,具可伸縮的吻,上有許多角質化的鉤,雌雄異體,不具腸道,多寄生於魚隻的腸道,生活史中至少需要一個中間宿主,於海水魚類較常見,台灣養殖魚類則少發生。
五、軟體動物門
淡水雙殼類的軟體動物如珠蚌的幼生期─瓣鉤幼蟲,會附著於魚類的鰓或體表,寄生數個月後形成幼蚌即會離開魚體回到水中生長,一般影響不大。
六、環節動物門
如魚蛭,於淡海水中有不同品種會寄生魚隻,體腔由結締組織構成,呈環節狀,具前吸盤與後吸盤用以固著與行動,具完整的消化系統,雌雄同體,幼蟲於卵繭內孵化,即可吸食血液,常為一些血中原蟲的病媒。
七、節肢動物門
魚類節肢動物門的寄生蟲皆屬甲綱,常寄生體表或鰓腔,兩側對稱具分節及附肢,體被幾丁質的外骨骼,雌雄異體。
1. 魚蝨:
淡海水中有不同品種,體呈扁平被有甲殼覆蓋胸與腹節,具4對泳足能游泳更換宿主,雌蟲產卵於池壁或水生植物上,幼蟲似成蟲不經變態即可找尋宿主寄生。
2. 箭蟲:
雌蟲寄生於淡水魚類的體表或口腔,體延長呈蠕蟲狀,頭部特化呈錨狀,穿入魚體固著,故又稱錨蟲。
3. 大角魚蝨:
寄生於鰓腔,形小,需以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待續)
飼料營養雜誌(p.108∼110)─龍門水產、九七年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