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中添加脂肪對肉豬生長成績之影響

Ⅰ、脂肪的簡介

        廣義的油脂通稱為脂質,包含有油類(Oils,由脂肪酸與甘油結合之脂,室溫下為液體),脂類(Fats,同油類但在室溫下為固體),蠟類(Waxes),及複合脂類,脂質為組成生物細胞所不可或缺的成分。

一、油脂的組成

        1. 主成分:三酸甘油脂為大多數油脂的主要成分,通常約佔95%。

        2. 副成分:

        a. 單油脂(Monoglyceride)與雙甘油脂(Diglyceride)。

        b. 磷脂類(Phosphatides)係甘油與脂肪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

        c. 游離脂肪酸(Free acid)油脂經水解所產生之有機酸。

        d. 固醇類(Sterol)油脂不皂化物之主要成分。

        e. 維生素E又稱生育醇,為植物油脂少量成分之一。

        f. 色素植物油脂多包含有各種天然著色劑,如葉綠素。

        g. 維生素A、D魚肝油及奶油,含有多量之維生素A、D。

        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脂中,分子量約650-970,脂肪酸約佔全分子量之94~96%,多數動物油脂在常溫下為固態,而多數植物油(椰子油、棕櫚油除外)及魚油則為液態,這乃是因為固態油脂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的緣故。

        脂肪酸的碳原子由單鍵結合者稱為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其中又依碳數的多寡而分低級飽合脂肪酸及高級飽合脂肪酸,前者碳數在10個以下,為揮發性液體,而後者碳數在12個以上常溫時為固體。(Pettigrew and Moser 1987.)

        脂肪酸的碳原子由雙鍵結合者稱為不飽和脂肪酸,含兩個以上雙鍵者又稱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而其亞麻仁油酸(Linoeic acid)、次亞麻仁油酸(Linolenic acid)、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由於動物體無法合成這些脂肪酸,因此在營養上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詳見表一。

表一、各種脂肪酸之分子式與性狀

名稱 分子式 融點℃ 存在

乙酸(acetic acid)

丁酸(butyric acid)

己酸(caproic acid)

辛酸(caprylic acid)

癸酸(capric acid)

CH3COOH

C3H7COOH

C5H11COOH

C7H15COOH

C9H19COOH

16.6

-5.5

-3.0

16.5

31.4

醋、醃菜

奶油、醃菜

奶油、醃菜

奶油、椰油

奶油、椰油

月桂酸(lauric acid)

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ctic acid)

硬脂酸(stera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豆油酸(behenic acid)

掬焦油酸(lignoceric acid)

蠟脂酸(cerotic acid)

蜜蠟酸(melissic acid)

C11H23COOH

C13H27COOH

C15H31COOH

C17H35COOH

C19H39COOH

C21H43COOH

C23H47COOH

C25H51COOH

C29H59COOH

44

54

63

70

77

82

86

89

91

 

奶油、鯨油、椰油

奶油、花生油

一般植物油

一般植酸油

奶油、豬油、花生油

植物油

花生油

毛脂、蜂蠟

肉豆蔻腦酸(myristoleic acid)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芥酸(euric acid)

C13H25COOH

C15H29COOH

C17H33COOH

C21H41COOH

液態

16.0

33.5

奶油、鯨油

鯨油、動物油

一般動植物油

芥末油、菜子油

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

次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clupanodonic acid)

EPA(eicospentaenoic acid)

DHA(docosahexaenoic acid)

C17H31COOH

C17H29COOH

C19H31COOH

C21H33COOH

C19H29COOH

C21H31COOH

-5

-11

液態

液態(-78)

液態

液態

一般動植物油

黃豆油、亞麻仁油

花生油、玉米油、豬油、牛油

魚油

海水魚油

海水魚油

二、脂肪的重要性

        1. 油脂為禽畜必須脂肪酸的來源,如果缺乏的話,造成皮膚乾燥,脫皮、肝脂退化等現象。

        2. 脂肪酸為高熱能的來源,TDN或代謝能為玉米2.5倍,故油脂的添加,較易製造高熱能配合飼料,因而改善換肉率促進生長。(Maynard et. al 1979).

        3. 油脂具有額外熱量效應(Extra caloric effect)除本身具有熱能外,並可改善其他成份之吸收,一般而言牛油比豬油、植物油低但與豬油、植物油混合後可改善本身脂肪酸利用率。

        4. 油脂特殊生熱效應低(Specific dynmatic effect)因為代謝脂肪之能量所須較少,而代謝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所須能量較高,故油脂的熱增值(Heat increment)較低,可得較高之淨能,故添加脂肪可減少因代謝而造成之體溫上升,故在高溫環境下增加對熱的抵抗力。

        5. 油脂可提高適口性。(Leibbrand et al.1975).

        6. 油脂可避免粉塵,添加2-3%脂肪,除防止塵埃外,又可改進飼料外觀,增加商品光澤。

        7. 油脂可提高粒狀飼料的生產效應,減少機械磨損。

        8. 油脂可改善色素及脂溶性維生素之吸收利用。

        9. 營養濃度高的飼料使用脂肪可降低成本。(Cermark and Ross 1978)

三、脂肪的消化吸收與腸胃生理

        1. 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必須脂肪酸的最適量為日糧代謝能的0.26%(ME).(Chrrisensen 1985)。

        2. 在肉豬飼料中添加脂肪對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在小腸中的消化與吸收效率提高。(Saur et al 1980. Just 1982.)。而由於以上結果,在飼料中添加脂肪所獲得的總能量會比所預期的要高,我們稱為熱量效應。(亦就是除本身具有熱能外,並可改善其它成份的吸收)。

        3. 當脂肪當作豬隻能量來源其消化率受飼料中脂肪酸的組成而影響,即(不飽合脂肪酸/飽合脂肪酸的比例)。飼料中的U/S比例,由圖一印證。可證實1.5是較理想的比例。

wpeF1.jpg (21840 bytes)

        4. 由3. 飼料中U/S比大於1.5則脂肪的消化率相當高平均為85~92%,U/S比例低於1.0-1.3則消化率由35%~75%,依此基準在飼料中添加5%的牛脂於以玉米為主的飼料中較大麥為主的飼料,消化率高10~15%,因此二種飼中的U/S比分別為1.5和1.3。由此可證明前述之講法(Stahly et al 1984)。見表二。

表二、總飼料脂肪酸含組成對脂肪消化率之影響

飼料組成 脂肪消化率
基礎飼料 脂肪添加 U/S比 (%)
玉米─大豆粉

大麥─大豆粉

玉米─大豆粉

大麥─大豆粉

牛脂

牛脂

黃豆油

黃豆油

1.5

1.0

4.8

4.0

85-92

70-85

90-95

90-95

                                                                                                             Stahly(1984)

        5. 如果飼料中的U/S比大於1.3(則消化85-90%),每公斤脂肪就有代謝能(ME)為7.5 Mcal(85%)至7.96 Mcal,JUST(1982)報告指出DE(可消化能)的94~96%為代謝能,參考表是取材Stahy(1984)的實驗報告與假設的U/S比為1.3所獲至之代謝能在7.50-7.96 Mcal/kg相吻合,證實了推論。見表三。

表三、豬隻脂肪來源的代謝能量

脂肪來源 總飼料U/S比 代謝能(Mcal/kg)
牛油

豬油

黃豆油

玉米油

平均

1.3

1.5-1.7

5.1

5.4-5.6

 

7.88-7.90

7.70-7.99

7.28

7.36-8.15

7.75

        6. 豬隻飼料中添加椰子油50%與大豆油50%會使小腸內絨毛變長變圓,較單獨添加可可油或大豆油均來的長,因此我們得知飽合脂肪酸與不飽合脂肪酸混合添加具有較高的脂肪消化率。(D.F.L;Thaler et al. 1990).

        7. 此外,小豬對脂肪的代謝能會因脂肪來源與鈣含量有關聯性影響。(Khlil, Lamkey et al.1993)

        8. 脂肪用於飼料要考慮的方面是如何處理脂肪不溶於水的部份,這將會影響豬隻消化吸收的程度。這點在其他營養素較不易發生。

Ⅱ、飼料中添加脂肪對肉豬的影響

一、脂肪對初生仔豬的影響:

        1. 仔豬初期由初乳而獲得較高量的脂肪,因而增加其存活率與仔豬活力,仔豬對中鏈脂肪如C8:0具有代謝能力,而對長鏈的脂肪如C18:1的三酸甘油脂的代謝能力較弱。(Pettigrew et al 1988).近來的研究更指出,提供中鏈的脂肪酸將會增進仔豬的存活率並續而增肉質。見圖二。

wpeF3.jpg (29894 bytes)

        中鏈甘油脂(中鏈脂肪酸)對早期離乳仔豬的前兩週的生長表現均有增進。(Tokach* et al.1989)。

        此外,在(Cera, et al. 1989)的研究報告指出飼糧中添加椰子油能使仔豬對中鏈脂肪酸的消化利用及氮的利用,及生長速率均增加、並增進胺基酸的利用。

        2. 事實上資料顯示仔豬可應用本身用來維持衡定能量的1/3的脂肪也就是每12小時以口劑量6g/kg體重(中鏈脂肪酸),而能充分應用。(Leppine et al 1986, Odle et al.1987)。

        3. 飼糧中添加脂肪對仔豬的飼料利用效率能夠提高,但對ADG(每日增重)卻沒有影響,亦就是證明對生長速率沒有影響。(Tokach* et al.1990)

        4. 此外,脂肪在初生仔豬的能量代謝扮演著維持葡萄糖衡定的角色,並有維持體溫的功能,因此在母豬的飼糧中必須有足夠脂肪才能在初乳中提供仔豬足夠的能量。(Dioidch et al 1991). 見表四。

        而另外必須注意的是,在仔豬飼糧中混合鈣與玉米油其效果在ADG(平均每日增重)的效果比鈣混合於獸脂好(Khail* et al.1993)。

表四、仔豬餵飼高、中、低脂肪含量初乳對其生長之影響

項目 高脂初乳 正常初乳 低脂初乳
出生體重 1150 1220 1225
屠宰體重 1348 1400 1361
增重/平均體重ac 160 137 105
總初乳攝食量/平均體重b 306 319 341
總能量攝取/平均體重a 497 360 269

二、脂肪對生長豬的影響:

        1. 在生長豬階段飼料中添加脂肪應把握兩項原則:

        a. 要能增加增重與飼效。

        b. 要能增加適口性。

        2. 生長豬飼料中脂肪添加量以不超過3%為準,較適合的方式為添加以30%為最高量的游離脂肪酸含量,而其中動物油脂與大豆油添加比例為50:50。

        在豬隻餵以大豆油與椰子油的混合比例為50:50的混合油脂會增進小腸對短鏈脂肪酸的吸收,也會對生長豬的ADG(平均日增重)有所增進。(Li* et al 1993)。

        3. 有一點我們必須了解,生長豬的日糧中添加脂肪並不會明顯的增加這階段的增重,然而會些微影響攝食,但卻使飼效明顯提高了。

三、脂肪對生長肥育豬的影響:

        1. 在生長肥育期豬須強調重點

        a. 增加增重與飼效

        b. 對背脂及上市重量的影響。

        2. 在添加量方面Moser 1977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脂肪添加量在3%左右,攝食量會些許增加,但如果添加量超過3%則攝食量降低,因此添加量在3%左右,是較為適合的量。

        添加脂肪,對飼料利用效率有明顯的增進,且約略可增加5%的日增重,而平均背脂也隨著脂肪的添加而顯著的增加其厚度。(Moser 1977)。

        3. 在肥育豬階段,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可達40%左右,而動物性油脂獸脂與大豆油的比例為60:40為較佳,如果擔心軟肉產生,可將比例調整至70:30,如此可避免其不飽合程度。

        4. 順便一提的是,在生長肥育豬階段,添加3%的脂肪於飼料中可增進其生長成績,如果飼料中含有高纖維(4%oat),則無此種表現。(Myer and Combs 1992.)

        b-1. 脂肪對屠體的影響:

        在豬肉肉質中常出現豬肉外觀看起鬆弛且呈油狀的外觀我們稱之為軟肉。其行成原因,乃脂肪中不飽合脂肪酸含量較高,在植物油除棕櫚油含量較高其它均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因此當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對的會導致屠體背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亦高,尤其是C18:2(亞麻仁油酸)含量會增高,也就是飼料中脂肪越多,背脂越厚。

        因此,飼料原料會直接影響到豬隻屠體的脂肪酸含量,而避免軟肉形成方法為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而其用量在單元IV.中會再說明。而(Reid 1983)的研究報導中指出較精肉型豬驅向軟肉的機率較高。

        b-2. 脂肪對肉質的影響:

        據(Devool et al 1991.)的研究,肌肉內脂肪含量以2.5-3.0%為最佳),(無論在風味、嫩度上均是較佳的選擇)。

        而肌肉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對豬肉吃起來的口感有決定性的影響,而肌肉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也會因飼料中添加脂肪而增加,並進而提高其口感。(Smith and Carpenter 1976, Crom-well et al, 1978)。見表五。

表五、肌肉脂肪影響烘烤後豬排之口感評分表

肌肉內含脂肪百分比 數量 口感評分
平均 範圍 風味 嫩度 可接受程度
0.86 <1.0 14 0.8 0.6 0.0
1.24 1.00-1.49 74 1.6 1.7 1.2
1.73 1.50-1.99 36 1.7 1.9 1.4
2.37 2.00-2.49 29 1.9 2.2 1.9
2.76 2.50-2.99 12 2.5 2.7 2.3
3.94 >3.0 33 2.3 2.7 2.3

        因此我們在改進肉質方面的做法,在育種方面我們可選用以Duroc為育種品系的參考,因此品系所肌肉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最高,已由實驗證明。(Wood et al 1988)。

        另外,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植物中含有高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少量多不飽合脂肪酸,所以會導致肉質降低。(Johnson et al 1992)。且肌肉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含量愈高則其屠體重與肥度均會隨之增加,此點業者應考慮其經濟上之效應。

Ⅲ、不同溫度下飼料中添加脂肪對肉豬的影響

        1. 在不同溫度下飼料中添加脂肪對肉豬的影響,在(Stahly and Cromwell 1979)所做的實驗中得到一些結果,亦就是豬在中溫(22.5℃)高溫(35℃)溫度下添加5%油脂實驗觀察其結果,結果顯示在中溫(22.5℃)下導致代謝能提高3%能量利用效率提高6%,屠體背脂6%,而高溫(35℃)時分別為5、9、8、7%,相反地,在低溫的環境下(10℃),效果卻不佳,分別為 -2、-2、0、4%。由(Sathly and Cromwell 1979)所測得在中溫環境下豬每攝食1g可消化脂肪,屠體背脂會增厚0.034-0.036mm,可做為大家參考。見表六。

表六、豬隻處於冷(10℃)、中溫(22.5℃)和高溫(35℃)環境下添加脂肪的效果

溫度(℃)

脂肪添加(%)

10 改變 22.5 改變 35 改變
0 5 0 5 0 5
每日代能攝取 114 112 -2 100 103 +3 72 77 +5
每日增重 99 98 -2 100 109 +9 66 75 +9
代謝能攝取/增重 116 116 0 100 94 -6 114 106 -8
屠體背脂 93 97 +4 100 106 +6 85 92 +7

(1)Sthly and Cromwell(1979)

(2)玉米-大豆粉飼料添加5%玉米澱粉或牛脂

(3)豬隻性能以22.5℃未添加牛脂者為標準:100

        2. 由1. 的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因為脂肪的食餘熱較低,因此在中溫及高溫環境下均極為有利,反之,在低溫環境則較差。(Stahly 1984)。

        但在高溫(32℃)時會導致豬隻攝食量降低約8%,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飼料中添加60 g/kg體重的脂肪,會產生7-9%較高的生長速率,而飼料利用效率的增加,也有這種趨勢。(Atinyao* and Dukin et al 1992).。見圖三。

        3. 附帶一提的是降低液間溫度,在離乳可增進其攝食量,而其中又因所添加獸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Brume* and shelton 1990.)。

wpeF4.jpg (19028 bytes)

Ⅳ、飼料中添加脂肪與其它營養素的交互作用

一、維生素E:

        1. 維生素E可用來抑制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因此如果飼料中添加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的添加絕對有必要,用量為0.6 mg/g linolic(18:2)acid,但如果是植物油,因其富含維生素E所以可以不用添加。(Whitemore 1993.)。

        2. 不飽和脂肪酸中含雙鍵比例高易於氧化,研究指出飼料中添加Cornoil(玉米油)會增加離乳仔豬血中維生素E損失率。(Dove 1991)。因此建議每克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價於2.5 I.U.維生素E才足以防止維生素E與硒缺乏症。(Jessen 1988)。

        在(Coelho 1991),的研究報告指出1g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如亞麻仁油酸)可破壞維生素E與3000IU維生素A,因此每增加1g不飽脂肪酸必須增加維生素3 I.U.。

二、胺基酸、蛋白質與礦物質:

        1. 高量的礦物質如Ca、Mg會降低長鏈脂肪酸的消化(Cheng Morehouse and Devel 1949),日糧中添加(高可消化脂肪)對礦物質吸收幾乎沒有影響。(Jorden and Weatherup 1978)。

        2. 豬攝取長鏈脂肪酸,並不會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力(Just, 1982 and Saner et al)除了攝取中鏈脂肪酸(Jorden and Weathrup 1976;DeWild,1981)。

        3. 離乳豬而言如須達到最大瘦肉組織增重,就必須把Lysine(離胺酸)的濃度升高,才能獲得相同結果,不管是在冷(20℃)、或熱(32℃)情況是一樣的。

        4. 飼料中添加脂肪對必須胺基酸的攝取,無影響但由於攝食量減少,須注意其它營養成份之濃度。

三、纖維及其它:

        1. 高量的纖維,對豬的能量利用在飼料中有添加脂肪的清況下有不利的影響(因纖維會影響小腸對營養份的吸收,並對後腸道起發酵作用。(Just 1982,1981)

        2. 飼料中每增加1%粗纖維就會降低1.3-1.5%的脂肪表面消化率。(Just 1982 a b c)

        3. 飼料中添加脂肪的消化率仍受其它成份的影響,如碳水化合物:大麥桿、馬鈴薯澱粉均顯示會降低豬隻對脂肪的消化率。(Moson and Just 1976;Just 1982)。

Ⅴ、飼料中添加脂肪應注意事項

        在這個大項中我們將分四點來討論。

        1. 成份的安全性。

        2. 成份必須提高最高的能量效應,還能提供其它營養需要。

        3. 產品必須容易在飼料廠中操作。

        4. 產品必須滿足一些非特定需要。如屠體品質,因為在飼料中如果脂肪含量多會直接堆積在體脂中。(Salmon and Dveil,1973)。

        以下我們就針對上述幾點分別敘述

        1. 成份的安全性:

        必須考慮飼料成份是否有潛在的毒性。

        2. 能量效益:

        a.脂肪不飽和的程度:此點牽涉到消化率的問題必須考慮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比率的問題。

        b.脂肪酸鏈的長度:短鏈易消化,但適口性較差,而長鏈C20以上有魚肉臭味,所以一般均採用C16-C18的脂肪為原料。

        c.游離脂肪酸與甘油脂的比例:(Freeman 1977)的研究指出游離脂肪酸的最高含量不可超過50%。見圖四。

wpeF5.jpg (14992 bytes)

        d. 動物的日齡:必須依動物日齡及其需要,添加適量之份量必免造成浪費。

        e. 環境:須考慮氣溫的高低,添加脂肪對肉豬的影響,豬隻飼養方式,及豬舍所在位置的日照程度及風向均須要考慮。

        3. 品管控制:

        a. 營養價值:以AOAC分析方法來確保品質衡定。

        b. 容易處理操做:脂肪含水量不宜太高,因為脂肪水解時,有時會腐蝕處理槽,或管線,一般獸脂在80℃又會凝結,所以必須要特別注意。

        c. 污染物處理:要妥善處理添加過程所產生之廢棄物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d. 粉塵量:添加油脂可減少粉塵的產生,但添加須考慮其經濟性,太多的粉塵會導致塵爆。

        4. 純動物油脂的添加必須在合理且固定的範圍內,由於獸脂與一般植物油脂在品質上變化太大,所以添加獸脂是很好的選則,脂肪添加範圍從0-40MJ ME/Kg均有可能通常的建議量為32 MJ ME/Kg,雖然在價格的考慮上植物油是較貴但仍建議以用的20%的比例來添加至獸脂中,以產生合併作用,並增進獸脂的消化率。

        5. 仔豬對脂肪消化力較低,但會隨日齡的增加而增進其能力,單胃動物一般來說對植物油,勝過獸脂,但在以高品質的教槽料餵飼時或飼料混合有獸脂時卻可依日齡而增加其用量。

        6. 由於市場的競爭,脂肪是物美價廉的能量來源,所以脂肪添加於飼糧中,須注意,由脂肪產生的增熱效應,避免產生過多的能量,造成體脂堆積,而最好的混合法是大豆油與高級獸脂混合。(Whitemore 1993)。

        7. 袋裝飼料,若無內襯會使飼料變的油膩,粒狀飼料如含有高量的脂肪則通常會變的較軟且易變質,這點大家應該要注意。(Pettigrew and Moser. 1988.)

Ⅵ、結論

        綜合以上所跟大家報告的事項,在這跟大家做個結論。

        1. 選擇脂肪當作飼糧中的原料時必需考慮

        a. 經濟性

        b. 可消化性

        2. 飼糧中添加脂肪最需要的是不飽合脂肪酸與飽合脂肪酸的比例不可低於1.5:1不然消化率會降低。

        3. 短鏈的脂肪酸雖然較易消化,但相對地每克熱量含量卻較低,在添時應注意。

        4. 在含高量的游離脂肪酸飼糧下會降低豬隻的消化。

        5. 以脂肪添加於飼料不須考慮環境溫度所帶來的附加影響。

        總之,脂肪添加於飼料中對肉豬的生長成績有正面的影響,在未來我們的努力方向,應可在如何產生最大的添加脂肪於飼料中經濟性效應下,並在製造過程中增進其便利性,那麼就可將肉豬生產利潤再往上提高了。

飼料營養雜誌(p.55∼67)─邵敬之.九五年第十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