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料或糞便潮濕和雞隻管理之關係

一、簡介

        凡是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之消化道問題均可導致下痢,但養雞業者常發現有很多情況下雞隻軟濕便的原因,好像並不完全是疾病所引起,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造成雞隻軟濕便的因素非常多,本篇將詳細討論這些因素。雞隻飼養管理上之不小心或錯失亦將導致墊料潮濕,這是本篇要討論的第二部份。但在討論軟濕便或墊料潮濕前我們不禁會問:這對養雞有什麼影響呢?如果沒什麼特別影響,何必耗精神去探討或瞭解它呢?這將在本篇最後一部份討論。

二、導致非疾病性下痢或軟便之因素

        為下痢做定義相當難,字典上是說腸道排出頻率不正常(偉伯字典)。但在本篇所討論的現象應該說泄殖腔排出含水份較正常為高或為軟的糞便,這並不是相當精確的說法,因為何謂含水份高,何謂較軟並沒有一定之定義,目前均以經驗來評定。

        非疾病性下痢或軟便也許可以分為下列四類:

        1. 飲水量高導致糞便含水量高。

        2. 攝取含過敏性食物導致腸道滲透壓改變,以致水份進入腸道,而使糞中含水量增高。

        3. 雞隻攝取食物後非因過敏性因子而引起食糜通過腸道速度增加時,所引起之下痢或軟便。

        4. 消化道內在因子阻礙腸黏膜吸收水份而引起下痢。例如,前列腺素(Prostoglandin),腎激素(gustrin),腸激素(Secretin)等。

        由以上這些分類來看,我們一般稱之為營養性下痢和生理性下痢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非疾病性下痢也並非完全正確,因為在很多情況下,非疾病性下痢有可能和疾病性下痢同時發生相同之現象。由於疾病性下痢的類別也很多,為方便討論起見,本文所討論的將以非疾病性下痢為主。

        (一)環境溫度

        雖然雞之汗腺相當不發達但是高環境溫度下,雞隻仍有大幅度之蒸發失熱,和其他動物一樣,蒸發失熱乃隨著溫度之增加而增加,蒸發水份主要是呼吸道排出,特別是喘氣狀態下排出量更多,由於此種大量增加排水量,所以導致雞在高溫下飲水量大幅度增加(Parker et al., 1972)。此種飲水大量增加之現象隨著時間之長短而有所差異,很明顯的看出,暴露雞在短期熱緊迫下飲水量大幅度上昇,但當時間漸長時雞似乎漸適應,因此飲水量不若開始的那麼多,甚至在37.8℃組雞飲水量僅有開始熱緊迫時之1/2,但無論如何還是比低溫組飲水量多。

        Belay and Teeter(1993)的報告中顯示高環境溫度下飲水量是比溫度中間帶高很多,有趣的是由同一研究者之報告中顯示,排出之糞中含水份反而在高溫度下較低,但高環境溫度下雞排出尿的含水量約為適溫帶的二倍(表1)。由此可見高環境溫度下雞隻排出之水份大部份來自尿中,也因為這部份之水份使得肉雞舍內之墊料或蛋雞舍之雞糞相當潮濕。表中顯示高環境溫度導致各種禽類飲水量增加之情形。

表1. 高環境溫度對雞隻飲水排尿及糞中水份之影響

  溫度中間帶 熱緊迫
狀況1 狀況2   狀況3 狀況4  
體重(公斤) 1.95 1.70 1.82 1.97 1.86 1.93
尿量(毫升/小時/代謝體重) 2.57 4.27 3.42 7.59 8.38 7.98
尿滲透壓mosm/公斤 240 134 187 153 119 136
血漿滲透壓mosm/公斤 310 309 309 307 307 307
游離水清除率(毫升/小時/任謝體重) 0.64 2.44 1.54 3.79 5.10 4.45
糞中水量(克/小時/代謝體重) 3.13 2.71 2.93 2.13 1.75 1.94

狀況1    飲水量低50%(134.1毫升)

狀況2    飲水量高50%(228.7毫升)

狀況3    飲水量低50%(222.4毫升)

狀況4    飲水量高50%(334.4毫升)

Belay and Teeter(1993)

        不只是環境溫度控制的情形下雞隻飲水量大幅度上昇,即使在晝夜溫差24-35℃間之變化情形下也可以看出其飲水量在溫度增加時大幅度上昇(May and Lott, 1992)。然而報告中亦指出較冷環境下如果雞舍地面潮濕的話,相當難乾燥,因為蒸發少而通風也少,所以此種情況下如果有其他因素導致地面潮濕,就現場而言是相當麻煩的事。

        當然高環境溫度下造成雞舍地面潮濕的因素,不只是飲水量增加導致排尿中含水份增加,還有一項相當重要之因素是雞隻到飲水器旁去飲水的次數大量增加,如果飲水器之水會溢水或漏水或被玩出則造成地面水量大幅度的增加。

        (二)攝食量

        隨著攝食量的增加,雞隻飲水量也隨著增加(Dixon, 1958;Hill et al., 1979;Savory, 1978)。這可由(圖3)中很明顯的看出這一關係。但也要注意飲水和攝食,並非永遠是一定之比率,因為影響它們的因素相當多,所以並無一定之比率存在,其中影響最大的為環境溫度,Ito et al(1970)指出飲水和攝食之比例在25℃時為1.88,而在32.5℃時為3.64。Anderson和Hill(1986)指出在產蛋前飲水和攝食比例為1.21,產蛋時約為2.04,在產蛋期以後為1.33,可見產蛋期為了蛋中需要水份使得雞隻飲水量增高,如此也導致產蛋雞的糞中也含有稍高之含水量。

wpeD5.jpg (13206 bytes)

        (三)營養份或飼料原料

        1. 離子和礦物質

        飼料中如果含有高量的鈉、鉀和氯,都容易造成雞隻飲水量過多,事實上這些離子最好是達到平衡為佳,不但可防止飲水過多造成水便或軟便,同時也可以達到最佳的增重。Pattison(1987)建議,鈉在0.15-0.2%,鉀小於0.8%,氯在0.12-0.15%間,而鹽不超過0.4%,一超過就會導致飲水量過多。

        Mongin(1980)指出,在飼料中增加鹽可導致雞飲水量大增。Vogt(1977)則指出鈉、鉀之增加才是真正引起飲水量增加之主要因子,而氯並不重要。由James和Wheeler(1949)報告中顯示雞所吃的鉀愈高則飲水量愈高,而排出糞尿之重量愈重(見圖4)。一般在配合飼料時,常常忽略了魚粉及肉骨粉中之鹽份含量而大豆粉又含有高量的鉀元素,因此雞飼料中如大豆粉加太多,雞易渴而導致飲水量增加,因此使得排泄物含水量增加,當然大豆粉中胰蛋白𠕇抑制因子如太高也容易導致下痢。

    wpeD6.jpg (13623 bytes)

        2. 脂肪

        飼料中含過高之脂肪時,無法消化之脂肪都可能造成黏性之糞便,此種糞便不但易造成墊料結塊也易使雞腳上沾糞便。一般而言,飼料中總脂肪量(包含添加之脂肪)以不超過9%為宜(Pattison,1987)。事實上,一般雞飼料很少有高過此數值。但是他強調小雞飼料中不可含高量之飽和脂肪酸,特別是硬脂酸(Stearic acid),因為小雞不易代謝高量之硬脂酸,這也就是為什麼小雞飼料中添加油脂時大部份添加植物油,而肉雞後期飼料中才添加牛油,因為牛油硬脂酸含量相當高,酸敗之脂肪亦容易導致雞隻下痢。

        3. 飼料原料

        飼料中含太高量(30%)之樹薯粉,可能會因它的澱粉不易消化及其所含有毒之氰化物導致雞隻下痢。大麥很少大量用在肉雞料中,因為它所含的某些碳水化合物不易被消化。麵粉在飼料中含量高時除了不易打粒外,而且使得雞隻飲水量增加。

        4. 蛋白質

        James and Wheeler(1949)報告中顯示雞吃蛋白質愈高,飲水量就愈高,當然排出糞尿重量就愈重,亦即含水量愈高。

        5. 飼料中含鈣量太高,有時亦會導致雞隻飲水量過多。

        6. 水中含礦物質

        Shirley et al(1974)報告中指出水中如含有1000~2999毫克的水溶性鹽份時,對雞隻並不會造成健康上之問題,但會造成水便之問題。

        (四)雞種改良

        由(表2)中可看出近年來肉雞種改良之結果是其飲水量相對的增加,1962年之報告中9週齡時雞重1.67公斤,1965年時8週齡的雞重1.5公斤,而在1984年之報告中5週齡時雞重1.64公斤,7週齡時雞重2.5公斤。但有趣的是Lynn(1984)報告中,5週齡1.64公斤重雞之飲水量已遠超過Kellerup et al(1965)報告中8週1.5公斤體重之飲水量很多(每週400毫升以上)。因此現代品種之雞其排泄物在理論上也會有較多的含水量。

表2. 不同年代研究之肉雞飲水量

週齡 Patrick and Ferrise(1962) Kellerup et al., (1965) Lynn(1984)
1 104 141 305
2 209 277 609
3 372 431 922
4 626 590 1250
5 667 694 1530
6 807 780 1810
7 885 903 1970
8 953 908  

        (五)性別

        Marks和Washburn(1983)指出公肉雞之飲水量較肉雞隻為多。而Marks(1985)更指出雞由孵出後開始,公雞飲水量就較母雞為多。

        (六)週齡

        Medway和Kare(1958)指出水的消化量是隨著雞齡由1週至16週增加而增加,性成熟時其飲水量大增,一直到產蛋高峰這種關係都存在,但高峰期一過此現象就消失。在肉雞裡面日齡和飲水間有非常好之正相關(Pesti et al,. 1985;Patrick and Ferrise, 1962和Kellerup et al., 1965)。在Pesti et al(1985)發現此種相關性非常高,高達r2=0.99,如果以簡單之公式計算,在正常溫度下肉雞飲水量為其年齡乘上5.28克。但高溫下此法不適用。

        (七)每日內雞隻飲水量之變化

        雞隻每日飲水量隨著開始光照逐漸增加,一直到光照停止前不久增加到最高點,這和攝食有密切之關連,因為光照停止前雞隻攝食量最高(Wood-Gush and Horne, 1970;Hughes, 1972)。既然飲水和在日間有隨著光照而有其差異性,其所排出之糞便或許也有其差異性,但此部份未有詳細之研究,如有差異,則每天雞隻排糞的時間在理論上也應有所不同。

        (八)產蛋率

        產蛋率愈高飲水量愈多,這可由(表3)中看出。可能因此使得尿中之含水量增加,這或許和產蛋有關之動情素分泌量增加有關。

表3. 產蛋量和雞隻飲水量之關係

每年產蛋數 平均每日飲水量(毫升/天)
180 164
215 193
230 211
240 224

                                    Jull (1949)

        (九)飼養密度

        養的愈密,墊料潮濕機會愈大,而雞隻發生結痂,和胸部表皮受傷之機會愈大。

        養雞的密度愈高,則墊料之含水量愈高(表4),而事實上,也愈易導致雞跟關節長痂和胸部受損,同時也將導致墊料中之含氮量大增(表5),由另一方面去看,亦即墊料等高之範圍內必然導致氨氣量之增加。就每單位面積內出售雞之總重量而言,卻是密度稍大的總重較大,但就利潤而言則並不盡然。

表4. 不同密度下飼養雞隻時其墊料之含水量(%)

日齡 飼養密度(隻/平方公尺) 平均 SED P
12.2 14.4 15.9 17.6 19.8 22.7
中心

40

48

 

32.9

33.6

 

37.8

39.7

 

40.4

39.4

 

42.9

43.4

 

42.8

48.1

 

47.8

50.9

 

40.8

42.5

 

2.585

2.264

 

<0.001

<0.001

表面

41

48

 

33.3

35.8

 

40.5

42.5

 

40.1

43.2

 

40.8

43.1

 

45.5

49.7

 

48.9

54.6

 

41.5

44.8

 

2.677

3.093

 

<0.001

<0.001

Tucker and Walker(1992)

表5. 不同密度下飼養雞隻其墊料含氮量

日齡 飼養密度(隻/平方公尺) 平均 SED P
12.2 14.4 15.9 17.6 19.8 22.7
含氮量

41

48

 

4.52

5.10

 

4.75

5.58

 

5.15

5.76

 

5.25

5.73

 

5.26

6.30

 

6.09

6.37

 

5.17

5.81

 

0.229

0.149

 

<0.001

<0.001

Tucker and Walker(1992)

        (十)飲水器

        Bray和Lynn(1986)報告中指出傳統的鐘形飲水器,和目前較廣為歐美所採用的小水碗和小乳頭式飲水器比較起來較浪費水,且鐘形飲水器較易造成床面潮濕,但雞的飲水量在鐘形飲水器組較高,且體重稍重。

三、墊料潮濕所造成之問題

        (一)氨氣之生成

        當高環境溫度下,墊料又潮濕而其pH值在5.2~8.2之間時,是尿酸分解菌之最佳生存環境,因此將尿酸分解成氨氣,氨氣過高對雞隻健康不佳(Pattison, 1987)。

        (二)關於結痂、雞胸霉黑

        濕的報料常導致雞的胸部、關節、腳底等結痂或受傷,這類的狀況可改變墊料,不使太潮濕就可以使雞這種現象逐漸恢復。造成結痂受傷之原因是因為地面太潮濕和雞長時間蹲睡在地面所導致。這些結痂和傷口均可導致屠體評價低落,同時造成加工工人為了除去痂而工作麻煩,更使得屠宰場和雞場關係低落。根據Pattison二年之調查發現此現象發生率高達20%,在英國此種情形在濕冷的冬天發生比例更高。

        (三)球蟲病之爆發

        墊料潮濕易導致肉雞或蛋、小雞之球蟲病之發生。其原因在於球蟲中會製造卵囊,卵囊排於糞便中,外有一層膜或殼,在能感染之前必須要經過產生孢子的過程,產生孢子需要氧氣、潮濕及定溫,在24~96小時內完成,因此潮濕的墊料成為最佳之場所,而其他雞吃下這些孢子後就會再次感染這隻雞。

        (四)墊料之吸水性

        墊料因種類不同其吸水性亦有稍許之差別,但一般而言,當水份含量超過46%時就易在墊料上形成表面水層。雞舍內養相同隻數雞之情況下,會因所使用之墊料材料不同而導致墊料所含水份也不同(表6)。墊料所含水份愈高雞隻跟關節長痂和胸部受損之比例呈正相關(表7)。

表6. 雞隻41和48日齡時不同墊料中心點所含水份之量

墊料深度 木屑 碎紙 墊料

大麥桿

小麥桿
41天

2.5

5.0

10.0

平均

 

50.03

47.07

39.80

45.63

 

53.97

52.60

48.60

51.72

 

51.83

52.10

49.83

51.26

 

52.67

49.23

45.60

49.17

48天

2.5

5.0

10.0

 

51.37

48.63

40.80

 

53.60

53.40

50.17

 

52.57

52.03

50.27

 

52.50

49.20

43.37

表7. 墊料含水和雞胸霉黑症之相關性

  41天 48天
墊料含水和霉黑 0.6202(p<0.05) 0.6268(p<0.05)

四、結論

        導致墊料或糞便潮濕的因子相當多,其中最重要之數項,包括:環境溫度、攝食、管理品種,同時我們也可由濕墊料所造成之問題看出,此仍是差雞上之一大問題。至於各類家禽之正常飲水量列於表8。(飼料新知研討會)

表8. 每1000隻禽在任飲下所飲水之公升數

    20℃ 32℃
來亨蛋中雞 4週

12週

18週

50

115

140

85

190

220

來亨蛋雞 50%產蛋

90%產蛋

180

200

340

400

不產蛋來亨雞   150 250
肉種雞中雞 4週

12週

18週

75

140

180

140

250

360

肉種母雞 50%產蛋

80%產蛋

200

230

380

400

肉雞 1週

3週

6週

9週

24

100

280

320

50

210

600

850

火雞 1週

4週

12週

18週

24

110

350

500

50

220

650

1000

種母火雞   600 1100
種公火雞   900 1600
1週

4週

8週

28

120

330

52

230

640

種鴨   240 450
1週

4週

12週

28

250

350

50

450

620

種鵝   350 600

                                                           Leesons and Summers. J. D. 1991

飼料營養雜誌(p.57~68)─夏良宙.九五年第八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