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製飼料及飼養管理中一些名詞之定義及其應用
一、前言
古時候蓄養動物是為了糊口,目前動物之飼養除了要飽餐一頓外,尚須講求生產效率,然而效率之比較從何而來呢?必須要在相同之飼料和飼養條件,共同的定義來比較才具有意義,否則差之毫里失之千里;動物的飼養在農業時代以自己生產的穀物來餵飼,動物的生長效率比較緩慢,並且無法加以控制,現今動物的飼養已經發展出完全配合飼料,而且以電腦為輔助配製最高利潤的飼料配方,提供禽畜生產而獲得最高利潤所需的營養成分,所以配製飼料和飼養管理是重要的學科。依目前工商業發達實事求是的社會裡,經營農牧場要獲取最高的利益,在配製飼料和日常的飼養管理中,必須要有詳實且規律的記錄,從記錄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動物生產表現的成積,再加上按照相同的定義加以比較分析應用,而後改善控制飼料之配製和飼養管理達到個人需要的理想,獲取最高的利潤。
因此,在配製飼料及飼養管理中一些名詞之定義,以及如何加以應用做為一個現代的畜牧工作者,必須加以重視以求得更佳的生產效率。
二、飼料成分和營養成分
飼料之配製有兩大原則一為掌握飼料原料營養成分,另一為瞭解想要配製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組成。飼料原料泛指所有可供飼用之任何物質。飼料一詞依飼料管理法規之定義指能提供家畜、家禽、水產類營養或促進健康成長之食料,其類別包括植物性飼料(植物、植物產品或其加工品,例如:玉米粉、大豆粕、花生粕……等),動物性飼料(動物、動物產品或其加工品,例如:魚粉、乳清粉、肉骨粉……),補助飼料(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或其加工品,及綜合性飼料用補助飼料)和配合飼料(兩種以上之飼料調配製成品,如家禽、家畜之配合食料及濃縮飼料)。
飼料中不管動物或植物均含有相似的化學物質,因此我們依其組成、理化性質及功用予以分類。飼料成分主要可區分為:
在配製飼料的兩大原則下皆須瞭解營養成分,何謂營養成分呢?即飼料成分中可被動物利用的成分稱之為營養分,擬瞭解飼料或者原料可被動物利用的營養分,常利用化驗室之手段,化驗室中所獲得飼料一般分析成分包括水分、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乙醚抽出物)、粗纖維和無氮抽出物。化驗室所得一般分析成分中不同部分如表1。
表1. 飼料一般分析法中不同部分的成分
部 分 | 成 分 |
水分(moisture) | 水以及可能存在的揮發性酸等 |
灰分(ash) | 必需元素─巨量:鈣、鉀、鎂、鈉、硫、磷、氯 微量:鐵、錳、銅、鈷、碘、鋅、硒 、鉻、鉬、矽、氟、釩、錫、 銫、鑠 非必需元素─鈦、鋁、硼、鉛 |
粗蛋白質(crude protein) | 蛋白質、胺基酸、胺類、硝酸鹽類、含氮醣𠐟類、醣脂類、維生素B群、核酸 |
乙醚抽出物(ether extract) | 脂肪、油、蠟、有機酸、色素、固醇類、維生素A、D、E、K |
粗纖維(crude fiber) | 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
無氮抽出物(nitrogenfree extractives) | 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糖類、果糖聚醣類、澱粉、果膠、有機酸、樹脂、單寧、色素、水溶性維生素等 |
在一般分析法中將飼料或原料成分分成六大部分,其定義略述於下:
水分:測定已知重量的飼料樣品,所含水分一經加熱蒸發,失去重量所佔樣品的百分率即為水分的含量。
灰分:已知重量的飼料樣品在600℃燃燒,將有機物燒盡,絕大部分之無機物留下之百分率即是。
粗蛋白質:蛋白質為許多胺基酸所組成,其所含的元素及含量約碳50~55%,氫6~8%,氧20~23%,氮15~18%,硫0~4%,通常假定蛋白質平均含氮量為16%,故測定飼料或原料中的總氮量,再乘上100/16=6.25,即可得近似蛋白質量,因所測得之總氮量除蛋白質外,可能包括尿素等非蛋白質氮,故稱為粗蛋白質。
粗脂肪(乙醚抽出物):已知重量的飼料樣品,利用乙醚一經加熱即揮發,經冷卻滴於樣品中,可將樣品中之乙醚可溶物帶出,如此反覆進行一直到樣品不再存有乙醚可溶物,然後將乙醚蒸發掉,少量的水烘乾後所剩即為粗脂肪。
粗纖維:樣品去水分與脂肪後的殘渣,再繼續用一定濃度且煮沸的酸和鹼處理,所剩不溶的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部分木質素與灰分,經過灰化失去的重量即為粗纖維。
無氮抽出物:將飼料全部成分減去水分、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乙醚抽出物)和粗纖維所殘留的部分即得無氮抽出物。
除了上述一般分析成分表示法外,飼料主要營養分常以蛋白質和能量表示:
蛋白質:蛋白質由各種胺基酸所組成,不同種類和含量的胺基酸組成各種不同的蛋白質,故蛋白質的種類繁多,且營養價值各異。事實上,飼料蛋白質能否提供足量的必需胺基酸為營養價值之所在,一般飼料中所含非必需胺基酸量已足夠豬隻需要,豬隻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有十種:精胺酸、組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離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羥丁胺酸、色胺酸和纈胺酸。真正的蛋白質需要量應以蛋白質中胺基酸的可利用率表示為佳,但目前資料仍有限,故以胺基酸組成表示其佔飼料的%和每日需要量的克數。
能量:以每公斤飼料或飼料原料所含消化能(DE)或代謝能(ME)的仟卡(kcal)數或以豬隻每日需要量等兩種表示,消化能為飼料或飼料原料的總能(GE)扣掉糞便中所含的能量即存留在體內的能量。代謝能為消化能再扣去尿液中所含能量,能量的測定中消化能比代謝能容易獲得,故常以消化能表示。能量的表示單位為卡(Cal),1卡表示1克水由攝氏14.5度提高至15.5度所需的熱量。1卡等於4.184焦耳(Joule),仟卡(Kcal)即1,000卡,百萬卡(Mcal)即1,000仟卡皆是表示能量的單位。
由以上可大略知悉,飼料或飼料原料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和營養分間之關係不易加以釐清,故在比較好壞之時,應該取其相同的項目,才可加以判斷。
三、配製飼料
以單一種類穀物飼養動物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分予動物快速生產所需,故常常以兩種以上的飼料原料穀物或其副產品再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以及飼料添加物來加以調製成完全配合飼料,以符合動物快速生產所需獲取最高的利潤。購買飼料原料穀物大多數以公噸計算,在配製飼料時常以公斤或百分率計算,1公噸等於1,000公斤,百分率為飼料原料佔飼料總重量的百分比以%表示。
維生素(礦物質)預混料是以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依各種動物各階段其生長所需最低需要量再加上賦形劑均勻混合而成。大多數的維生素量以每公斤(kg)飼料中所含的毫克(mg)數表示,但維生素B12以微毫克(ug)表示,脂溶性維生素A、D、E常以國際單位(IU)表示,其活性之國際標準如下:
1 IU 維生素A=0.3ug維生素A醇(retinol)。
1 IU 維生素D=0.025ug麥角鈣化固醇(ergocalciferol)或膽鈣化固醇(cholecalciferol)。
1 IU 維生素E=1mg DL─α生殖醇醋酸鹽(DL─α─tocophery1 acetate)=0.877mg DL─α─生殖醇(DL─α─tocopherol)=0.588mg D─α─生殖醇(D─α─tocopherol)
礦物質的計算單位以其佔飼料%或每公斤飼料所含毫克數(ppm),即百萬分之一,例如:在1公噸飼料中含有80公克的鐵元素,即此種飼料中含有80ppm添加之鐵濃度。重量單位之換算如表2。
表2. 重量單位換算表
公噸 m.t. |
公斤 kg |
公克 g |
磅 lb. |
短噸(美) s.t. |
長噸(英) l.t. |
1 | 1.000 | 1,000,000 | 2,204.62 | 1.1023 | 0.984205 |
0.001 | 1 | 1.000 | 2.20462 | 0.001102 | 0.000984 |
0.000001 | 0.001 | 1 | 0.002204 | 0.000001 | 0.0000009 |
0.000453 | 0.453592 | 453.592 | 1 | 0.0005 | 0.000446 |
0.907185 | 907.185 | 907,185 | 2,000 | 1 | 0.892857 |
1.016148 | 1,016.048 | 1,016,048 | 2,240 | 1.12 | 1 |
1台斤=16台兩=600公克=0.6公斤=1.2市斤=1.3227磅
1市斤=16市兩=500公克=0.5公斤=0.8333台斤=1.1023磅
1台兩=37.50公克 1mg=1000ug
1市兩=31.25公克 1ug=1000ng
1磅=16盎斯(ounce) 1ug/gm=1ppm(百萬分之一)
1盎斯=28.35公克 1ng/gm=1ppb(十億分之一)
1gm=1000mg
飼料添加物依飼料管理法係指為提高飼料效用,保持飼料品質,促進家畜、家禽、水產類發育,保持其健康或其他用途,而附加使用之物。其產品包括Ⅰ.含藥物飼料添加物(抗菌劑、抗寄生蟲劑、抗黴菌劑和荷爾蒙劑)Ⅱ.一般飼料添加物(乳酸菌、酵素和飼料保存劑)。
濃厚飼料為經過稀釋後可用來生產完全飼料或預混料的飼料,在未稀釋前不宜提供作為添加物或給予動物自由選食,常使用50公斤來生產1公噸的完全飼料。
預混料是利用賦形劑或稀釋劑將一種或多種以上的微量元素均勻混合之物質,以便於在多量混合時非常容易的促進均勻散布。
賦形劑為製作預混料時容易促進混合飼料均勻混合的物質,其顆粒具有易吸收、浸透和吸附特性的物質。
採購多種飼料原料經由輸送機運送到磅秤上磅重,然後依一定的比例輸送到混合機混合均勻,成為完全配合飼料,簡單的完全配製飼料。
四、飼養管理
以養豬為例,仔豬有哺乳豬和保育豬,哺乳仔豬為出生到6~7公斤體重,凡是所需要的營養分部分由母豬乳汁供應者稱之。保育仔豬指離乳後仔豬(體重約5~7公斤)在保育舍尚須由外界供給熱源或尚須在易於保暖的房間飼養直到體重約20公斤以下的階段,此時期又稱為小豬。當豬隻體重到達20公斤左右時可以離開保育舍飼養於肉豬舍。肉豬有小豬、中豬、大豬之分,小豬指體重20公斤以前階段,20~60公斤體重階段為中豬,體重60公斤以上稱為大豬。肉豬階段也有分為肉豬前期(生長豬)和肉豬後期(肥育豬),此種區分較簡單。但是必須注意的區分生長肥育豬的類別不管是稱呼何種豬,體重是須要瞭解的。
若以性別來區分豬隻的類別可分為:
閹公豬:早期性尚未成熟,在無公豬特性發育前,施行去勢豬。
女豬:為未生產過及未懷孕的雌性豬。
母豬:為生產過或有懷孕的雌性豬。
公豬:未去勢前任何年齡的雄性豬。
閹大公豬:為成熟而有性徵發育後去勢的公豬。
生長肥育豬的肥育階段除了採用任食飼養外,尚有實施限飼,所謂限飼為給予豬隻之飼料在一定時間內每隻豬可以攝取約相同的飼料量使無剩料,採用限飼必須注意採食的平均量,即飼槽空間須夠,否則易造成整齊度之不佳。
五、飼養成績
養豬利潤之高低,取決於飼養成績和所獲取利益多寡之差異,飼養成績之比較,包括生長肥育豬之平均每日增重、飼料採食量、飼料效率、繁殖期之種豬年產肉豬頭數、受孕率、配種率、分娩率……等以及整個飼養期間的淘汰率或育成率。
每日增重:結束體重減去開始體重除以飼養天數即每日體重增加的平均重量,計算比較時必須注意到起止體重,因為在不定階段之每日增重不同。例如體重從60到100公斤豬的每日增重為0.75公斤,體重20到60公斤階段每日增重0.65公斤,和體重由20公斤到100公斤之每日增重為0.70公斤,三者皆達到預期之增重目標,縱然其表面數字不同但飼養成績卻相似,若發現每日增重不佳必須考慮到飼養管理、飼料營養、豬隻品種。
飼料採食量:飼養期間動物採食飼料的總重,除以飼養天數為平均每日飼料採食量。飼料採食量若超出正常量太高必須注意飼料的浪費情形,飼槽的設計的和飼養管理,如果採食量太低就要正視每日增重的情形。
飼料效率:飼養期間動物採食飼料的總重,除以飼養期間結束體重與開始體重之差(飼料/增重),即每增重1單位體重所需要的飼料量。
飼料效率的比較很容易引起錯覺,尤其是在生長肥育階段,生長期之飼料效率較佳,肥育期較差,因此在比較飼料效率時,必須注意到飼養的階段即開始體重和結束體重是否相同,否則幼畜的飼料效率比成畜為佳那是當然的。
另一種飼料效率之算法,紀錄整個畜牧場包括肉豬出售、種豬淘汰和死亡豬隻的總體重,並且記錄畜牧場各種豬別所攝取的總飼料量,在一段時間裡以飼料量除以總體重的重量,所得的商即為整場的飼料效率,此種計算飼料效率之比較很容易實施亦容易看出豬場經營的好壞,為今後可以加強應用的方針。影響飼料效率的因素包括飼料是否有浪費,豬隻之品種、飼養管理以及飼料營養等。
種豬年產頭數:年產肉豬頭數與年產仔豬頭數差異甚小時表示仔豬的育成率相當良好。母豬年產仔豬頭數為全年所生產之仔豬數與當年分娩母豬頭數的商。影響的因素相當多,必須一一加以檢討才能獲致改善之效果。
受孕率:母豬配種後經過三十日未再有發情之母豬頭數除以總共配種之母豬頭數所得之商乘以100%即為受孕率。受孕率不佳必須考慮配種是否適期,公豬精液品質、飼養環境是否緊迫、母豬的生殖器官……等。
配種率:母豬配種頭數除以女豬已發身與離乳母豬頭數的和,其商再乘100%即為配種率。配種率不佳可能發情的觀察有待加強,飼養管理是否須要改善,公豬刺激的善加利用都會改善配種率。
分娩率:已知分娩的母豬頭數除以該時段預計分娩的母豬頭數的百分率即是。分娩率良好表示懷孕期飼養管理佳,若是分娩率差時,必須檢討母豬懷孕期的飼養管理例如是否有流行病發生而造成,觀察發情是否出狀況是人為因素或動物本良呢?
催情:母豬較瘦時在配種前之飼養應使其體重增加,即增加飼料採食量,使其安全配種受胎。此方法稱之催情,催情之利益增加排卵率,母豬發情明顯易於觀察及受胎較有把握。
消化率:某一飼料供給何種家畜的消化率由消化試驗決定之。簡單的說即先將飼料經化學分析(一般分析)其所含成分的百分率,飼與家畜經消化後,收集排出的糞稱重並分析之。然後決定飼料與糞成分之差異以計算每種營養分消化的百分率。此所得的數字稱為飼料養分之消化係數,可以瞭解飼料被動物吸收的好壞。
腰眼面積:最後肋骨處背最長肌橫切面之面積。
背脂厚度:豬隻活體背脂厚度的測定方法,可分為金屬探針法和超音波兩種,測定的部位在距背中線3~5公分分別在肩胛骨緊後方,最後肋骨以及臀部上方近於最後腰椎三處所測得厚度的平均值稱之。P2點背脂厚度為最後助骨距背中線6.5公分處的脂肪層厚度。
六、結論
飼養管理及配製飼料不管是自配料或是直接利用飼料工廠的完全飼料,假若能隨時注意吸收畜牧新知的報導,則您會感覺獲益非淺,當然我們要精益求精,進步還要進步,本篇文章中所列為少部分僅供參考。當在比較飼養成績或配製飼料時不要忘了記錄詳實的資料,作為改善成績的參考,尤其在激烈競爭之情況下更是要精打細算,才能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比別人高的利潤,充分應用所獲得的知識,將使我們畜牧業立於不敗的境界。(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資料提供,第八次飼料講習會)
飼料營養雜誌(p.20~27)─鄭清森.九三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