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穀物專欄 ─ 穀倉內的害蟲(中)
「穀倉內的害蟲」一文於今年四月份之本欄刊出後,業界人士反應非常熱烈,並希望筆者多多提供這一方面的資料,否則看到穀物中有蟲滋生時,也只在腦海裡閃過"有蟲"的念頭而已,而無法進一步地去搞個明白。因此筆者特地跑了幾趟中央圖書館,上窮碧落下黃泉,把相關的資料蒐集後加以整理撰寫出一續篇。因恐佔去太多篇幅,分兩期刊出。本期為穀物害蟲的背景說明,下期將是各種害蟲的個別說明。
翻閱有關穀物害蟲的資料時,可看到多種不同的昆蟲名詞,例如象鼻蟲類(Weevils)、穀蠤類(Grain Borers)、穀蛾類(Grain moths)、粉螟類(Flour moths)、穀盜類(Grain beetles)、粉蟲類(mealworms)、蛛甲類(Spider beetles)和蜱滿類(Mites)等等。為使讀者對於上述昆蟲名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茲分別說明如下:
生物的分類,依目前通內之林奈氏分類法,以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為主。此外,為了進一步地分類,又細分為亞界(Subkingdom)、亞門(Subphylum)、超綱(Superclass,或稱為上綱)、亞綱(Subclass)、下綱(Underclass)、區(Division, 或稱為群)、上目(Superorder)、亞目(Suborder)、亞科(Subfamily)、族(Group)、亞族(Subgroup)、亞屬(Subgenus)、上種(Superspecies)、亞種(Subspecies)、和變種(Variety)。以求分類的工作得以周全。
茲以昆蟲為例,牠在生物界的分類如下:
動物界
後生動物亞界(Metazoa)
節肢動物門(Arthropda)
有顎動物亞門(Mandibulata)
六足上綱(Hexapod)
昆蟲綱(Insecta)
註:後生動物亞界又稱為第二亞界(II Subkingdom)。
昆蟲是生物中種類最多的族群,約有一百萬種之多,在分類上先以翅之有無來分,其次再以變態是否完全來分。請參閱牛頓出版社出版之牛頓科學研習百科(1985年版)。
瞭解了昆蟲在生物中的位置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來探討穀物中的有害的昆蟲。
1. 穀盜類(Grain beetles)
Beetle 一字原代表甲蟲,根據Dr Ray Herren和Dr Roy Donahue合編之"農業字典"(The Agriculture Dictionary,由美國紐約的Delmar出版公司出版,1991年)的說明:
「Beetle 是指鞘翅目的昆蟲,其四個翅的上面一對形成硬甲以保護下面一對真正用以飛行的翅。」
又根據新亞書局所出版之"動物學大辭典"(該書藏於中央圖書館,紙張泛黃,可見歷史久遠,卻找不到出版出月的記錄),內容如下:「甲蟲,即鞘翅類中各蟲之總稱,全體堅硬,前翅為堅厚之革質,如帶甲然,故名。」
此外,光復書局於1990年出版之"大美百科全書"提到甲蟲有25萬種以上,占已知昆蟲的40%。
查閱"牛頓科學研習百科"及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之"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1973年版),可查出甲蟲類在昆蟲綱的分類如下:
昆蟲綱(Insecta)
有翅亞鋼(Pterygota)
新翅下綱(Neoptera)
內翅區(Endopterygota)
鍄翅上目(Neuropteroidea)
鞘翅目(Coleoptera)
註:肉翅區又稱完全變態區,是昆蟲中最高等的生物,也是昆蟲中種類最多的一群。外翅區則包括不完全變態與半變態。區即Division,有的人譯為群。內翅區亦有譯為內生翅區的。
鞘翅目昆蟲,一般俗稱為甲蟲類(beetles)。
為害穀物的Beetles可分成穀盜類(Grain beetles)和粉甲類(Flour beetles)兩種。前者侵害穀物為主,後者則以侵害穀物製品為主,在下期將有更詳細的說明。
2. 象鼻蟲類(Weevils)
查閱Dr Ray Herren和Dr Roy Donahue合編之"農業字典",可發現如下的說明:
「 象鼻蟲類是指象鼻蟲科的甲蟲,其口器位於伸長的口吻的末端,以植物或種籽維生。」
故象鼻是甲蟲的一種,亦即是口吻長長類似象鼻的甲蟲,牠在鞘翅目內的分類如下:
鞘翅目(Coleoptera)
象鼻蟲亞目(Rhynchophora)
象鼻蟲科(Curculionidae)
又根據新亞書局之"動物學大辭典",可發現如下更完整的說明:
「Weevil, 學名為Calandra oryza L. 。中文名蛄𡧛,一名穀象蟲,體色,幼時赤褐,老則變黑褐。頭小,口吻頗長,觸角分九節。基節長,呈膝狀,末端為棍棒狀。胸部與翅鞘同闊,散列多數小圓孔,中央有直線紋。
翅粗短,有細毛,腿節有刻點。體長一分二釐至一分半。常以吻穿孔於穀等之發芽處。產卵一枚。又麥、豆、蕎麥、栗等之受害亦同,兼害餅食。
幼蟲成長者,長約一分半,色灰白,頭圓長,常彎曲,多橫皺,無足。
看了上述古老的敘述之後,不妨再看一看較新的資料;光復書局於1990年出版之"大美百科全書"記載如下:
「象鼻蟲是甲蟲類(鞘翅目)中有吻苮亞目的成蟲和幻蟲的通稱,因其又長又變的頭部似鼻子而得名。
象鼻蟲類包括四個科,即象鼻科(Curculionidae)、三錐象鼻蟲科(Brentidae)、廣象鼻蟲科(Anthrid或Anthribidae, 又名長角象鼻蟲科)和小蠤蟲科(Scolytidae)。
在象鼻蟲科中至少有12亞科,包括10萬種以上的昆蟲。」
3. 穀蠤類(Grain borers)
根據英文版的"農業字典"的敘述;蠤類是指鑽入樹木之木質部或樹皮部並賴以維生的昆蟲。由此可推斷;穀蠤類即是鑽入穀物並賴以維生的昆蟲。
光復書局之"大美百科全書"則稱:「任何一種能鑽入植物根莖內為害的昆蟲地稱之;不過,大多數的蛀蟲通常是指指甲蟲的幼蟲及少數蠅類和娥類的幼蟲。」
由此可知,穀蠤長大後可能蛻變成甲蟲。
為害穀物的穀蠤類以谷蠤(Lesser grain borer)和大谷蠤(Larger grain borer)兩種。
4.穀娥類(Grain moths)
穀蛾類在昆蟲綱內之分類如下:
鱗翅目(Lepidoptera)
異鍄亞目(Heteroneura)
異角類(Heterocera)
穀蛾上科(Tineoidea)
穀蛾科(Tineidea)
新亞書局的"動物學大辭典"對於Moth的說明如下:
「學名為Heterocera。蛾類,亞目名。屬節肢動物,昆蟲類,鱗翅類,體多肥大,被密毛。口器不及蝶類之發達,觸角之尖甚細,有鞭狀、羽狀、紡綞狀等,因種類而異。複眼一對,胸部之環節連合為一,翅共二對,外被細鱗,軟弱不善飛。翅之下面彩色比上面美麗,靜止時,翅向左右平翳,或為屋脊狀。概晝伏夜飛,見火則撲,幼蟲多為植物之害。」
光復書局的"大美百科全書"有如下記載:
「蛾類是與蝴蝶共同組成鱗翅目(Lepidoptera)的一大群不同種類的昆蟲,與蝴蝶最明顯的差異包括夜出性,羽毛狀觸角及較粗狀的體軀。」
英文版的"農業字典"說明如下:
「蛾類是鱗翅目的昆蟲,成蟲有翅,上有鱗片,但與蝴蝶不同,因蛾類屬夜飛類,身體較粗且有毛。在幼蟲階段,很多蛾類具破壞性,對於布料、作物、樹木或貯存的穀物有極強的破壞力。
穀蛾專指侵害完整穀粒的蛾類,與粉螟(Flour moths)不同,粉螟專指侵害已破裂的穀粒。
主要的穀蛾有四種;麥蛾(Angoumois grain moth)、粉紅尖翅蛾Pink scavenger cater pillar)、玉米娥(Corn moth,又名歐洲穀蛾,European grain moth)和米蛾(Rice moth)。
5. 粉螟類(Flour moths)
粉螟類在昆蟲綱內之分類如下:
鱗翅目(Lepidoptera)
異鍄亞目(Heteroneura)
異角類(Heterocera)
螟蛾上科(Pyralidoidea)
螟蛾科(Pyralididae)
粉螟類專指侵害已破裂的穀粒的蛾類,亦即侵害穀粒中的胚乳與胚芽的部份,對於穀粒的外殼(亦即種皮層)沒有破壞的能力。這一點與穀蛾(Grain moths)不同,穀蛾專指侵害完整穀粒的蛾類。亦即侵害的對象不同。
主要的粉螟類有下述三種;印度粉螟(Indian meal moth)、地中海粉螟(Mediterranean flour moth)、和粉螟(Meal moth)。
除了已破裂的穀粒,粉螟類對於已加工過的穀物,包括麵粉及其他穀物製品均很感興趣。
上述三種粉螟中,以印度粉螟和粉螟較普遍。
6. 粉蟲類(Mealworms)粉蟲類是指擬步行蟲科(Tenebrionidae)甲蟲的幼蟲。習慣於在夜間或黑暗的地方活動。牠們喜歡在長期堆置的穀物或黑暗地點的穀類製品上產卵,也偏好於濕潮的地方。
光復書局之"大美百科全書"稱:「Mealworm是一類大型黑色甲蟲或其幼蟲之通稱,均危害麵粉及穀物。其中有兩種最著名:黑麵粉甲蟲(Tenebrio obscurus)和黃麵粉甲蟲(Tenebrio molitor)。屬於多食性苮亞目(Polyphago)擬步行蟲科(Tenebrionidae)。」
故粉蟲類在鞘翅目內之分類如下:
鞘翅目(Coleoptera)
多食性苮亞目(Polyphago)
擬步行蟲科(Spider beetles)
7. 蛛甲類(Spider beetles)
蛛甲類是指蛛甲科(Ptinidae)甲蟲,通常也會為害穀類製品。例如四紋蛛甲(Hairy spider beetle)和白斑蛛甲(Whitemarked spider beetle)。
蛛甲類因外形看來很像蜘蛛而特別受到重視。蛛甲類的分佈雖廣,但是為害穀物或穀類製品的程度並不嚴重。
應注意的是蛛甲類有六隻腳,是屬於昆蟲綱,而非8隻腳的蜘蛛網。
8. 蜱滿類(Mites)
光復書局之"大美百科全書"稱:「滿類屬節肢動物門、蜘蛛綱、蜱滿亞綱、滿目。滿是蛛形動物中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種,也包括蜱。種類可能多達十萬,已命名的不過三萬。許多滿類是昆蟲的天敵。植食性滿類每年造成糧食作物數十億元的損失。」
前面所提到的穀物害蟲都是屬昆蟲綱,現在提到的蜱滿類則已不再是昆蟲綱裡的生物。
英文版的"農業字典"裡提到蜱滿類是歸於蛛形綱中,是屬於蜱滿目的個體很小的蜘蛛。並說蜱滿類的種類很多,遍佈於世界各地,寄生於動物和植物。
蜱滿屬蜘蛛綱,有8足,沒有觸角。至於昆蟲綱者則有6足,有一對觸角。這些是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區別。
蜱滿類不屬於昆蟲綱,牠在動物界之分類如下: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螫肢亞門(Chelicerata)
蜘蛛綱(Arachnida)
蜱滿亞綱
蜱滿目(Acarina)
前氣門亞目(Trombidiformes)
蜱滿是蛛形動物中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種。
由於蜱滿目中有不少種類寄生於人類、家畜或為害農作物或農產品,因此蜱滿目是蜘蛛綱中最具經濟性的一目。不同忽視。
飼料營養雜誌(p.44~48)-美國飼料穀物協會.邦輝撰.九二年第十一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