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在禽畜飼料上的飼養效果
油脂與脂肪酸像其他飼料原料一樣可作為熱能的來源。油脂除了可提供比穀物多2.25倍的熱能外,同時也具備下列優點。
1.改善禽畜的生長。
2.改善飼料效率。
3.改善飼料物理特性。
4.增進肥育效果。
5.免疫系統的調節因子。
6.改善飼料的嗜口性。
7.便移粒狀飼料的製造。
8.減低機器之磨損。
9.提高脂溶性維生素的利用。
10.改善吸收。
油脂源自於動植物油脂,油脂在禽畜飼料中的能量值常大於列表分析值,這是油脂的熱能額外效應與額外代謝作用之故。所謂熱能額外效應是指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改善脂肪吸收的效果,油脂除了提供熱能外,也提供必需脂肪酸與脂溶性維生素。
自50年代開始油脂即廣泛被引用為禽畜飼料之熱能來源。從研究報告得知禽畜飼料中補充油脂可改善生長性能,探討各種油脂的飼養效果與影響油脂利用效率的因子是本文的目的。
一、油脂的飼豬效果
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組成與含量(表1),離乳仔豬餵飼各種油脂,例如大豆油、玉米油、牛油、豬油,它們的生長性能與飼料效率並沒有不同的效果(顏,游與李1991),吳(1991)以3週齡的離乳仔豬,Cear(1988)以15至28日齡仔豬餵飼玉米油、豬油或牛油,豬的生長性能與飼料換肉率都沒有差異,這些結果顯示不同的油脂來源,其熱能利用效率並沒兩樣,但是也有持不同論點者,Frobish(1970)認為離乳仔豬餵飼豬油,仔豬的增重比牛油、椰子油佳。豬油的脂肪酸組成分和豬乳的脂肪酸組成成分相似,以其化學組成為依據,豬油可促進快速與有效的生長(deMan與Bowland.1963)。但是Frobish(1970)在其他實驗中卻顯示牛油與椰子油在增重效果與飼料效率比豬油,玉米油佳。
Cera(1988a, 1989)指出21日齡的離乳仔豬給飼椰子油可獲得最佳的增重與飼料效率,玉米油次之。牛油則較為遜色。以飼料效率和仔豬的增重為依據,判定油脂利用效率優良與否,Lawrence et al., (1983)與Hamilton et al.,(1968)都認為椰子油的利用效率比豬油,牛油以及玉米油佳,若以氮蓄留量以及氮的表面消化率分辨利用效率之高低,也是以椰子油比牛油、玉米油優,雞油也是一種可利用的飼料熱能來源。仔豬給飼雞油,其每日增重、屠體長度以及屠宰率皆可比媲動物油脂。證明雞油利用在離乳仔豬飼料也是一種可利用油脂(Seerley et al., 1978)。
大多數營養學家都建議採用混合油脂為飼料熱能來源。倘若以等量的椰子油和大豆油混合餵飼離乳仔豬,其利用效率在每日增重與飼料效率上都比該兩種油脂單獨使用時佳(Li et al., 1990)。這種混合油脂在飼養上所產生的效果同樣發生在離乳後1至4週齡仔豬餵飼牛油和椰子油混合或玉米油和椰子油混合者的身上,它們的每日增重比單獨給飼牛油或玉米油佳(Cera et al.,1989)。
表1. 動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組成
名稱 | 玉米油 | 椰子油 | 大豆油 | 豬油 | 牛油 |
C8:0 | 5.48 | ||||
C10:0 | 4.49 | 0.03 | |||
C12:0 | 32.62 | 0.09 | |||
C14:0 | 1.04 | 13.51 | 1.15 | 1.30 | 3.63 |
C16:0 | 12.04 | 11.32 | 11.74 | 25.40 | 27.70 |
C16:1 | 1.24 | 1.99 | 1.14 | 2.80 | 3.90 |
C18:0 | 2.13 | 3.99 | 3.84 | 13.70 | 20.73 |
C18:1 | 23.69 | 10.25 | 20.31 | 43.40 | 38.24 |
C18:2 | 57.30 | 15.33 | 53.95 | 1.82 | 10.92 |
C18:3 | 2.23 | 0.74 | 7.88 | 0.73 | 0.52 |
C20:0 | 0.23 | 0.03 | 0.27 | 0.12 | 0.03 |
二、油脂的飼雞效果
油脂是雞飼料的重要熱能來源,雞可利用高量的油脂作為日糧熱能(Donaldson et al;1957與Rand et al;1958)。依據Fuller與Rendon(1979)的實驗結果,5至8週齡肉雞給飼玉米油或雞油,無論在何種給飼量,兩種不同的油脂所得到的增重反應和飼料效率都沒有差異,但是給飼雞油者有較好的傾向。Takahasht(1979)以豬油或椰子油餵飼2週齡的肉雞,所得到的增重與蛋白質蓄留量,兩者在統計分析上無差異。給飼豬油者之熱能與脂肪蓄留量較大,熱能的利用可能和飼糧脂肪嵌入屠體脂肪有直接關係。Artman(1965)以大豆油或牛油餵飼。至4週齡的肉雞以比較的生長性能,結果顯示大豆油的利用效率比牛油佳,Carew et al., (1964)則認為在蛋白質的增重與體增重的反應上,給飼牛油者比給飼玉米油者佳,而Fuller與Rendon(1977)認為在增重反應上,兩者效果一樣。Young(1961)的論點和Fuller與Renden(1977)相似,玉米油、大豆油、豬油、牛油的利用效率無差異。Artman(1964)指出以等量的魚油和大豆油混合,或和牛油混合可改善油脂的利用效率。如果單獨給飼高量的魚油會出現生長抑制現象,牛油和大豆油作3比1或1比1的混合,牛油的利用效率隨比例的增加呈正比(Artman, 1964)。以等量的大豆油和牛油混合可使牛油的代謝能由每公克6.94cal增加至8.36cal(Sibbald 1960,1961)。而牛油和豬油混合也可增加牛油的代謝能值(Sibbald 1978)。
三、影響油脂利用效率的因素
(1)年齡:不同的禽畜生長階段有不同的油脂利用效率,離乳仔豬飼料添加大豆油,在離乳後1至2週齡並沒有出現改善每日增重與飼料效率的結果,這種結果要在離乳後第3週至第4週齡才出現(Howard et al;1990)。Eusebio et al;(1965)與Llyod et al;(1957)指出油脂的利用效率隨仔豬日齡的增加而快速增加。49日齡的仔豬對棕櫚酸和硬脂酸的吸收有明顯的改善趨勢(Hamilton et al;1968)。4週齡的肉雞對牛油脂肪酸的吸收效率比二週齡高(Young et al;1963)。
(2)脂肪酸的組成:油脂的化學結構會影響禽畜對油脂的利用。此歸因於油脂的吸收與消化機制。油脂的飽和程度對該脂肪的代謝能值具有深遠的影響,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少,其代謝能值愈小,油脂的代謝能值之遞減順序為大豆油、牛油、棕櫚油(Wisman與Salvador 1991) 。而長鏈飽和脂肪酸的吸收效果比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吸收效果差(Young與Garrett.1963;Renner與Hill 1961;Hakansson, 1974)。大豆油改善仔豬的增重與飼料效率比牛油大可能是這種原因。
椰子油的增重與氮蓄留量效果比牛油與玉米油佳,增重效果比豬油、大豆油、牛油優。Cera(1990)認為是椰子油含大量的中鏈脂肪酸(C8:0至C14:0)之故。而非酯化的中鏈脂肪酸吸收率高因而強化氮的蓄留。而Frobish et al (1970)認為牛油和椰子油的飼豬效果佳是因為受脂肪分子量的影響。牛油、椰子油分子量低,豬油、大豆油以及玉米油分子量高。分子量高的脂肪在消化過程中消化酵素水解三酸甘油脂效果不佳,造成利用效果不盡理想。Renner與Hill(1961)指出中鏈脂肪酸(C6:0至C12:0)的飼雞效果比長鏈脂肪酸大。
Ruth與Hill(1961)以不同的脂肪酸餵飼肉雞顯示棕櫚酸(C16:0),硬脂酸〔stearic acid (C18:0)〕對於4週齡的肉雞來說幾乎不能利用,而油酸(C18:1)則利用效率佳。可是當飼料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時,在混合脂肪中的棕櫚酸與硬脂酸的利用效率則大增。雞對飼料能量的利用效率隨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例的增增大而增加(Wisman, 1991),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從零增加到2.5時,飼料的代謝能值急速增加。Sibbald(1978)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卵磷脂。Sibbald(1960,1961)脂出以等量的牛油和大豆油混合,可增加牛油的代謝能值,此乃因為大豆油中的卵磷脂改善牛油的吸收所造成。而Ketel et al;(1989)認為是不飽和脂肪酸之乳化功能所致。因此,大多數學者建議飼料中的脂肪以動植物油脂混合為理想。
(三):蛋白質:Young(1963)指出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會影響脂肪的利用效率,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可增加豬脂脂肪酸的利用。
飼料營養雜誌(p.50~53)-羅德富.九二年第九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