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水產養殖業

 

東南亞的水產養殖業正在成長發展,且具有很大的潛力,此種潛力包括可利用的土地、良好的水源及適當的氣候。東南亞有超過75萬公頃的水產養殖面積,且能擴展到600萬公頃。目前印尼的生產面積最大,且其發展力也最大。

東南亞水產養殖總生產量達100萬噸,其中50%由菲律賓生產。其生產方式主要還是用傳統的粗放養殖,此法對肥料及飼料的使用量有限。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結果,就產生集約式養殖,而集約式養殖可獲利的主要為海水養蝦業。

水產發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乃是缺乏有效率的飼料,東南亞飼料工業正快速成長以符合水產養殖發展的需要。在1985年,有5家飼料廠,生產27,000噸飼料。到1988年,此工業更擴展到有53家飼料廠,生產264,000噸飼料。其中大部分的擴展乃是由於海水養蝦業成長所致。水產飼料業預期在幾年中,每年都能成長50%。

這篇報告中的水產養殖產量資料來自1982年到1986年的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及政府機關團體。自1986年起,水產養殖業,特別是養蝦業,有明顯的改善,所以一些最新之資料均是與當地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時所取得。這些最新資料或許不會太準確,可是足夠可以指出現在東南亞之水產養殖之成長及發展趨勢。

水產養殖在亞洲國家的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對於食品生產、農村發展、人民收入與僱用、賺取外匯等都有顯著貢獻。東南亞國家有很長久的水產養殖歷史,在14世紀印尼人已在紅樹沼澤濕地飼養虱目魚。到今天,己有發展良好的養殖系統來養淡水魚、半海水的甲殼類及軟體動物以及海水魚。1982年的漁業統計指出,東南亞的水產養殖提供了784,300噸魚、蝦、貝類,約佔該地區總魚類需求量的10%,在1986年,生產量更提高到989,300(1)

 

表一 19821986年東南亞國家水產養殖生產量(千噸)

國別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東南亞國協總合

241.5

392.3

82.7

66.3

1.5

784.3

267.0

445.1

91.9

53.4

2.0

859.4

278.9

477.9

111.9

69.8

1.6

940.1

304.5

494.7

134.1

53.9

1.5

988.7

334.1

470.9

128.6

54.1

1.6

989.3

資料來源:SEAFDEC,南中國海地區的漁業統計資料,19821986

 

東南亞的水產養殖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單以地區潛力來看是無限大的(2)。目前,所使用的面積是767,400公頃,但有潛力的地區估計有657萬公頃。印尼擁有水產養殖最大的面積,而且也是目前養殖面積最多的國家;新加坡擁有最小面積,但新加坡之土地往往用作商業及工業用途,因其水產養殖常受制於土地之發展有限,故此,我們考慮其潛力時候,只能以現有的養殖土地來拓展其產量。

 

表二

目前生產面積(公頃)

有潛力生產面積(公頃)

印尼

半海水/海水

淡水(包括稻田)

菲律賓

半海水/海水

淡水

泰國

半海水/海水

淡水

馬來西亞

半海水/海水

淡水

新加坡

半海水/海水

淡水

東南亞國協總合

300

150

210

13

47

39

5

3

0.3

0.1

767.4

3,000

1,000

442

356

392

155

1,000

225

有限

有限

6,570.0

資料來源: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表三 19851988年東南亞國家對魚飼料的需要量(千噸)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東南亞國協總合

6

0

18

0.1

0

24.1

14.4

0.1

24.0

0.3

0

388.0

18.0

0.2

24.0

0.6

0

42.8

27.0

0.7

18.0

1.0

少量

46.7

 

資料來源: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1986年以前,東南亞國家的水產養殖是以粗放式或半集約式為主。主要在養殖虱目魚、鯉魚、吳郭魚、gouramy及蝦。集約式養殖技術僅適用於高價魚種,如泰國的鯰魚(clarias)。當集約養殖漸漸被接受,則飼料的需求量就可預期地增加(3)。但是,飼料的需求量往往與養殖系統,養殖魚種和市場價格有關聯。在1988年,由於鯰魚之市場價格下降致使鯰魚飼料之需求量也下跌。由於飼料佔生產成本的4070%,市場價格的小波動會強烈影響到飼料工廠,最近飼料工業的擴展主要是由於養蝦業的擴展。表456很明顯的顯示出從1985年到1988年飼料廠急速增加以符合實際需要飼料量,即使如此,在1988年,印尼仍需要進口80%蝦飼料,而泰國及菲律賓各進口10%及15%,在1988年泰國有很大的蝦飼料需求量(10萬噸)

 

表四 19851988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東南亞國協總合

2

1

1

1

0

5

8

4

4

4

0

20

11

8

6

4

2

31

19

12

15

5

2

53

資料來源: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表五 19851988年東南亞國家對魚飼料的需要量(千噸)

()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東南亞國協總合

0.6

0.6

0.6

1.2

3.0

3.6

4.8

6.0

1.8

16.2

9.6

18.0

49.0

2.4

79.0

60

54

100

3

少量

217

80

15

10

無數據

 

表六 19841988年東南亞國家半海水與海水養蝦的生產量(千噸)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東南亞國協總合

32

29

13

0.1

0

74.1

37

29

16

0.1

0

82.1

41

31

18

0.3

0

90.3

45

33

25

1

0.1

104.1

52

42

55

2

0.1

151.1

資料來源:(1)官方統計資料 (2)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泰國、菲律賓、印尼的蝦生產量從19861988年分別增加了20%,35%及27(1988年這三個國家分別生產了55,00042,00050,000(6)

蝦類養殖很快地從傳統粗放式到半集約式養殖,其養殖密度增加610倍,而生產量更比以前提高1020倍。由於集約式的蝦類養殖,更帶動其他如蝦苗場、商業飼料、水車等行業,同時,當地政府一些支持的政策,刺激整個市場,如對一些蝦苗場、養殖場、飼料工業、冷凍業等,給予優惠的利息。

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泰國、菲律賓及印尼,養蝦業可能膨脹得太快,使得市場價格急劇滑落到比生產成本還低。如果此種低價格是由於供應太多所致,那麼,東南亞國家的養蝦業即面臨到成熟期,其特徵是價格滑落及減速擴張。故此,有很多策略來強化國內市場,打開新的外銷市場,發展新產品,建立東南亞的共同市場策略。蝦之價格若不低於每公斤6美元,則養蝦業尚能繼續成長;否則,高生產成本的高科技養殖場將血本無歸。

1986年印尼至少養殖了11種水產品,其總生產量達334,100(7)。其中51%來自半海水池塘,26.7%來自淡水池塘,22.3%來自稻田及另外小部份來自箱網養殖。其養殖產量從1982年到1986年,每年分別增加10.5%,4.4%,9.2%及9.7(7)

在淡水池塘養殖的主要魚種有鯉魚(Common and Java),吳郭魚,barb(石首魚屬)gouramy等。在1986年,這些魚的產量分別為45,800噸,16,800噸,16,100噸及9,800噸,或分別各佔總淡水魚產量的51.3%,18.8%,18%及11(7)。其他魚種如鯰魚、鰻、TrichogasterPangasius、鱧(snake-head)marble goby和淡水蝦等各佔淡水池塘總生產量1%或更低。

稻田養殖主要飼養鯉魚,在1986年,稻田鯉魚的生產量高達39,500噸或佔稻田養殖的53%。此外,還有吳郭魚、giant gouramykissing gouramy、鯰魚及snakeskin gouramy (Trichogaster pectoralis)等;在湖及河流中以箱網養殖的主要品種有鱧(Sna-ke-head)marble goby,而海水魚當中,以鱸魚及石斑逐漸受歡迎。

用流水池及箱網養殖鯉魚,以人工配合飼料可得最高之生產量:每季收穫9001,200kg魚/3250m2流水池,7001,000kg魚/36m2箱網。

從半鹹水池塘,主要生產種類是虱目魚及蝦,在1986年其產量分解為103,600噸及40,900(7)。其他的有烏魚、吳郭魚、鱸魚、barb(石首魚屬)及蟹。目前有超過50%半海水池塘養殖虱目魚(包括單養或與對蝦混養)。並把傳統的粗放式養殖稍作改進,利用肥料,適當蓄養密度及管理,每年每公噸可生產虱目魚11.5噸。

此外對蝦也是半海水養殖之重要種類,草蝦養殖在印尼的許多省均普遍飼養著,養殖方式從傳統到集約的系統都有。前者僅單純地把捕捉到的天然蝦苗放在虱目魚塭,幾個月後收獲。用此方法可收獲的品種包括:草蝦(P. monodon)、莫吉對蝦(P. merguiensis)、砂蝦(metapenaeus monoceros)M. brevicornis,其收穫量每公頃150公斤。

表七 1982 1986

 

1982

1985

1986

1987

1988

淡水池塘

Barb(石首魚屬)

吳郭魚

Gouramy

淡水稻田

Barb(石首魚屬)

吳郭魚

Gouramy

34.0

13.7

12.6

8.0

0.6

1.2

70.1

20.4

4.1

1.4

0.3

0.3

15.6

42.1

34.0

10.1

21.1

7.1

0.4

8.0

80.7

26.0

6.7

2.7

0.1

0.2

16.5

52.2

32.0

8.9

20.9

7.8

0.6

7.4

77.6

28.5

7.8

3.7

0.9

0.1

17.9

58.9

41.2

12.0

18.0

9.8

0.6

3.3

84.9

33.1

8.0

1.8

0.9

0.1

19.3

63.2

45.8

10.1

16.8

9.8

0.7

0.1

89.3

39.5

9.7

7.1

0.5

0.2

17.5

74.2

淡水養殖合計

112.2

132.9

136.5

148.1

163.8

半海水/海水

虱目魚

吳郭魚

魚類小計

甲殼類小計

73.3

4.5

1.0

11.6

7.8

98.2

30.6

0.3

0.2

31.1

81.5

4.1

1.1

12.5

3.9

106.1

27.6

0.2

0.2

28.0

84.4

4.3

0.7

13.5

7.1

110.0

32.0

0.3

0.1

32.4

93.5

3.9

0.8

12.4

7.5

118.1

37.4

0.6

0.3

38.3

103.6

4.3

0.8

12.5

6.5

127.7

40.9

0.8

0.9

42.6

半海水/海水合計

129.3

134.1

142.4

156.4

170.3

241.5

267.0

278.9

304.5

334.1

 

集約養蝦使用配合飼料,在東爪哇之Banyuwangi,曾有漁民報告每平方公尺放1040尾後期幼蟲。通常之收穫量每公頃56噸蝦,但也曾經觀察過每公頃 15噸蝦的記錄。

菲律賓

1986年,菲律賓養殖了至少7種不同的水產品,總共470,900噸。總產量的44%是半海水池塘養殖,海水養殖佔42%,淡水養殖佔14(8)

淡水養殖主要生產吳郭魚,虱目魚和鯉魚。吳郭魚對國內市場的重要性可由生產數字反映出(8)。從1982年到1986年,淡水吳郭魚的產量由5,500噸增加到39,300噸。此種擴展主要因為吳郭魚相當容易產卵及孵化成幼苗,這導致了許多小型與中型的孵化場及吳郭魚養成池均設立。

1984年到1986年,淡水虱目魚的產量顯著下降,這是由於在低生產力所致,這情形跟現在的Laguna de Bay相似。

表八 19821986年菲律賓各種水產養殖之總生產量(仟噸)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虱目魚

吳郭魚

72.4

5.5

a

a

84.6

13.9

0.6

0.2

82.0

18.7

1.2

0.3

38.1

28.9

7.7

0.6

20.9

39.3

5.5

0.5

淡水種類合計

77.8

99.3

102.1

75.3

66.2

半鹹水

虱目魚

吳郭魚及其他

其他甲殼類

180.5

a

a

a

156.0

14.8

12.1

1.0

155.7

13.3

28.9

0.8

155.3

13.3

29.0

0.8

158.6

16.5

31.1

1.0

半鹹水合計

180.5

183.8

198.7

198.5

207.3

108.7

19.0

6.3

a

132.2

11.3

18.5

a

142.1

14.6

20.3

a

183.0

15.3

22.7

a

168.9

16.5

12.1

a

海水合計

134.0

162.0

177.0

220.9

197.5

392.3

445.1

477.9

494.7

470.9

a.數據無法取得

來源:19821986 SEA FDEC南中國海的漁業統計資料。

 

1982年到1986年,半海水養殖總生產的7685%來自虱目魚,另外也生產一些甲殼類、吳郭魚及小量的鱸魚。從1982年到1986年,海水養殖生產量之8085%來自海藻,另外淡菜與牡蠣的生產量則相當低。

在菲律賓,海水養殖海藻及軟體動物曾被十分關切,從養殖的可能性、生態學上的棲息環境及養殖技術等都顯示有非常高的潛力來擴張及發展。因此,最近十年來,生產數字均實質增加(8)

泰國在1986年至少養殖了16種不同的水產品,總產量達128,600噸,其中70.5%來自淡水養殖,14%來自半海水養蝦,0.8%來自半海水養魚及14.7%來自海水養殖的軟體動物(9)

 

表九 (1000) 1982 1986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淡水魚蝦(小計)

吳郭魚

Snakeskin Gourramy

Pangasius

淡水大蝦

(45.8)

7.1

4.6

13.1

3.5

5.7

8.0

0.3

3.5

(47.2)

12.1

5.1

9.3

3.0

4.8

7.0

1.2

4.7

(50.5)

8.0

4.9

11.8

4.6

4.9

8.2

3.1

5.0

(75.4)

15.1

7.3

16.6

6.4

7.4

13.8

2.5

6.3

(87.1)

18.4

8.8

13.8

15.8

6.0

12.6

4.5

7.2

(小計)

(mullet)

其他魚

墨吉對蝦(P. merguiensis)

(Metapeneaus sp.)

(P. monodon)

(13.0)

0.2

0.4

2.3

6.3

2.5

0.1

1.2

(14.8)

1.1

0.2

2.0

7.8

2.4

0.1

1.2

(16.2)

0.5

0.4

2.3

8.7

2.7

0.1

1.5

(16.5)

0.5

0.2

10.4

3.6

0.1

1.7

(19.0)

0.8

0.2

11.0

3.8

0.9

2.3

(小計)

淡菜類

(23.9)

3.7

3.6

16.6

(29.9)

7.1

3.5

19.3

(45.2)

12.5

4.9

27.8

(42.2)

12.4

3.5

26.3

(18.9)

6.9

0.6

11.4

79.9

89.9

109.3

133.9

125.0

來源:19821986 SEA FDEC南中國海的漁業統計資料

 

泰國的淡水養殖產量一直穩定地增加,從1982年的45,800噸到1986年的90,700噸,而由於供需逐漸平衡,目前已達整平的情勢(9)。淡水養殖主要產品是吳郭魚、鯰魚、Snakeskin gouramyPangasius、鯉魚及鱧魚。吳郭魚及Pangasius是低價魚類,皆採用農漁牧綜合經營方式,再使用廉價的補充飼料和煮熟碎米、蔬菜、廚房與釀造副產物等以提高生產量,放養初期及當補充飼料缺乏時也偶爾使用商業浮性粒狀飼料,吳郭魚及Pangasius生產量每年每公頃68(10)

淡水鯰魚的產量每年每公頃約100200(10),此魚是一種非常強壯的魚種,能以高密度的方式養殖(每平方公尺放養3040尾魚苗)。此外,其能利用附屬呼吸器官來呼吸,故不需要通氣裝置。

 

表十

養殖方式 餵飼

(USkg)

噸/公頃/年

吳郭魚

Snakeskin Gouramy

(Snakehead)

Pangasius

半粗放式

半粗放式

集約式

集約式

半集約式

有機肥

有機肥

補充飼料

完全飼料

下雜魚

補充飼料

0.40.48

0.40.48

1.01.20

1.41.60

0.360.44

6

0.75

100120

70150

68

資料來源: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鱧魚(Snakehead)可飼養在集約式單養系統上(10),魚苗由天然捕捉,然後每平方公尺放養4050尾魚苗,然而在第一個月的活存率變異很大,大約養殖911個月,可以餵飼下雜魚,但需要好的水質,其產量每年每公頃約70150噸。

與泰國水產養殖業而言,淡水大蝦(Macro brachium rosenbergii)的養殖非常重要。1980年,淡水大蝦之繁殖及育苗經政府建立,並立刻推廣至漁民;到1985年至少有150個小孵化場每年生產超過2億尾淡水大蝦之後期幼蟲,全國的需要量充分供應,因而其後期幼蟲的售價被迫從1980年每千尾後期幼蟲美金12美元滑落到1987年的3.2美元。同樣的,成蝦的價格也下降,從1981年每公斤6.4美元降到1983年每公斤5.5美元,再降到1987年每公斤3.4美元。所幸這些小孵化場開始轉變他們的產品,依季節性與市場性需求,他們開始生產墨吉對蝦(P. merguiensis)及草蝦(P. monodon)後期幼蟲。

在泰國,所有的半海水池塘都用來養蝦。泰國養蝦的歷史遠比印尼、菲律賓或台灣為短,僅在5060年前開始,但泰國之養蝦業卻是東南亞最快速發展者,其1986年生產量為18,000噸,1987年為25,000噸,1988年產量為55,000(3)。主要的品種是砂蝦、墨吉對蝦;草蝦的集約式單養在1986年始出現而很快地普遍起來。大量紅樹林沼澤地轉變成養蝦池,在197019831988年養蝦面積分別為10,00036,90047,000公頃,每年生產量也增加。在1983年,每公頃385公斤的產量,在那時候在亞洲是僅次於台灣的第二高產量的國家;那麼高的產量有賴於泰國的一種所謂”Push-pump”的粗放式養殖系統,能使水質更好、蝦苗及水源充足。隨後養殖方式更趨集約式,池子蓄養的是孵化的蝦苗,並以商業飼料來補充天然餌料,故這樣的養殖方式,就必須具有高品質飼料,打氣機等設備。現在目前每期收穫每公頃510噸是很普遍的。養殖密度每平方公尺放養高達60尾蝦苗,在2米深循環水池生產量每公頃12(此報告由泰國東部Chunthaburu的農民所得到),但一般的養殖密度是2030m2蝦苗。由於政府政策支持及基本設施之存在,可利用的面積以及成功的先端技術轉移等等都幫助了泰國養蝦業的發展。

許多新的養殖場不得不減緩他們運作的能力,在19888月每公斤蝦價是8.810美元,突然滑落到19895月的4.4美元,低於許多養殖場的生產成本,這造成許多養殖場必須降低他們的生產量。

 

表十一 19821986年馬來西亞各種水產養殖之總生產量(仟噸)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吳郭魚

Gouramy

14.9

0.8

0.1

0.1

0.01

12.4

1.4

a

a

0.1

4.3

1.4

a

a

0.3

6.5

1.8

a

0.01

0.2

4.4

2.3

a

0.1

0.4

淡水種類小計

16.0

13.9

6.0

8.6

7.1

半鹹水

虱目魚

魚類小計

甲殼類小計

0.1

0.2

0.1

0.1

0.5

0.2

0.1

0.3

a

0.2

a

0.5

0.7

0.2

0.05

0.25

a

0.1

a

0.02

0.12

0.1

a

0.1

a

0.3

a

0.1

0.4

0.1

0.02

0.12

a

0.8

a

0.2

1.0

0.3

a

0.3

半鹹水小計

0.8

0.95

0.22

0.52

1.3

49.5

38.5

63.6

44.8

45.7

66.2

53.4

69.8

53.9

54.0

a.數據無法取得

 

雖然在孵化技術及配合飼料有不少成就,但低市價使鱸魚的生產量仍然維持一定。鱸魚一般飼養在半海水浮動性或固定性箱網中,鹽分適合的水域都用來養經濟價值較高的石斑魚;但是由於缺乏石斑魚苗,目前仍需靠天然捕撈,其商業性生產仍然受到限制。

牡蠣養殖主要在半島海岸及東部海灣,飼養兩種品種(Crassostrea commercialis)C. lugubris,以後者較大且具價值)。淡菜業(Mytilus smaragdinus)也是依賴天然產卵,因此每年產量變動甚大(9)。其使用木椿方法,在8個月後收成,每公頃可收穫40噸。血蚶(Cockles)養殖在鬆軟的海灣及河流出海口,1986年時血蚶之總生產量6,900噸,不能滿足消費者需要,因此必從馬來西亞進口血蚶。

馬來西亞

1988年,馬來西亞有9種主要水產品,總產量達54,100(11)。從19821986年,馬來西亞的水產養殖幾乎可以疏忽不計,其生產的血蚶在世界上排第一位,佔總水產養殖生產量的84.5%。

淡水魚養殖佔1986年總水產養殖生產量的13%,兩種主要魚種是鯉魚及吳郭魚,分別為4,400噸及2,300噸;另外也養了一些鯰魚及gouramy

半海水養殖在1988年蝦類生產佔總水產養殖產量的2.4%,為馬來西亞水產養殖品的第三大商品,養蝦業在最近幾年有擴張的趨勢(11)

馬來西亞的水產養殖發展很慢,商業上的興趣僅注重在高價魚類。海水養蝦的發展特別增加了對配合飼料的需求(6),配合飼料也使用於淡水魚蝦的集約養殖。飼料工廠與政府研究機關密切配合,而發展出適當的飼料,但由於飼料原料大部分需靠進口,限制了配合飼料業的發展。

血蚶養殖仍延用最簡單傳統方法飼養,馬來西亞水產養殖業擴展的限制是經濟生存力而不是土地的潛力(幾乎全部馬來西亞的海岸線均適於水產養殖)

新加坡

不像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新加坡不是一個農業國家,雖然它開始在1819年建立時只是個小漁村,由於有限的土地與水源關係,新加坡共和國注重在貿易方面的發展。在1987年新加坡的總水產品供應量是125,900噸,其中110,600噸是進口(88),本地生產僅15,300(12.2)。本地生產中13,242噸是由漁撈捕獲,水產養殖僅佔2,058(1.7)(12)

其中淡水養殖產量為157.1噸,半海水養殖產量為75.7噸,海水養殖則生產了423.6噸海水魚,1,025噸淡菜及376.6噸的其他甲殼類。大部分水產養殖是當地消費,因此限於高價魚貝類,活魚的烹調很普遍。商品有鱸魚、石斑、笛鯛、marble goby、蝦、蟹、淡菜等均以活體出售,而且以高價賣到餐廳。

近年來,新加坡的水產養殖政策趨於海水養魚貝類的集約式發展。

養殖魚常以下雜魚餵飼,但政府的研究人員已發展出配合飼料,並得到優異的飼料換肉率(在有控制的水槽中得到FCR1.2,田間試驗得到2.0,以下雜魚餵飼得到4.5FCR)。在養蝦時,也常使用下雜魚,但在經濟上還是餵乾性配合飼料較有利。除了養殖以供應食物外,由於新加坡擁有高效率的出口作業及卓越的空運服務,新加坡已成為世界上觀賞魚類的供應中心。

 

表十二 19821986 (千噸)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淡水魚總量

半海水魚總量

魚類小計

甲殼類小計

海水魚總計

488.0

a

89.5

161.6

11.0

5.3

267.4

736.0

10.8

11.8

1.0

759.6

1027.0

1515.0

430.0

20.9

214.0

156.0

16.0

45.0

431.0

979.0

164.0

4.0

6.0

1153.0

1584.0

2034.9

383.0

43.5

184.3

113.5

16.7

17.9

332.4

525.5

255.1

14.5

12.8

807.9

1140.3

1566.8

250.0

13.1

168.6

93.9

30.3

47.6

340.4

618.4

213.3

21.8

16.1

869.6

1210.0

1473.1

200.0

71.3

202.6

129.2

41.0

46.9

419.7

613.4

211.0

34.6

11.1

870.1

1289.8

1561.1

157.1

75.7

219.4

129.0

35.0

40.2

423.6

1025.0

330.0

30.3

16.3

1401.6

1825.2

2058.0

a:數據無法取得

資料來源:(1)SEAFDEC,南中國海地區的漁業統計資料,19821986

(2)與政府官員及飼料廠交換意見。

 

飼料營養雜誌(99~112)

90年.第十二期─郭俊鉦譯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