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營養知識育成更多仔豬

一、前   言

        不管公私營企業或小型綜合養豬場,孕育豬成本(生產仔豬成本,包括母豬及仔豬成本)約佔豬隻生產總成本之15~20%。雖然孕育豬成本所佔比例不高,但仔豬生產經營卻是綜合養豬場經營成敗的第一道關口,孕育豬生產斤量不高,表示三重意義;(一)種母豬事故隻日偏高(二)斷乳仔豬頭數減少(三)斷乳仔豬,生長不佳,發育不良。三者均接受影響孕育豬成本,種母豬事故隻日偏高,每頭母豬年產胎數將下降,造成主要原因為營養給予不合理;而斷乳仔豬頭數少,除直接影響孕育豬成本外,當豬價好時,將會造成無肉豬可賣,減少盈餘;斷乳豬體弱,體架沒建立好,影響往後肉豬生長期之發育甚大。

        為要達到孕育豬產量增加,首在於掌握處女豬及經產母豬之飼料餵予情形,進而注意仔豬教槽及保育飼料配方,提高仔豬育成率。大家都知道影響孕育豬成本之主要因素有很多,但可概蓋下列各項:

一、處女豬配種時體重及年齡。

二、種母豬分娩前脂肪覆蓋情形。

三、種母豬分娩時仔豬存活數。

四、分娩仔豬體重大小。

五、仔豬育成率。

六、種母豬斷乳後再發情間距。

七、種母豬年產胎數。

八、種母豬淘汰胎齡。

九、仔豬保育期發育情形。

十、其他。

        上述各項均與種公母豬,仔豬營養與飼養有關,要提高孕育豬的飼養管理績效,均應對上述各點,研擬對策,改善管理,建立營養正確觀念。

二、提高仔豬生產頭數品管相關圖

總目                                   母     豬    生    產    仔     豬    頭    數

價值                 (總目標:18.54頭=9.16頭/胎×2.2胎/年×92%育成率)

                                                                     ↓

                         ┌──────────┼────────────┐

品管            分娩頭數                             年產胎數                                仔豬育成率

分項          9.16頭/胎                               2.2胎                                          92%

                         ↓                                        ↓                                              ↓   

             ┌──┼──┐    ┌──┬──┼──┬──┐      ┌──┬┴┬──┐

不良     公        母       仔    配種   流產   待淘汰   空胎    併胎   母豬   仔豬  設     工作

項目     豬        豬       豬    日距   日數   日    數    日數   日數   體態   體態  備     人員

             ↓        ↓       ↓      ↓       ↓          ↓                               ↓         ↓

要因   營養   營養   營養   營養  與營養  與營養                     與營養   與營養

分析   部分   部分   部分   部分  有    關  有    關                     有    關   有    關

三、營養需求相對變化因素:

1.季節變化

2.環境溫度高低

3.母豬懷孕生理期不同段

4.母豬哺乳仔豬頭數多寡

5.飼料成分濃度

6.飼料中能量來源別

7.飼料配方中胺基酸平衡範譜

8.飼料中蛋白源抗原對仔豬之影響

9.微量元素(維他命、礦物質)之含量

10.其他

        綜上所列,我們知道談豬隻營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營養學理論觀,而是要因時因地因個案不同而有所變通。但有一個不變的經營理念是最少的營養資源投入,產出最多最大的仔豬,如此才是學習營養的最高目標,其他均是不合乎經濟原則。

四、傳統營養一般性理念是不敗的原則

        追求較經濟的豬隻飼料,是全世界學者所工作的重點,這對於養豬業者來說,亦是共同追求的目標。惟研究學者對於飼料原料取代性試驗,均是短暫性且在環境特殊下進行,有些背離豬隻生理營養學之研究,終不適用於長久測試的養豬作業場。不正常的背離營養學的飼料配方,雖好稱具經濟性,但其影響母豬營養體及繁殖性能,往往發生在斷乳往後的一、二胎。另外不合傳統的仔豬飼料經濟配方,其影響仔豬之生長,往往延及肉豬前後期。然而大多數業者均趨向於採用特殊性飼料配方,而拒絕傳統及一般性的飼料配方。

        經國外學者統計分析發現,大部分成功的,表現突出的豬隻育種者,他們都同意採用一般性的飼料配方而確實奉行,因此他們的業績均是突出的,亦即每年每頭母豬能產出20頭以上斷乳豬,而其仔豬斷乳體重均在25公斤以上(56天斷乳)。故目前全省母豬繁殖性能低落,造成生不出仔豬,是否太強調特殊配方有關,該是業者自行反省的時候了。

五、基本的母豬營養飼養原則

1.特殊的處女豬飼養方式

        處女豬的飼養應有別於經產母豬,處女豬第一胎之營養情況,象徵著爾後能否成為良好母豬且表現突出之依據。

2.種母豬生產壽命取決於脂肪的分布

        脂肪在母豬身體的分布情形是相當重要的,壹頭良好的經產哺乳母豬,脂肪在身體覆蓋的狀況,才是真正顯示良好母豬的體態情況,此意指著母豬體內脂肪堆積的量,可做為順利及有效率地被利用而言。此種良好母豬體態,是很難用肉眼去觀察,一定要用手指頭去觸摸,始可感覺。

3.脂肪能量由飼料中取得

        對種母豬而言,脂肪是生殖時所必需的燃料,因此飼料中能量的吸收利用是相當重要,而一些居輔鋛作用的微量元素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不可疏忽。

4.保持母豬正確體態到淘汰為止

        討論母豬營養的主要目標,即在如何得到種脂肪均勻地覆蓋成良好的體態,而此種良好體態在分娩前及斷乳後應相差不了多少,不要使斷乳母豬瘦得皮包骨以外,此良好體態應繼續保持到該頭母豬年齡者大被淘汰為止(約8胎時)。

5.維持母豬良好體態最佳飼養方式

        維持母豬最經濟有效的飼養方式是哺乳期中,減少母豬體脂肪的損失,然後在懷孕期中,增加母豬脂肪堆積至最佳體態。

六、處女母豬的營養飼養原則

1.追求一個滿意的第二胎

        在追查種母豬繁殖障礙時,往往會發現母豬發生繁殖障礙,有百分之五十是發生在第一胎斷乳後母豬。若再繼續追究第一胎斷乳後發生繁殖障礙者,大多會發現該母豬在處女豬階段時,被養得太瘦,再加上現代配種技術良好,往往使初產母豬獲得高產仔數,使得第一胎母豬在第一次哺乳期內 ,體內推積脂肪被耗盡,導致進入第二胎繁殖週期時,母豬體態不佳。

2.維持一久遠的生產壽命週期

        一頭正常母豬應該可生產八胎,然而很多養豬場的種母豬平均淘汰胎齡在5胎左右。可見很多飼養不良之母豬被提早淘汰,造成經營上非常大的損失,如果處女豬時期飼養不佳,營養給予不均,處女豬體態不良,又在分娩後哺乳期間,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則該類母豬大多在第二、三胎時即需予淘汰,這是非常不經濟的,不僅是母體身價負擔偏高,母豬在第三胎時即要進入高繁殖生產階段,如此可謂雙重損失。

3.處女母豬應有適當的背脂厚度

        處女豬在配種時,其最後肋骨上方(P2點)背脂厚度應在1.8~2.0公分之間,而在分娩直前,背脂厚度宜堆積至2.3公分,如此良好的脂肪覆蓋體態,才能確保第一胎母豬有一高生產能力,並能廷長種母豬的堪用年限。

七、夏季哺乳母豬營養飼養原則

        在夏季氣溫炎熱,多少均會影響豬隻攝食飼料量,但除哺乳母豬隻日攝食量較大外,其他類豬所攝食飼料量,尚可維持一正常生產水準。對哺乳母豬而言,熱緊迫會減低哺乳期及離乳後到配種前的食慾,在這兩階段期間,要改善飼養環境,降低室溫,用滴水方法降低體溫;並要用特殊配方,以維持母豬體內脂肪的存積,保持良好體態,故有必要開發一夏季哺乳母豬配方。

1.以最大攝食量做為濃縮營養素指標

        各養豬場之豬隻體型大小有別,品種有別,經歷年來獲得哺乳母豬在夏天時飼料最大平均攝食量,以此量來規劃飼料配方中能量之含量,以便在預期飼料攝食量中,容納哺乳母豬所需求的各類營養素,以我們的經驗,每頭哺乳母豬在夏天的平均飼料攝食量約在4.0~4.5公斤之間。

2.利用特殊動能效應(SDE)原則,慎選能量來源的營養素

        針對飼料中營養素之特殊動能效應(SDE-Specific Dynamic Effect)作用,選擇適當的能量營養素做為濃厚飼料成分之要項。所謂SDE即是某一定量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餵給家畜動物後,較該動物在絕食狀態下所多增加出來的熱生成(Heat Production)數量。諸如蛋白質的SDE為20~30%,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為4~5%,混合飼料約為10%。在炎夏的氣溫下,若採用濃厚飼料配方,不選用蛋白質做為純能量來源,僅供足胺基酸需求即可,不然因其SDE效應,產生更多的代謝熱生成,使豬隻散熱更加困難。若選用碳水化合物,則同一量的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熱能,不及脂肪來得多,故選用脂肪做為濃厚飼料中能量的來源為最佳。

3.濃厚飼料需配合適量的維他命

        夏季哺乳母豬飼料配方中,提高相當量的脂肪含量,有時其量高達10~11%之多,始可達到濃厚飼料之目的。為要使母豬能有效代謝如此高量脂肪,在飼料配方中,應提高涉及脂肪代謝之維他命及蛋胺酸。所需提高的維他命含量為維他命B1,維他命B6,維他命B12,葉酸及膽鹼等。

八、仔豬及保育仔豬營養飼養原則

1.注意飼料原料適口性,提高隻日攝食量

        通常我們將仔豬稱為乳豬,可知幼小豬脫離不了對乳味道的嗜好,故教槽料及較斷期飼料中宜含有適量的脫脂奶粉或乳清粉,以增加適口性,提高仔豬攝量,其他適口性佳的飼料原料亦應考慮混合使用。

2.乳製品含量高的飼料,可強化仔豬對環境的適應

        乳製品中的酪蛋白是品質非常好的蛋白質外,其中的乳醣對於仔豬腸道中礦物質之吸收利用,扮演一相當重要角色,經過試驗証實,飼料配方中含乳製礦物質之吸收利用,扮演一相當重要角色,經過試驗証實,飼料配方中含乳製品量越多時,使仔豬有足夠能力應付較惡劣環境,尤其是斷乳體重較小之仔豬。

3.注意飼料原料抗原對仔豬腸道絨毛所造成之傷害                 

        各種飼料原料多少均含有飼料蛋白抗原,此種飼料抗原對斷乳仔豬易引起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形態及結構之改變,促使腸細胞快速更新及腸絨毛萎縮脫落,因此消化吸收機能減退,造成營養性下痢,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斷乳仔豬遲呆期。因此仔豬轉段期飼料配方開發,即在克服此種問題,解決問題重點在於提高仔豬攝食量,降低抗原高的飼料原料比例,採用低蛋白含量配方和增加仔豬抵抗惡劣環境的飼料原料-乳製品。

4.注意不同蛋白飼料原料對於消化鋛之影響

        各種不同高蛋白質飼料原料,對於仔豬腸道內蛋白質消化能力有所不同,乳製品的脫脂奶粉能致使仔豬的胃蛋白鋛活性降低,但能提高相當程度的胰凝乳鋛及胰蛋白鋛的活性。而精製大豆粉卻能提高仔豬胃蛋白鋛之活性,大豆粉與魚粉均能提高胰凝乳鋛與蛋白鋛之活性。故在做仔豬飼料配方時,能適當比例善用各種不同高蛋白質飼料原料,才能促進仔豬正常消化,達到快速生長之目的。

 

飼料營養雜誌(3~7)-張繁雄.八九年十二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