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人類及動物之有機食物及飼料均含有必需量之各種維生素,為動物細胞之基本營養物質。動物體內多數生活機能靠其維持促進體內酵素及蛋白質、脂肪、醣類代謝,缺乏時,可導致疾病甚或死亡。
維生素已經被發現的差不多有十五種維生素,維生素被認為係有關新陳代謝的基本物質,大部份取給於飼料,但有若干動物體內可以合成,例如維生素C僅人類、小豬、猿猴由食物取給,其他動物體內可以合成,維持新陳代謝的需要,他如反芻類動物在瘤胃內之消化由飼料內供給維生素之種類亦隨動物之種類而有所不同。
維生素雖為近半世紀才發現之物質,但人類缺乏維生素之疾病之種類早有記錄,故在不明瞭其作用之前,早有魚肝油治療預防人類的腳氣病,及利用桔汁治療壞血病者,並知道鳥類飼料以潔白無糠皮之稻米可致神經炎,如加飼糠皮即可治療,以及人類祇食純淨白米能致腳氣病,由此試驗而知,動物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必須加入無機物及維生素以補助食物,維持生活。
維生素由於數種自奶油或肝油能溶於脂肪及油類而不溶於水,如維生素ADEK等為脂溶性維生素,也有數種能溶於水而不能溶於脂肪,如維生素BC及其被提出但尚未被證實之維生素等,這些為水溶性維生素。現在先將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及作用列出幾種以供參考:
(1)維生素A
這是獲自鹹水魚肝臟之黏性油狀物質,其他動物之胸膜、黃體、肺、腎、蛋黃、牛乳、牛油等亦含少量,這種維生素能溶於脂肪而不溶於水,如接觸空氣與光,則變質及氧化,對熱、酸類、鹼菜類、胡蘿蔔、牛油、黃色穀類及青草中均安定。
維生素在青菜中亦含有,由於此種色素之化學構造與維生素極相似,在動物體內,經葉黃酵素之作用變為維生素A,故稱為維生素A元丸房色素,現已知者有九種,在鹹水魚、淡水魚及哺乳類動物體內,除維生素A以外,尚有維生素A2及A3。
維生素A及維生素A2、A3在腸道內可被吸收,膽酸及胰脂鋛為其吸收媒介,其吸收能,維生素A口服後3~5小時,維生素A3、A2 7~8小時,但動物體內的肝臟能將維生素A2、A3變為維生素A。
維生素A的作用:如經吸收的維生素A與蛋白質合成呈紫質,為眼之適應所必需,又能保護上皮膚細胞的正常生長,吸收過剩的維生素可貯存於肝臟,可是家畜缺乏時,則發生種種的病症,如牛缺乏時常發生夜盲症、角膜炎、角膜軟化、過度流淚,細胞退化,痙攣、盲目。犢牛缺乏時生長不良,鼻孔流黏液、咳嗽、下痢以及肺炎、呼吸器病、夜盲、角膜軟化症、生長困難、角質發育不良及食慾不振而引起其他疾病甚或死亡等現象。仔豬缺乏時,發生癱瘓、步態奇特、後肢慢慢向前蹄動、精神不安、視力漸漸衰退,以致痙攣而死。母豬缺乏時,生長之小豬不但生後死亡,且常有畸形,母豬本身則常不發情或交配後不受胎等。家禽缺乏時常患呼吸氣病及眼鼻流出黏液。
家畜如缺乏時應立即治療,其用量無確切規定之報告,以每日家畜生活的反應,給與小量,較於一次給與大量為佳,例如第一次給與十至二十倍量,繼續保持與以之量,每日3~5次定量加入飼料,繼續7~10日,至組織內無缺乏現象為止。
(2)維生素D
維生素D分為維生素D1、D2、D3、D4、D5等多種,但以維生素D2及D3較重要。維生素D在自然界中含量極微,在植物中幾乎沒有,各種魚肝油中含量頗豐。純粹之維生素D係白色或無色無味之結晶,可溶於脂肪,不溶於水,對酸鹼不氧化,可以久貯。
維生素D與鈣及磷有密切關係,正在生長中的骨骼,因維生素D與鈣及磷的多寡可以影響血中鈣及磷濃度的因素。維生素D之主要作用即為影響腸中鈣、磷之吸收及在骨中將有機鈣變換為無機鈣,當維生素D缺乏時,腸中鈣及磷的吸收減少,即使食物中含有充份的鈣、磷仍不免發生佝僂病,反之如能攝取適當量的維生素D,雖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率不良亦能防止佝僂病之形成或將此病治癒。維生素D不論口服或注射均極易吸收,口服後在腸內由膽汁及去氫膽素助其吸收,效力甚佳,約25%由糞便排洩,內服後分佈情形尚未明瞭,唯知一次內服可供一至十二週的需要。
家畜缺乏維生素D時,一般均發生軟骨病、四肢關節腫大、前肢向前彎、胸骨向一側彎曲或突出或凹陷,體長縮短、關節滑液減少。易折斷,日久則變慢性而死,受胎家畜缺乏維生素D,則產生軟骨的胎兒,幼畜或因衰弱不能站立或為畸形而死。
家禽缺乏維生素D亦有發生骨軟症、肢骨、排骨脆弱易斷、關節腫大、不喜行動,重症者不能站立,胸部彎曲歪斜、口角質軟、腫大、生軟殼蛋,並減少產量。
家禽發現維生素D缺乏時,除給與魚肝油或維生素D口服用外,最重要者要常接觸陽光,俾使膚內維生素D元,因受外線照射後能轉變為維生素D。
現在談談維生素D之治療及預防:
(A)治療:維生素D無確定之治療劑量,可每日或隔日給與預防量之十至廿五倍,經一週後症狀減輕時再酌情減低至接近預防量之用量為止。
(B)預防:牛每磅體重一千至四千國際單位,家禽每磅體重五十國際單位,混入飼料內。
(3)維生素E
本品能溶於脂肪內而不能溶於水,對酸鹼類、熱及光線均安定,混合於正常飼料內亦安定,但易為紫外線及腐敗脂肪油類所破壞。麥油含維生素E最豐富,穀芽油、棉子油,亦含少量,動物之內臟亦含有維生素E,但肝臟對維生素E的含量則較他種維生素含量為低。
維生素E由腸道吸收,分佈於全身之脂肪及骨骼肌中,如妊娠期中的人、畜應增加此素的消耗量。人類及各種動物對此素的確實需要量尚未明瞭。
維生素E的作用,能抗不孕症,促進細胞之成熟及分裂,抗神經肌肉變形作用及保護維生素A及胡蘿蔔之作用,減少神經肌肉之氧化作用。
如果家畜或家禽缺乏維生素A時會發生下述各種症狀,在牛、羊、馬缺乏時對生育繁殖方面迄未證實有何影響。母雞飼料中如缺乏維生素E,雖能產卵,但所產之卵其孵化率減低或孵出之雛雞於二、三日後便死亡,公雞飼料中如缺乏維生素E時睪丸機能退步,不能夠產生精子,形成受精力低而不受精等現象。
(4)維生素K
維生素K廣存於綠葉植物中,如苜蓿、菠菜、花椰菜等,水鍄中含量頗微。但細菌、白黴、酵母、及人類腸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
維生素K的作用,對於凝血素元之形成究竟有何種作用尚未十分明瞭,口服後於腸內吸收經血液輸送至肝臟,然後與各種未知物質結合而成結血素元。
本品僅對肝臟功能正常,而缺乏凝血素元所致凝血時間增長之病例有效,至於凝血素元正常而血液不易凝固之病例,本品無預防或治療之效,在應用本品的時期內應隨時檢查患者血液的凝血素,如小腸吸收功能不佳之病者可以用注射法給藥。因大腸內細菌能合成維生素K,故動物不因飼料內缺乏維生素K不足而發生缺乏症狀,例如長久以維生素不足之食物飼料,則發生輸膽管病、黃疸病及其他引起膽汁缺乏之疾病,這是維生素K不能被吸收或出現低凝血素元現象所致。鳥類大腸吸收維生素較少,所以較哺乳動物多發生缺乏症。
維生素K劑量參考如下:
犬、維生素K乳劑每體重一磅靜脈注射1mg口服甲基徤𠎀,人類用量每月1~2mg及重硫酸鈉甲基徤𠎀每日0.5~2mg。
飼料營養雜誌(62~64)
88年.第9期─洪裕源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