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駝鳥的飼養

 

        雛鳥在缺乏食物及水狀況下,可利用剩餘的蛋黃存活六天,在這段時期,雛鳥開始學習找尋食物和飲水,這些應設在易於發現的地方。雛鳥需要適量的小碎石、水鵝卵石及小石塊,但若攝食過多,易造成腸道阻塞。

        對雛鳥而言,保持溫暖非常重要,供熱的來源和雞場所使用相同,建議在前四週內應保持 30–32℃,室溫 26℃。如果溫度不足,會造成雛鳥緊迫,引起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為避免溫度過高,雛鳥應能自由地遠離熱源。

        野生雛鳥在剛開始攝食時,會啄食父母的糞便,因糞便中可提供雛鳥消化植物纖維的微生物;同時糞便中亦提供抗體給雛鳥,使雛鳥獲得保護力,並促進免疫系統的發展。

        但是,南非有些飼養者認為父母的糞便也是寄生蟲的來源,故以牛糞來取代 ( Smit, 1963 )。

        雛鳥孵化後四天,可開始攝食任何柔軟的食物,可提供較細的紫苜蓿切片、油菜、萵苣、甘藍菜或其他蔬菜。在短時間內提供限量的綠色植物,使雛鳥在其枯萎前先攝食。

        雛鳥的糞便及尿液提供很好的健康指標,糞便必須要柔軟的,不可如羊便般乾燥或呈粒狀;尿液必須是水樣的,不可為黏性的。雛鳥腹部的顏色是另一個健康指標,它應該是淡黃色的,而非黃綠色。

        雛鳥要定期稱重,除了在第五天個別體重會略為下降外,應開始持續有規律地增重;運動對雛鳥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天氣許可,應讓雛鳥多在太陽下活動。根據體重來分群管理會比用年齡來分群恰當。

攝食問題

        有些雛鳥不願開始吃料,可利用較年長的雛鳥或短腳雞來加以刺激雛鳥。

腸阻塞

        砂、碎石或綠色植物都有可能導致年輕雛鳥腸阻塞,這問題和雛鳥自環境中攝取多少外來物質有關;在澳洲,同一農場內,二週齡以下的駝鳥,因攝食青草而導致腸阻塞的發生率非常高,而這問題在海外亦被討論過 ( Diamond  and  Rozin, 1980 )。五月齡以下的雛鳥因其會撿食樹枝,不適合居住在牧場上。

        為避免腸阻塞,幼雛舍地板上的物質應儘量微細,例如鋸屑、木屑、或細粒砂。至於成鳥因砂或石礫所造成的腸阻塞,非常普遍,通常對於砂礫、污物或飼料所造成的腸阻塞,其治療方法為直接口服投予電解質及能量補充劑。若是因其他外物如金屬線,引起成鳥腸阻塞,則一定要將外物自腸道中移除,通常駝鳥多自棚舍或放牧區取得此類物品。

        對雛鳥而言,足夠的運動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對生長發育極有幫助;野生雛鳥在不到三月齡時,就已經每天跟著父母旅行 8–30 公里。

養父母

        已經證明:利用養父母來鼓勵雛鳥運動,較直接要求雛鳥自己運動,能降低不少緊迫;能成為養父母的鴕鳥,通常較為年長,而且容易受教,容易管理,不易感到緊迫的鳥。在南非、已利用養父母來飼養雛鳥並教導其運動;並允許養父母能親自坐巢孵卵,通常牠們的後代也會成為養父母,而且在後代成為養父母的訓練過程中,成鳥也扮演著協助的角色。

雛鳥的性別

        通常會在 3–4 月齡將雛鳥分雌雄,其實這項工程可以早些進行,但雛鳥在 3–4 月齡時會聚集在一起,可使管理、操作方便些。

        讓雛鳥如平常般站立,一助理抱住雛鳥,操作者將手指伸入泄殖腔中,並從“五時”到“九時”的方向伸展手指;若是雌雛鳥,會在“六時”的位置感到有一顆似豌豆大的光滑瘤狀物,那就是陰蒂。若是雄雛鳥,則會在“七時”的位置,發現一結實的軟骨品官,約 2 公分長 ( 4月齡 ),那就是陰莖。

        若是將雛鳥翻轉,則雄鴕鳥的陰莖會在“七時”的方向,自泄殖腔中被擠出,而且向上彎曲;若為雌鴕鳥,則其陰蒂會跑出來並向下掉;可是這種檢測方法很少被使用。

        事實上,九月齡的鴕鳥,在排泄或排尿時,因其陰莖會脫出,故可以很容易地辨別出性別來,不像其他的家禽或鳥類,因鴕鳥的排便及排尿是分開進行的 ( Smith, 1963 )

 

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98)第 8 期 ( 114 ~ 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