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曼博士對台灣養豬業考察報告
Ⅰ考察時間:
中華民國 87 年 6 月 7–21日
Ⅱ此行考察的目的
此次考察的重點在於和與會者討論豬場的經營管理方式和豬隻的防疫措施,並對個別的養豬業者提供一對一的建言。
這次的考察是在編號 B303B/B 的資助案下進行的。
Ⅲ目標
引進新的管理技術以及防疫措施來增加產量。
Ⅳ摘要
台灣的養豬場業最近經歷了一場極為艱困的低潮期。由於台灣的養豬業十分仰賴日本的出口市場,因此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豬肉產量都會外銷到日本。口蹄疫事件爆發之後,日本方面禁止台灣豬肉進口,國內市場也面臨了生產過剩的窘境。生產過剩,活豬的交易價格也就急遽下滑,豬肉產量自然也就銳減,由原本兩萬四千家豬場的規模降到一萬兩千家左右,根據預測,還有可能降到一萬家,甚至更少。這類的不景氣預計還會持續下去,直到價格回穩後才有可能回升。更慘的是,據我們從一位養豬業者那裏得來的消息表示,他上個月幾乎沒賺到什麼錢,而他還是此區經營養豬場經營的最好的幾個養豬戶之一。這也顯示了,在口蹄疫的風暴之下恐怕只有那些經營得宜的養豬戶才能在這一行繼續支撐下去。
養豬業者的產量下降,自然就直接衝擊到黃豆飼料的消費數量下滑。舉例來說,原本某一區的黃豆消費量每個月可達 500 ( MT ) 公噸,現在則只剩下 100 ( MT ) 公噸左右。農委會 ( Council of Agriculture, COA ) 表示每隻母豬平均每年可以出生 14 隻的小豬。但是,根據我們實地拜訪的結果,在我們所到過的養豬場裏,除了一家之外,其他的養豬場平均每隻母豬可以生 18 到 20 隻的小豬。而這些養豬場還是那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經營得法的倖存者,也是較先進的養豬場。雖然這些業者在競爭中存活了下來,但是,他們“應該”要更有效率的經營養豬場,或者是說,他們“必須”更有效率的來經營養豬場,每隻母豬至少要生到 20 隻小豬,才能維持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將來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 WTO ) 之後,台灣本土的養豬業者必須跟外來的進口豬肉競爭,在這一方面的效率 ( 母豬、小豬生產數比 ) 將更形重要。
在台灣多數的養豬業者一直以來都使用高級的魚粉來做飼料,這是絕對不經濟的。除此之外,他們對餵養豬隻所準備的食物內容也嫌太過繁瑣,這些都是來自日本方面的建議。不過採取這些措施的同時,它們也提供了養豬業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能繼續存活的保證。雖說如此,但這些方法卻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成本,必須進行改革,台灣的養豬業才有明天。而一旦進行改革,這就是美國黃豆協會的利益所在,因為養豬業將會需要用到大量的黃豆飼料來餵養豬隻,生產豬肉。
養豬業者對於美國方面對台灣政府施加壓力以便打開美國在台的豬隻內臟、雜碎,以及豬腳等市場也表示了關切之意,豬的內臟雜碎在美國很便宜,在台灣價錢卻比美國高了很多。也就是因為,在台灣,豬隻的內臟雜碎價格比在美國高的多,因此養豬業者還可以繼續經營下去,所以,如果連這類的副產品都可以低廉許多的價格來進口,這將會使得台灣的養豬業產量大減。台灣的養豬業者並不反對進口屠宰豬隻,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在活豬的產量上十分具有競爭力。怕的是,萬一連像豬隻內臟雜碎這一類的副產品都獲准進口,低廉的價格將會使得豬隻的產量萎縮。連帶的也會導致本已低迷的黃豆飼料市場更形不振,嚴重影響到美國黃豆的出口。
大多數我們拜訪過的養豬業者都對豬隻早期斷奶 ( SEW ) 感到興趣。農委會也對豬隻早期斷奶具有控制疾病、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的潛力感到興趣。就我們所知,至少在我們所參觀過的養豬業者中,就有兩家業者使用類似豬隻早期斷奶的技術,讓豬隻提早在出生後 18 天就斷奶,不過要將他們隔離飼養卻很難。土地價格在台灣非常昂貴,一公頃約需要 20 萬美元。再加上附近房舍幾乎都緊臨在一起,要將育種舍、成長舍、肥育舍和母豬群隔離 500 公尺以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跟別的業者進行合作,將育種舍和成長舍、肥育舍隔離開來。再來就是,育種舍所在的地點必須將風的因素 ( 指風吹的方向及其強度 ) 降到最低 ( 舉例來說,如果大部分的時間,風是由北向南吹,則育種舍就該建在豬場的東邊或西邊 );同樣的成長舍、肥育舍也是一樣。
許多養豬場的挑高都很高,四周也沒有什麼障蔽物,以便用來幫助通風。大多數的養豬場則都建有屋頂開口的通風系統,不過,屋頂上的通風口通常不是太小,就是通風口的防護蓋建的太低,或者是兩者兼具,以致沒有辦法造成足夠的空氣循環來將熱濕的空氣排出場外。通風口的防護蓋建的這麼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台灣在雨季時會有很多風,而且還有颱風才會如此。由於養豬場內屋舍建的近,這些養豬業者也許可以藉由煙囪 ( 通風管 ) 來改善豬舍的通風。所建的煙囪 ( 通風管 ) 則必須選在豬舍屋頂的最高點,最少高 35 公分,防護蓋與煙囪 ( 通風管 ) 之間距離至少要有 35 公分以上才行。防護蓋最好使用扁平的,避免使用弧形或者是 V 字形的防護蓋,這樣才可以預防雨水被風吹入。
Ⅴ建議
美國黃豆協會 ( ASA )
美國黃豆協會和台灣區湯代表一直以來都與農委會、中華民國養豬事業發展協進會,以及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保持良好的關係。現在,美國黃豆協會有個絕佳的機會能跟他們一起合作,進而發揮對台灣養豬業的影響力,美國黃豆協會便該義不容辭的幫助台灣重振它的養豬業。這就包含了下面幾點:
1.對美國黃豆協會而言,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提供台灣的養豬業者一段黃豆飼料的試用期來證明這些黃豆飼料可以用來取代舊有的魚粉飼料,並且運用期間飼養 ( phase feeding ) 的技術來大幅縮減養豬所需的飼料成本。更可藉此向業者展示這些去了殼之後的黃豆飼料的潛在效益。我建議由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派出一個專案小組來參與整個試用的過程,並且建議能在郭 ( kuo ) 先生的養豬場上率先使用。郭先生聯合了一些同業,集體向外購買養豬所需的飼料成份,而且他們所使用的飼料內容也很相似。同時,郭先生還是個很好的養豬場經營者,並且對能在美國黃豆協會的協助下進行此項飼料試用計畫展現了相當濃厚的興趣。
2.提供農委會以及養豬業者有關早期隔離斷奶技術,經營方法,養豬場房舍設計以及豬隻營養的相關資訊。
3.務必要讓農委會和養豬業者清楚的了解到早期隔離斷奶的優缺點,必須要在出生後多久才可斷奶,方能避免染病。
4.應示範利用單一性別飼養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潛力。
5.提供土木工程上的專業知識來幫助在台的養豬業者改善原有屋舍,並且向業者展示透過利用煙囪 ( 通風管 ) 來改良通風的問題,以及使用平底屋簷來防止雨水被風吹入豬舍。
6.將較長的豬舍劃分多區以利自然通風。不過,更重要的是要能確實明白豬舍與風向的相對位置,否則的話,如果不使用通風設備,可能會在豬舍的角落產生通風的死角。
7.提供更多如何在育種舍及育種區 breeding unit 中使用水冷系統的相關設備來為豬隻散熱,進而增加黃豆飼料的消費量,以及提高豬隻受精的百分比 ( 有些養豬場表示,在夏天,豬隻的受精率特別低 )。
8.提醒農委會和養豬業者混合毒素 ( mixotoxins ) 可能造成的潛在問題,特別是 zearalenone。如果混合毒素已經是個共同的問題了,那麼就應該找個混合毒素的專家來對農委會和業者提出建言。
9.此外,跟蹍製業者的合作也很重要。這麼一來,美國黃豆協會就能讓他們了解到,去殼後的黃豆飼料不但可以提高豬肉產量,更可以促成雞鴨早熟,增加雞鴨蛋的產量,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尤然。這對於持續加強美國黃豆對台灣的出口非常重要。
10.這次會議時間安排的相當緊湊,而且沒有容許我們討論和提出問題的時間。美國黃豆協會也許應該考察未來是否應該採用類似圓桌會議 ( 小組討論 ) 的方式,讓這些顧問專家能有時間跟豬場的實際管理者 ( 技術人士、專家 ) 進行充份的討論。我建議將來這些會議應該集中在台灣南部舉行,如果會議中有專家指導,我建議這位專家應該在會前儘可能的到各個與會者養豬場中去實地勘察,去的地方越多越好。還有,小組討論的人數不要太多,集中與一些主要、具有影響力的業者討論就行了,如此一來才能充份的討論問題,提供建言。而一旦這些業者改弦更張,改變他們原有的經營方法,其他的業者自然也就會跟進了。
11.選一、二家對跟美國黃豆協會合作有興趣,並且願意遵循美國黃豆協會建議的養豬場做示範,來向其他的業者展示,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如何能夠增加豬肉產量。
A.這也就是說要先建立起一套記錄保存系統來保存記錄。
B.並且追蹤記錄這些運用新式生產技術的養豬場最少達三個月以上,三個月為其底線。
C.之後,建議養豬場在經營方式,豬隻營養等上做一些調整,並持續記錄九到十二個月,再來計算成效以及縮減了多少成本;
D.與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的專案小組密切合作。
12.找個能與美國黃豆協會合作,且能持續追蹤示範養豬場的專家來保證業者確實遵循專家建議。( 這一點在大陸的 CHAMPS 計劃和在哥斯大黎加的 LANCE 計劃都做得很好 )。
福昌豬場 Formosa Fortune Group:
1.考慮使用『雞網』( chicken wire ) 來隔離禽鳥,避免牠們飛入養豬場中。這樣的話就可以進一步降低豬隻染病的可能性。
2.在豬場試驗的保育與平均每日增重 ( ADG ) 期間,生長出現緩慢比在中心試驗站的試驗還低,這也許需要改良保育飼料的營養。
3.保育舍 ( nursery ) 裏應該有獨立的溫度控制系統。對於那些出生幾星期的小豬,可以考慮在夜間將室溫調低,一方面可以加快豬隻生長的速率,一方面還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成本。
陳世民的豬場,( 桃園縣新屋 )
1.可以使用煙囪 ( 通風管 ) 來改善通風。
2.在育種舍內將水冷系統和通風管 ( chimneys ) 配合一起使用可以在夏天增加豬隻受孕率。
3.建議在各定點裝置風扇 ( 最好不要設在屋頂 )。消毒完畢後,將各個分娩舍 ( farrowing house ) 的門打開讓房間自然風乾,帶進新鮮空氣來減少微生物生長,及於春天時降低葡萄球菌症的問題。
4.清理豬舍之間的雜草,並且考慮在豬舍之間的牆上設置電網來阻絕老鼠。
5.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就輪到在豬隻的營養上下功夫了,並可試試在小豬出生 21 日後便予斷奶。不過,在這之前,我建議他們如果真的要在小豬出生後 21 日便予斷奶的話,最好能先買些粒狀的高級飼料在保育舍使用。
徐崇豪養豬場,( 台南縣白河 )
1.美國黃豆協會應該提供有關豬隻早期斷奶的詳細資訊,及加強保育舍的隔離免於因風之媒介摧帶病原之污染,我曾經簡短討論過。他也需要了解斷奶的日齡以便消除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與豬疫肺炎。
2.美國黃豆協會要追根究底地對單一性別飼養,以及期間飼養對於單一性別飼養之最大利益,再做評論。
3.協助幫助養豬業者能夠『稍微』在豬隻所需的營養上做一些調整來降低生產成本。
郭先生,Mr. Kuo
1.協助幫忙郭先生能夠『稍微』在豬隻所需的營養上做些調整,並介紹引進期間飼養的技術來降低生產成本。
Ⅵ每日行程
1998 年 6 月 7 日,我自上海抵達台北。
6 月 8 日早上,我在湯代表的陪同下跟農委會的官員見面,並討論現今養豬業的生產現況。中華民國政府之前則已經公告說,所有的養豬場現在都必須登記立案,而且最低產量不得少於兩百頭 ( 這個豬隻的產量是根據養豬場中現有的豬隻數量來計算的 )。這項作法的用意是希望能夠翦除一些小型豬場,讓台灣養豬業的產量更具有商業競爭力,同時也可以減少豬隻染病一些問題。這也就是說,豬仔從生育到養成約需 180 天,每頭母豬每年大概要生育兩次,10 隻母豬每次每隻要生每窩 10 隻小豬才行。雖然如此,這項作法卻沒什麼用。政府也表示說,將豬隻飼養到 100 公斤所需的生產成本應該降到 3800 元左右才能確實降低生產成本。這也就是說,飼料的使用效率必須是原來的三倍以上,這其中還包括了育種群在內。如此一來,除非業者能在豬隻的產量上有大幅改善,以及施行嚴格的防疫措施才可能避免豬隻感染到一些無臨床症狀的疾病 ( sub - clinical disease )。
政府也很關心一旦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如果不能降低生產成本,就得面臨外國的高級豬肉大量進口,嚴重削減國內的豬肉產量。事實上,如果這事一旦成真的話,將會嚴重影響美國黃豆、玉米對台灣的出口。
農委會也說,他們正在研究將豬隻早期斷奶用來降低疾病感染以及增加產量的方法,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專業的養豬場採用豬隻早期斷奶。無庸置疑的是,豬隻早期斷奶如果使用得宜,確實可以達到降低疾病感染以及增加產量的目標,不過,如果使用不當,它所製造出來的問題將會比它所能解決的問題還要來得多。
一開始,當我知道台灣養豬業的產量跟我預期的有很大的落差時,我著實嚇了一跳。農委會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豬隻生產效率不彰,問題嚴重,因此平均每隻母豬所生的小豬只有 14 頭真正賣到市場上。跟其他的國家比起來,中國大陸有 16.5 隻,西方國家則有 18 到 20 隻。一些西方國家最大幾個養豬場甚至還可以每年每隻母豬供給 24 到 25 隻的豬隻供市場消費。少數業者實施單一性別飼養,沒有業者必然地實施統進統出;這種實施統進統出對於幫助控制疾病是必須的。實乃業者不熟悉豬場的餵養與管理保育所致。
下午,我跟劉先生會面,他是此次會議的翻譯人員,一同討論我在會中的報告並談及了豬隻生產的近況。他對農委會所提出的解釋表示贊同。
6 月 9 日,在張金生副秘書長先生,湯代表的陪同之下,我參觀了位在宜蘭的福爾摩沙財團養豬育種場 Formosa Fortune Group swine breeding farm ( 福昌豬場 )。養豬場中大多數的屋舍都已經有 35 年以上的歷史了,這些屋舍通風良好,是專為通風而設計的。豬場也為公豬另外設置了一些新的裝置,即是所謂的『環境控制』。冷在這裏不是問題,因此也就不需要加溫,不過,豬舍裏面還是建有冷卻墊和風扇將空氣抽出來幫助公豬散熱。他們另外還有一間新的保育舍。連走道也都設置了冷卻墊,每個房間都裝有電扇將空氣抽出,並且還有各自獨立的恆溫器來控制室溫,是第一流的保育舍。這家養豬場是以統進統出的方式經營,並且有極為嚴格的防疫措施。可以說是台灣養豬業的最好的典範。
楊先生表示,台灣養豬場中豬隻存活率表現不佳的最主要問題在於分娩舍內的疾病感染,導致高死亡率。他估計,每多生一隻豬,則將豬隻飼養到 100 公斤所需的成本就可減少 180 元。根據這項數據,如果平均每隻母豬每窩可以生 14 隻小豬來計算,若能將每隻母豬每窩所生的小豬數量提升至 20 隻,則將豬隻飼養到 100 公斤所需的成本就可減少 1080 元。他還說,豬隻生育率不佳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選了一些背部脂肪積存量不足的母豬,導致母豬太過瘦小,不能積存足夠的能量來生育小豬,以致生育壽命縮短。我們看到的所有母豬及小豬狀況極佳,此表示牠們在發育、懷孕及泌乳期間被餵養得適當。
6 月 10 日,在張先生和湯代表的陪同下,我參觀了台北以南的養豬場。我們參觀的第一家豬場與前一天我們在宜蘭所看到的養豬場情況完全相反。這也是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的養豬場。在這間養豬場裏,豬隻養在非常擁擠,狹窄的空間裏,豬舍之間幾乎完全不通風,且有證據顯示業者以餿水等食物,大概還是生的,飼養豬隻。當我看到這種情形時還真嚇了一跳,這比中國大陸一些建在屋後的個人式養豬場還要糟。不過這樣也好,至少它讓我大致了解了台灣整個養豬產業的發展現況。像這類型的養豬場終將會因為生產成本過高而走上關閉的命運。
我們參觀的第二家養豬場就經營的不錯,豬場負責人陳先生對能增加豬隻產量的方法非常有興趣,也都樂於接受。他同時還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未來抱持非常樂觀的看法。他表示,經由良好的經營管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這樣一來,經營得法的業者就可以繼續經營下來,而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養豬場就會遭到淘汰。這家養豬場的地點相當好,即使是離它最近的養豬場也在五公里外。不過他也表示,他的養豬場確實遭遇了一些問題。這些相關的建議將會列在建議事項中。
6 月 11 日,我和張先生及湯代表飛到高雄,再到台南去參觀養豬場。到了台南之後,趙先生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們在台南參觀的三家養豬場都非常先進,而且豬場負責人也都對台灣的養豬業抱持著十分樂觀的態度。徐崇豪先生對豬隻早期斷奶和單一性別飼養也都有興趣,尤其是對使用豬隻早期斷奶是否能消除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和豬疫肺炎發生的機率是其關心的重點。郭博儒先生則運用了豬隻早期斷奶技術,小豬出生後 18 天就斷奶,據他表示,運用早期斷奶技術降低了豬場新生豬隻感染疾病的情形,尤其是在呼吸器官疾病這方面頗有成效,豬隻的存活率也因而提高。他也表示,他現在正在運用單一性別飼養的技術。不過,他的配方並沒有為分娩豬和小豬準備各別不同的飼料。關於這點,他可能無法從單一性別飼養中得利。還有,從他餵養豬隻的飼料成分內容來看,他並沒有完全發揮期間飼養的功效。當然,這在他的情形下使用期間飼養可能沒有比使用傳統的混合飼料來得實際,而且如果他在豬隻的餵食內容上力求變化的話,可能會使他的成本增加。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這三家養豬場都用統進統出的方式來經營,而且每年平均每隻母豬可以生 18 到 20 隻的小豬。王先生還說,在他們的豬舍裏,每年每隻母豬平均甚至可以生到 25 隻小豬。我想這應該只是書面資料而已,實際的產量應該還沒到達這個地步。
6 月 12 日,我們參觀了一家大概是台灣最典型的養豬場,養豬場中的屋舍相臨甚近,彼此之間相距不到 2 公尺。也沒有用雞網來預防禽鳥飛入屋舍,豬場的工作人員在各個屋舍間來回穿梭,貓狗也在其間跑來跑去。在口蹄疫爆發之前,這家豬場原有 2000 頭母豬可以用來生育小豬。隨著豬價滑落以及虧損累累,他們目前只剩下 1000 頭母豬,這個規模正好是豬場當初設計所能容納的數量。他們也承認,母豬減量之後,感覺上產量反而增加了,由原來大約每隻母豬平均每年只能生育 15 隻小豬提高到了每年每隻母豬平均可以生產 18 隻小豬的預定目標。他們更表示,生產成本更是因而由每公斤成本 42 元降到每公斤 39 元。這對養豬業者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說,即使是母豬頭數減少,只要能夠改善經營方式和生產流程,一樣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口蹄疫爆發之前,他們的豬場在豬隻分娩、保育、成長、以及肥育這四個階段的死亡率分別是 8.0%、3.0%、2.5% 和 2.0%( 總的加起來就是 15.5% )。隨著母豬減量以及經營方式獲得改善之後,豬隻在生產階段的死亡率降到了 5%,在其他階段的死亡率也有了許多進步。他們的目標是分別將各階段的死亡率降到 5.0%、2.0%、1.0% 和 1.0%。
由於通風不佳,再加上各個階段年齡的豬隻所處的豬舍相距大近,因此豬場中豬隻感染呼吸器官疾病的比率甚高,這一點由在保育、成長和肥育舍中有不少豬隻咳嗽可以獲得證實。
Te 先生表示,除了上述的問題外,混合毒素 ( mixotoxins? ) 也是個大問題。另外,除了典型的降低生長速率外,他們也遭遇到一些因為 Zearalenone 所導致的青春期前小豬出現發情。我們已經知道 Zearalenone 會造成豬隻生育的問題,不孕,豬隻斷奶前的高死亡率損失,還有可能造成流產。如果這在台灣的養豬業是個普遍的問題的話,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如報告中所提的,豬隻的生育率不高會是台灣養豬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Te先生更表示說,魚粉中的沙門氏桿菌,豬隻的飲水受到細菌污染 ( 可能是因為豬隻相鄰太過集中所發生的細菌感染問題 ),以及巴斯德桿菌引起之豬疫肺炎都是問題。而後者更是幾乎存在於我們所參觀過的每一家養豬場。
當天傍晚,我們回到了台北。
6 月 13 日,我繼續工作,準備對最大型的黃豆粉碎工廠及大城飼料公司的代表報告有關去殼黃豆粉的簡報。
6 月 14 日,我重新審視陳先生的餵飼內容,發現他的餵飼內容太過繁瑣,如果他能不用魚粉,而改用期間餵飼的技術的話,每公噸 ( MT ) 的飼料成本大概可以降個 1000 元左右。
6 月 15 日,我和湯代表由台北動身前往花壇。我在一處由農委會,養豬協進會美國黃豆協會共同贊助的研討會上提出了一項名為新的管理方式及生物安全性 (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Biosecurity ) 的報告。
6 月 16 日,我們從花壇出發前往高雄。在路上,我們順道拜訪了台灣最大的黃豆碾製工廠,TTET Union 公司,並跟他們討論去殼之後的黃豆飼料將來的發展潛力以及可能帶來的好處。TTET Union 公司本身就具有蹍製設備,因此對生產去殼的黃豆飼料很有興趣。TTET Union 公司之所以會對生產去殼黃豆飼料感到興趣則是因為今年五月時馬格努道格拉斯先生 ( Mr. Douglas Magnu ) 和拜茲約翰先生 ( John Baize ) 來訪所促成的。我則是將美國黃豆協會在中國大陸所進行,去殼之後的黃豆飼料報告結果交給他們的幾位工作人員。家禽研究員王博士,大城公司 ( Great Wall Enterprise Co. ) 的人員也都在場。
下午,我則在由農委會,養豬協進會及美國黃豆協會所共同贊助的研討會上提出我的報告:新的管理方式及生物安全性。會後我與郭先生討論,建議他最好能在豬隻的飼料成份上做一些調整,並且告訴他事實上根本就不需要用到魚粉等等建議。他告訴我說,是日本人告訴他用魚粉做飼料可以提升豬肉品質,並且能讓豬肉的色澤好看鮮紅。不過,台灣現在已經不能再對日本出口豬肉了 ( 因為口蹄疫的關係 ),國內的豬肉市場更是一片愁雲慘霧。因此,在這個時候降低生產成本就變得十分重要。對於能跟美國黃豆協會合作進行飼料試驗,郭先生則顯著非常有興趣。如果美國黃豆協會真要進行這項實驗的話,我衷心希望並建議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劉昌宇博士,和他的特別專案小組能一同參加這項實驗。
這日傍晚,我們則繼續前往高雄。
6 月 17 日,我又在由農委會,養豬協進會美國黃豆協會共同贊助的會議上,提出我的報告:新的管理方式及生物安全性。是日傍晚,我們則回到台北。
6 月 18 日,我跟湯代表碰面,並對他做了此次台灣之行的簡報,共同討論美國黃豆協會對台灣的養豬業和飼料工業所進行的一連串活動和會議。
6 月 19 日,我離開台北,回到上海。
資料提供:中華民國養豬發展協進會張金生副秘書長
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98)第 8 期 ( 81 ~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