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狂牛病應有的認識
對於近來在報章普遍討論與引起牛肉恐慌的狂牛病事件,為讓國人能對狂牛病有正確的認識,而不至於讓國人聞牛肉色變,因此我們要對狂牛病的發生以及影響在此作以下的說明。狂牛病的學名是“牛海綿狀腦病症”( 英文名稱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hthy;BSE ),在此作一簡介:
一、牛海綿狀腦病症
係指牛有神經性的不正常行為,如共濟不能、精神沉鬱或是狂燥不安等現象,這種病症多發生在二歲齡以上的成牛,牛隻一旦發病必然死亡。經剖檢行病理學檢查,可在牛腦部灰質和神經細胞有空泡樣病變產生,這種空泡在腦部組織形成就如同海綿空隙般故稱海綿狀腦病症。
在 1986 年時英國農部的獸醫研究中心 ( Central Veterinary Laboratory;Weybridge ) 正式發表本病正逐步在英國境內流行,而大眾媒體也爭相報導,以致民眾聞 BSE 就不敢吃牛肉的恐慌。世界各國對 BSE 也採取相關的措施,如禁止進口 BSE 疫區的牛隻和肉骨粉製品。
二、狂牛病的臨床症狀
在發病初期牛隻呈精神沉鬱、煩燥不安及會有搔癢磨牆壁或是一直不斷的舐鼻等行為,再進一步的對聲音和觸覺的感應十分強烈,而常有受驚嚇的反應,也因而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另牛隻的舉動十分笨重,泌乳量降低和顯著的虛弱等多種神經不正常症狀,因而有狂牛病 ( Mad Cow ) 的俗稱。
三、狂牛病的診斷
目前在狂牛病的診斷上,還沒有一套早期檢驗的方法被應用。因此以患牛腦部組織的空泡樣病變為診斷依據。
四、狂牛病的病原
狂牛病的病原目前尚未有肯定的說法,但一般學者都相信是和綿羊的搔癢症 ( Scrapie ) 為同一群病原。對此病原的說法有一名稱是:Prion,它是一種可傳染的蛋白結構物質,伴隨動物體細胞核酸分裂複製,而在腦神經系統組織神經細胞形成空泡化,致使神經傳導發生不正常。此病原傳播方式,是可借發病牛的腦乳劑接種在小白鼠腦內,經 30 ~ 40 個月後在小白鼠腦內也形成海綿狀病徵。但在牛隻個體間的傳染是由親代垂直傳染的說法皆未被證實。目前是認為以患牛供為肉骨粉原料製成的飼料添加物經口傳播而經長時間的潛伏後才發病,亦有認為由動物體抽取的激素中含病原在經使用到另一體時而傳播。本病原無法以普通的高溫滅菌或理化消毒劑將之不活化,須以 134 ~ 138℃ 301 bs psi,18 分才可將病原不活化。
五、狂牛病在英國的流行病學研究
據英國農部的獸醫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狂牛病的發生和進口牛胚胎和精液的進口無關,而本病的發生和早期牛隻餵飼含羊肉骨粉添加物的飼料有關。而發病的牛隻族群和綿羊族群並未因飼養在一起會有顯著相關。故相信狂牛病和羊搔癢的病原是可借口傳染而引起。同時這狂牛病的感染原在動物體內的潛伏期很長,並且無法以現有科技檢測出來,故對疫情的控制和防範,是以撲殺發病牛以及嚴格管制狂牛病疫區的牛隻移動及肉骨製品輸出。
六、狂牛病與人類庫茲德賈克氏症的關係
雖然狂牛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和人類的庫玆德賈克氏症 ( Creutfeldt - Jakob Disease;CJD ) 以及 Kuru 族病 ( 新幾內亞 ) 是有相同的病變,因而引發牛的狂牛病會傳染給人的說法。但事實上,以綿羊之搔癢症已確知有 250 年的地方性疾病歷史,至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證明會傳染給人類。因此對狂牛病會傳染給人的說法,在此要請民眾不要恐慌,因為以英國的實際發生病例以及國際間的研究仍無法證明狂牛病和人的疾病有直接的關係。
七、結 語
本病傳染方式可能是以患畜的肉骨製品傳播到其他動物體,至於精液、胚胎傳染是未被證實,目前世界各國在疫情上的報導以英國的發生最為嚴重,故列為疫區,而該疫區的牛肉製品也被限制出口或禁止以牛隻為肉骨粉製造原料。故在經濟上打擊是相當嚴重。我國目前也對有發佈狂牛病疫情的國家,限制其肉骨粉進口。為保護本省養牛事業是須對此病加以注意,而本省飼養環境中也應避免牛、羊共飼,以減少病原傳播的機會。以目前我國內的牛隻都未發現如狂牛病的病症,以及進口種牛或種羊都是來自美國或加拿大地區,並對進口食用牛肉都是限制於非疫區的牛肉才可以進口。顯示政府已將狂牛病的威脅排拒於外,並且嚴密的追蹤牛隻疾病。因此民眾不要有狂牛病的恐慌。
( 農林廳畜牧科 姜臺生 )
( 農情專訊 85.5 )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六冊合訂本
1996年七月號至1996年十二月號
第 28 卷 (96) 第 7 期 ( 23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