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山林的雞頭

方 良

 

  「從中興道上走失的雞頭」,雖然離開了畜牧獸醫界,但並非變成「落翅」到處遊蕩,而是奉派到設於南投縣集集鎮的「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開始他與野生物為伍的山林生活。該中心是於 81 年 7 月 1 日成立,是當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廳長孫明賢先生,為積極推展生態保育工作,所設立的非生產性研究單位,因一時找不到具國際聲望的博士幹才來當該中心主任,而雞頭的美國碩士又不夠看,不得已才把原任農林廳畜牧科長的雞頭,調為該中心副主任代理主任職務,負起創設及推展該中心業務的重任。就此開始另一段陌生且坎坷的生涯。雞頭也利用此機會自我修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為從這時開始,他所從事的職務是保育,不能殺生。

一、集集的風與雨

  集集是自南投市經過綠色隧道往水里間的山城迷你小鎮,小到有客來訪時找不到地方飽餐一頓。四面環山,依濁溪水而立,整個地勢是座東向西;背有集集大山,左靠濁水溪連接鹿谷、溪頭方面的山嶺;右邊還是山;面向西方有一約百公尺寬的溪床缺口,是唯一對外通風口,對外的公路及頗有名氣的集集線火車道,都是沿此缺口進出集集。此地冬冷夏熱,尤其夏季時節的下午,不下陣雨的機會很少,一下雨就有一股悶氣逼人。每至近午夜時分,從溪頭山嶺方向會有一股冷風往集集吹來,此風在夏天使人爽,在冬天令人寒。這種落山風與恒春的落山風可比美,不過恒春的落山風是熱熱的。雞頭何其有幸,冷熱的落山風對他都有感覺。集集的風雨是有形的,惟雞頭尚感受到無形的風雨。

二、因人而異的施政標準

  雞頭在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生活了二年又三個月,頭十個月是以副主任身份執行主任的職務,因該中心剛成立,萬事起頭難,當然忙得雞頭頭昏眼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邱茂英廳長指派該廳技術室主任顏仁德先生接任該中心主任1,他具有中興大學森林系學士學位。自 82 年 5 月 7 日起雞頭就過著轉呈普通公文的幕僚日子,沒有公文時則面壁閱讀有關自然生態保育書籍資料,偶而與研究人員上山協助物種調查,並體會山中或溪流間變化莫測的雲霧與夜幕低垂後的寧靜。據傳聞,該中心的有關人士很體恤雞頭的辛勞,不希望他管事,連通常由機關副首長主持的考績會和升遷考核甄審委員會,都由秘書代勞。知命樂天的雞頭感激莫名,除每天比別人早一小時上班外,還會準時分別於上午下午巡走中心一次,一要瞭解中心狀況,另方面可維持腳程耐力,以便上山時能趕得上年青朋友。他曾背著二十公斤的背包,登山越嶺三小時,抵達台東縣鹿野溪上游,蘇鐵保護區下河段,做高身𣜭魚調查。

三、一步一腳印

  每當與雞頭談起集集的種種時,他常會高興得講個不停,有那些事情呢?

 (一)李總統登輝先生蒞臨視導:

  該中心於 81 年 7 月 1日 成立,李總統於 7 月 17 日蒞臨,使中心的員工大為興奮,因從省主席連戰先生、農林廳長孫明賢先生及以下的大小長官都隨同蒞臨,俗語說人腳印有福,總統、省主席、廳長、主任……等等的腳印更是福氣多多,並可留下歷史的話題。雖然該中心在 84 年 7 月所出版的「誕生與創建」中,所刊載的照片,是一張雞頭屁股對著各位長官作解說的紀念照,但已是難能可貴,祈盼總統先生不要怪罪小的無禮,「我不是故意的!」。

 (二)台灣省政府明令記功貳次:

  台灣省政府為獎勵代理機關首長人員的辛勞,規定以代理期間超過十個月,獲記功貳次。省府令的獎懲事由為「八十一年七月一日至八十二年五月七日代理該中心主任職務,負責盡職,成績優良。」記功貳次。( 台灣省政府 82.6.2 八二府人三字第 47871 號令 )。

 (三)獲台灣省八十三年模範公務人員:

  雞頭代理主任十個月間做了不少事,依據實績及層層審核結果,台灣省政府頒給他八十三年模範公務人員獎狀一紙,獎金三萬以及公假五天。雞頭表面上是若無其事,內心一定高興得直喊:「這是公平的」。他呈上供審核的具體事績: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奉省府第九○九次首長會議決議成立,報奉行政院於八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核准,並列入國建六年計畫。雞頭自本中心於八十一年七月一日成立起至八十二年五月七日止,代理中心主任職務十個月期間,領導僅達編制員額半數的人力,克服甫成立機關百事待舉,且業務性質特殊,在毫無前例可循的困難下,藉其個人以往在研究單位從事研究工作近二十五年及省府農林廳科長近五年半的經驗,積極推動業務:研訂試驗研究各階段發展方向、訂定內部施政各項管理規則、創新「自然保育季刊」、舉辦全國性保育宣導活動、多方協調爭取設立三試驗站所需用地及參加國際性保育活動等項業務,使中心業務能迅速推展,喚起國人對自然保育的重視,圓滿達成上級交付任務。具體事績如下:

  1.研訂中心試驗研究發展方向:邀請保育界相關單位及學者專家六十六人,於 81 年 8 月 19 日及 20 日研商決定中、長程研究發展方向。復於 82 年 5 月上旬,依據發展方向,分別完成八十二年度研究計畫及八十三年度計畫概要審查。

  2.研訂中心內部施政規則共二十三種:如分層負責明細表等,使中心成立後能在有規範下,按序推展各業務。

  3.創新「自然保育季刊」:為廣泛且長期宣導生態保育,發行「自然保育季刊」。創刊號於八十二年三月出版,每三個月出刊一期,每期發行四千冊,頗獲外界好評。

  4.督導辦理全國性保育宣導活動三項:「綠色隧道植物地圖生態之旅」、「自然保育杯路跑賽」及「自然保育工作成果聯展」等,分別於八十二年二月及同年四月舉辦。

  5.積極參與學術性保育活動:於八十二年四月十九日及二十日,參加台北市立動物園之友協會在台北市舉辦的「國際瀕臨絕種動物保育研討會」,提出「台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之研究概況」報告,使國際保育人士瞭解我國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重視。

  6.積極與有關單位協商爭取設立低、中、高海拔試驗站所需土地,分別完成低海拔試驗站土地實測製圖與移交接管事項;中海拔試驗站土地勘察、協商用地面積、實測製圖事項及高海拔試驗站土地視勘與範圍協商。

 (四)撰寫保育文章獲肯定:

  雞頭面壁讀書之餘,也提筆寫些保育方面心得刊載於雜誌上,其中有一篇曾獲行政院科技顧問陸之琳先生來信鼓勵,表示「拜讀大作,十分佩服!」( 83.8.18 )。如此的共鳴也給雞頭莫大的信心。

 (五)帝雉雄姿:

  為觀賞帝雉 ( 或稱黑長尾雉 ) 及如何找到牠們的棲息點,雞頭曾三次上山,於傍晚或清晨進入林野內尋寶,第三次上山時於瑞岩森林保護區邊緣的水管路,沿線發現八隻帝雉,那是 82 年 10 月 15 日。帝雉的機警使人很難接近,因此也不容易找到牠們築巢繁殖的地點。

四、都市裡的鄉下人

  雞頭終於離開了他開創經年的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 83 年 9 月 29 日上午九時半,與同仁一一握別後,懷著感恩的心踏上人生另一段征程,經過綠色隧道直往台北。他是奉調到台北,雖然還是從事生態保育工作,但卻是從研究轉變為行政,面對著更複雜的人與事,有人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有如掉進火坑,將來台灣彌猴的族群數量會多一隻。他還是保持著高度工作熱誠,每天約七時左右就往辦公室跑。除辦公室外就是住處,生活得有如都市裡的鄉下人。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五冊合訂本

1996年一月號至1996年六月號

第 28 卷 (96) 第 1 期 ( 21 ~ 24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有,非經本公司
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