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華氏囊炎

Dr.  Eric  James  Lovell

 

IBD 的由來:

  於 1957 年發生於美國、達拉瓦州之甘保羅地區,所以亦有人稱為甘保羅病。往後 IBD 即在全世界家禽中陸續接到報告。

  IBD 是由 Birnavirus 所引起,有二個基本血清型:Ⅰ、Ⅱ,Ⅰ型大部是由雞體內分離出,Ⅱ型乃是由火雞體內分離出,到 1985 年另有發現血清Ⅰ型的變異株。

  IBD 感染後會有白色水樣痢,精神萎靡、食慾減退、震顫、虛弱並致死,主要感染雞於 3 ~ 8 週齡,病程約 10 天,死亡率 0 ~ 30%。被變異株感染之雞群比被傳統血清Ⅰ型更麻煩,通常發生在 3 週前,這麼早期的感染導致華氏囊的淋巴系統消退,使得雞群對往後疾病免疫反應非常遲鈍。

  IBD 病毒分布非常廣泛,對環境抵抗力不弱,並可在寄生蟲、蹣、蚊子中發現,這就是為什麼房舍消毒的很乾淨,仍會有 IBD 病例發生。

  全世界每年因 IBD 而損失的金額超過 3 億 5 千萬美元,這些包括死亡、飼料轉換率及其他損失在內。由於損失相當高之金額,相對地亦投注相當高之金額來做研究,預防此疾病。估計全世界每年花在預防 IBD 之金額在一千萬美元。

擬定 IBD 防疫計劃之考量:

  1.環境中病毒之含量:

  對一般之消毒劑均有些抵抗力。酚類消毒水及福馬林煙薰均對 IBD 效果不錯。

  2.病毒的特性:

  野外的強毒株並非毒力均一致,且感染後也不一定產生一致的反應 ( 因為會取決於移行抗體的高低 )。

  3.移行抗體:

  移行抗體能有效中和 IBD 病毒。這種被動免疫能預防華氏囊萎縮和免疫系統抑制,並對早期對 IBD 做預防。

  4.防疫:

  IBD防疫的基本概念 —

  .高的移行抗體可提供初生仔雞的保護。

  .有效之防疫計劃操作後,須 5 天開始產生保護。

活毒疫苗:

  分為弱、中間、強等三種。早期是使用強毒型之 IBD 疫苗,以產生高的抗體,但使用於移行抗體不高 ( SN 在 100 ~ 200 ),或更低 ( SN<100 ) 的仔雞,則會對華氏囊產生破壞且會引起免疫抑制,再來是使用中間毒疫苗,使用於仔雞上,即使無移行抗體,亦不會產生免疫抑制,然而,它卻會中和移行抗體高及中等的雞群,又大大降低此疫苗的實用性。

不活化疫苗

  不活化疫苗普遍應用於全世界,其效果取決於病毒株的篩選及抗原含量。目前有三種方式來製造不活化疫苗–組織培養、雞胚胎培養和華氏囊組織培養。其中以華氏囊組織培養方式產生之不活化疫苗抗原品質較高且免疫反應較佳,雞胚胎培養次之,組織培養再次之。

IBD 疫苗的應用方法:

  目前 IBD 活毒疫苗投予途徑有皮下、點眼、點鼻、噴霧、飲水,而死毒疫苗則有皮下、肌肉注射。活毒疫苗經投與後,病毒株到達華氏囊、增生再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各病毒株投予方式不盡相同,最好是依循製造商的推薦來操作。

防疫:

 .IBD 的防疫可分四大科目–

  1.保護發育中的華氏囊 ( 商用雞、種雞、蛋雞 )

  2.預防 IBD 的發生 ( 商用雞、種雞、蛋雞 )

  3.基礎免疫 ( 種雞、蛋雞 )

  4.補強接種 ( 種雞 )

 .保護發育中的華氏囊 —

  IBD 會引起免疫抑制,家禽若暴露於高劑量 IBD 病毒的環境中,會造成暫時性的免疫抑制,即使暴露於低劑量的 IBD 病毒,亦會對 ND 的初次接種產生干擾。

  1.年齡:

  仔雞可從母體中得到移行抗體的保護。但這須從有做完整防疫計劃的母雞才能得到。若從仔雞直接做 IBD 疫苗,效果較不易控制,因為活毒疫苗接種後 3 ~ 5 天才開始產生抗體,當仔雞缺乏移行抗體時,被野外毒侵入,24 ~ 48 小時即會造成華氏囊的破壞,所以在許多田間試驗,年幼的仔雞做 IBD,效果會受到移行抗體及上述所影響。

  2.環境:

  仔雞會因飼養管理的缺失,使其抗體降低,適當的飼養管理,對降低環境中 IBD 病毒的含量有極大的幫助:

  — 空舍的清潔、消毒。

  — 販售完後,雞舍至少待 2 週後再入雛。

  — 育雛設備。

預防 IBD 臨床症狀的發生:

  有效的防疫計劃及避免移行抗體的干擾有助於預防 IBD 的發生。IBD 的臨床症狀大都在 3 ~ 6 週發生,而這投時間,已無移行抗體,必須靠後天的免疫來刺激抗體,所以測定移行抗體的高低對首次 IBD 的防疫極為重要。由於移行抗體的不均一 ( 種雞來源不一及各種雞抗體之差異 ),所以第一次 IBD 做完後,4 ~ 10 天後再做一次,以求得較整齊的抗體。

基礎免疫:

  對不活化疫苗而言,初次接種是提升抗體的基本要件。因為,初次接種對 IBD 病毒產生記憶細胞,然後再操作不活化抗原於雞體內才是最理想的方法。有人建議越早期的防疫做為初次接種,效果越好,但是尚不足夠刺激記憶細胞,早期做疫苗,可刺激記憶細胞,漿細胞和抗體,但效果往往會不如預期般好。也有人認為田間攻毒是最好的初次免疫法,事實上,確實如此,但是不易控制。假如利用田間攻毒,三分之一可能有不錯的免疫效果,三分之一平平,另外三分之一可能會很差,即使往後再使用死毒疫苗,效果亦是參差不一。

補強接種:

  補強接種主要操作於產蛋前。主要目的在於增強母雞抗體,並遺傳好的移行抗體給下一代。這點就必須活毒與死毒互相配合。

  在死毒疫苗操作前,活毒疫苗是先前的激化劑。有人使用到 3 倍劑量做活毒疫苗,但是效果仍參差不一。為了使高污染區得到均一的移行抗體,在母雞的操作上,第 6 週先做一次死毒疫苗,產蛋前四週再一次,這樣可減低仔雞移行抗體的差異性,此法在世界許多地區非常普遍使用。而 IBD 防疫的失敗主要是不合適的基礎免疫及注射的操作錯誤,這點請飼養者注意。而在 IBD 不活化疫苗產品中有許多含有多價抗原,這些產品均通過 USDA 的執照許可,做過許多效力及安全試驗,是沒有問題的。

測定結果:

製造完整的飼養成績表:

  一個成功 IBD 防疫計劃測定,須包含存活率、飼料轉換率、體重……等,尤其是發生問題的雞場做完整的記錄,可看出明顯的改進。

血清學:

  IBD 血清測試有:ELISA , VN,在準確度上 VN 試驗高於 ELISA。IBD 血清判讀,不僅對雞群抗體了解有助益,且對疾病侵入時,亦可做診斷的指標。一般認定好的 IBD 血清力價 ( VN ) 應在 100 ~ 200。

檢視華氏囊破壞程度:

  檢查華氏囊的外觀,華氏囊與體重之比例到組織切片,來觀察華氏囊破壞程度 ( 考量年齡因素 )。

  檢查華氏囊的外觀大小,會做主觀的看法,只能說「可能」,要做到客觀判斷,須解剖大量的雞體,逐一比較。若只檢測死雞、病雞只能列入病史,因為馬立克病、持續的緊迫、黴菌毒素感染亦會造成華氏囊的破壞。

組織切片鏡檢:

  第三個檢查華氏囊受損的方法是組織切片檢查,大約可分為 0 ~ 4 或 4 以上,如下表:

嚴重度 損壞的描述
0

1

 

1.5

2

2.5

3

4

 無症灶

 輕微的破壞,一些濾泡中有些

 微衰退、空洞

 濾泡中的 25%淋巴細胞衰退

 中度的破壞,1/2的濾泡之破壞

 濾泡中 75%淋巴細胞衰退 

 所有濾泡中的淋巴細胞均衰退

 急性炎症反應型的 IBD 壞死

判斷華氏囊的大小:

  解讀華氏囊的大小並非那麼有用,最重要的一點是華氏囊的損害程度及為何造成損害。假若這種損害是發生在二週齡時,這雞群可能會造成免疫抑制,若是在五週齡造成華氏囊損害,以後再補強效果會不打折扣。疫苗會造成華氏囊多多少少的破壞。若無移行抗體,直接用中間毒疫苗,會造成某些程度的免疫抑制。在中間毒 IBD 疫苗使用後再使用 ND 疫苗與只使用 ND 疫苗的力價,ND 力價並無差別,只是仍會造成華氏囊的破壞。

  上面有提及三種評估 IBD 防疫計劃的三大方式:列出完整飼養成績表、血清學、和華氏囊大小。就目前為止,最具意義是列出完整的飼養表。而且要連續做三次即可看出最適合貴場的防疫計劃。

  ( 鎰泰公司提供 )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四冊合訂本

1995年七月號至1995年十二月號

第 27 卷 (95) 第 10 期 ( 117 ~ 121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有,非經本公司
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